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1)
- 格式:docx
- 大小:13.80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常用药物(辅导精华)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常用药物(辅导精华) 丹参主要: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水溶性的酚酸成分。
主要是丹参酮、丹参素。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临床: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动物实验:丹参素、丹参酮?A磺酸钠等rarr;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引起心肌梗死,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丹参抗心肌缺血作用环节主要包括: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2)抗脑缺血 ?丹参对缺血后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乙酰丹酚酸Ararr;预防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降低脑梗死范围,改善行为障碍。
机制: 降低脑组织TXA2的生成; 抑制缺血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等。
(3)抗血栓 ?丹参酮?A磺酸钠、丹参素rarr;抑制血栓形成。
?机制: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丹参注射液rarr;抑制磷酸二酯酶rarr;增加血小板中cAMPrarr;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丹参素rarr;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
丹参素rarr;抑制凝血,促进纤维蛋白降解。
丹参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gt;抗凝血作用。
?临床:治疗心绞痛、脑缺血。
(4)改善微循环丹参rarr;扩张收缩状态的微动脉,加快血流流速,消除血液瘀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5)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能促进肝、骨、皮肤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促进肝组织的修复、再生作用显著。
肝:丹参rarr;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骨:丹参rarr;促进骨折愈合。
作用环节: 促进骨折组织中钙沉积,骨痂形成,骨生成细胞增加; 成纤维细胞功能增强; 破骨细胞增多促进骨的改建。
皮肤:丹参rarr;促进皮肤切口愈合的作用。
肺:丹参注射液rarr;抑制肺纤维化病变。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环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丹参要点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b.增加冠脉流量;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一、单选题1、丹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药理作用于以下()环节有关。
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B.调节内分泌C.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D.加速心率正确答案:C2、一般血液流变学的红细胞类指标不包括()。
A.红细胞聚集性B.红细胞比容C.红细胞电泳D.红细胞变形性正确答案:B3、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血流量B.血液的宏观流动性C.血细胞的流变性D.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正确答案:A4、器官血流动力学研究的不包括()。
A.全血粘度B.心脏冠脉血流测定C.肝肾脑血流测定D.平均动脉压正确答案:A5、血栓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凝血酶活性增高B.器官血流量减少C.血小板功能异常D.血管内皮损伤正确答案:B6、与血瘀证关系最密切的病理生理状态是()。
A.免疫功能异常B.组织异常增生C.血液循环障碍D.炎症正确答案:C7、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的机制不包括()。
A.改善微血流B.改善微血管状态C.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D.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活血化瘀按其功效特点可以分为()几类。
A.破血消癥药B.活血疗伤药C.活血调经药D.活血止痛药正确答案:A、B、C、D2、活血化瘀药主要药理作用有()。
A.改善血液流变学B.改善微循环C.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D.抗血栓正确答案:A、B、C、D3、活血化瘀药抗血栓作用主要有()。
A.抗凝,改善血瘀证高凝状态B.改善血流变特性C.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D.增加纤溶酶活性正确答案:A、B、C、D4、丹参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
A.抗病毒感染B.抗凝C.改善微循环D.抗血栓正确答案:B、C、D5、丹参药理作用有()。
A.抗氧化B.促进血管生成,建立侧枝循环C.抗凝和促进纤溶D.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是一致的。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五章活血化瘀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A 血流动力学异常B 微循环障碍C 血小板聚集障碍D 血液流变学异常E 以上均非2、下列哪项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A 丹参素B 丹参酮C 异丹参酮D 异阿魏酸E 以上均非3、莪术抗癌作用机理是()A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B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C 增加肿瘤组织血流量D 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E 以上均非4、下列哪项不是川芎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的生成A 增加脑组织TXA2B 提高脑线粒体膜的流动性C 降低细胞内Ca2+的超载D 对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E 以上均非5、丹参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是()A 抗心肌缺血B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C 改善微循环D 抗急性肝损伤E 抗血栓形成6、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A 藁本内酯B 川芎哚C 川芎挥发油D 阿魏酸E 川芎嗪7、下列哪项不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表现()A 改善微血流B 改善微血管形态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E 以上均非8、川芎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A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B 抗心肌缺血C 镇静、镇痛D 抗射线损伤E 抗肿瘤9、益母草静脉注射后可出现()A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B 提高MDA活性,降低SOD活性C 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降低D 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E 以上均非10、下列哪项不是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药理基础()A 抗肿瘤B 兴奋子宫C 抗凝血、抗血栓形成D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E 抗心肌缺血11、益母草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A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B 降血脂C 利尿及防治急性肾小管坏死D 改善血液动力学E 保护缺血心肌12、桃仁抗肝纤维化的成分是()A 脂肪油B 挥发油C 黄酮类化合物D 苦杏仁苷E 糖苷类化合物13、桃仁抗血栓形成的机理是()的合成A 增加TXB2的产生B 抑制TXB2C 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D 降低血小板cAMP的含量E 以上均非14、丹参抗心肌缺血作用环节不包括()A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B 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D 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E 以上均非15、丹参抗性急缺血作用是由于()A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B 促进钙内流C 开放钙通道D 开放钠通道E 以上均非16、丹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是由于()A 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B 抑制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C 激活县溶酶的作用D 改善血液流变学E 以上均非17、下列哪项不是虎杖的药理作用()A 降血脂B 镇咳C 保肝利胆D 抗心肌缺血E 抗血小板聚集18、关于姜黄素抗肿瘤作用机理,说法正确的是()A 抑制癌细胞蛋白质合成B 诱导癌细胞凋亡C 增加癌组织血流量D 抑制癌细胞核酸合成E 以上均非19、益母草兴奋子宫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益母草碱B 益母草定C 水苏碱D 苯甲酸E 兰香碱20、延胡索中哪种有效成分的镇痛作用最强()A 延胡索甲素B 延胡索乙素C 延胡索丑素D 去氢延胡索甲素E 延胡索丙素21、活血化瘀药中,能延缓慢性肾损害的药物是()A 丹参B 赤芍C 川芎D 乳香E 莪术22、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A 穿山甲B 水蛭C 三棱D 莪术E 延胡索23、具有使聚集血小板重新解聚作用的药物是()A 丹参B 益母草C 川芎D 延胡索E 莪术24、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A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B 镇痛作用强于复方阿司匹林C 镇痛作用高峰均在半小时内出现,维持约2小时D 对钝痛作用优于锐痛E 镇痛机理是阻断脑内胆碱受体,使纹状体谷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25、丹参酮的体内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 体内分布广泛,可以透过血脑屏障B 主要分布在肝,心脏分布较少C 体内停留时间短,主要从尿中排泄较长D 口服吸收较快,t1/2E 心脏分布较多26、丹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A 干扰脂类吸收B 降低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C 增加粪便胆固醇的排除D 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无影响E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27、活血化瘀药中常用于治疗脑缺血的一组药是()A 丹参、川芎、延胡索B 丹参、川芎、水蛭C 红花、虎杖、川芎D 姜黄、桃仁、当归E 丹参、姜黄、桃仁28、川芎嗪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叙述正确的是()A 抑制TXA2合成酶,降低TXA2/PGI2的比值B 抑制PGI2的合成,降低TXA2/PGI2C 升高血小板内cGMP的含量D 升高TXA2/PGI2的比值E 提高血小板cGMP/cAMP水平29、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作用最明显的一组药物为()A 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B 川芎、虎杖、红花、当归C 红花、水蛭、桃仁、益母草D 姜黄、虎杖、延胡索、益母草E 水蛭、红花、虎杖、延胡索(二)B1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第一节概述降低血液黏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比容(HCT)减慢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红细胞或血小板电泳速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第一节概述`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和黏附,延长凝血时间,提高纤溶系统活性等。
抑制凝血系统的激活、抑制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胶原黏附:丹酚酸B抑制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黏附:隐丹参酮提高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能力:丹参总酚酸盐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嗪抗血栓第一节概述`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抑制炎症镇痛调节免疫其他活血化瘀实验微循环(显微直接观察)血液流变学(浓粘凝聚)血流动力学(创伤性及非创伤性)血流量测定动脉条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体表微循环内脏微循环全血\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电泳凝血时间凝血因子\凝血酶血小板聚集测定第一节概述活血化瘀药实验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微循环观察指标: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记数(反映毛细血管充盈状况)微血管流速与流态A.流速:0级:线粒状—直线;I级:粒线状—虚线;II级:粒(絮)状;III级:瘀滞状B.流态:红细胞聚集情况、撇流现象(无红细胞流过)、轴流与边流界限清楚程度血色:鲜红(正常)、暗红或紫红(缺氧)、淡红(贫血)微血管周围变化:渗出或出血观察部位:球结膜、耳廓、肠系膜、软脑膜等一、微循环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模型方法: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快速注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其他:寒冷、伤寒杆菌内毒素、放射线照射、盐酸局部刺激第一节概述微循环测定仪二、血液流变学研究浓: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浓度、血脂浓度粘:全血及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凝:凝血时间(凝血速度)凝血因子活力及含量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纤维蛋白溶解速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其他活性因子:抗凝血酶III含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活性聚: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速度血小板功能:粘附、聚集、释放反应活性物质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三、血流动力学研究心脏冠脉、脑、肾、肝、外周肢体血流测定:血流量测定(离体或在体器官)血管收缩作用观察(动脉条)缺血模型:结扎、栓塞、药物如用于心肌:垂体后叶素→冠脉痉挛→缺血;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强心→心肌能量供应发生障碍→缺血四、血栓形成:各种因素诱导血栓形成后检测血栓长度与重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药活血化瘀药有哪些
导语:或许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食用过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活血化瘀的药物类型有很多种,所以想要正确地利用它们,那么肯定
或许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食用过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活血化瘀的药物类型有很多种,所以想要正确地利用它们,那么肯定就需要了解一下,它们的功效以及区别,现在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药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哪一些,在生活当中你需要做到正确地利用它们帮助自己治疗。
田七粉、丹参粉各等量,每服3~5克,开水冲服。
1历代医家把田七捧为止血、疗伤、消肿、镇痛之要药。
现代科学从植物学、化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田七除具有人参的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降血糖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人参缺少的止血消肿、活血化瘀、镇痛消炎等方面的作用。
2丹参粉的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3田七和丹参属于活血化瘀药,对血管自身因外、或内因的损伤能够修复,并且可以改善血液流动,血液流畅,瘀血随血去,体内机自动排出。
上文就是关于活血化瘀的一些药物分析介绍,想要更好的利用这些药,对它们的一些功效以及尝试了解都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对一些药物的使用,不管是谁都不能够盲目,只有正确的用药,才可以帮助自己治疗,解决一些疾病影响。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1)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
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血瘀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粘、凝、聚”的倾向。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
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
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
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血瘀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
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血瘀患者肝循环障碍。
有些血瘀患者还表现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红斑狼疮、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栓塞等的血瘀患者都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血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
(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22种活血化瘀药对狗股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影响,可见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除苏木外,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22种活血化瘀药对股动
脉的扩张作用,以穿山甲、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的作用较突出,其中除益母草外,其他均属破血散结药,说明在活血化瘀药中,对于股动脉,以破血散结药的扩血管作用。
但研究也说明,延胡索、丹参、川芎等则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大致包含在“真心痛”、“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
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
已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作用,如川芎、丹参、毛冬青、红花、益母草、当归、赤芍、延胡索等;由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赤芍、丹参、川芎、红花、降香组成的冠心2号方,由鸡血藤、丹参组成的鸡血藤丹参方,由丹参、郁金、鸡血藤、乳香、没药、血竭组成的通脉灵,由蒲黄配伍五灵脂组成的失笑散等,都具有类似或更强的作用。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往往具有血瘀的见证,如肝区刺痛,痛处固定、皮肤黝黑、腹内痞块以及蜘蛛痣、肝掌等。
肝区高频阻抗图证明,这类血瘀患者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常低于健康人,流出阻力则高于健康人。
经活血化瘀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增加,流出阻力减小。
考试大网站整理
脑血管疾病的血滚患者,脑血流量降低,经活血化瘀治疗,常见脑循环改善。
此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血瘀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后,也见病变器官血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