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固有免疫应答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38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 :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机体在遇到病原后,首先并迅速起防护作用的。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 1.抗原(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2.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4.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的抗原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1.抗体(antibody)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4.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对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直接杀伤靶抗原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人体内抗体和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补体激活。
A 型题1.下述关于NK 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IL-3 能增强其杀菌活性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C.可通过ADCC 效应杀伤靶细胞D.表面具有mIg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2.发育早期的NK 细胞的特有标志是A.CD3 分子B. IKAROS 基因C.CD16 分子D. CD56 分子E.CD15 分子3.促进NK 细胞杀伤活性的是A.KIRB.KARC.CSFD.TCRE.CDR4.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A.树突状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造血干细胞E.NK 细胞5.吞噬细胞主要包括A.NK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NK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APC6.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A.内皮细胞B.NK 细胞C.Kupffer 细胞D.APCE.肥大细胞7.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A.分泌特异性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8.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含有嗜天青颗粒C.主要功能为巡视、清除病原微生物D.在慢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E.可与IgE结合9.关于巨噬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具有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C.静止时表达高水平MHC-Ⅱ类分子D.具有ADCC效应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10.NK细胞的受体包括A.KAR和KIRB.TCR和CRC.KAR和BCRD.KIR和CRE.CDR和KIR[参考答案]A型题1C2D3B4E5B6C7B8C9D10A。
10 固有免疫一.名词解释1.固有免疫:1)又称天然免疫,是生物在长期种系发生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2)特点:个体出生即具备,受遗传控制,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是机体抗感染第一道防线,同时还参与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机体防御机制中意义重大。
2.PAMP:1)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2)在进化过程中,固有免疫系统形成了一种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保守结构的方式,这种保守结构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3)宿主通过PRR对其识别区分自己与非己。
4)PAMP特点:a.病原微生物特有b.分子组成和构型高度保守且为生存必需c.许多微生物共有,为宿主固有免疫细胞泛特异性识别分子基础。
3.PRR:1)模式识别受体。
2)是一类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质的能够识别并结合PAMP的受体分子。
3)PRR特点:较少多样性;非克隆性表达;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
4)分为膜型PRR、可溶性PRR、细胞质型PRR。
5)PRR与PAMP结合后无需细胞增殖,即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
二.基本概念1.Toll样受体:研究最多的PRR。
2.固有免疫系统组成:屏障结构、固有免疫分子、固有免疫细胞。
3.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泪液、唾液、尿液冲洗。
化学屏障:皮脂、汗、胃酸。
生物屏障:寄生正常菌群。
疾病:菌群失调症,机会性感染(无害变有害)。
局部屏障:各种屏障结构。
4.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系统、抗微生物肽、溶菌酶、细胞因子、急性期蛋白、天然抗体。
抗微生物肽: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
溶菌酶:溶解G+菌,即革兰阳性菌。
机制:破坏细胞壁。
对G-菌:抗体先破坏LPS和脂蛋白,再由溶菌酶起作用。
血液中天然抗体:IgM、IgG。
重要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
5.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树突状细胞(DC)、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NK细胞:来源:骨髓造血干细胞。
《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主审:金伯泉主编:曹雪涛副主编:熊思东姚智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绪论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即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即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执行应答的功能抗原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体或TCR特异识别和结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Hapten):能够被TCR或BCR(或抗体分子)识别,但不能独立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称半抗原。
佐剂(Adju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糖蛋白,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第十一章固有免疫应答一、选择题【 A 型题】1.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A. 防御素B.补体系统C.细胞因子D.溶菌酶E. 外毒素2. 下列关于固有免疫哪种说法不正确A. 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功能C.识别特点是泛特异性的,仅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D.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E. 模式识别受体的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且受体呈克 3. 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不包括A .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构成的物理屏障B . 皮肤黏膜分泌物中的杀菌物质构成的化学屏障C . 皮肤和腔道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构成D . 皮肤黏膜中的γδT 细胞识别抗原发挥E. 机械阻挡作用4. 下列哪些不属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A. 补体B.抗体C.反应蛋白 E. 细胞因子5. 下列关于适的A. 与非特异性免疫关 . 高度的特异性C . 具有耐受性具有记忆性E. 具有多样6. 感染急性期蛋白是A . . 热休克蛋白 C. C4结合蛋白 D .免疫球蛋白【A 96小时之内 B. 48小时 C. 96小时之后 D . E. 数周1. 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2. 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于感染后3.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发生于感染A . NK 细胞B. γδT 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 巨噬细胞 E. B-1B 细胞4.在抗化脓菌免疫中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细胞是5.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各阶段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医学免疫学》练习题6.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 表面标志为 CD5+、 SmIgM 的淋巴细胞是7.胞浆含大量嗜天青颗粒 , 表面标志为 CD3+CD56+CD16+的淋巴细胞是8.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 表面标志为 CD3+CD4-CD8-的淋巴细胞是【 C 型题】A. 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B.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1. 干扰素2.溶菌酶3.防御素4. IL-1A.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B.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5. 单核 -巨噬细胞6. B1细胞7. B2细胞8. NK细胞【 X 型题】1. 皮肤、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是 :A. 溶菌酶B.不饱和脂肪酸抗体E.乳酸2.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A.参与调控特异性免疫应B. 影响答C.影响特异性免疫应D. 维持免疫维持自身耐受1. 固有免疫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 其特点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第13章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 固有免疫应答2 血-脑屏障3 血-胎屏障二、单项选择题1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2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3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A. 0~4小时内B. 4~48小时内C. 4~96小时内D. 96小时后E. 120小时后4 在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不包括A.皮肤黏膜对病原体入侵的屏障作用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C.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D.皮肤黏膜分泌物中化学物质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E.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杀伤作用5 未成熟DC摄取加工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阶段是A.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B.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C.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D.适应性免疫应答增殖分化阶段E.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阶段6 物理屏障作用不包括A.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机械阻挡作用B.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定向摆动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C.黏膜表面分泌液对病原体的冲洗作用D.黏膜表面正常菌群对病原体的拮抗作用E.尿液对病原体的冲洗作用7 组成化学屏障的物质不包括A.乳酸B.溶菌酶C.乳铁蛋白D.补体系统E.不饱和脂肪酸8 在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A.感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活化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调理和溶菌作用C.B1细胞活化产生IgM类抗菌抗体D.NK细胞活化对病毒感染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E.γδT细胞活化对某些肿瘤细胞或胞内寄生菌产生杀伤作用9 在感染后4小时内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NK细胞B.单核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10 在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不是A.NK细胞B.B1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11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所不具备的免疫作用是A.巨噬细胞趋化募集至感染部位活化后,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B.NK细胞活化直接杀伤病原感染的组织细胞,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C.B细胞活化产生IgG类中和抗体,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D.吞噬细胞活化产生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引起发热抑制病原体生长E.肝细胞合成分泌MBL等急性期蛋白,增强补体介导的抗感染免疫作用12 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13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流产的原因A.胎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B.母体与胎儿间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C.胎儿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D.胎儿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E.胎儿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NK细胞B.γδT细胞C.中性粒细胞D.巨噬细胞E.B1细胞15 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或免疫应答特点是A.可直接识别病原体,迅速产生免疫应答B.可直接识别病原体,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产生免疫效应C.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D.可产生不同类型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E.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在效应阶段也发挥重要作用三、B型题A.0~4小时内B.4~96小时内C.48小时内D.96小时后E.一周左右1 B1细胞产生IgM类泛特异性抗体发生于感染后2 B2细胞产生IgM类特异性抗体发生于感染后3 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4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5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A.巨噬细胞B.αβT细胞C.γδT细胞D.B细胞E.NK细胞6 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病原体7 可通过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8 可通过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结合某些可溶性蛋白抗原9 可通过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识别结合APC提呈的抗原肽10可通过杀伤活化和抑制性受体直接识别正常组织细胞或畸变肿瘤细胞A.物理屏障B.化学屏障C.微生物屏障D.血-脑屏障E.血-胎屏障11 皮肤黏膜分泌物中的杀/抑菌物质属于12 寄居在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属于13 可阻止病原体进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屏障是14 可阻止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的内部屏障是15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属于四、X型题1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A.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对病原体入侵的屏障作用B.补体旁路途径激活介导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C.中性粒细胞募集并活化有效吞噬杀伤病原体D.巨噬细胞活化增强和促进局部炎症反应E.NK细胞活化有效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2 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产生的抗感染免疫作用主要包括A.巨噬细胞募集活化使其吞噬细胞能力显著增强B.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C.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大量趋化和促炎细胞因子增强扩大局部炎症反应D.NK细胞活化有效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E.B1细胞被细菌多糖抗原激活后48小时内产生以IgM为主的抗菌抗体3 固有免疫细胞或分子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包括A.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B.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C.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发生部位D.某些固有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E.补体系统可协助效应CTL细胞对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五、问答题1 列表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选择题[A型题]1-5 ACDCA 6-10 DDBDE 11-15 CDBDB[B型题]1-5 CEABD 6-10 ACDBE 11-15 BCDEA[X型题]1 ABC2 ACDE3 ABCD问答题11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种类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fh 细胞、CTL、Treg细胞、B2细胞效应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抗菌蛋白、酶类物质、穿孔素、颗粒酶、FasL 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穿孔素、颗粒酶、FasL作用时相即刻至96h 96h后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和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直接编码产生,较少多样性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胚系基因重排后产生,具有高度多样性识别特点直接识别病原体及衰老损伤或畸变细胞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分子,如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脂类/糖脂类抗原等识别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或FDC表面捕获的抗原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作用特点募活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发生再次应答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后发挥免疫作用,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发生再次应答维持时间较短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