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倪语星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55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从其他感染源传播到呼吸道,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感染。
1. 病毒性病原体病毒是成人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释放病毒颗粒,他人吸入这些病毒颗粒后易感染。
病毒性感染的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和发热。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感染可以在数天至数周内自愈。
2. 细菌性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性病原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冬季或者人群密集的场所。
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与病毒性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黄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细菌性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通常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3. 真菌性病原体真菌性感染在成人呼吸道感染中较为少见,常见的真菌包括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
真菌性感染多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等。
真菌性感染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
真菌性感染需要特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通过了解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预防这类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行为等。
此外,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病原体,合适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轻病情,并避免疾病传播。
总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了解这些病原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信息。
1. 病毒病毒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咳嗽、打喷嚏、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
2. 细菌细菌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往往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3. 真菌呼吸道感染中的真菌病原体相对较少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会更常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这些真菌可通过空气中的孢子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
4. 寄生虫寄生虫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对较少,但在某些地区和特定人群中仍可发生。
例如,血吸虫通过染上寄生虫卵的水源传播,可导致肺吸虫病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5. 其他病原体除了上述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外,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由其他病原体引起,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这些微生物往往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了解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等方法,我们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保持健康的呼吸系统。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呼吸道感染是指引起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侵入呼吸道黏膜并引起感染。
这些病原菌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了解不同病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
1.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之一。
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患者体液传播,引起咽喉炎、流感、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症状。
2. 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细菌也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之一。
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患者体液传播,引起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喉咙痛、咳痰等症状。
3. 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和细菌不同,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对较少见。
常见的真菌有念珠菌、曲霉菌等。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身上,例如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器官移植等情况下。
真菌感染常引起念珠菌性喉气管炎、肺曲霉病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喉咙痛等。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病原菌培养和基因检测等技术可以准确的诊断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预防呼吸道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传播:1. 勤洗手:经常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的体液、鼻涕、咳嗽物或其他可能携带病原菌的物品后。
2.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密切接触,保持一定距离。
3. 咳嗽礼仪:遵循正确的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4.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菌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哪些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s)是指发生在鼻腔、咽喉、喉、喉下软骨及气管支气管内粘膜上的感染。
这些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但也可以是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所致。
下面将介绍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一、病毒性病原体1. 鼻病毒组:鼻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等。
2. 慢病毒组:这一组包括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3. 腺病毒组:腺病毒感染可导致咽喉部炎症、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等症状。
4. 风疹病毒组:包括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致病力强,可引起高热、咳嗽、分泌物、皮疹等症状。
二、细菌性病原体1. β-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咽炎和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可导致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2.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流行性感冒,主要症状为高热、全身乏力、咳嗽、头痛等。
3. 弗氏杆菌:引起百日咳,潜伏期长,起初类似普通感冒,但后期出现阵发性剧咳。
4. 链球菌:是引起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和喉炎的主要菌种之一。
三、其他病原体1. 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主要引起鼻窦炎、喉炎等疾病。
2. 放线菌:引起鼻腔、咽喉部感染,常见症状为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3. 衣原体:引起鼻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症状。
总结起来,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其中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为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体。
细菌性病原体中的β-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弗氏杆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也不容忽视。
此外,真菌、放线菌和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也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为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大家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健康。
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或传染给他人。
常见呼吸道感染病的病原体解析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体侵袭引起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的感染。
这些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的主要病原体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1. 病毒类型当前人类流行性感冒主要由A型、B型和C型流感病毒引起。
2. 流感A型流感A型病毒可分为不同亚型,常见亚型有H1N1和H3N2。
它们能够通过基因演化而导致季节性流感暴发和大流行。
3. 流感B型与A型不同,流感B型仅在人类中存在,并没有被认为存在于动物中。
它引起的季节性流行比较轻微,但仍会造成大量患者。
4. 流感C型相比于A、B两种类型,C型流感较少见且通常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流行爆发。
二、普通感冒1. 病毒类型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主要为鼻病毒(Rhinoviruses)和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少部分由其他呼吸道病毒引起。
2. 鼻病毒鼻病毒是导致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存在不同的血清型别。
它们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并在人附近的表面上存活较长时间。
3. 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有关,但引起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较轻。
它们分为多个血清型别,常见于儿童和幼儿。
三、肺炎1. 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其中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占据了成人肺炎中的大部分。
2. 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也称为“Walking Pneumonia”,其主要由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等病原体引起。
这些病原体通常对抗生素不敏感,所以治疗较为困难。
四、喉炎1. 细菌性喉炎细菌性喉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引起。
绝大多数患者中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是A群β溶血性链球菌(GABS),而在少数情况下则是其他细菌。
2. 病毒性喉炎许多情况下,喉炎也可以是由于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柯萨奇B组、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五、支气管炎1. 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是导致支气管炎的一种常见原因之一。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为圆形、卵圆形或柳叶刀形,多成对或短链排列。
在血琼脂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α-溶血。
该菌的荚膜决定其致病力,无荚膜者通常不致病,荚膜多糖体具有特异抗原性,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目前已有86个亚型,成人致病菌多为1~9型和12型,第3型毒力最强。
有20%~40%(春季可高达40%~70%)的正常人鼻咽部分可分离出呼吸道定植菌——肺炎链球菌。
当人体呼吸道防御机能降低时,细菌则可越过上气道及支气管的黏液纤毛清除屏障进入肺泡,并在肺泡内繁殖,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引起黏液性水肿及多形核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渗出,渗出液中含有细菌,并经肺泡Cohn孔向邻近肺组织蔓延,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
由于病变发生始于外周,故叶间分界清晰,有5%~10%的病变可波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
老年及婴儿也可由支气管播散,而形成支气管肺炎。
因肺炎链球菌不产生任何毒素,故不会引起原发性肺组织坏死而形成空洞。
2 临床表现2.1 症状2.1.1 病史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等诱因,多有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2.1.2 典型表现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突起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呈稽留热)、多汗、心悸、呼吸困难、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肌肉酸痛;②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少痰,开始咳出少量黏液性或带血丝痰,24~48h后咳出黏稠脓性铁锈色痰(与肺泡渗出与出血有关)。
75%患者有明显的患侧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可使其取患侧卧位。
2.2 体征2.2.1 一般状态检查急性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呼吸急速,脉搏增快,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
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
严重感染时可并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混合性呼吸困难、发绀、嗜睡、谵妄、昏迷等。
2.2.2 肺部检查①视诊:患侧呼吸运动幅度减小;②触诊:双侧胸廓扩张度不对称,肺实变部位触觉语颤增强,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擦感;③叩诊:肺实变部位呈浊音或实音;④听诊:在肺实变部位,早期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擦音。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周华李光辉卓超杨毅石岩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黄晓军吕晓菊刘又宁倪语星邱海波施毅王明贵谢灿茂张晓辉周建英俞云松本文选自《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4月23日第93卷第16期Natl Med J China,April10,,2013,Vol.93,No.16【编者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临床重要条件致病菌,而临床医生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为提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2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87位专家参与,历时11个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共识的制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生素压力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茵致病性的影响。
编号30971318)的支持。
共识荟萃了国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进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具有独特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对其感染和治疗的认识尚在不断深入,缺乏循证证据级别高的临床研究可供借鉴,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一定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希望各位专家积极探索,积累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服务临床:一、共识目的和意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位于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第3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弱,其感染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等。
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的研究
岳文香;黄绍光;李敏;倪语星;万欢英
【期刊名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年(卷),期】2003(13)8
【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 (RICU )中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及来源。
方法对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入住RICU患者的痰及相关部位的标本 (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留置导尿的尿标本等 )采样送检。
结果RICU 2 6例患者 ,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18例 (6 9.2 3% ) ,其中 16例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 (88.89% ) ;病原菌多数为非发酵菌 (4 1.84 % )。
结论RICU 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 ,多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 ,病原菌多为非发酵菌。
【总页数】3页(P750-752)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
【作者】岳文香;黄绍光;李敏;倪语星;万欢英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研究 [J], 白宇
2.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研究 [J], 范明
3.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J], 游曼清
4.肾功能不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不良预后的影响 [J], 赵晓茜;陶莉;宋成运;骆雷鸣
5.肾功能不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后不良预后的影响 [J], 赵晓茜;陶莉;宋成运;骆雷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
张泓;吴文娟;倪语星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年(卷),期】2007(007)002
【摘要】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脑膜炎、菌血症、中耳炎和鼻窦炎的主要病原菌。
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在世界各地不断增加,且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对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耐药率也普遍较高,甚至有耐氟喹诺酮类菌株出现。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已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
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和防治策略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138-140)
【作者】张泓;吴文娟;倪语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12
【相关文献】
1.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差异DNA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 [J], 宋瑱;熊辉;李燕;丁显平
2.南昌地区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的分子分型 [J], 胡晓彦;桂炳东;王伶;胡龙华;贾坤
如;章白苓
3.儿科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和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与分析 [J], 庞玲;李尚强
4.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及防治策略 [J], 温志红
5.头孢洛林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对目前已发表的研究结果及AWARE监测结果综述(2008—2010) [J], 丁百兴;王明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血杆菌属耐药性研究
杨小娟;倪语星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年(卷),期】1999(006)004
【摘要】目的:对呼吸道感染口才的痰或拭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嗜血杆菌属病原菌的各类、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嗜血杆菌的耐药游行特点。
方法:用API系统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
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产生情况。
Etest法检测20株嗜血菌对6种抗生素的MIC值,并用WHONET4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嗜血杆菌检出率14.9%,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0.4%,流感嗜血杆菌
【总页数】3页(P1-3)
【作者】杨小娟;倪语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0.5
【相关文献】
1.呼吸道嗜血杆菌属的生物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J], 江秀爱;赵自云;姜蓓;乔显森
2.常见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J], 杜丛;王继华;马志玲;徐佳羽;杨朔
3.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及耐药机制研究 [J], 朱家馨;周宇麒;黄静;谈淑卿;张天托
4.常见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J], 李博;马忠森;徐雪松
5.高选择性快速分离嗜血杆菌属XV琼脂培养基生物医学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J], 要瑞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