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固有免疫及其应答
- 格式:ppt
- 大小:7.54 MB
- 文档页数:83
第13章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 固有免疫应答2 血-脑屏障3 血-胎屏障二、单项选择题1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2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3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4 在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不包括A.皮肤黏膜对病原体入侵的屏障作用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C.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D.皮肤黏膜分泌物中化学物质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E.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杀伤作用5 未成熟DC摄取加工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阶段是A.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B.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C.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D.适应性免疫应答增殖分化阶段E.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阶段6 物理屏障作用不包括A.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机械阻挡作用B.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定向摆动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C.黏膜表面分泌液对病原体的冲洗作用D.黏膜表面正常菌群对病原体的拮抗作用E.尿液对病原体的冲洗作用7 组成化学屏障的物质不包括A.乳酸B.溶菌酶C.乳铁蛋白D.补体系统E.不饱和脂肪酸8 在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A.感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活化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C.B1细胞活化产生IgM类抗菌抗体D.NK细胞活化对病毒感染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E.γδT细胞活化对某些肿瘤细胞或胞内寄生菌产生杀伤作用9 在感染后4小时内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NK细胞B.单核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10 在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不是A.NK细胞B.B1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11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所不具备的免疫作用是A.巨噬细胞趋化募集至感染部位活化后,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B.NK细胞活化直接杀伤病原感染的组织细胞,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C.B细胞活化产生IgG类中和抗体,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D.吞噬细胞活化产生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引起发热抑制病原体生长E.肝细胞合成分泌MBL等急性期蛋白,增强补体介导的抗感染免疫作用12 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13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流产的原因A.胎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B.母体与胎儿间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C.胎儿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D.胎儿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E.胎儿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NK细胞B.γδT细胞C.中性粒细胞D.巨噬细胞E.B1细胞15 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或免疫应答特点是A.可直接识别病原体,迅速产生免疫应答B.可直接识别病原体,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产生免疫效应C.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D.可产生不同类型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E.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在效应阶段也发挥重要作用三、B型题A.0~4小时内B.4~96小时内C.48小时内D.96小时后E.一周左右1 B1细胞产生IgM类泛特异性抗体发生于感染后2 B2细胞产生IgM类特异性抗体发生于感染后3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4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5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A.巨噬细胞B.αβT细胞C.γδT细胞D.B细胞E.NK细胞6 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病原体7 可通过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8 可通过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某些可溶性蛋白抗原9 可通过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识别结合APC提呈的抗原肽10可通过杀伤活化和抑制性受体直接识别正常组织细胞或畸变肿瘤细胞A.物理屏障B.化学屏障C.微生物屏障D.血-脑屏障E.血-胎屏障11 皮肤黏膜分泌物中的杀/抑菌物质属于12 寄居在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属于13 可阻止病原体进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屏障是14 可阻止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的内部屏障是15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属于四、X型题1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A.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对病原体入侵的屏障作用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C.中性粒细胞募集并活化有效吞噬杀伤病原体D.巨噬细胞活化增强和促进局部炎症反应E.NK细胞活化有效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2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A.巨噬细胞募集活化使其吞噬细胞能力显著增强B.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C.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大量趋化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强扩大局部炎症反应D.NK细胞活化有效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E.B1细胞被细菌多糖抗原激活后48小时内产生以IgM为主的抗菌抗体3 固有免疫细胞或分子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包括A.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B.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C.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发生部位D.某些固有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E.补体系统可协助效应CTL细胞对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五、问答题1 列表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选择题[A型题]1-5 ACDCA 6-10 DDBDE 11-15 CDBDB[B型题]1-5 CEABD 6-10 ACDBE 11-15 BCDEA[X型题]1 ABC2 ACDE3 ABCD问答题11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种类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fh 细胞、CTL、Treg细胞、B2细胞效应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穿孔素、颗粒酶、FasL 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穿孔素、颗粒酶、FasL作用时相即刻至96h 96h后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和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直接编码产生,较少多样性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重排后产生,具有高度多样性识别特点直接识别病原体及衰老损伤或畸变细胞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分子,如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脂类/糖脂类抗原等识别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或FDC表面捕获的抗原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作用特点募活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发生再次应答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后发挥免疫作用,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发生再次应答维持时间较短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