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2.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教材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方案一和方案二中的两个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师演示实验5-1和实验5-2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2、分析与结论:天平平衡,说明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四、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
实验活动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现象:2、反应表达式:3、天平不平衡的原因:该反应(填是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活动四、镁带的燃烧1、实验现象:2、反应表达式:3、天平不平衡的原因:该反应(填是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有:①“六个不变”宏观方面:总质量不变、种类不变、的质量不变。
微观方面:的种类不变、不变、质量不变。
②“两个一定改变”宏观方面:改变;微观方面:的种类一定改变。
③“一个可能改变”可能改变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克水受热变成10克水蒸气B、铁在氧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C、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D、1L水和1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L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数目B、元素种类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3、A+B=C+D,已知12克A和18克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克C,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A、30克B、58克C、2克D、无法确定()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5、物质M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一定含H元素B、M一定是H2C、M一定是CH4D、M一定含H、O两种元素()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克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已知铜锈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生成水、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铜锈中含有元素。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温故知新]1 _____________叫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3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自学】1回顾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怎么变小了?2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会比原来的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质量大、等还是小?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会探究】2. 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B.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C.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3.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MgO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4.老师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后,剩余的产物质量反而比镁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归纳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拓展提高]1 若有A g 氯酸钾与B 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不再减少时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 g ,则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同时会生成氯化钾__________g .2 在A+2B=C+2D的反应中,9.8克A和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2克C,同时得到_____克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C.100克酒精和100克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于200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4.在C+O 2−−→−点燃CO 2中,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和生成的C O2的质量关系是( ) A.C的质量<C O2的质量 B.C的质量=C O2的质量C.C的质量>C O2的质量 D.无法判断5.a g 白磷在b g 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学习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三、学习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二)实验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气球、红磷。
【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瘪气球。
2、用托盘天平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m1。
3、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锥形瓶中,立即塞紧橡胶塞。
4、待红磷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重新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m2。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实验结论】m1 = m2,参加化学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1、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2、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 m1。
3、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4、待反应一段时间后,重新称量烧杯和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m2。
【实验现象】1、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2、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m1 = m2,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三)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不一定守恒。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本质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重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一导课、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化学反应,我们都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指导实验探究引导再探究思考、猜想活动与探究分组实验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四: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组实验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尊重事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分析交流中让学生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引出本节课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体会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定量实验要在封闭体系内进行的科学方法,体验成功三、结论与解释提问;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该如何描述?2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结合实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3.在教师指导下,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解成,原子又成新的。
2.托盘天平的使用: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游码在处,若不平,调节);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里);左物右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物质质量= 质量+ 质量);称量完毕,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答案】1.分子,原子,重新组合,分子;2.零刻度,平衡螺母,小烧杯,砝码,游码。
【课堂探究】一、情景导入: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
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二、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三、猜想与假设: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答案】=四、设计实验:实验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五、实验活动: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红磷燃烧的原理:。
【答案】点燃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步骤:①白磷放入有细砂的锥形瓶,塞瓶塞使玻璃管下端正与白磷接触,称量,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将白磷引燃。
③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实验现象与结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答案】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天平平衡;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篇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编定人:张丽丽审定人:张丽丽学习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一.自主学习:1.1673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两个小时后打开密闭容器,进行称重,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而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由此得到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原因是什么?2.化学实验中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二.课内探究:实验探究一: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表中:(表格见课本P94)。
思考: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的细沙起什么作用?气球起什么作用?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实验探究二:思考:1.有气体参加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什么体系中进行?2.蜡烛燃烧后蜡烛变小;铁生锈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探究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结论:1.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的原因)练习1.现有一反应A+B有10gA和5gB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g?练习2.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碳酸钠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述正确的是()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这句话对吗?篇二: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及内容。
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及应用。
学习方法:
课堂探究、交流讨论、课堂练习
一、预习导学案:
1、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不能再分;其实质是分裂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即原子的重新组合。
二、课堂导学案:
2、学生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4.演示实验
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不能直接去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容器中进行。
三、当堂检测案:
请回忆你学习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下表中“实验结论”选填“=”、“>”、“<’’符号)
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
反应现象()(_ _ ______
反应前的总质量m
l n l
反应后的总质量m
2n 2
实验结论分析m
l________m
2
n
l_
_______n
2
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________,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
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
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3.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器材:瓶子、酒精、火柴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利用PPT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二:引发思考
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与质量有关的现象?是否注意到质量在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化学反应时,质量是否守恒?
步骤三:进行示范实验
1.使用实验器材准备进行示范实验。
2.将酒精注入瓶子中,点燃酒精,让学生观察火焰情况。
3.导师学生观察完实验后的瓶子,让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四: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1.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让学生描述实验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1.使用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
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简单题目。
步骤七:作业布置
1.布置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报告,并要求学生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
2.分发学生实验报告模板,讲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物的消化、燃烧反应等。
2.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的观察。
行文量:314字。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1. 实验探究
(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的 ,玻璃管上得气球先变 后变
实验结论:天平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表达式: 。
思考问题: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 白磷,说明白磷的燃点 ,锥形瓶底放入少量的沙的作用是:防止 溅落物炸裂瓶底。
(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 ,溶液由蓝色变为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表达式: 。
经过实验证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 。
这个规律叫 。
(3)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大量 产生。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结论分析:反应是有大量的 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仍然 。
反应表达式: 。
(4) 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燃烧,发出 光,生成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实验分析:由于有 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 的质量大于镁带的质量,但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
2、在化学反应前后有:
①“六个不变”宏观方面: 总质量不变 、 种类不变、 的质
量不变。
微观方面: 的种类不变、 不变、 质量不变。
②“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方面: 改变;微观方面: 的种类一定改变。
③ “一个可能改变” 可能改变
当堂检测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 、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 、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 、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 ,若mgA 和ng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 的质量是( )
A 、等于(m+n )g
B 、小于(m+n )g
C 、大于(m+n )g
D 、不大于(m+n )g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 氢气和1 L 氧气反应能生成2 L 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
是( )
A 、镁条放入盐酸中
B 、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 、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R 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 2 2CO 2+4H 2O ,则有关R 的组成叙述正
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 、大于铁丝质量
B 、小于铁丝质量
C 、等于铁丝质量
D 、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