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7.09 MB
- 文档页数:31
自然保护概论第1周1.既能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造成危害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东京宣言》提出。
2.臭氧层是地表生物的“保护伞”,臭氧对太阳的紫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挡了对地表生物有伤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线。
3.我国的的现代自然保护事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建设自然保护区为重要标志,与国际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4.自然保护就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其意义是非常重要而深远的。
自然保护的意义包括:A.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B.维持人类物质生产与社会稳定C.协调环境与发展D.协调人地关系5.近年来,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助推下气候变化有:A.一些地区可能冷暖变化不明显B.一些地区可能变得更暖C.一些地区可能变冷6.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氮的各种氧化物、含氯氟烃和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比例最高,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大。
对7.《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宪法》、《刑法》等法律中列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的内容,使自然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对8.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中,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所有农作物将造成减产。
错9.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淡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大。
淡水资源无限量的索取,造成全国河流 A.数量减少 C.断流增加 D.流量衰减10.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指出,目前三大全球问题为:臭氧层破坏、人口剧增及恐怖主义。
错11.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12.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将每年的6月5号定为世界环境日。
13.科学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影响人类健康加剧其他气候灾害海平面上升第2周1.自然生态环境是地球长期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不包括独立性开放性区域性整体性1.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个体形态特征遗传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数量特征2.随着群落的演替,最后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期,称演替顶极。
环境保护概论Word版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议题,涉及到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会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还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其次,气候变化正日益加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从而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最后,自然资源的耗竭加剧了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和福祉,也是对未来世代的负责。
二、解决方案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可以着手改善的地方:1. 减少污染减少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来控制工业排放和废物处理,同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此外,个人也应提高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物品。
2. 推广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不会损害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例如节约用水、促进循环经济等。
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3. 增强环境教育教育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和公众对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成功案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
此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论环境保护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小学自然保护知识点梳理自然保护知识点梳理自然保护是指人类为了维护和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大家对于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自然保护知识是培养他们保护环境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关键。
下面将针对小学生需要了解的自然保护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保护水资源水是人类生活必需的资源之一,因此保护水资源尤为重要。
小学生应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节约用水: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如洗漱时关好水龙头,用水不浪费等。
2. 防止水污染:教导学生不乱扔垃圾,不乱倒废弃物,不在河湖边玩耍时发生水污染等。
3.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启发学生关注水的循环利用,了解水的净化过程,通过参观水处理厂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水资源的宝贵性。
二、保护动植物动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它们的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保护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教育学生了解大气变暖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加深他们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的认识。
2. 保护濒危物种:介绍一些濒危动植物的情况和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呼吁他们共同参与保护行动。
3. 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警示学生不要采集、杀害和破坏动植物,以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我们重要的生态环境,维护好森林的健康发展对于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森林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森林的作用,包括空气净化、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维持等。
2. 防止森林火灾:教育学生预防森林火灾,并向他们介绍有关灭火的基本知识。
3. 植树造林:鼓励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培养他们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减少塑料污染塑料制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产品,但过多的使用和处理不当会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
小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塑料垃圾的危害:向学生介绍塑料垃圾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培养他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习惯。
自然保护概论食物链: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生态平衡:当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彼此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稳定,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人工湿地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中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时,悬浮物被填料及根系阻挡截留,有机质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同化、异化作用而得以去除。
湿地床层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的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及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直接吸收,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废水中去除,最后通过湿地基质的定期更换或植物的收割使污染物质最终从系统中去除中国森林资源状况:p471.森林中的树种繁多2.森林类型众多3.林产独特而丰富4.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
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我国生态建设步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上述情况表明,我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林业发展后劲较大,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问题: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林地流失、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剧增、造林保存率低生物入侵及防治:p158外来物种: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种: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影响和威胁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外来物种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1.对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物种种类和数量,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和退化,改变或破坏当地自然景观,污染当地遗传多样性2.对人类健康:中间宿主迁移、传播疾病,紫茎泽兰花期引起过敏性疾病3.对社会和文化: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严重危害当地社会和文化,凤眼莲覆盖水面影响用水并使人们难以乘船外出4.对经济发展:使作物减产、增加控制成本,病虫害造成经济损失,减少供水,破坏公园生态、增加管理成本,病菌传播、劳动力减少、治疗成本增加外来物种的清除和控制:1.人工防治(如人力捕捉、机械防治、黑光灯诱捕。
关于自然保护的教案自然保护教案引言自然保护作为当今全球十分重要的议题之一,需要引起我们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如何提高人们对于自然保护的认识、培养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教案将就自然保护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合理的设计与组织,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自然保护的认知,培养自然保护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维护今后的生态环境,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自然保护的概念和意义自然保护即指人类对于大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其能够得到可持续地发展和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人类依赖于自然资源来维持生存和发展,但人类的活动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自然保护的意义相当重要,它是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时,自然保护也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自然保护的目标和措施1. 目标:(1)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2) 保护生物多样性;(3)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2. 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实施;(2) 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3) 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4) 发布和普及自然环境保护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三、自然保护与教育的关系自然保护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的环保意识从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开始,而学校更是启蒙和树立环保意识的主要场所之一。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并推广生态学、环保等课程,学校也可以把自然保护和环保作为主题或考察方向,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教育,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最终引领社会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环保概念。
四、自然保护实践活动示例学生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自然、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1. 自然观察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自然景象等,记录、绘图、标本制作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究。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影响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饮水和农业用水。
4. 土地退化: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与策略1. 预防为主: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 全面合作: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治理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保护的行动与措施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
5. 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五、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展望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国际合作与责任分担: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3.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创新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自然保护区概论(规划)绪论1.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1.1自然是自然发生、自然生存和自然发展的事物的总称。
1.2自然资源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如矿藏、动物、植物、水体、土壤等⑴不可更新资源⑵可更新资源⑶取之不尽的资源1.3自然资源保护对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使之能为人类永续利用。
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现象:⑴森林面积日益缩小,正在削弱环境养育人类的能力。
⑵滥垦草场,过度放牧,草原日益退化和沙化。
⑶耕地迅速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⑷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⑸矿产资源掠夺式开采,综合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
1.4自然保护主要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目的在于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保护的对象和任务:⑴确保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⑵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保护自然资源不受危害。
⑶保护水的涵养。
⑷保护野外休养和娱乐的场所。
⑸保护环境的净化能力。
⑹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⑺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
⑻保护学术研究对象。
⑼保护宗教和文化遗产。
⑽保护乡土景观。
⑾保护弱者。
⑿保护稀有和濒危的动植物。
1.4自然保护区是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文化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1.5自然保护区学是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职能、规划设计、管理及物种恢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科学。
2研究内容一切有关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知识都应该属于自然保护区学的研究范畴。
主要研究内容:⑴自然保护区名称的由来和含义。
历史背景、保护对象及意义⑵自然保护区的性质、类型、作用和职能。
⑶自然保护区在现代科学、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⑷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简史。
⑸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划分原则与标准。
⑹自然保护的生物学原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岛屿生物地理学、种群存活机制等。
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系统和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