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67.00 KB
- 文档页数:80
《保险学基础》培训讲义第一章风险与保险内容提要第一节风险的含义、要素和种类风险的含义、讲述什么是风险?)(讲述什么是风险?)第二节风险管理概述讲述风险如何管理?)(讲述风险如何管理?)第三节保险的本质什么是保险?)(什么是保险?)第四节保险的职能与作用保险保什么?)(保险保什么?)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一、风险的含义无风险无保险。
无风险无保险。
一般意义讲,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只要某一事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件发生结果与预期的不同,就存在风险。
三种结果:风险的不确定性体现为某一事件的发生可能导三种结果:致的三种结果:损害、无损害或收益。
正是因为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可能在将来引起不利结果,才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作为风险管理方式之一的保险才会产生与发展。
风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风险的存在是保险业产业的基础保险中“风险”: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保险中“风险”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含义、要求和种类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的特征:风险的特征:(一)风险的客观性(二)风险的普遍性(三)风险的可测性(四)风险的可变性(五)风险的社会性(六)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含义、要求和种类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的含义、要求和种类风险存在的确定性和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存在的确定性和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促使某一特定损失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空间上的不确定性:火灾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人的生命结果上的不确定性: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的含义、要求和种类二、风险的要素风险的组成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害。
风险的组成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害。
(一)风险因素1、实质风险因素2、道德风险因素3、心理风险因素(二)风险事故(三)损害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一)风险因素1、实质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因素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而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增加损失机会和加重损失程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 保险学概论重点讲义一、保险的基本概念保险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设立保险合同,由保险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将被保险人的风险分散到大量被保险人身上,以达到共担风险和互助保障的目的。
二、保险学的基本内容保险学是研究保险活动的学科,包括保险的原理、制度、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1 保险的原理保险的原理包括风险的分散、共担、赔偿和互助等原理。
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将大量风险集中到一个全局中,实现风险的分散。
被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通过保费的互助来实现共担风险的目的。
保险的制度是指保险的运作机制、运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它包括保险的组织形式、保险产品的设计、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保险市场的发展等。
2.3 保险的法律保险的法律是指保险业务的法律规定和保险合同的法律约定等方面的内容。
它包括保险法、合同法、保险公司监管法规等。
2.4 保险的经济保险的经济是指保险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保险在经济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有效的减少经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稳定。
保险的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业务的组织、规划、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保险公司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管理、风险评估等工作。
三、保险学的研究方法保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方法。
3.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保险问题。
研究者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来探索保险现象的规律。
3.2 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指通过构建和分析理论模型来研究保险问题。
研究者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揭示保险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四、保险法律法规保险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于保险业务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它主要包括保险法、合同法、保险公司监管法规等。
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
五、保险的分类保险可以按照风险的性质、保险对象、保险责任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保险分类包括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车险等。
保险学第一章风险及保险第一节风险的概述一.风险的概念一> 定义; 风险即风险事故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变动程度.二>构成; 不确定性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损失是否发生不确定性;2.损失何时发生不确定性;3.损失发生地点.不确定性; .4.损失程度;不确定性;二.与风险相关的几个概念一>风险因素1.定义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后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扩大的条件2.类型 <依其性质分类>实质风险因素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道德风险因素指品德修养有关的一种无形因素心理风险因素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另一种无形因素二>风险事故.定义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
三> 损失1.定义非故意非计划. 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货币衡量; 满足三非2.分类;直接损失风险事故对于标的本身所造成的破坏事实.间接损失是由于直接损失所引起的破坏事实.3.三者的关系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三. 风险濒率与损失的关系二者是反向关系四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 事故是由于客观原因所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偶然性; 必须是偶然的和意外的3.可变性风险性质的变化;风险量的变化;新风险的产生五风险程度就是已经发生的实际损失与预定损失的相差数占预定损失的比率风险程度=实际损失与预定损失之间可能的变异/预定损失×100%六危险单位1.定义指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2. 分类地段危险单位;一个投保单位为一个危险单位 ;一个标的为一个危险单位.第二节风险的分类一.按风险损失的对象分类1.财产风险是指各种物质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2.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而导致损失的风险.3.人身风险是指人因疾病.衰老.意外伤害等致残,死亡的风险4.责任风险是指团体或个人因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照法律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二. 按风险的性质分类1.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2. 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三. 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1.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不规则作用或人的过错.恶意导致损失的风险.2. 政治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和经济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因素或其他订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所导致损失的风险.3.社会风险是指个人或团体的故意或过失行为所导致损失的风险4.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经营行为或者经济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损失的风险.5 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四. 按风险发生的程度划分1.重大风险是指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风险,或影响整个社会或社会主要部门的风险.2. 特定风险是指只影响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风险.五按风险是否承保划分1.可保风险保险人予以承保的风险.. 其条件: 风险发生必须是偶然的,事先的不确定的; 可保风险必须是大量的,而且是同质的; 风险发生必须是意外的客观原因引起的; 风险事故发生导致损失规模适度.2. 不保风险保险人不予以承保的风险; 如道德风险巨大风险.第三节风险的代价与管理一.风险的的代价即风险的经济成本,是指因为风险的发生和存在而造成物质上精神上的损失。
保险学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Risk and Risk Management)一、风险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损失;二是损失是不确定的。
不确定性包括—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何时发生是不确定的;何地发生是不确定的;损失程度是不确定的。
风险与概率⏹概率(Probability):衡量随机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尺度。
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
⏹大数法则(laws of large number):是在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
大数法则是保险的数理基础。
⏹风险的特征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普遍性风险的偶然性风险的可测性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基本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风险因素: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原因和条件。
包括:物理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
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是风险事故,导致损失的间接原因为风险因素。
⏹风险损失: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风险的分类按风险的性质分⏹纯粹风险(Pure Risk ):指只有造成损失而无获利可能性的风险。
如火灾、水灾、车祸、坠机等。
纯粹风险能够预测,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投机风险(Speculative Risk ):是既可能造成损失又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
如股市行情变动、商品价格涨落、赌博等。
对此风险保险公司一般不予承保。
按产生风险的环境分⏹静态风险(Static Risk):是由于自然力变动或人的行为失常所引起的风险。
地震、海难、暴风雨、死亡、残疾、盗窃、欺诈等。
静态的含义—社会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
⏹动态风险(Dynamic Risk):是由于人类社会活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
战争、通货膨胀等。
#静态风险变化比较规则,能适用大数法则,是纯粹风险;#动态风险运动不规则,可能是纯粹风险,也可能是投机风险。
《保险学原理》第一章风险与保险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的定义: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1、可能存在损失2、这种损失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与否、时间、地点、程度不确定二、风险的组成要素1、风险因素:指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多大损失程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1)物质风险因素:有形的,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和损失幅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2)道德风险因素:无形的(3)心理风险因素:无形的2、风险事故: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实在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
3、损失:狭义: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广义:既包括精神上的耗损,又包括物质上的损失4、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的关系:因果关系三、风险的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灾害性4、偶然性5、必然性6、可变性四、危险程度和危险单位1、危险程度:已发生的实际损失与预定损失的相差数占预定损失的比率2、危险单位: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标的物损失的范围。
它是保险公司确定其能够承担的最高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
划分方法:(1)地段危险单位;(2)一个投保单位为一个危险单位;(3)一个标的为一个危险单位五、风险的分类1、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2、按风险的性质分类:纯粹风险、投机风险3、按损失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六、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定义:指社会、经济单位或个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1、风险识别:指企业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2、风险估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3、风险评价:对风险放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它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重点:风险管理有关内容第一節风险及其特征一、风险的概念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统计学损失的机会——决策理论损失的不确定性——保险学(一)理解1、风险是偶发性事件2、风险偏重于事件发生的不利后果——损失3、只要风险存在就一定有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二)风险的度量1、损失的频率——用于度量事件是否经常发生2、损失程度——用于度量每一事件造成的损失二、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风险的存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2、损害性——后果3、不确定性——对个别风险而言(空间、时间、损失程度不确定)4、可测定性——大量风险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5、发展性——可变性结论正是风险的客观存在,才决定了保险的必要性三、风险的三要素(一)风险因素——又叫风险条件,是指导致风险事故发生或使损失加剧的条件(损失的间接原因)种类(1)实质风险因素(与物质的物理特征功能有关,与人无关)有形的(2)道德风险因素(育人的修养有关,偏重于人的恶意行为)无形的(3)心里风险因素(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偏重于人的无意行为)无形的(二)风险事故风险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风险事故意味着风险由可能转变为现实(三)损失保险学中的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损失的两种形态: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第二節风险的分类一、按风险的环境分静态风险——由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人们的行为所引起,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变动有关动态风险二、按风险的性质分只有损失的可能而无获利可能性的风险纯粹风险后果只有两种:损失;无损失既有损失的可能性又有获利可能性的风险投机风险后果有三种:损失;无损失;获利三、按风险的对象分类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四、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多种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盗窃、抢劫、玩忽职守政治风险:战争经济风险:经营不善、决策失误第三节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起源二、概念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并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引起的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第一章风险概述第一节风险的概念与特征一、风险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保险理论中的风险,通常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1.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又称风险条件,是指那些隐藏在损害事件后面,增加损害可能性和损失程度的条件。
风险因素可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
(1)实质风险因素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并能引起事物变化的种种物理因素。
(2)道德风险因素它是与人的道德修养及品行有关的无形的因素。
(3)心理风险因素它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
即由于人的主观原因,如疏忽、过失、侥幸心理或依赖保险心理等,以致造成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增大。
2. 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害的直接的、外在的原因,是损害的媒介物。
3. 损害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因而风险的存在,意味着损害发生的可能。
一般而言,损害包括损失和伤害,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人身的伤害。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
三、风险的特征(1)风险的客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们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
(2)风险的损害性风险的发生具有普遍性,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风险的可测性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但是通过对大量风险的观察可以发现,风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从而体现出风险是可以测定的特性。
(4)风险的发展性有些风险性质的变化;风险量的变化;产生一些新的风险;风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被消除。
(5)风险的社会性风险具有社会属性,而不具有自然属性。
当灾害事故与人类相联系,对人类的财产、生命等造成损害时,对人类而言就成为了风险。
因此,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风险可言,正体现出风险的社会性。
(6)风险的不确定性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就某一具体风险来说它的发生是偶然的,是一种随机现象,具有不确定性。
损失是否发生不确定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五、风险成本1、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1)风险直接损失成本(2)风险间接损失成本2、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1)风险的存在导致人们的忧虑与恐惧(2)影响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3)影响社会再生产活动3、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第二节风险的分类一、按风险的性质分类,可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1) 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两种,即损害和无损害。
或者说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大数法则加以测算;纯粹风险的发生结果往往是社会的净损害。
(2) 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投机风险是相对于纯粹风险而言的。
投机风险发生的结果有三种,即损害、无损害和收益。
投机风险的变化往往是不规则的,无规可循,难以通过大数法则加以测算;投机风险的发生结果往往是社会财富的转移,而不一定是社会的净损害。
二、按风险对象分类,可将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1) 财产风险。
是指导致一切有形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2) 责任风险。
是指个人或团体因疏忽、过失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应负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3) 信用风险。
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因一方违约或违法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4) 人身风险。
是指由于人的生理生长规律及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导致的人的生、老、病、死、残的风险。
三、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将风险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1) 自然风险。
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引起的种种现象,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的风险。
(2) 社会风险。
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故意或过失行为、不当行为等所致的损害风险。
(3) .政治风险。
是指在对外投资和经济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因素或其他订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所致的债权人损失的风险。
(4.) 经济风险。
是指个人或团体的经营行为或者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5) .技术风险。
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
如核幅射、空气污染、噪音等风险。
四、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分类,可将风险分为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1) 基本风险。
是指非个人行为引起的风险。
基本风险是一种团体风险,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及其主要生产部门,本质上不易防止。
(2)特定风险。
是指风险的产生及其后果,只会影响特定的个人或组织。
此风险一般可以由个人或组织对其采取某种措施加以控制。
五、按风险的环境分类(1)静态风险(2)动态风险第三节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意义1.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各经济单位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以期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的过程。
2、风险管理的本质(1)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事先的预测而非事后的反应(2)风险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书面计划作为执行的依据(3)风险管理本身应是一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4)风险管理是以企业财物安全为中心的(5)风险管理是集中管理、分散执行的组织行为3、风险管理的范围广义的风险管理――所有风险狭义的风险管理――静态风险最狭义的风险管理――可保风险4、风险管理的意义二、风险管理的目标、组织与程序(一)目标: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
即风险管理就是要以最少的费用支出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以实现保障人们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基本目的。
损前目标:经济合理、安全系数、社会公众责任损后目标:生存目标、持续经营目标、稳定收益目标、持续增长目标、社会责任目标(二)风险管理的组织(三)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1.风险的识别2.风险的估测3.风险的评价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5.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三、风险处理方式及其比较1、避免2、自留3、预防4、抑制5、转嫁四、可保风险(一)可保风险1. 可保风险的含义作为可保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可以利用风险管理技术来分散、减轻或转移的风险;从狭义上看,则是保险人愿意并能够承保的风险,是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
2. 可保风险的条件(1)非投机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纯粹风险。
(2)偶然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偶然的。
可保风险应该是既有发生的可能,又是不可预知的。
(3)意外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意外发生的。
(4)普遍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害的可能性。
(5)严重性即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应该是有较为严重的,甚至有发生重大损害的可能性。
一、清点人数、整顿纪律二、复习旧课:1、什么是风险?他的特征?2、风险的构成要素?3、什么是风险管理?第二章保险概述第一节保险的概念及其与类似制度的比较一、保险的概念1、一般保险的概念: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的合理计算分担的形成,实现对少数成员遭遇风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
2、保险的特征:经济性、商品性、互助性、法律性、科学性二、商业保险的概念1、商业保险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章第二条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商业保险的构成要素专营机构、保险合同、可保利益、大数法则、保险基金三、保险与类似制度的比较(一)保险与储蓄1、经济范畴不同2、需求动机不同3、权利主张不同4、运行机制不同(二)保险与赌博1、目的不同。
2、条件不同。
3、机制不同。
4、社会后果不同(三)保险与救济1、权利与义务不同。
2、给付对象不同3、主张权利不同。
(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1、实施方式不同2、举办主体不同3、保费来源不同4、保险金额不同(五)商业保险与政策性保险1、举办主体不同2、经营目标不同3、承保机制不同第二节保险的分类一、按保险经营主体分:1、公营保险:国家、地方政府或自治团体经营的2、民营保险:私人投资经营的二、按保险经营性质分:1、盈利保险:商业保险2、非盈利保险:社会保险、政策性保险三、按保险标的分类1、财产保险: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
按照保险保障范围的不同,财产保险业务进一步分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
2、人身保险: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业务,根据保障范围的不同,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四、按保险实施方式分类1、自愿保险:自愿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或者自愿组合,建立保险关系。
2、强制保险:强制保险,是指国家或政府根据法律、法令或行政命令,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建立保险关系。
五、按业务承保方式分类1、原保险:原保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直接签订合同所确立的保险关系。
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由于保险事故造成损失时,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负赔偿或给付责任。
2、再保险:再保险也称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承担的保险关系。
3、重复保险: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风险事故分别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期限重复。
4、共同保险:共同保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联合直接对同一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风险事故提供保险保障。
六、按保险经营方式分类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或政府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对劳动者因遭遇年老、疾病、生育、伤残、失业和死亡等社会特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或中断劳动收入时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制度2、商业保险:它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风险所致被保险人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七、按赔付形式分:1、定额保险:在保险合同订立时,由保险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保险金额,并且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依照该预先确定的金额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适用于人身保险2、损失保险:指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由保险人根据保险标的的实际损失额而支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
适用于财产保险第三节保险的地位与职能一、保险的地位保险的地位是指在不同形式或不同条件下、保险与其他形式或事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1、保险基金与社会后备基金(1)社会后备基金的含义:指国民收入中用于防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保持国民经济平衡以及应付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等而储备的资金,包括使用价值形态的物资后备和价值形态的货币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