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0
大石桥二高中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分第 I 卷一、选择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9 为单选题; 10—12 为多选题,选对选不全者得 2 分,有错选不得分)1. 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C.将一枚硬币用力向上抛并猜测它落地面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2.如图所示,是一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定A. 物体做匀变速运动B.物体受到恒力作用C.物体的质量是 4 kgD. 物体在 5 s 内的位移是30 m3.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球,球上压着一根直杆,直杆上的 A 点和 B 点受到两个弹力 .关于它们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和 B 点的弹力都垂直地面向上B.A 点的弹力垂直地面向下, B 点的弹力垂直地面向上C.A 点的弹力垂直地面向上, B 点的弹力垂直直杆斜向上D.A 点和 B 点的弹力都垂直直杆斜向上5.一块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体木块按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方式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其中甲图中木块做匀速运动,乙图中木块做匀加速运动,丙图中木块侧立在水平面上做与甲图相同的运动.则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中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A . F f甲=F f乙 <F f丙;B .F f甲= F f丙 <F f乙;C. F f甲=F f乙= F f丙;D.F f丙<F f甲=F f乙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B.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D.放在太空中的物体将失去惯性7、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横杆MN 上,现用水平力 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 F 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 F 、环与横杆的摩擦力 f 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A . F 逐渐增大, f 保持不变, N 逐渐增大B. F 逐渐增大, f 逐渐增大, N 保持不变C. F 逐渐减小, f 逐渐增大, N 逐渐减小D. F 逐渐减小, f 逐渐减小, N 保持不变8.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 F2、 F3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刚好构成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则这个物体所受合力是()A. 2F 1B. F 2C. F3D. 2F 39.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 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 t 后撤去外力,又经时间3t 物体停下,则物体受到的阻力为()F F F2FA. 3B. 4C.2D. 310.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 5 滴正欲滴下时,第 1 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 3滴与第 2 滴分别位于高 1m 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 g 取 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滴水的时间间隔是0.2sB. 此屋檐离地面的高度是 3.2 mC. 此时第 3 滴水的速度大小是4m/sD. 水滴通过窗子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6 m/s11.当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加速运动时,一质量为m 的物块紧贴车厢后壁相对于列车静止,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物块所受合外力为零B.若列车的加速度增大,则车壁对物块的弹力也增大C.若列车的加速度增大,则车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也增大D.若列车的加速度增大,则车壁对物块的合外力也增大12.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 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 2 m,3g 取 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 1 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A .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B.乘客提前0.5 s 到达 B 处C.行李提前0.5 s 到达 B 处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 2 s 才能到达 B 处第Ⅱ卷二、实验题 (本题共 2 小题,共16 分)1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________.(2)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 .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3). (多选,选对不全得 2 分 )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 .两个分力F1、 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14.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1)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 A 、B 、C、 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过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三、计算题(本题共 3 个小题,共36 分。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卷说明: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中第I卷为选择题,答案选项填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表中,用答题卡的学校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第I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技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
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
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
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于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到:“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
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
2016-2017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二高高二(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4小题(1~10题为单选题,11~14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56分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1.下列关于电场线和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电场或磁场中实际存在的线B.磁场中两条磁感线一定不相交,但在复杂电场中的电场线是可以相交的C.静电场中的电场线是一条不闭合曲线,而磁感线是一条闭合曲线D.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磁感线分布较密的地方,同一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也越大2.关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适用于任何电场B.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可知,当r→0时,E→无穷大C.由公式B=可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若不受磁场力,则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3.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A.U B.C.R D.4.如图所示,一束电子流沿管的轴线进入螺线管,忽略重力,电子在管内的运动应该是()A.当从a端通入电流时,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当从b端通入电流时,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不管从哪端通入电流,电子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管从哪端通入电流,电子都做匀速圆周运动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增大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6.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V电压的电路中电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A;若把电动机接入2.0V电压的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1。
0A,此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P出;如果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电动机的发热功率是P热,则()A.P出=2W,P热=0.5W B.P出=1。
大石桥市二高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物理试卷(试题卷)试卷说明: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中第I卷为选择题,答案选项填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表中,用答题卡的学校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7题为单选,8—12题为多选,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恰当的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超越了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库仑在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之前,首先找到了定量测定电荷量的方法B.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巧妙地实现了他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C.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2.如图所示,斜面体M的底面粗糙,斜面光滑,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弹簧的轴线与斜面平行。
若物块在斜面上做往返运动,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应是()3.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Q上,Q放在带小孔(小孔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使小球在一个更高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而金属块Q始终静止在桌面上的同一位置,则改变高度后与原来相比较,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细线所受的拉力变小B.小球P运动的角速度变小C.Q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大D.Q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4.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探路兵发射升空,为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探路,并在8天后以“跳跃式返回技术”成功返回地面。
“跳跃式返回技术”指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后进入大气层,依靠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
大石桥二高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科举也有“特招”中国每年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教育局或是高校都会公布年度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和方案,要招多少,怎么招,考什么内容,怎么考等等,每年都会累坏一批特长生和他们的家长。
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
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隋唐时期,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将此前的“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分科考试,分科举人,这本身就有点针对不同人才进行不同的考试录取的味道。
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
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
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有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制科”。
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
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
由于这种考试是有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制科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并不固定。
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
据《通典》卷十五记载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
2016-2017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二高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80分.1.关于奥斯特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现电场 B.发现磁场C.发现电磁场 D.发现电流的磁效应2.下列哪一位物理学家首先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 )A.牛顿B.安培C.洛伦兹D.奥斯特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A.等于3。
00×108m/s B.大于3.00×108m/sC.小于3。
00×108m/s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一个磁场的磁感线如图所示,一个小磁针被放入磁场中,则小磁针将()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顺时针转动 D.逆时针转动5.关于图所示的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线能相交B.磁场方向与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一致C.a、b两点在同一磁感线上位置不同,但它们的强弱相同D.若知道磁感应强度B与线圈的面积S,则可求出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6.根据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条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B.该图表示两个同名磁极附近的磁感线分布C.该图表示两个异名磁极附近的磁感线分布D.以上说法都不对7.如图所示使物体A、B带电的实验为()A.摩擦起电 B.传导起电 C.感应起电 D.以上都不对8.在图所示磁场中,ab是闭合电路的一段导体,ab中的电流方向为a→b,则ab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为( )A.向上B.向下C.向里D.向外9.如图所示,可以将电压升高供给电灯的变压器是( )A.B.C.D.10.关于磁感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真实存在于磁场中的有方向的曲线B.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同C.磁铁的磁感线从磁铁的北极出发,终止于磁铁的南极D.磁感线有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11.普通家庭在家用电器的选购上,基本上要考虑以下原则的是()①选购产品的功能②与家居适应的技术参数、外形结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及品牌③选购产品越先进越好,价格越昂贵越好,设计越时尚越好④为了环保,冰箱应选无氟电冰箱,照明用具尽量选用发光效率高的节能光源.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流电能通过电容器B.交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C.直流电、交流电都能通过电容器D.直流电能通过电感器13.如图所示,将一线圈放在一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平行于磁感线,则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A.当线圈绕N边转动B.当线圈绕M边转动C.当线圈做垂直于磁感线的平行运动D.当线圈做平行于磁感线的运动14.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不能看作点电荷C.当带电体电荷量很小时,可看作点电荷D.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15.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B.根据E=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C.Q为负电荷时,E的方向与其所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同D.一个正电荷激发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16.下列电器中主要是利用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工作的是()A.电饭煲B.吸尘器C.电视机D.电冰箱二、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每题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库仑定律告诉我们: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现假设在真空中有两个带正电的点电荷,电荷量均为Q=lC,它们之间的距离r=1m.静电力常量k=9。
大石桥市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物理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杨恩强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关于欧姆表及其使用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表内电源负极的应是黑表笔B 、换档后,都要重新调零,使指针指到电流满刻度C 、表盘刻度是均匀的D 、表盘刻度最左边表示电阻阻值为02.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电阻为R 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 1:R 2 =1:3 B R 1:R 2 =3:1C 将R 1与R 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 1:I 2=1:3D 将R 1与R 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 1:I 2=1:33.如图电路中,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上端a 滑动过程中,两表的示数情况为( ) A 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少 B 电压表示数减少,电流表示数增大 C 两电表示数都增大 D 两电表示数都减少4.如图,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当电路中点亮的电灯的数目增多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大,电灯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小 B 外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大,电灯两端的电压逐渐不变 C 外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小,电灯两端的电压不变(第3题)(第2题)D 外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小,电灯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小5.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A 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B 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第5题)C 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D 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6.在如图电路中,电键S1、S2、S3、S4均闭合.C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间悬浮着一油滴P.断开哪一个电键后P会向下运动()A 、S1 B、S2C 、S3 D、 S4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为定值,当外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干路电流I、路端电压U,内电压U/、电源输出功率P随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 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2的电量大于C1的电量 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 A .① B .④C .①③D .② ④(第8题)9、一同学在某电路中接上两个毫安表和两个相同的电压表,如图所示,毫安表1的读数I 1=100mA ,毫安表2的读数I 2=99mA ,电压表V 1的读数U 1=10V ,则电压表V 2的读数应为( )A 、0.01VB 、1VC 、0.1VD 、10V(第9题)10.已知如图,两只灯泡L 1、L 2分别标有“110V ,60W ”和“110V ,100W ”,另外有一只滑动变阻器R ,将它们连接后接入220V 的电路中,要求两灯泡都正常发光,并使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应使用下面哪个电路?A. B. C. D.(第10题) 二、实验题(共32分)11.(6分)量程为1A 的电流表,本身的电阻为0.1,要把它改装成6A 的电流表,需要___________C 1C 2R 1R 2LLR R 2R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_的定值电阻。
大石桥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初考试高三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第I卷一、选择题(共14题,1--7题为单选,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8--12题为多选,每题4分。
)1.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是因为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会逐渐停止运动2.某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做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在0~t0 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0~3t0时间内加速度减小。
B.t0 时刻物体的位移最大。
C.在t0 ~3t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小于221v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t0 ~3t0,所受的拉力越来越大。
3.大小相等的力F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作用在相同的物体上,使物体沿相同的粗糙水平面移动相同的距离,其中力F做功最多的是()4.如图,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劈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动,至速度为零后返回,这一过程中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在物块向上、向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A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B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C .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一直大于(M+m)gD .物块向上、向下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同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 快进入市区时,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从司机减小油门开始,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6.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A.g V 220B.θsin 220g VC.θsin 420g VD.θcos 220g V7.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 和B 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 1、F 2,且F 1>F 2,则A 施于B 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 .F 1B .F 2C .(F 1-F 2)/2D .(F 1+F 2)/28.如图所示,光滑半球的半径为R ,球心为O ,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方有一个光滑曲面轨道AB ,高度为2R。
2016-2017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二高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8题单选,9-12题为多选,每题4分共计48分)1.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由此可知()A.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B.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C.a与△v成正比D.a与△t成反比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物体加速度始终不变C.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 D.物体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停止,若在4s内的位移是32m,则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是()A.3.5 m B.2 m C.1 m D.0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 m B.24 m C.25 m D.75 m6.把自由落体运动总路程从上到下分成相等的两段,则上、下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1:4 B.(﹣1):1 C.1:D.1:(﹣l)7.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物体只有在向下运动时才受到重力作用8.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A.书的形变B.桌面的形变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吸引力9.关于摩擦力正确的说法是()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D.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10.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11.如图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以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其中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C.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12.一个以v0=5m/s的初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自始至终有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则当物体位移大小为6m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可能为()A.1 s B.2 s C.3 s D.6 s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13.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下落物体带动的纸带如图.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连续取出A、B、C、D、E、F六个计数点,用米尺测出A、B两点间距离S1=4.08cm,E、F两点间距离S2=5.64cm,试求出g=.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如果仍按频率为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次点计算,则测出的加速度数值频率为50Hz 时测出的加速度的数值.(后一空格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14.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跟弹簧长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弹簧的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1)由以上实验数据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由以上实验数据得出弹簧弹力大小f与长度L的关系式为.对应的函数关系图线与横轴(长度L)的交点代表.三、计算题(共37分)15.屋檐边缘距水平地面7.2m高,从屋檐上落下的水滴作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屋檐上每隔T=0.2s落下一滴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水滴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2)当第一滴水落到地面时,第二滴水距离地面的高度.16.南惠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30m/s,一辆小车以25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为62.5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17.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发生6.3级地震并引发一处泥石流.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山坡上距坡底240m处的泥石流以8m/s的初速度,0.4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汽车启动后以恒定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过程简化为图所示,求:(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和速度大小?(2)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脱离危险?(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016-2017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二高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8题单选,9-12题为多选,每题4分共计48分)1.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由此可知()A.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B.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C.a与△v成正比D.a与△t成反比【考点】加速度.【分析】加速度的定义采用比值法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数学知识分析a的方向与△v的方向,分析时抓住时间是标量,没有方向.【解答】解:A、B加速度的定义式a=中,时间△t是标量,没有方向,a与△v都是矢量,根据数学知识可知a与△v的符号相同,而矢量的符号表示方向,所以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故A正确,B错误.C、D加速度的定义式a=采用比值法定义,定义出的a与△v、△t无关,故CD错误.故选:A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物体加速度始终不变C.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 D.物体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解决本题要明确v﹣t图象的含义:在v﹣t图象中每时刻对应于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为负.【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前两秒运动方向为正,后两秒运动方向为负,故A错误;B、从图象中可知图象的斜率不变,因此物体加速度不变,故B正确;C、由图可知,物体前2秒位移为负,后2秒为正,图象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数和为零,因此位移为零,故C正确.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D正确;题目要求选错误的,故选:A.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停止,若在4s内的位移是32m,则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是()A.3.5 m B.2 m C.1 m D.0【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7,采用逆向思维求出最后1s内的位移.【解答】解: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将物体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7,则知最后1s内的位移与总位移之比为1:16,因为总位移为32m,则最后1s内的位移为:x=2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根据速度图象直接得出两车的速度大小,分析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分析何时两车的位移相等.【解答】解:A、在0﹣10s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甲车在乙车的后方,两车的距离逐渐增大,相互远离.故A错误.B、在10﹣20s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两车逐渐靠近.故B错误.C、根据图象的“面积”物体的位移大小,可以看出,在5﹣15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故正确.D、两车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当位移再次相等时,两者相遇,由图看出t=20s时两车的位移相等,再次在公路上相遇.故D错误.故选C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0 m B.24 m C.25 m D.75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和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判断物体到停止的时间,从而根据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6s内的位移.【解答】解: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得:x2﹣x1=aT2得a===﹣2m/s2.根据第1s内的位移:,代入数据得,9=v0×1+,解得v0=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0==s=5s.则汽车刹车后6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为x==m=25m.故C 正确,A、B、D错误.故选:C.6.把自由落体运动总路程从上到下分成相等的两段,则上、下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1:4 B.(﹣1):1 C.1:D.1:(﹣l)【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平均速度.【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通过前一段、前两段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最后得到物体通过每段位移的时间之比,最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前一段位移:h=gt12前两段位移:h=gt22解得:t1:t2=1:故通过第一段位移、第二段位移的时间之比为t′1=t′2=1:(﹣1)故通过第一段位移、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选:B.7.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物体只有在向下运动时才受到重力作用【考点】重力.【分析】重力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无论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都要受到重力.【解答】解:A、重力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故A错误.B、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B错误.C、D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与无关,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向什么方向运动,都受到重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C8.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A.书的形变B.桌面的形变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吸引力【考点】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分析】书放在书桌上,桌面会受到书对它的弹力作用是由于书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桌面.【解答】解:书本对桌面的弹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微小的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产生的.故选:A.9.关于摩擦力正确的说法是()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D.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考点】滑动摩擦力.【分析】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而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而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大小才与压力成正比.【解答】解:A、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而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故A错误;B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但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同,故BC正确;D、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不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BC.10.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考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解答】解:A、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可见,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C、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可见两个力方向互相垂直,故C正确.D、没有弹力,也没有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BC.11.如图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以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其中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C.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本题考查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要了解其研究过程为什么要“冲淡”重力的方法.【解答】解:因为物体下落得太快,伽利略无法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了使物体运动速度变慢,伽利略转向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问题.甲、乙、丙三个图都是实验现象,采用斜面的目的是可以“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而之所以采用了不同倾角的斜面,则是观察其规律性,形成外推的实验基础,而丁图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A,D正确.故选:AD12.一个以v0=5m/s的初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自始至终有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则当物体位移大小为6m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可能为()A.1 s B.2 s C.3 s D.6 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由于只知道位移的大小,不知道位移的方向,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与相反两种情况,根据位移公式求解.【解答】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位移与v0同向时,位移为x=6m.由x=v0t+at2 得:6=5t﹣t2,故t1=2 s或t2=3 s,故B、C正确.当位移与v0方向相反时,位移为x=﹣6m,代入位移公式得:﹣6=5t﹣t2,故t3=6 s,则D正确.故选:BCD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13.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下落物体带动的纸带如图.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连续取出A、B、C、D、E、F六个计数点,用米尺测出A、B两点间距离S1=4.08cm,E、F两点间距离S2=5.64cm,试求出g=9.75m/s2.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如果仍按频率为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次点计算,则测出的加速度数值大于频率为50Hz时测出的加速度的数值.(后一空格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求解重力加速度.根据闪光的频率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在竖直方向上根据△y=gT2,求出重力加速度,先求出中间点在竖直方向的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A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明确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关系,结合求解加速度公式,即可判定加速度真实值与测量值的关系.【解答】解:设BC之间距离CD之间的距离DE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BC,S CD,S DE有:S BC﹣S1=gT2①S CD﹣S BC=gT2②S DE﹣S CD=gT2③S2﹣S DE=gT2④①②③④左右两边相加得:S2﹣S1=4gT2则:g=代入数据得:g=9.75m/s2;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实际打点周期将变大,而进行计算时,仍然用0.02s,因此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数值大;故答案为:9.75m/s2,大于.14.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跟弹簧长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弹簧的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1)由以上实验数据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20N/m.(2)由以上实验数据得出弹簧弹力大小f与长度L的关系式为f=0.2(L﹣6).对应的函数关系图线与横轴(长度L)的交点代表弹簧原长.【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分析】弹簧劲度系数可由胡克定律来求得,f与l关系可以从表格中得到,也可以用胡克定律表示.【解答】解:任取两组表格数据,使用胡克定律有;所以弹簧弹力可表示为f=kx=20(L﹣0.06)(全部取国际单位时),按本题表格数据表示即为f=0.2(L﹣6);与横轴交点即f=0时,L=6cm,即弹簧原长.故答案为:(1)20(2)f=0.2(L﹣6);弹簧原长三、计算题(共37分)15.屋檐边缘距水平地面7.2m高,从屋檐上落下的水滴作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屋檐上每隔T=0.2s落下一滴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水滴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2)当第一滴水落到地面时,第二滴水距离地面的高度.【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水滴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水滴落地的时间,从而得出第二滴水下落的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二滴水距离地面的高度.【解答】解:(1)根据v2=2gh得,水滴落到的速度v=.(2)水滴落地的时间t=,当第一滴水落地时,第二滴水下落了1.0s,则第二滴水下落的高度,距离地面的高度△h=7.2﹣5m=2.2m.答:(1)水滴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2m/s.(2)当第一滴水落到地面时,第二滴水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2m.16.南惠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30m/s,一辆小车以25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为62.5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小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结合匀速运动的位移,求出车的安全距离.【解答】解:(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解得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5m/s2(2)小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s1=v0t=30×0.4=12(m)刹车后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小车安全距离为:s=s1+s2=102(m)答:(1)小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2)该车的安全距离为102m.17.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发生6.3级地震并引发一处泥石流.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山坡上距坡底240m处的泥石流以8m/s的初速度,0.4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汽车启动后以恒定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过程简化为图所示,求:(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和速度大小?(2)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脱离危险?(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和速度时间关系求得泥石流到达坡底的速度和时间;(2)根据汽车速度达到与泥石流速度相等的安全临界速度,再根据运动规律求解最小加速度.【解答】解:(1)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1,速度为v1,由题意有:v0=8m/s,v1=v0+a1t1代入数据得:t1=20s,v1=16m/s(2)汽车速度加速到等于v1且两者在水平地面的位移刚好相等就安全了,故依题意有:v汽=a′t=v1…①…②泥石流在水平路面上的位移为:s石=v1(t+1﹣t1)=s汽…③由①②③代入数据可解得:a′=0.421m/s2答:(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20s,速度大小为16m/s;(2)汽车的加速度至少为0.421m/s2才能脱离危险.2017年4月2日。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大石桥市二高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三年级文 科 数 学 试 卷(试题卷)试卷说明: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中第I 卷为选择题,答案选项填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表中,用答题卡的学校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第II 卷为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I 卷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U R =,集合{}{}3,16A x x B x x =≤=-<≤,则集合()U A B =ð(A ){}36x x ≤< (B ){}36x x << (C ){}36x x <≤ (D ){}36x x ≤≤ 2.复数iiz ++-=23的共轭复数是 (A) i +2 (B) i -2 (C) i +-1 (D) i --13.已知命题p :1sin ,-≥∈∀x R x ,则p ⌝(A)1sin ,00-≤∈∃x R x (B)1sin ,00-<∈∃x R x(C) 1sin ,-≤∈∀x R x (D)1sin ,-<∈∀x R x4.下列函数中,即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A)3ln y x = (B)2y x =-(C)1y x=(D)y x x = 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此几何体 的侧面积(单位:cm 2)为(A )120 (B )80 (C )64 (D )48 6.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 输出i 的值是(A )63 (B )31 (C )27 (D )157.已知双曲线C :22221(0,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M 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且12MF MF ⊥, 延长2MF 交双曲线C 于点P ,若||||21PF MF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A)102(B)3 (C)2 (D)6 8.ABC ∆中,60,A A ∠=∠的平分线AD 交边BC 于D ,已知3AB =,且1()3AD AC AB R λλ=+∈,则AD 的长为(A )1(B )3 (C )3 (D )239.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tan 225a =,5113a a =,设n S 为数列{}n na )1(-(第6题图)输出i(第5题图)的前n 项和,则=2015S(A)2015 (B)3022- (C)3024 (D)2015-10.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3,4,AB AC AB AC ==⊥,112AA =则球O 的半径为(A)3172 (B)210 (C) 132(D) 310 11.已知ln ,0()2,0x x f x x x >⎧=⎨+<⎩,则()1f x >的解集为(A )(1,0)(0,)e - (B )(,1)(,)e -∞-+∞(C )(1,0)(,)e -+∞(D )(,1)(0,)e -∞-12.已知函数()x f x xe =,方程2()()10,()f x tf x t R ++=∈有四个不同的实数根, 则t 的取值范围为(A)21(,)e e +-∞- (B)(),2-∞- (C)21,2e e ⎛⎫+-- ⎪⎝⎭(D) ),1(2+∞+e e 第II 卷二、填空题: 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13.某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学生数分别为90、90、120,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幼儿园三个班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大班抽取的学生 数为××××.14.已知向量(1,2),(4,)MN x PQ y =-=,若MN PQ ⊥,则93x y +的最小值为×××.15.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01020x y x y a -≤⎧⎪-≤⎨⎪+-≥⎩,目标函数2t x y =-的最大值为2,则实数a 的值是××××.16.若偶函数()()y f x x R =∈,满足(2)()f x f x +=-,且[0,2]x ∈时,2()3f x x =-,则方程()sin f x x =在[10,10]-内的根的个数为××××.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7.(本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a (sin ,2cos )x x =-,b (sin 3cos ,cos ),x x x x R =+-∈,函数()f x =a b , (I )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II )求函数()f x 在区间[0,]2π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8.(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 BC AD //,PD ⊥底面ABCD ,90,2ADC AD BC ∠=︒=,Q 为AD 的中点,M 为棱PC 的中点.(I )证明: //PA 平面BMQ ; (II )已知2PD DC AD ===,求点P到平面BMQ 的距离.19.(本题满分12分) 某校有A B C D E 、、、、五位同学参加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现分别从A B 、 二人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预赛成绩中 随机抽取8次,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 如图:(I )现要从A B 、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平均状况和方差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派哪位同学参加合适?请说 明理由; (II )若从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的5位同学中选2人参加竞赛,求A B 、 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参加竞赛的概率.20.(本题满分12分)(第18题图)(第19题图)已知A 、B 分别是直线33y x =和33y x =-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 的长为 23,D 是AB 的中点,(I ) 求动点D 的轨迹C 的方程;(II ) 过点(1,0)N 作与x 轴不垂直的直线l ,交曲线C 于P 、Q 两点,若在线段ON 上存在点(,0)M m ,使得以MP 、M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试求m 的取值范围.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ln )(R a ax x x f ∈-=,(I )若2-=a ,求曲线)(x f y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 (II )若)(x f 的单调区间;(III )当0)(<x f 在),0(+∞上恒成立时,求a 的取值范围.选做题: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答题时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好把所选题目的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已知PE 切O 于点E ,割线PBA 交O 于A 、B 两点,BPE ∠的平分线 和AE 、BE 分别交于点C 、D ,求证: (I )CE DE =;(II )CA PECE PB=.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极轴与直角坐标系的x 轴的正半轴重合.设点O 为坐标原点,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24222x t y t ⎧=+⎪⎪⎨⎪=⎪⎩(参数t R ∈), 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 4cos ρθθ=, (I )求直线l 与曲线C 的普通方程;(II )设直线l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求证:0OA OB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1|)(-=x x f ,(I )解不等式8)4()(≥++x f x f ;(II )若,1||,1||<<b a 且0≠a ,求证:)(||)(ab f a ab f >营口市普通高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文科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正确选项CDBDBAADBCCA二、填空题13. 20; 14.6; 15.2; 16.10. 三、解答题17.解:(I )()f x =a b 22311sin 3sin cos 2cos sin 2cos 21222x x x x x x =++=+++ 3sin(2)62x π=++ …………4分∴可得()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6分(II )由(I )知,()f x =3sin(2)62x π++ 由02x π≤≤的72666x πππ≤+≤…………8分∴可得1sin(2)126x π-≤+≤ ∴()f x =3sin(2)62x π++ 的最大值是52, 最小值是1. …………12分18.(I )证明:连结AC 交BQ 于N ,连结MN ,因为90ADC ∠=,Q 为AD的中点,所以N 为AC 的中点, …………………2分M 为PC 的中点,即PM MC =,∴MN 为PAC ∆的中位线,∴//MN PA ,又MN ⊂平面,BMQ PA ⊄平面BMQ ,所以PA ∥平面BMQ .…………………5分(II)解:由(I)可知,PA ∥平面BMQ ,NCQMP BDA所以点P 到平面BMQ 的距离等于点A 到平面BMQ 的距离, ∴ P BMQ A BMQ M ABQ V V V ---==,取CD 的中点K ,连结MK ,可得MK ∥PD ,∴112MK PD ==, ………………………………7分 又PA ⊥底面ABCD ,∴MK ⊥底面ABCD ,又112BC AD ==,2PD CD ==,可求得1,2,3,1AQ BQ MQ NQ ====, …………………10分 ∴P BMQA BMQ M ABQ V V V ---==111323AQ BQ MK =⋅⋅⋅⋅=,2BQM S ∆=, …………………11分则点P 到平面BMQ 的距离d =223=∆-BMQBMQ P S V . …………………12分 19解:(Ⅰ)派B 参加比较合适.理由如下:(70280490298842135)858B x ⨯+⨯+⨯++++++++==,(7080490353525)858A x +⨯+⨯+++++==, ………………2分222222222(7885)(7985)(8885)(8485)(8285)(8185)(9385)(9585)8BS -+-+-+-+-+-+-+-=35.5=222222222(7585)(8085)(8085)(8385)(8585)(9085)(9285)(9585)8AS -+-+-+-+-+-+-+-=41=, ………………4分∵22,A B A B x x S S =>,∴B 的成绩较稳定,派B 参加比较合适;…………6分 (Ⅱ)任派两个参加竞赛,共有样本空间为:(,),(,),(,),(,),(,),A B A C A D A E B C(,),(,),(,),(,),(,)B D B E C D C E D E 10个,,A B 两人都不参加有(,)C D ,(,),(,)C E D E 有3个空间, …………………………9分 ,A B 至少有一个参加的对立事件是两个都不参加,所以37111010P P =-=-=,. 答:,A B 两人至少有一个参加竞赛的概率为710. …………………12分 20.解:(I )设112233(,),(,),(,)33D x y A x x B x x - ∵D 是线段AB 的中点, ∴12123,232x x x x x y +-==⋅, …………………2分 ∵23AB =,∴22121233()()1233x x x x -++=, ∴2223(23)()123y x +=,化简得点D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2219x y +=; …………………5分(II )设:(1),(0)l y k x k =-≠,代入椭圆2219x y +=,得 2222(19)18990k x k x k +-+-=,∴2121222182,1919k kx x y y k k -+=+=++, ∴PQ 中点H 的坐标为2229(,)1919k kk k -++, …………………8分∵以,MP M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1MHk k ⋅=-,∴222191919k k k k m k -+⋅=--+, 即22819k m k =+,∵0k ≠,∴809m <<, …………………10分 又点(,0)M m 在线段ON 上,∴01m <<,综上,809m <<. …………………12分 21.解:(I )由已知 1()2,(0)f x x x'=+>,3)1(='f 所以斜率3=k ,又切点为)2,1(,所以切线方程为)1(32-=-x y ,即013=--y x ; ………………2分 (II )11(),(0)axf x a x x x-'=-=> ①当0≤a 时,由于0>x 故01>-ax ,0)(>'x f所以)(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4分 ②当0>a 时,0)(='x f ,得ax 1= 在区间)1,0(a上,0)(>'x f 在区间),1(+∞a上,0)(<'x f 所以)(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a,单调递减区间为),1(+∞a; ……………………8分 (III )由已知,转化为0)(m ax <x f由(II )知,当0≤a 时,)(x f 在),0(∞+单调递增,值域为R ,不符合题意,当0>a 时,)(x f 在)1,0(a 单调递增,)(x f 在),1(+∞a 单调递减,所以)(x f 的极大值即为最大值,1ln 1)1ln()1(--=-=a a a f所以01ln <--a 解得ea 1>. ………………………12分 22.(Ⅰ)证明:PE 切⊙O 于点E ,∴A BEP ∠=∠ PC 平分BPE ∠∴A CPA BEP DPE ∠+∠=∠+∠,,ECD A CPA EDC BEP EPD ∠=∠+∠∠=∠+∠,∴ECD EDC ∠=∠,ECD ∆为等腰三角形,∴CE DE =; ………………5分(Ⅱ)证明:PDB EDC ECD ∠=∠=∠,在,PBD PEC ∆∆中,PDB PCE ∠=∠,BPD CPE ∠=∠, ∴PBD ∆∽PEC ∆, ∴PE PC PB PD=, 同理PDE ∆∽PCA ∆,∴PC CA PD DE =,∴PE CA CA PB DE CE == 故得CA PE CE PB= . ………………10分 23.解:(I )消去参数得直线:4l y x =-, 极坐标方程两边同乘以ρ,由公式化的曲线2:4C y x =; …………5分(II )设1122(,),(,)A x y B x y ,由244y x y x ⎧=⎨=-⎩消去y 得212160x x -+=,∴121212,16x x x x +==, …………………7分∴12121212(4)(4)4()16y y x x x x x x =--=-++, ∴12121212124()16OA OB x x y y x x x x x x =+=+-++1616412160=+-⨯+=. …………………10分24.(I )⎪⎩⎪⎨⎧>+≤≤--<--=++-=++1,2213,43,22|3||1|)4()(x x x x x x x x f x f当3-<x 时,由822≥--x ,解得5-≤x ;当13≤≤-x 时,()(4)48f x f x ++=<不成立;当1>x 时,由822≥+x ,解得3≥x .所以不等式8)4()(≥++x f x f 的解集为{}35|≥-≤x x x 或; ……… 5分 (II ))(||)(a b f a ab f >即|||1|b a ab ->-,||1,||1a b <<,∴)2()12(|||1|222222b ab a ab b a b a ab +--+-=---0)1)(1(22>--=b a ,∴22|1|||ab a b ->-可得|||1|b a ab ->-故所证不等式成立。
大石桥市二高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物理试卷(试题卷)试卷说明: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中第I卷为选择题,答案选项填在答题卷选择题答题表中,用答题卡的学校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7题为单选,8—12题为多选,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恰当的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超越了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库仑在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之前,首先找到了定量测定电荷量的方法B.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巧妙地实现了他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C.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2.如图所示,斜面体M的底面粗糙,斜面光滑,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弹簧的轴线与斜面平行。
若物块在斜面上做往返运动,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应是()3.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Q上,Q放在带小孔(小孔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使小球在一个更高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而金属块Q始终静止在桌面上的同一位置,则改变高度后与原来相比较,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细线所受的拉力变小B.小球P运动的角速度变小C.Q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变大D.Q受到桌面的静摩擦力变大4.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探路兵发射升空,为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探路,并在8天后以“跳跃式返回技术”成功返回地面。
“跳跃式返回技术”指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后进入大气层,依靠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
如图所示,虚线为大气层的边界,大气层外没有空气阻力。
已知地球半径R,地心到d点距离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五号”在b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嫦娥五号”在d点的加速度小于gR2/r2C.“嫦娥五号”在a点速率大于在c点的速率D.“嫦娥五号”在c点速率大于在e点的速率5.如图所示,在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带负电的小物体P(可视为点电荷),空间存在着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带电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它在斜面上沿图中所示的哪个方向运动时,有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V1方向B.V2方向C.V3方向D.V4方向6.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匀速运动.某时刻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大小也是v、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冲上传送带,最后小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在小物块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W,屏物块与传送带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则下列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W=0,Q=mv2 B.W=0,Q=2mv2C.W=12mv2,Q=mv2D.W=mv2,Q=2mv27.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图中电流表为交流电流表。
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50π rad/sB .电流表的示数为C .0.01 s 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D .0.02 s 时电阻R 中电流的方向自左向右 8.如图所示,斜面体的上表面除AB 段粗糙外,其余部分光滑。
一物体从斜面的顶端滑下,经过A 、C 两点时的速度相等,已知AB =BC ,物体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斜面体始终静止在地面上,则( )A .物体在AB 段和BC 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 .物体在AB 段和BC 段运动的时间不相等 C .物体在AB 段和BC 段运动时,斜面体受到地 面静摩擦力的大小相等D .物体在AB 段和BC 段运动时,斜面体受到地 面支持力的大小相等9.如图所示,两根间距为l 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为α,图中虚线下方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两金属杆质量均为m ,电阻均为R ,垂直于导轨放置。
开始时金属杆ab 处在距磁场上边界一定距离处,金属杆cd 处在导轨的最下端,被与导轨垂直的两根小柱挡住。
现将金属杆ab 由静止释放,当金属杆ab 刚进入磁场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金属杆ab 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a 到bB .金属杆ab 进入磁场时速度大小为222sin mgR B lαC .金属杆ab 进入磁场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sin mg BlαD .金属杆ab 进入磁场后金属杆cd 对两根小柱的压力大小不为零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x ,其右端BC 是一个半径为R 的竖直光滑半圆轨道。
质量为m 的质点静止在A 处。
若用水平恒力F 将质点推到B 处后撤去,质点将沿半圆轨道运动图甲 图乙t /×10-2si / A22O Q RP A DB CO /到C 处并恰好下落到A 处。
则( )A .可以判断出x=2R 时,水平恒力F 对质点做功最少B .可以判断出x=R 时,水平恒力F 对质点做功最少C .要满足上述运动过程,水平恒力F 大小至少为mgD .要满足上述运动过程,水平恒力F 大小至少为54mg 11. 如图所示,小物体A 沿高为h 、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v 0从顶端滑到底端,而相同的物体B 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从同等高度竖直上抛,则( )A .两物体落地时速率相同B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C .两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D .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12.两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的点电荷放在x 轴上的O 、M 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ϕ 随x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N 两点的电势为零,ND 段中C 点电势最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1|<|q 2| B .q 1带正电,q 2带负电 C .C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D .将一负点电荷从N 点移到D 点, 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第II 卷二、实验题(共2题,其中13题6分,14题9分,共15分)13.(6分)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
(2)实验中为了减小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系统误差,采用图示电路:①闭合电键S 1,将S 2接2,调节滑动变阻器R 1和R 2,使电压表读数尽量接近满量程,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 1和I 1;②将S 2接1,读出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 2和I 2。
则金属丝电阻R x =____________1015 V AR 2R x12S 2(3)若金属丝的长度为l ,直径为D ,电阻为R x ,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
14.(9分)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
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
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 、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 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 。
(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 .滑块的质量B .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C .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D .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37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解题步骤) 15.(11分)如图,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距l ,在正极板附近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在负极板附近有另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两粒子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
已知两粒子同时经过一平行于正极板且与其相距l 52的平面。
若两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则此时M 和m 的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16.(15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矩形区域abcd 内充满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在ad 边中点O ,方向垂直磁场向里射入一速度方向跟ad 边夹角θ = 30°、大小为v 0的带正电粒子,已知粒子质量为m ,电量为q ,ad 边长为L ,ab 边足够长,粒子重力不计.求:(1)粒子能从ab 边上射出磁场的v 0大小范围。
(2)在满足粒子从ab 边射出磁场的条件下,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17.选做题(11分,选修3-4,3-5两道题,必须任选一道题)(选修3-4)(1).(4分)一列周期为0.4秒的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 轴传播,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O 、M 之间;A 、B 、C 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平衡位置分别位于2m 、3m 、6m 处。
此时B 的速度方向为-y 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20m/s B .A 质点比B 质点晚振动0.05s C .B 质点此时的位移为1cm D .若该波与另一列沿x 轴正向传播且波长为16m 的波相遇,可以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2).(7分)如图所示,横截面(纸面)为△ABC 的三棱镜置于空气中,顶角∠A =60°.纸面内一细光束以入射角i 射入AB 面,直接到达AC 面并射出,光束在通过三棱镜时出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为ϕ(偏向角).改变入射角i ,当i=i 0时,从AC 面射出的光束的折射角也为i 0,理论计算表明在此条件下偏向角有最小值0030ϕ=.求三棱镜的折射率n .ox/m22-(选修3-5)(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0 mC.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数量级为10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2).(7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B球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A球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