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下《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简易显微镜制作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方法一: (1)材料:老花镜片一个;薄铁皮;小木条;小圆钉。
(2)制作方法:①取宽0.5厘米,长为花镜片长1.2倍的薄铁皮一条(罐头桶即可)。
②在铁皮条上画出中线。
③在中线两侧用铁钉各钉出一排突起(如图),注意不要钉透。
④将花镜片放在铁皮两排突起中间,将铁皮沿镜片周长卷起,突起向内。
⑤取长10厘米,0.8~1.0厘米见方的小木条一根,将裹住花镜片的铁皮条两端用小圆钉钉在木条的一端(如图),这样,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就制成了。
方法二:(1)材料: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一张;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小镜片一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小木条;(2)制作方法:①取长15~20厘米马粪纸(鞋盒即可),宽以花镜片周长为准,宽出1厘米即可,卷成筒状(如图1)。
②用透明胶条将花镜片分别固定在纸筒两端。
③取10厘米×10厘米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中央开1厘米孔一个。
④在三合板一边的中点和相对的两角处各粘一个高5~8厘米的木条腿(位置如图2)。
⑤在三合板(相当于载物台)的上面两后腿的中间位置竖直粘一个高20厘米的小木条(如图3)。
⑥用铁丝(10号铅丝)弯成一镜筒支架,一端套住镜筒,另一端固定在竖直木条上(手动其一端可使镜筒上下移动)。
⑦在三合板下面,用铁丝弯一个反光镜支架,将小镜片装上,固定在通光孔下(如图4)。
⑧使用时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即可,注意用手上下移动镜筒时要轻慢和稳(放大倍数依花镜片的度数而定)。
简易显微镜制作一、制作方法:简易显微镜是由镜头、镜筒、镜柱、反光镜四部分组成。
1、镜头将一种聚光手电筒的电珠打碎,取下前面的玻璃球,用钳子把玻璃球周围玻璃片夹掉。
选厚为2毫米的硬纸板剪成50×50毫米的3片方块。
在中心打一小孔,以玻璃球恰好嵌入为佳,再用粘合剂把三片硬纸板粘在一起。
2、镜筒、镜柱选宽为50毫米,长度分别是180毫米、175毫米的玻璃各2块。
制作简易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物体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在物理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学习制作简易显微镜,掌握基本的显微成像原理;3、通过观察杂草、虫子等生物微观结构,学习相关生物知识。
二、教学重点:1、显微成像原理;2、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3、杂草、虫子的生物微观结构。
三、教学难点:1、掌握显微成像原理;2、如何克服制作过程中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学习科学,必须离不开实物实验和观察。
实验仪器和工具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依托。
在生命科学中,观察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是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杂草、虫子、昆虫卵等非常微小的生物,了解它们的构造、生长和繁殖过程。
学习生命科学需要实验和观察,显微镜就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工具。
2、教学内容:(1)显微成像原理显微成像原理就是光学原理。
普通显微镜中,光先穿过采样物体后再落在物镜上,经过物镜会发生弯曲,最后通过眼镜,被放大成像在视网膜上。
这种成像原理叫做斯内尔定律。
常见的显微镜有生物显微镜、物理测量显微镜、检验显微镜等。
它们的成像原理都是基于光学的,主要是光通过透镜的折射和反射,最后投像形成像。
(2)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制作显微镜首先要选用透镜。
最好是双凸透镜种的光学玻璃透镜,因为它有极好的聚光效果.接下来,需要准备一个长在自然环境中的玻璃片的杆状物体,它的长度超过透镜的直径就好了。
将一面透镜放在它的上面,用塑料薄膜缠绕紧密,然后用胶布把这样一套准备好的镜头和环形玻璃卡扣起来。
这个简易显微镜的制作完成(3)杂草、虫子的微观结构借助自己制作的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杂草的细胞、细胞壁和细胞核等微观结构。
我们还可以观察各种虫子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的身体结构、器官等微观构造。
3、教学方法:本节实验性强,以亲自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显微镜,然后通过观察样本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4、教学评价:本节实验性强,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显微成像原理以及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每组两个普通放大镜,一些玻片标本,反光的小镜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简易显微镜
确定问题
研究问题
进行设计、制作
评价制作效果
课后小记:。
做个简易显微镜简介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能够放大显微物体,使其可见并进行观察。
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以便进行基本的实验和观察。
材料准备下面是制作简易显微镜所需的材料清单:•2个透明塑料杯•1个硬纸杯•1个弹簧夹•1个LED手电筒•1个小木块•透明胶带•剪刀•刀片(或其他尖锐物体)制作过程步骤1:制作显微镜底座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一个显微镜的底座。
将硬纸杯切割到合适的高度,使其成为一个短杯子。
然后,在一个透明塑料杯上方剪一个小口。
将短杯子插入透明塑料杯的小口中,使其固定。
步骤2:制作透镜组件取另一个透明塑料杯,并在其底部剪一个小口。
然后,将底部切割得稍微小一点的塑料杯插入到该小口中。
这将作为透镜组件。
步骤3:固定透镜组件在底座的一侧,用透明胶带固定透镜组件。
确保透镜组件位于底座上方,并且与底座底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步骤4:制作取样载物取一小块透明胶带,并将其粘贴在刀片或其他尖锐物体上。
这将成为我们的取样载物。
确保将取样载物的一端固定在刀片上,另一端悬挂在显微镜的透镜下方。
步骤5:调整焦距在底座上方放置一个小木块,并将LED手电筒固定在小木块上。
调整手电筒的位置,以便其光线能够通过透镜组件并照射到取样载物上。
步骤6:观察样品打开LED手电筒,使其照亮取样载物。
将眼睛对准透镜组件的一侧,并通过另一侧观察取样载物下的显微视野。
通过移动样品或调整透镜组件的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焦距和放大比例。
结论通过简易的材料和步骤,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易显微镜。
虽然这个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可能不如专业显微镜,但它足以进行基本的实验和观察。
你可以使用这个简易显微镜来观察小型生物、细胞或其他微小结构,并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希望这篇教程对你有帮助,祝愉快的观察和实验!。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一种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
2、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个组准备2个放大镜、玻片标本等;
(学生):1、两个放大镜、镜筒(学具);500ml或350mL的透明饮料瓶;透明塑料片、小棍、铝箔;剪子、双面胶等;
2、织物、有字的纸、印有彩色图案的电话卡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制作简易显微镜
主要组成: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目镜靠近眼睛。
工作原理:物镜得到放大实像,
目镜放大。
教学反思:材料里有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材料,直接下发,不讲制作,孩子们很快就琢么出来如何组装了,一边玩一边体验使用方法,
这时我提出调节中间距离,实际是在调节什么?孩子们马上也就能想到是调节焦距,把以前所学结合进来,这样就让显微镜更加贴近孩子。
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4、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
1、为每个组准备至少1个放大镜、1台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些纤维、毛发、
羽毛;动植物的细小部分;玻片标本等;
2、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学生):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
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1590年制成第一架显微镜。
胡可自制,
伽利略改良人类认识了微小世界。
1878年,德国物理学家阿贝光学显微镜。
20世纪30年代,制造出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
课后反思:
对于放大镜结构与使用方法的补充练习,为后面显微镜的
调焦奠定了基础,使得孩子简单易懂,易学方法。
很快学会了
显微镜的使用。
此外,对于列文·虎克这个学徒科学家对于显
微镜磨制、研究,以及他不断地观察,打开了我们通向微观世
界的大门,在当时极其简陋的环境下他竟然有着那么多的发现,深深震撼打动了孩子们。
后面对于两种观察记录的对比,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显微镜
确实是向我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也调动了孩子们对显微
镜使用的兴趣。
孩子们对什么都想看看,水滴、头发……很多
东西都拿过来试。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行与空间技术》、* 《科技探索》等 4 个教学单元,共 19 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单元课时单元单元课时《技术与科学》8《飞行与空间技8术》《设计与制作》7* 《科技探索》4总计30课时(2)各课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序号课题课时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12太空生活1 2制作简易显微镜2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 3微生物2*14五土栽培1 4微生物技术2*15温室技术2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1*16克隆技术1 6自行车的结构2*17机器人1 7自行车的行驶2*18信息技术1 8制作机器模型2*19海洋技术1 9降落伞310飞机211人造天体1小学科学第八册教学进度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 2.16 —2.20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2 2.23 —2.272、制作简易显微镜 3、微生物3 3.2 —-3.64、微生物技术 5 、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4 3.9---3.136、自行车的结构5 3.16—3.207、自行车的行使6 3.23—3.278、制作及其模型7 3.30—-4.39、降落伞8 4.6---4.1010、飞机9 4.13—4.1711、人造天体10 4.20—4.2412、太空生活放假11 4.27 —-5.112 5.4----5.8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4 、无土栽培13 5.11 —5.1515、温室技术16 、克隆技术14 5.18 —5.22期末复习期末考试15 5.25 —5.2916 6.1----6.517 6.8---6.1218 6.15 —6.1919 6.22 —6.2620 6.29---7.3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五年级学生大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纪律比较稳定,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对实验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第一单元《技术与科学》单元备课单元内容: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制作简易显微镜3、微生物4、微生物技术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发展观察能力、设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提高学生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对微生物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科学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
2、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3、初步会设计和制作简易显微镜。
4、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
5、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6、学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7、知道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酿酒、制药等。
8、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卫生无的方法与技能,例如面包、泡菜的制作方法。
9、知道微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重大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对人类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5、初步学会对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评判。
6、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材料准备: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4、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1、为每个组准备至少1个放大镜、1台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些纤维、毛发、羽毛;动植物的细小部分;玻片标本等;2、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学生):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七、板书设计: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1590年制成第一架显微镜。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微生物引入新课观察1和观察2学习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世界,本课中将要引入的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却又热闹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现在人们眼前。
【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彼此对微生物的认识情况2.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解情况。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情况进行总结。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很多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用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种类很多。
那么在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又是什么样子的?2.进行观察1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1的活动。
3.对观察1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学生】就观察1得到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2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2的活动。
5.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学生】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1.引入:当对微生物进行过观察,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之后,那么,微生物到底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1、对微生物形成感性认识。
2、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形成对微生物的整体认识。
繁殖特点及作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有害微生物的影响实验简单的消毒方具有哪些特征呢?这可以从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几方面分别来看。
【学生】阅读材料。
2.展示有关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等几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就与教材中相对的每一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前准备关于微生物知识的材料,在课上交流。
3.利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如:从古至今,已经有无数的生命曾经在这个地球上生活过,但现在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为什么不是尸横遍野呢?如果将一块橘子皮埋进地里,过一段时间,再挖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这是为什么?等等。
科学实验教案5
科学实验教案6
科学实验教案7
科学实验教案8
科学实验教案8
科学实验教案9
科学实验教案10
科学实验教案11
科学实验教案12
科学实验教案13
科学实验教案14
科学实验教案15
科学实验教案16
科学实验教案17
科学实验教案20
科学实验教案21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实验分析污水经过复杂的处理可以使用
实验目标做污水净化实验
实验器材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生活污水,自来水各一杯,废旧可乐瓶,细沙子
注意事项
实
验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再出示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引导学生观
察;用插图介绍沉淀,过滤方法,进
一步观察比较;制作过滤装置实验。
1、制定实验计划,交流
计划
2、分析污水处理的几道
程序,都有什么作用
3、学生一边观察,一边
做好记录,分析,比较,
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
别。
4、汇报情
实验结论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后,
也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回顾与反思。
六年级下册
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l 基本的实验操作(2个)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P13):能用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1分);显微镜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2分)。
2、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P36):能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1分);能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1分);取出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1分)。
l 典型的实验操作(2个)
1、观察白糖的变化(P28):点燃蜡烛,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2分);仔细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进行描述和说明(1分)。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P32):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1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描述(1分);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感觉(1分)。
实验: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并观察气孔
一.实验器材
树页若干、载玻片1片、盖玻片1片、镊子1把、滴管1个、清水、吸水纸
二.实验步骤
1、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
2、观察叶表面的气孔
3、根据所观察到的结构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