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发酵工艺学
- 格式:ppt
- 大小:708.50 KB
- 文档页数:23
赖氨酸生产工艺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保健领域等。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化学合成等多种方法。
微生物发酵是目前赖氨酸生产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微生物有大肠杆菌、突变菌株等。
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选用合适的菌株进行培养。
一般选择高产赖氨酸的突变菌株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配方需要考虑到菌株的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其他辅助物质等。
其次,进行发酵过程。
首先是预培养过程,将菌株接入预培养基中,使其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然后将菌液接入发酵罐中,添加适量的培养基,调节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搅拌速度、通气量等,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赖氨酸的积累。
最后,提取纯化赖氨酸。
发酵液经过采集后,要进行分离赖氨酸。
一般采用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进行赖氨酸的提取和纯化。
最终得到的纯赖氨酸可以进行干燥和制粒,以便储存和应用。
化学合成法是另一种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赖氨酸。
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准备原料。
化学合成赖氨酸的原料主要有丙酮、甲醛、甲酸,还包括氨、二氧化碳等。
其次,进行反应。
将原料进行适当的配比,加入催化剂和溶剂,进行反应。
反应条件也需要控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
反应产物中包含赖氨酸和其他物质,需要进行后续的分离和纯化。
最后,提取纯化赖氨酸。
反应混合物通过适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过滤等进行赖氨酸的提取和纯化。
最终得到的纯赖氨酸可以进行干燥和制粒,以便储存和应用。
以上是赖氨酸生产的两种主要工艺,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生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中,为赖氨酸的生产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赖氨酸(Lysine)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赖氨酸,所以必须通过饮食摄入。
赖氨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蛋白质中,是肉类、乳类和鱼类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酵法,另一种是化学合成法。
发酵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生产赖氨酸的工艺。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含有赖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常用的菌种有毛细管和球孢菌。
2. 培养微生物菌种,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在培养过程中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3. 通过发酵过程,使菌种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发酵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生长期,后期是产酸期,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添加适宜的调节剂,可以提高产酸期的赖氨酸产量。
4. 分离赖氨酸产物,一般采用离心、过滤和浓缩等步骤,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赖氨酸产品。
5. 进行精制和干燥处理,通过蒸发浓缩、结晶、离子交换和干燥等工艺,得到最终的赖氨酸产品。
化学合成法是另一种生产赖氨酸的工艺,但由于其步骤复杂、成本高、对环境的影响大等因素,目前较少采用。
化学合成法的步骤如下:1. 选择适宜的起始物质,常用的起始物质有铵盐和丙酮醇。
2.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氨基化、羟化、还原和缩合等步骤,合成赖氨酸。
这些反应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条件,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3. 通过提取、分离和精制等步骤,获得纯度较高的赖氨酸产品。
4. 进行干燥处理,使赖氨酸产品达到合适的含水量,增加存储稳定性。
综上所述,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发酵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工艺,通过培养微生物菌种,使其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化学合成法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反应来合成赖氨酸。
这两种工艺各有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工艺需要综合考虑产量、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
赖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下面介绍赖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赖氨酸的生产一般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主要使用大肠杆菌和突变株进行生产。
首先,选取高产菌株进行培养,如大肠杆菌,通过体内培养或者体外培养的方式得到大量细胞。
接下来,将培养得到的菌液进行初步处理和净化。
首先,将菌液经过压滤、离心等手段将细胞与培养基分离开。
然后,用缓冲液洗涤菌体,去除一部分菌体中的细胞外的可溶菌体,以减少后续步骤中的废物和杂质。
然后,通过加热、酸化等处理方式,将细胞破碎,使得赖氨酸释放出来,形成菌液中的游离赖氨酸。
接下来,将菌液进行浓缩和沉淀,使用膜过滤等技术将水分和其他溶质去除,使得赖氨酸浓度增加。
随后,对浓缩的菌液进行纯化处理。
一般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技术,将杂质和其他成分从赖氨酸中分离出来,得到相对纯净的赖氨酸。
最后,通过浓缩、晶体化、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形状规整的赖氨酸晶体。
晶体化的目的是提高赖氨酸的纯度和稳定性,
便于后续的包装和使用。
总的来说,赖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菌液培养、初步处理和净化、细胞破碎、菌液浓缩和沉淀、纯化处理、晶体化等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pH值等参数,以保证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废物处理和安全生产等问题,以确保生产环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经典赖氨酸的发酵工艺赖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之一,其具有丝氨酸和蛋氨酸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成分。
因此,赖氨酸在医药、生化工程、畜牧、保健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赖氨酸的发酵工艺。
1、菌种选择赖氨酸的发酵常用的菌株有棒状杆菌、芽胞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其中棒状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菌株,其产量和生长速度都比其他菌株高。
2、培养基配方赖氨酸的生产需要一种含有充分营养的发酵培养基。
肉汤培养基、玉米浆培养基、大豆蛋白水解物培养基等都可以作为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基础配方。
3、发酵条件发酵条件是影响赖氨酸产量的因素之一,包括pH值、温度、搅拌速度、氧气含量等。
常用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7℃,pH6.5-7.0,搅拌速度300r/min,氧气含量5-20%。
4、发酵过程发酵过程分为批次发酵和连续发酵。
批次发酵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生长、中期、后期和稳定期。
稳定期一般持续24-30小时,产生的赖氨酸稳定。
5、赖氨酸提取经过发酵过程,赖氨酸与其他细胞成分一起被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细胞包裹着,无法直接获得。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将赖氨酸从培养基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离子交换法、逆流萃取法、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萃取法等。
6、赖氨酸纯化提取出来的赖氨酸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以得到纯度高达98%以上的赖氨酸。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离子交换、逆流色谱和气相色谱法等。
总之,赖氨酸的发酵工艺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发酵过程、赖氨酸提取和赖氨酸纯化等步骤。
只有在严格控制各个条件的同时,才能得到高产、高纯度的赖氨酸。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
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是通过微生物菌种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而得到的。
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控制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菌种选择,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中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大肠杆菌、乳酸菌、黄曲霉、窄盘菌等。
选择菌种时要考虑菌株的稳定性、产量、生长速度等因素。
其次是培养基配方,培养基是赖氨酸发酵生产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等,常见的氮源有氨基酸、蛋白胨等。
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如磷酸盐、硫酸盐等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元素。
再次是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条件的控制对于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pH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赖氨酸的发酵温度在35-37摄氏度之间,pH值在6-7之间。
同时,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合成。
为了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减少副产物的积累,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如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增加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或采用液体循环发酵工艺等。
总的来说,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需要综合考虑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控制等因素,以高效地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对于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将有望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应用价值。
赖氨酸工艺流程
《赖氨酸工艺流程》
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蛋氨酸衍生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在医药、饲料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赖氨酸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发酵和提取两个步骤。
首先是发酵步骤。
赖氨酸的生产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
在发酵过程中,选取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如赖氨酸菌属、拟杆菌属等,将其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中,提供必需的氨基酸和营养物质,控制好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微生物菌体生长繁殖并产生赖氨酸。
此时,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分离,将生产的赖氨酸和细菌体分离开来。
其次是提取步骤。
提取是将发酵液中的赖氨酸进行纯化和浓缩的过程。
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和洗脱、膜分离等技术来实现。
经过提取和纯化处理后,得到高纯度的赖氨酸产品。
整个赖氨酸的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保证微生物菌种的生长和赖氨酸的产量。
同时,提取步骤也需要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来保证赖氨酸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这些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将有助于提高赖氨酸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对赖氨酸产品的需求。
赖氨酸的工艺流程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对赖氨酸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还推动了赖氨酸的产业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赖氨酸工艺流程也将不断优化和改进,为赖氨酸的生产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赖氨酸工艺流程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食品工业。
赖氨酸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发酵、提取、精制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是发酵。
发酵是赖氨酸工艺的核心步骤。
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生产。
通常利用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即谷氨酰亚胺乙酸发酵菌,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成赖氨酸的能力。
发酵过程需要提供合适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以满足菌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同时还需要控制发酵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因素,以促进菌体的生长和赖氨酸的积累。
其次是提取。
发酵液中的赖氨酸含量较低,在提取过程中需要将赖氨酸与其他杂质分离。
常用的提取方法是离子交换色谱法。
首先将发酵液经过滤、浓缩和除菌等处理后,得到赖氨酸浓缩液。
然后将浓缩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吸附,赖氨酸与树脂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使赖氨酸吸附在树脂上。
最后,通过洗脱赖氨酸和再生树脂的循环操作,将赖氨酸从树脂上解吸下来。
接下来是精制。
精制是为了获得高纯度的赖氨酸产品。
一般采用pH调节沉淀法来进行精制。
首先将提取得到的赖氨酸溶液经过pH的调节,使其达到赖氨酸的等电点,并发生沉淀。
然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操作,将赖氨酸沉淀分离。
最后,经过洗涤、干燥等步骤,获得纯度较高的赖氨酸产品。
最后是干燥。
经过精制的赖氨酸产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残余的水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等。
其中,喷雾干燥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溶解的赖氨酸溶液喷雾成细小的液滴,与热空气接触,使其迅速蒸发,从而获得干燥的赖氨酸粉末。
综上所述,赖氨酸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发酵、提取、精制和干燥等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可以高效地生产出高纯度的赖氨酸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赖氨酸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发展,以提高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赖氨酸产业的发展。
l-赖氨酸工程菌发酵法工艺流程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l-赖氨酸工程菌发酵法工艺流程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合成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其工程菌发酵法是通过利用微生物菌种在合适的培养基条件下进行发酵生产赖氨酸。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赖氨酸工程菌发酵法的工艺流程。
1. 菌种的培养与活化。
首先,选择适合的赖氨酸生产菌株,如大肠杆菌、放线菌等。
将选定的菌株接种到含有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培养出单一的菌落。
氨酸法工艺技术简述赖氨酸法工艺技术是一种用于生产赖氨酸的生物工艺技术。
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赖氨酸法工艺技术的简要概述:一、工艺流程赖氨酸法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发酵: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赖氨酸。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2.提取:发酵液经过过滤、萃取等提取工艺,分离出赖氨酸和其他杂质。
3.精制:通过结晶、离子交换等工艺,将赖氨酸纯化至所需的质量标准。
二、技术特点赖氨酸法工艺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发酵周期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赖氨酸的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数小时内完成。
2.成本低: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原材料为糖类和其他廉价原料。
3.高产: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工艺参数,可以提高赖氨酸的产量。
4.安全性高:赖氨酸法工艺技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均为食品级微生物,安全性较高。
5.适用范围广:赖氨酸法工艺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赖氨酸的需求。
三、应用范围赖氨酸法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添加剂:赖氨酸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口感和风味等方面。
2.医药领域:赖氨酸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合成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3.化工领域:赖氨酸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合成香料、助剂等。
4.其他领域:赖氨酸还可以应用于畜牧业、农业等领域,如作为饲料添加剂等。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赖氨酸法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赖氨酸法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掘新菌种:寻找新的高效产赖氨酸的菌种,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效率。
2.优化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和工艺参数,提高赖氨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联合其他技术:将赖氨酸法工艺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基因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等,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分离纯化。
年产1200吨赖氨酸车间发酵工艺设计以年产1200吨赖氨酸车间发酵工艺设计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赖氨酸的发酵工艺设计。
一、赖氨酸的概述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由于其市场需求量大,发酵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二、原料准备1. 碳源:选择适宜的碳源是发酵工艺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玉米粉等。
根据工艺要求和成本考虑,选择合适的碳源。
2. 氮源:氮源对于赖氨酸的生产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氮源有酵母粉、玉米浆等。
选择适当的氮源可以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纯度。
3. 矿盐和微量元素:赖氨酸的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矿盐和微量元素,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三、菌种选用菌种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发酵工艺的效果。
在赖氨酸的生产中,一般选用赖氨酸高产菌株,如大肠杆菌、突变菌株等。
菌株的选用需要综合考虑产量、稳定性、抗性等因素。
四、发酵工艺设计1. 发酵罐选择:根据年产量要求,选择适当规模的发酵罐。
一般使用不锈钢罐体,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2. 发酵条件控制:控制适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赖氨酸的发酵温度为30-37摄氏度,初始pH值为6.5-7.0。
3. 发酵培养基配方:根据菌株的需求和发酵工艺的要求,合理配比培养基,确保碳源、氮源、矿盐等成分的含量均衡。
4.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添加适量的发酵增产剂、发酵抑制剂等,调节菌株的代谢途径,提高产量和纯度。
5. 发酵时间控制:根据菌株的特性和工艺要求,控制发酵时间,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质量。
五、发酵产物提取和纯化发酵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赖氨酸。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酸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
纯化过程中,可采用过滤、浓缩、结晶等方法,去除杂质,提高赖氨酸的纯度。
六、工艺优化和控制策略发酵工艺设计的优化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工艺参数,如温度、pH值、培养基配方等,以及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工艺的稳定控制和优化。
赖氨酸的发酵调控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赖氨酸发酵常用的发酵菌种。
2、掌握L-赖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过程和方法。
3、能熟练运用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正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二、实验原理赖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水解法(已淘汰)、合成法、酶法和直接发酵法。
直接发酵法合成的赖氨酸是一种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合成赖氨酸是诱导物的诱导调节、自身产物的反馈调节、自身产物的分解调节、以及细胞膜透性的调节等次级代谢调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自身产物调节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谷氨酸棒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自身产物调节作用三、材料与分析方法1、菌种谷氨酸棒杆菌(编号10065,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2、培养基(1)斜面培养基:牛肉膏1.1%,蛋白胨1.0%,葡萄糖0.5%,NaCl 0.5%,琼脂0.2%,pH7.0,在0.1Mpa压力下灭菌20min。
(2)种子培养基:糖蜜2.0%,豆饼水解液0.5%,(NH4)2SO4 0.4%,CaCO3 0.5%,K2HPO4 0.1%,MgSO4 0.04%,pH7.0,,于250mL三角瓶内装25mL种子培养基, 在0.1Mpa压力下灭菌20min。
(3)发酵培养基:糖蜜20%,豆饼水解液1.0%,玉米浆(氮源)0.6%,(NH4)2 SO4 2%,K2HPO4 0.1%,MgSO4 0.05%,FeSO4 0.2%,MnSO4 0.2%,pH7.0,于250mL三角瓶装液25mL发酵液,在0.1Mpa压力灭菌20min。
3、分析方法(1)丝氨酸的测定采用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见附录1)。
(2)赖氨酸的测定发酵液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并加以改进。
吸取发酵液4mL, 6000r/min离心10min去菌体及杂质。
取上清液2mL,加茚三酮试剂(A液:茚三酮1.25g溶于94mL乙二醇甲醚中;B液:CuCl2·2H2O 1.97g溶于32mL 0.1mol/L柠檬酸溶液中;将A、B两液混合,用蒸馏水定容到250mL)4mL,混合,在沸水浴加热20min,冷却后测定475nm处的吸光度值,通过查赖氨酸标准曲线得知发酵液中赖氨酸的浓度。
赖氨酸生产工艺流程赖氨酸(Lysine)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是生物体内无机营养的重要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现在,我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赖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赖氨酸的生产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进行,常见的微生物包括毛霉、细菌和酵母等。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酵母发酵工艺流程。
首先,选取合适的酵母菌种,经过培养和挑选,得到高产赖氨酸的酵母菌株。
然后,将酵母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使其达到一定的活性和数量。
接下来,将酵母细胞收获并进行初步处理。
首先,用酵母细胞的活性破碎剂破碎细胞壁,释放细胞内的赖氨酸。
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细胞碎片和酵母残渣分离出来。
得到的赖氨酸溶液经过抗泡剂的处理,以降低溶液中的泡沫。
随后,将溶液进行调节,以适合后续的菌种发酵。
常见的调节方法包括调节pH、添加适量的碳源和氮源等。
接下来,将适当数量的培养基和调节好的溶液放入发酵罐中,加入已经活化的酵母菌株。
发酵罐通常要设定温度、氧气供应和搅拌等条件,以保证酵母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和调节发酵罐中的各项参数,例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质量。
当发酵达到一定程度时,赖氨酸的产量就达到了最大值。
此时,将发酵液进行收获和分离。
通过离心、过滤和浓缩等步骤,将赖氨酸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最后,对分离得到的赖氨酸进行精制和纯化。
精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脱色、过滤、结晶和干燥等步骤。
最终得到的赖氨酸产品可以用于各个应用领域。
总结起来,赖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酵母菌株的培养、酵母细胞的收获和处理、溶液的调节、菌种的发酵、发酵液的收获和分离,以及赖氨酸的精制和纯化等步骤。
这个工艺流程能够高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赖氨酸产品,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赖氨酸常用生产工艺
1二步发酵法
又称前体添加法,50年代初开发的二步发酵法以赖氨酸的前体二氨基庚二酸为原料,借助微生物生产的酶(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使其脱羧后转变为赖氨酸。
70年代后,日本采用固定化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或含此酶的菌体,使内消旋2,6-二氨基庚二酸脱羧连续生产赖氨酸,改进了这一工艺。
尽管这样,该工艺仍较复杂,现已被直接发酵法取代。
2直接发酵法
一种广泛采用的赖氨酸生产法。
常用的原料为甘蔗或甜菜制糖后的废糖蜜、淀粉水解液等廉价糖质原料。
此外,醋酸、乙醇等也是可供选用的原料。
直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主要微生物有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的突变株等3种。
70年代以来,由于育种技术的进展,选育出一些具有多重遗传标记的突变株,使工艺日趋成熟,赖氨酸的产量也得到成倍增长。
工业生产中最高产酸率已提高到每升发酵液100~120g,提取率达到80~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