直线与椭圆-弦长公式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4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教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教学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与代数运算弄清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掌握直线与与椭圆相交、相离、相切时各自特点与相关题型。
3.掌握解决直线与椭圆综合问题的方法(联立设而不求用韦达定理解参数,重运算、巧设、巧算、巧解、特殊情况)高考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压轴试题,具体表现为弦长与面积问题,最值与范围问题、定点与定值问题、存在性问题等。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1.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2.判别方法(代数法)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组(1)△>0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0直线与椭圆相切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0直线与椭圆相离无公共点.3.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弦长公式设直线方程y =kx +m ,椭圆方程x 2a 2+y 2b 2=1 (a >b >0).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2+(y 1-y 2)2=x x kx m kx m ⎡⎤-++-+⎣⎦221212()()() =1+k 2·(x 1+x 2)2-4x 1x 2或|AB |=1+1k2·(y 1+y 2)2-4y 1y 2. 4.对于中点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点差法,步骤为: ①设点: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②代入:即代入椭圆方程;③作差:即两式相减,再用平方差公式展开;④整理:即转化为斜率与中点坐标的关系式,然后求解. 二、题型设计及其讲解例 1.已知椭圆221259x y +=,直线l :45400x y -+=,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点拨分析:法一:数形结合、切线求解法二:椭圆上设点,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强调运算法三:运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思考:最大距离为多少?例2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 (a >b >0)的离心率为63,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 。
圆锥曲线综合问题1. 直线方程的处理:若直线方程未给出,应先假设。
(1)若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则假设方程为00()y y k x x ;(2)若已知直线的斜率k ,则假设方程为y kx m ; (3)若仅仅知道是直线,则假设方程为ykx m【注】以上三种假设方式都要注意斜率是否存在的讨论;(4)若已知直线恒过x 轴上一点(,0)t ,且水平线不满足条件(斜率为0),可以假设直线为xmy t 。
【反斜截式,1m k】不含垂直于y 轴的情况(水平线) 2.弦长公式: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22221(0)x y a b a b+=>>相交于,P Q 两点,求弦长||PQ 的步骤: 设1122(,),(,)P x y Q x y ,联立方程组(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222222,,y kx m b x a y a b =+⎧⎨+=⎩消去y 整理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 则12,x x 是上式的两个根,240B AC ∆=->;由韦达定理得:12,B x x A +=-12,C x x A= 又,P Q 两点在直线l 上,故1122,y kx m y kx m =+=+,则2121()y y k x x -=-,从而||PQ ====【注意:如果联立方程组消去x 整理成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y By C,则||PQ ==反斜截式22(1)m A 】3、其他常见问题处理 (1)等腰(使用垂直平分),平行四边形(使用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对角线中点重合) (2)直径(圆周角为直角,向量垂直或斜率乘积等于1),其次考虑是否需要求圆的方程。
(3)锐角和钝角使用数量积正负求解;涉及到其它角的问题使用正切值,转化为斜率求解; (4)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2a b cSrp p这里; (5)圆的弦长用垂径定理;(6)涉及到焦点要联想到定义;(7)三点共线,长度之比尽量使用相似三角形转化为坐标之比,利用韦达定理。
2.2 椭圆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第六课时 椭圆的弦长与中点弦问题【学习目标】会用代数方法解决椭圆的弦长和中点弦问题; 【重难点】重点:椭圆的弦长和中点弦问题 难点:会求椭圆的弦长和中点弦 【学习过程】复习引入: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代数法设直线方程为m kx y +=与椭圆12222=+by a x )0(>>b a 联立,消去y 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
1、⇔>∆0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直线与椭圆相交。
2、⇔=∆0直线与椭圆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椭圆相切,3、⇔<∆0直线与椭圆没有公共点⇔直线与椭圆相离。
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直线与椭圆相交弦长的求法1、椭圆的弦:直线与椭圆相交,直线被椭圆所截得的线段,叫做椭圆的弦。
当直线过椭圆的焦点时,所截得的弦称为“焦点弦”。
2、弦长公式:设直线m kx y +=与椭圆12222=+by a x )0(>>b a 交于),(11y x A 、),(22y x B 两点,则弦长2122124)(1||x x x x k AB -++=2122124)(11y y y y k-++= 例1 (新课程导学P19例2)斜率为1的直线l 过椭圆1422=+y x 的右焦点F ,交椭圆于B A ,两点,求||AB 。
练习:(新课程导学P20跟踪训练2-1)过椭圆14522=+y x 的右焦点作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B A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OAB ∆的面积为知识点二:椭圆的通径垂直于长轴的焦点弦,叫做椭圆的通径,其长为ab 22知识点三:中点弦问题解决中点弦问题的基本方法——点差法。
点差法:设出交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整体作差求直线的方程。
例2 (新课程导学P20例3)已知椭圆193622=+y x 和点)2,4(P ,直线l 经过点P 且与椭圆交于B A ,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