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十四章 止血药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77
中药学——止血药1. 定义凡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 分类、特点及适应证1)凉血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苦、甘,性寒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应用:血热妄行所致之出血病证。
2)化瘀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苦,性温或寒,入肝经。
功效: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应用: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3)收敛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涩,性多平,入肝、脾经。
功效:收敛固涩而止血。
应用:内无实邪之各种出血证。
4) 温经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辛,性温热,入肝、脾经。
功效:温里散寒,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脉,温经止血。
应用: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3.配伍应用原则:必须根据出血的病因、病机、部位,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
1)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配伍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药;2)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泼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配伍香行气活血药;4)虚寒性出血者,宜配伍益气健脾,温里助阳药;5)下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升举之品;6)上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4. 使用注意1)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2)对实热方盛或有瘀滞的出血证,不宜用收敛性强的止血药。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4)止血药是否炒炭,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5. 各类药功效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二章理气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哪种理气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A 木香B 陈皮C 香附D 枳壳E 青皮2、青皮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A 枸橼酸B N-甲基酪胺C 柠檬烯D 黄酮苷E 柑橘素3、枳壳通过哪种途径给药具有升压作用()A 肌注B 皮下C 口服D 静脉E 黏膜4、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A N-甲基酪胺B 对羟福林C 黄酮苷D 柠檬酸E 以上均非5、陈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A 对羟福林B 柠檬醛C 黄酮苷D 柠檬酸E 以上均非6、青皮的主要药理作用()A 降血糖B 利胆C 降血压D 利尿E 泻下7、陈皮的主要药理作用()A 祛痰平喘B 泻下C 解热D 升血压E 镇咳8、枳实用于治疗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的药理基础()A 对胃肠有抑制作用B 对胃肠有兴奋作用C 对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D 对胃肠有先兴奋后抑制作用E 对胃肠大剂量兴奋小剂量抑制作用9、枳实的临床应用()A 子宫脱垂B 早孕反应C 流产D 功能性子宫出血E 以上均非10、下列哪项不是枳壳的主要药理作用()A 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B 对胃肠有兴奋作用C 对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D 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E 抗溃疡作用11、木香的主要药理作用()A 抗心律失常B 镇咳C 抗休克D 抗消化性溃疡E 以上均非12、枳实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消旋去甲乌药碱B 甲硫氨酸C 葫芦巴碱D N-甲基酪胺E 柠檬烯13、青皮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升血压B 降血压C 增快心率D 减慢心率E 先降压后升压14、陈皮降血压作用的活性成分是()A 对羟福林B N-甲基酪胺C 柠檬烯D 甲基橙皮苷E 二氢川陈皮素15、反映木香"行气止痛"功效的实验是()A 对胃肠平滑肌影响实验B 对支气管平滑肌影响实验C 保肝实验D 对消化液分泌影响实验E 以上均非16、反应青皮"疏肝理气"功效的实验()A 保肝作用实验B 抗肝炎病毒实验C 利胆作用实验D 利尿作用实验E 以上均非17、理气药抑制胃肠作用的表现()A 使胃肠平滑肌痉挛B 使胃肠平滑肌松弛C 对抗阿托品的作用D 与氯化钡有协同作用E 使胃肠蠕动加速18、哪项不是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调节B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双向调节C 对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D 对消化液分泌呈双向调节E 利胆作用19、哪项不是平滑肌的激动剂()A 乙酰胆碱B 氯化钡C 新斯的明D 磷酸组胺E 肾上腺素20、哪项不是枳壳的临床应用()A 休克B 胃下垂C 子宫脱垂D 脱肛E 以上均非21、哪种理气药无升血压作用A 枳实B 枳壳C 陈皮D 青皮E 香附22、与香附调经止痛功效无关的药理作用()A 抑制子宫平滑肌B 抗炎C 镇痛D 雌性激素样作用E 松弛胃肠道平滑肌23、哪项不是香附的主要药理作用()A 升高血压B 抗炎C 镇痛D 抑制中枢E 利胆24、陈皮的临床应用()A 高脂血症B 脱肛C 肾炎水肿D 泌尿系统感染E 支气管炎25、香附的临床应用()A 胃痛B 关节痛C 头痛D 肌肉痛E 腰痛26、木香的临床应用()A 肝炎B 痢疾C 肾炎D 尿道炎E 肺炎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中药学之止血药止血药定义: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功效:本类药物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都具有直接制止出血的功效,有的还能消除导致血不循经的病因。
主治:主要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苦寒凉,入血分,既能止血,又能清泄血分之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大蓟【主要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外涂。
★小蓟【主要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小蓟▲地榆【主要性能】苦、酸、涩,微寒。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烫伤,湿疹,热毒疮疡【用法用量】煎服,9~15g。
外用适量。
解毒敛疮多生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味酸涩,凡便血、崩漏、下痢属虚寒者应慎用。
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槐花【主要性能】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肝火上炎,目赤头痛【用法用量】煎服,5~9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清肝泻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虚热而非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主要性能】苦、涩,寒。
归肺、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1、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用法用量】煎服,6~12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主要性能】干,寒。
止血药一、定义: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证的药物。
二、药性特点:多性凉(血遇寒则凝),多炭药(血见黑则止),多归肝、心经。
三、分类:1.凉血止血药: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症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
2.化瘀止血药:适用于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的出血证。
症见反复出血不止,血色紫暗,可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经闭及心腹疼痛等证。
3.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
尤为虚损不足,出血不止,神疲乏力, 出血等。
4.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
夹有血块,还舌淡脉细及外伤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特点: 散瘀消痈——热毒疮痈。
大蓟又兼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小蓟A T"7*&凉血止血一一特点: 凉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散瘀消痈热毒痈肿。
地榆苦、酸,微寒。
凉血止血——下焦热盛所致的便血、痔血及崩漏等。
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解毒敛疮一一特点:“家有地榆皮,不怕烫破皮”。
应用: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皮肤溃烂。
【配伍】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i七I£1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
两药尤宜痔疮出血及便血。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地榆与槐花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均能凉血止血,常相须为用,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尤长于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所常用。
不同点:地榆兼有酸味,能收敛止血,又能解毒敛疮,可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为治烫伤之要药;槐花又能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及高血压病等。
凉血止血——应用:血热妄行的尿血及吐血、衄血等。
清热生津一一热病烦渴,胃热呕啰,肺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