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砚
- 格式:doc
- 大小:3.02 KB
- 文档页数:2
砚台的分类与用法是什么?砚台的种类较多,从其质地可分为玉砚、陶砚、瓷砚、石砚、铜砚、铁砚、银砚、漆砚、瓦砚等,其中石砚根据其石质的分类,种类达43种之多,“四大名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的端砚,河南、山西的澄泥砚,江西婺源(古时由安徽歙州治)的歙(shè)砚,甘肃洮河的洮河砚。
用法:1、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2、使用须换清水: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
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3、用后刷洗: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
不然残墨乾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
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哦。
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乾,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4、新墨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5、将墨取出: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
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端、歙、洮、澄----中华四大名砚欣赏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
这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
其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细致。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
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有: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
“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
四大名砚的介绍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大名鼎鼎的四大名砚呀!这四大名砚,那可真是宝贝中的宝贝呀!就好比武侠世界里的四大高手,各有各的厉害之处。
先说说端砚,那可是砚中的大明星啊!它来自广东肇庆,质地细腻温润,发墨快,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武林高手,出招迅速,威力惊人。
你想想,用它磨出来的墨,写起字来那叫一个顺畅,简直如行云流水一般!而且啊,端砚的石品花纹那叫一个丰富多样,什么鱼脑冻、蕉叶白,真是美不胜收,就像一幅神奇的画卷展现在你眼前。
接着是歙砚,来自安徽歙县。
它呀,就像是一个低调却实力超群的隐士。
歙砚的纹理独特,线条优美,有的像龙,有的像云,充满了神秘感。
用它写字,感觉自己都变得有文化了起来呢!而且它的硬度适中,耐磨耐用,真的是能陪伴你好久好久的好伙伴呀。
洮砚呢,来自甘肃洮州。
它就像那高原上的骏马,奔放而有活力!洮砚的石质碧绿,呵口气就能磨墨,神奇吧?用它磨出的墨,颜色鲜亮,写出来的字都好像在闪闪发光呢!还有那澄泥砚,虽然它不是石头做的,但可别小瞧了它哟!它就像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精灵,经过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
澄泥砚质地细腻,摸着就很舒服,而且蓄墨不涸,就像一个永远不会干涸的墨水池。
哎呀呀,这四大名砚,真的是各有千秋啊!你说要是能拥有一方,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它们不仅仅是写字画画的工具,更是艺术品,是文化的传承呀!你能想象吗,几百年前的文人墨客们,可能就是用着这些砚台,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呢!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呀!咱平时写字画画的时候,如果有这么一方好砚,那感觉肯定不一样。
就好像是武林高手有了一把绝世宝剑,那发挥出来的威力肯定更大呀!而且呀,这些砚台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呢,说不定以后还能升值呢!所以说呀,朋友们,可别小看了这四大名砚哟!它们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呢!咱得好好保护它们,传承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魅力呀!怎么样,是不是对四大名砚有了更深的认识啦?。
文/戴 茜 许 洁 图/吴秋影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留住记忆”。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它被文人墨客视为知己,反映了独特的书房文化。
中国有四大名砚,分别是端砚、歙(sh è)砚、澄(d èng )泥砚、洮(táo )河砚。
这些砚因各自的产地以及石材的不同而得名,今天我们有幸把它们都请到了现场,让它们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有请它们闪亮登场!大家好,我是端砚。
我的原料端石产于广东肇(zhào )庆。
因为唐代肇庆属于端州,所以我叫端砚。
在四大名砚中,我可是有着“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的美誉。
一号嘉宾:端砚特点:根据开采坑口的不同,会有很多不同的样子竹节形端砚现藏于苏州博物馆老坑砚石 坑仔岩砚石 麻子坑砚石请问您是如何成为“群砚之首”的呢?那是因为我的“皮肤”细腻、坚实、致密,摸起来像婴儿的肌肤一样。
用我研出的墨汁书写流畅,虫蚁不蛀,字体颜色经久不变。
另外,我的原料端石需要人们进入深达数百米的坑洞开采,对采掘工人的技术要求极高,原材料如此难得,自然十分珍贵。
留住记忆专访四大名砚42那开采端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那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端石开采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到今天一直未曾中断。
话说回来,砚台不是加点儿水就能磨出墨汁吗?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用墨水呢?哈哈,你仔细看看,人们在研墨的时候是不是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条状物?那个东西叫墨条,没有它,光靠砚台可是磨不出墨来的。
二号嘉宾:歙砚特点: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大家好,我是歙砚。
我是用歙石制作而成的,歙石在安徽皖南以及江西都有开采地,其中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石材制砚最佳,因为唐代时这个地方属于歙州,于是人们将我们命名为歙砚,又称龙尾砚。
您的祖上也是唐代“人”吗?是的,我们歙砚和端砚一样在唐代已经出现了。
你瞧,我的这位“兄弟”就是在唐墓中被发现的。
箕形歙砚现藏于安徽博物院特点:四大名砚中唯一以泥为原材料的砚大家好,我是澄泥砚。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中国四大名砚是指四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砚台。
它们分别是:四川峨眉砚、安徽歙县砚、广东南雄砚和湖南岳阳砚。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种名砚进行介绍。
四川峨眉砚,又称川峨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四川峨眉山。
峨眉砚的特点是色泽丰富多样,品种繁多。
其色彩有黄、赤、青、黑等多种,且色泽鲜明,极具观赏性。
峨眉砚的质地细腻坚硬,非常适合用来研墨。
使用峨眉砚研墨,可以使墨汁饱满且墨色浓郁,书写流畅自然。
同时,峨眉砚还具有保墨性强、不易磨损的特点,常被书法爱好者视为珍品。
安徽歙县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歙县砚自古以来就以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闻名,是中国砚文化的重要代表。
歙县砚的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工艺流程繁琐,需要经过挖矿、切割、雕刻、磨砚等多个环节。
歙县砚的色泽多样,有黑、青、红、白等多种,每一块砚台都独一无二。
歙县砚以其质地坚硬、墨色饱满的特点,成为许多书法家和文人雅士的首选砚台。
广东南雄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广东省南雄市。
南雄砚的制作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研究,南雄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南雄砚的质地细腻、坚硬,以墨色饱满、书写流畅而闻名。
南雄砚的色泽多样,有黑、青、红、白等多种,每一块砚台都独具特色。
南雄砚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开采原料、切割、雕刻、磨砚等多个工序。
南雄砚因其独特的质地和出色的书写效果,被誉为“砚中之王”。
湖南岳阳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湖南省岳阳市。
岳阳砚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岳阳砚的特点是质地坚硬、润泽,纹理美观。
岳阳砚的色泽丰富多样,有黑、青、白、赤等多种,每一块砚台都独具特色。
岳阳砚的制作工艺讲究精细,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开采原料、切割、雕刻、磨砚等。
岳阳砚因其独特的质地和卓越的书写表现力,被誉为“砚石之冠”。
中国四大名砚分别是四川峨眉砚、安徽歙县砚、广东南雄砚和湖南岳阳砚。
这些砚台以其独特的质地、色泽和书写效果而闻名于世,被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文人雅士所推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升温。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暑假期间,我参加了“探寻传统文化瑰宝——歙砚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独特的石质、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此次实践,让我对歙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歙砚的历史渊源歙砚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产于安徽省歙县,因此得名。
歙砚以其石质细腻、纹理清晰、色泽典雅、雕刻精美而著称。
在宋代,歙砚与端砚、鲁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享有“砚中王者”的美誉。
二、歙砚的制作工艺歙砚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选石、雕刻、打磨、抛光等环节。
1. 选石:歙砚的石料主要来自安徽歙县,石质细腻,硬度适中,易于雕刻。
选石时,工匠们会根据石料的颜色、纹理、形状等因素进行挑选。
2. 雕刻:雕刻是歙砚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工匠们运用刀法、凿法、磨法等技艺,将石料雕刻成各种形状的砚台。
雕刻过程中,工匠们注重表现砚台的主题,使砚台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
3. 打磨:雕刻完成后,工匠们会对砚台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打磨过程中,工匠们会根据砚台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磨料和磨具。
4. 抛光:打磨完成后,工匠们会对砚台进行抛光,使其更加光亮。
抛光过程中,工匠们会使用抛光膏和抛光布,使砚台呈现出独特的光泽。
三、歙砚的文化内涵歙砚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文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在歙砚的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书画、典故等。
1. 诗词:许多歙砚砚台都刻有诗词,这些诗词既有赞美歙砚的,也有表达文人墨客情感的。
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砚台,就是一首著名的诗词。
2. 书画:歙砚砚台上的雕刻,既有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也有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
3. 典故:歙砚砚台上的雕刻,还融入了许多典故,如“八仙过海”、“白蛇传”等。
四大名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知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
端砚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的端溪水一带而得名,开采于唐武德(618)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端砚中老坑特别名贵。
另外还有麻子坑、坑仔岩、宋坑、梅花坑、斧柯东等几十个砚坑。
端砚石质优美、幼嫩细腻、发墨不损毫、贮水不耗、秀而多姿,石品花纹丰富多彩。
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歙砚,出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罗纹山)。
歙砚始采于唐代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于南唐时期兴盛起来,南唐李后主曾派专门的砚务官制作官砚。
歙砚还一度得到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推崇。
歙砚的石品很多,主要分为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类。
古代称:“罗纹砚,其纹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其理坚密。
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
金星罗纹,是指砚面融有谷粒的结晶物,在光线照耀下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
眉子砚,“纹若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
洮河砚,产于我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洮河砚取材于深水之中,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
洮河石质地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
洮石有绿洮、红洮两种,其中尤以绿洮为贵。
洮砚适用于雕刻大面积的图意,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高浮雕等,其雕工质朴,清晰感强。
澄泥砚,早先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
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
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
四大名砚端砚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
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
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
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
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
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
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
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
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
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一朵奇葩,闻名遐迩。
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端溪九龙砚》,其长为4.6米,宽3.15米,厚0.45米,重达13.8吨。
被誉为“中华之最”。
现收藏于肇庆市端茗砚雕工艺厂内。
现在,肇庆市生产的端砚,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又有新的突破,创造了端砚实用之外的新艺术意境,如端州古邵图大端砚,巧妙地将古端州缩龙成寸,又如仙境立体雕刻大端砚,把端砚雕刻成立体的一条鳄鱼、一只鸣蝉、一堆瓜果、一群仙人,并巧妙地将砚池收藏其中,看似雕塑、古董,但又可磨墨挥毫,令人叹为观止。
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统记忆的传承方式导致工匠后继乏人,只有认真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切实保护和延续传统端砚制作技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广东省肇庆市的程文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 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四大名砚.歙砚歙砚歙砚的坑口大多在江西婺源,此处仍归于徽砚,这是由歙砚的名称所决定的。
歙砚名称的由来,是由于唐代开元间歙砚已成为贡品,名闻于世,因产于歙州故名歙砚,当时婺源归歙州管辖,宋代徽宗年间改歙州为徽州,歙砚出名在徽州之前,故有徽墨之称没有徽砚之名。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齐名。
产于古歙州(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江西婺源等地),其中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
尤以龙尾山西麓溪头乡产的砚石料为精绝。
龙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幽谷谋潭,草木葱贫,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砚山”之誉。
从《婺源县志》上看,产石之佳者,不尽在龙尾山,尚有驴济,洗泥坑、洞灵岩等处。
统称歙石,或婺源石。
据五代陶谷《情异录》记载,唐开元二年,玄宗赐给宰相张文蔚、杨沙等人的“龙鳞月砚”,就是歙州产的一种较为名贵的金星砚。
可见,歙砚的传世至少有一千二百余年了。
歙砚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
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
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
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
歙石是轻度千枚岩化的板岩。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砚锋为片状砚锋。
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
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
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
歙石的地质年代后属震旦纪,距今十亿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广东端石的地质年代为泥盆纪,距今四亿年,是一种泥质变质疑灰岩。
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砚,也称"砚台"。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
那么关于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一、洮砚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
如宋代赵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
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
不可得兼,一可足温。
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
金代元好问曰:王将军为国开临洮(今卓尼),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
近代"老坑洮砚"作品屡次作为国礼赠与国外元首,敦煌菩萨砚以甘肃省政府名义赠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反弹琵琶砚赠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砚老坑石在四大名砚中储量最少、最难采集,特级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断采,现在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都相当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复洮砚石材产地洮州(今属甘肃省卓尼县),被封为赵土司管理矿区,洮砚被选为皇宫贡品,只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够拥有,百姓只是听闻甚至难得一见。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
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可见洮砚老坑发墨不弱于端砚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难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难获取。
郭培元《论洮砚》:"世人知洮砚之妙,至有胜端歙之处。
自宋以后名隐而不显者,因地处边陲,得之不易,兼无专书著录之故,非才不良也,诚为憾事"。
已道出洮砚虽有胜端、歙,但自宋之后老坑石逐渐绝迹,得之不易。
洮砚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场上尤为明显。
《甘肃洮砚志》记载:"凡物产于舟车交经之区,则其名易彰,而播易远(诸如端、歙)。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中国四大名砚。
名列名砚前茅的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其砚石石料属泥盆系泥质硅质云母板岩。
矿物成分为泥质、绢云母、石英和微粒磁铁矿,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成份均匀,质地细腻而易于发墨。
岩石中绢云母使砚石细密柔润,溜而不损毫。
泥质与硅质并存,使砚石柔中有刚。
板岩的致密性,又使砚石贮墨不涸。
端砚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声誉海外。
端砚砚石,尤以老坑石最为名贵,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
端砚发源地:精美的端砚价格不菲粤西网、碧海银沙讯(图文/银月编辑/小雨)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居首。
端砚的发源地,在白石村。
近日,笔者走访了白石村,追寻白石人近一千四百年的制砚史,品味这条“端砚文化村”浓厚的文化氛围。
年青的师傅一脸专注地在砚石上雕刻着白石村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民间制砚历史起源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公元626年),距今已有1380多年历史。
白石人世代以砚为耕,村中的民间老艺人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方式,使端砚工艺流传至今。
把工作台摆到大门口,造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石村村民1100人,90%从事端砚制造业,端砚厂家、作坊近300家。
笔者在村中看到,很多村民的住宅也就是制造端砚的作坊、经销端砚的店铺。
一些师傅直接就把工作台摆到大门口,让过往的游客近距离观看制砚的过程,为游客介绍制砚的工艺。
这也成为了白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喜欢,就不觉得枯燥了”笔者欣喜地发现,村中很多制作端砚的师傅都是年青人。
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大都是因为喜爱端砚艺术,在高中或中专毕业后,就跟随师傅学艺。
制砚的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其中雕刻是最为关键最为烦琐的工序。
笔者见到的这些年青师傅,都正一脸专注地在砚石上雕刻着。
笔者问他们是否觉枯燥,一个小女孩“喜欢,就不觉得枯燥了”的回答,代表了他们的心声。
由此笔者明白,正是这些年青人的加入,造就了一批批新的制砚艺术人才,使得制砚成为长盛不衰的文化产业,也使白石村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砚乡”。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砚台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四种历史悠久、制作精湛的砚台,它们分别是:端砚、龙泉砚、歙砚和澄泥砚。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名砚。
一、端砚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古老的一种,起源于汉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砚以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闻名,被誉为“国石”。
端砚的产地主要在广东阳江、肇庆一带,其石质细腻,质量上乘。
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开采、切割、磨光等多个工序。
端砚的纹理独特,有山水、花卉、动物等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幅艺术品。
端砚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墨,还可以用来观赏和收藏。
二、龙泉砚龙泉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产地在浙江龙泉市,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龙泉砚以其质地细腻、色泽靓丽而受到广泛赞誉。
龙泉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选用优质石材,经过多次研磨、抛光等工序,才能制作成砚台。
龙泉砚的质地细腻,墨色浓郁,书写起来非常顺畅。
龙泉砚的外形也非常美观,多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被誉为“书法之砚”。
三、歙砚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著名的一种,产地主要在安徽歙县,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歙砚以其石质细腻、纹理独特而备受推崇。
歙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需要选用上等石材,经过多次打磨、烧制等工序,才能制作成砚台。
歙砚的纹理丰富多样,有山水、花卉等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幅艺术品。
歙砚的质地细腻,墨色浓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四、澄泥砚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独特的一种,产地主要在四川成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澄泥砚以其独特的泥质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澄泥砚的泥质细腻、质地独特,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次揉捏、烘干等工序。
澄泥砚的外形粗犷、朴实,色泽沉稳,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澄泥砚的墨色饱满,书写起来非常流畅,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中国四大名砚是中国砚台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质地、制作工艺和美观外形而备受推崇。
无论是用来制作墨,还是用来观赏和收藏,这些名砚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常⽣活百科知识问答 为了帮助⼤家强化⽇常⽣活百科知识,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常⽣活百科知识问答,欢迎阅读学习。
问:我国四⼤名砚即⼴东端砚,⽢肃洮砚、安徽歙砚、虢州澄泥砚,请问中国四⼤名砚中哪⼀种不是⽯砚? 回答:澄泥砚不是⽯砚,澄泥砚与⽯砚不仅取材有别,⽽且⼯艺⽅法也截然不同。
澄泥砚是在陶砚的基础上⽣产发展起来的。
问:“蜀⽝吠⽇”源⾃我国唐代诗⼈柳宗元的《答韦中⽴论诗道书》,请问它的意思是什么? 回答:四川这个地⽅常常阴天,终⽇不见阳光,偶尔出了太阳,连狗都感到奇怪,于是冲着太阳狂吠不已-这就是蜀⽝吠⽇的故事,此成语意为少见多怪 问:太阳⾦字塔是举⾏宗教仪式的祭坛。
太阳⾦字塔是古印第安⼈祭祀太阳神的地⽅,请问它坐落在哪⾥? 回答:“特奥蒂⽡埃”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诸神之都”,这个诸神之都遗址在墨西哥,位于墨西哥城东北公⾥,这⾥坐落着著名的太阳⾦字塔。
问:我国是⼀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产和消费中的⽐例⼀直在%以上,请问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 回答:我国煤炭资源最多的是新疆、内蒙古、⼭西、陕西、河南、宁夏、⽢肃、贵州等个省区,这些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问: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和著名的⽂学家,被誉为世界上光彩夺⽬的科学和⽂学的双⼦星。
请问这些是对谁的描述? 回答:张衡字平⼦,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的科学家、⽂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曾发明过地动仪、浑天仪、指南针、候风仪等 问:年,葡萄⽛探险者来到称为“黄⾦海岸”的地⽅。
年荷兰⼈占领了整个黄⾦海岸。
有“黄⾦海岸”之称的是哪个国家? 回答:加纳位于西⾮,⼏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西洋。
年,黄⾦海岸独⽴,改名加纳。
问:三峡是万⾥长江⼀段⼭⽔壮丽的⼤峡⾕,为中国⼗⼤风景名胜之⼀。
请问“长江三峡”包不包括虎跳峡? 回答:不包括。
三峡西起重庆⽩帝城,东⾄湖北宜昌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公⾥。
四大名砚及产地和名品
中国四大名砚:
1.甘肃洮州的洮河砚
2.广东肇庆市的端砚
3.安徽歙县的歙砚
4.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
使用方法:
1、平时储水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2、换清水
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
也不能发墨。
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3、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
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
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4、清洗注意
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
如果须要带出去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5、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6、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一直放着,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
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四大名砚赏析展开全文在当代,人们所说的四大名砚是指端砚、歙(shè)砚、洮(táo)河砚和澄(chéng)泥砚。
(一)端砚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斧柯山西麓端溪一带。
因肇庆古称端州,所以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
端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由于端砚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所以它自宋朝后期被推为四大名砚之首,其霸主地位至今难以撼动。
1、端砚的坑口一个地方砚台的石料,一般并不是从一个石头坑中挖出来的。
所谓砚的坑口,就是说砚台是从哪个坑里开出来的。
端石有多个坑口,以品质而论可以分为两个档次。
第一档次:三大名坑: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1)老坑端砚优质石产区位于肇庆市郊羚羊峡南岸端溪水以东,各名坑星罗此间,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青点岩、冚罗蕉等。
产区分三个矿层,老坑属第一含矿层,位于含矿段的最下部,这个层面上仅有老坑,别无他洞。
老坑砚石外观上看,青灰中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砚石处于其临近的西江水位线以下,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以至达到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程度。
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
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沉重异常,但真一上手,却感到比重不是很大。
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的。
老坑砚石毕竟是石头,有着3度的硬度,但用手触摸却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另外,如用指肚或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老坑石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
其之所以有这个特点,就是因为它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的。
再是,由于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大,所以敲击它时,就发出“笃笃”的木声,不像其他砚石特别是歙石那样发出铿锵的金属声,此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
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原因,所以它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四大名砚
中国四大名砚
即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为我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四川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
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
澄泥砚属陶,其余四砚皆为石砚。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
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
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
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
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
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
洮砚产于甘肃藏族自治州佑潭县,古称洮州,故名。
亦称洮河砚。
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
特点是石质碧绿,整洁如玉,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
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澄泥砚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
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
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
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
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
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
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东泗水、山西新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
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我国的墨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汉代的砚,其侧就刻有鸟兽图
案。
随时间的推移,雕刻工艺越来越精湛常是一个墨砚,就是一个绝妙的工艺品。
以致有些砚台,专为观赏而做。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