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英语学习者语音迁移
- 格式:pdf
- 大小:532.6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内蒙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者:蒙静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8期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音学习的好坏对英语整体掌握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地方性语言的差异,方言在英语语音学习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尤其是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迁移现象更是非常明显,本文以负迁移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地区的语音特征为例子,通过对其一系列的具体分析和比较,严明了方言相对于英语发音的负迁移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探讨分析。
关键词: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是掌握英语这项语言的基本前提。
没有学好这一项,就代表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变成无源之水,苍白无力。
在我国,大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英语语音问题,由于地方性的因素,大部分学生都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这对英语的语音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问题上举步维艰,尤其是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语言迁移在相关语言学习领域中,语言迁移是指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人群在建立相关体系时,第一语言的特征自动渗入其中,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埃利斯将母语迁移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正迁移、负迁移、回避、过度使用。
正迁移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其特征和母语相对一致或者相对一致时,母语对所学目标语言所起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其特征和母语完全相反,母语特征会固执的植入到目标语言中,造成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掌握障碍。
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各种语系,其中的差异显而易见,而各个地方不同的方言更是为英语的语音学习造成影响,造成地方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
通过研究发现,内蒙古各地区的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现象尤为严重,因此,以下内容将以内蒙古地方为例,综合的阐述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实践,用以帮助学者学习英语的正确发音。
二、内蒙地区方言在英语语音中的负迁移以内蒙地区的通辽,赤峰,兴安盟,呼伦贝尔盟等地区为例。
内蒙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研究作者:冀淑辛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11期摘要:在方言视阈下比较汉英发音的异同,讨论了二语习得者的母语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以两种语言学理论作为支撑,即母语迁移和比较语言学,抛开汉语和英语发音相似性所导致的正迁移,重点分析了中国方言与英语发音差异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以内蒙古东北方言和西北方言为例分析了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和改善他们的英语口语。
关键词: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高校学生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
现代汉语各方言形成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方言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套完整的系统。
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方言分布的区域很广,因而千差万别。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于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不同的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均有迥然各异的影响。
高校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母语为方言的学生。
虽然入校后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教育,但毕竟母语对个人语言体系形成的影响根深蒂固。
因此,面对高校学生英语学习中发音不准确、讲英语口语时没有自信心、经过九年的英语学习仍旧是“哑巴英语”等问题,需要研究其母语与英语的迁移作用,从而从根源解决问题。
一、内蒙古部分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内蒙古方言是指内蒙古地区的汉语土话,是北方方言的一种。
主要分为东北方言和西北方言。
东北方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哲里木盟、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西北方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
收稿日期:2013-05-18作者简介:斯琴格日乐(1984—),女,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人,集宁师范学院蒙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应用情况调查———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斯琴格日乐(集宁师范学院蒙文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摘要: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比较集中,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较多,接受双语教学的群体也较多。
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的“蒙-汉-英”“三语”教学是当前民族双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环节。
笔者以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师范学院为例,主要针对蒙文系及蒙汉双语教育背景下的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蒙古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以及双语背景的影响,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
关键词:“三语”教育;双语背景的蒙古族学习者中图分类号:G640;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13)02-0088-04集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ing Normal University 第35卷第2期2013年6月Vol.35No.2Jun.2013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很多学校教育中使用本民族语和汉语授课,形成了我国民族教育中的特殊体制———民汉双语教育体制。
刘雪莲(2007)提到:“使用双语或多语是我国多民族地区社交活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不同民族间克服语言隔阂,沟通思想感情,增进民族团结,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一种必要手段。
”①说明了双语教育在我国民族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的接轨,作为在国际上信息交流重要工具的英语也渐渐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于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中出现了另外一种特殊教育现象,就是“三语”教育。
苏德(2004)提出:“少数民族要想走向中国必须学好汉语,要走向世界必须学好外语。
”②因此,英语教学逐渐成为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018年24期总第412期语言文化研究ENGLISH ON CAMPUS蒙古族学生多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文/王婵娟【摘要】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对语言精通,才能行万里路,但是我们从出生就会的母语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一直存在的。
我们可以从母语中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提取出来,方便我们学习其他的语言获得更好的发展,从我们现如今的心里学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叫做:“母语迁移现象”,也就是英语中的“L1 Transfer”现象。
在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后,又可以将其分为两种。
可以分为正负两迁移,也就是“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的“负迁移”也可以说是干扰(interference)。
在学习的时候,当其学习的语言的一些规则和我们的母语刚好是相同又或是相似的时候,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正迁移”。
正迁移对我们学习的时候会有帮助的,所以称之为“正迁移”。
反之,就是我们谈到的“负迁移”了,这也就会对我们的学习有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蒙古族学生;多语言;语言迁移【作者简介】王婵娟,集宁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此文是集宁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课题名称是: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多语言使用现状的研究,课题编号:jsky2018011。
一、研究现状语言迁移研究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Taylor, 等前人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比中、高级阶段更依赖于母语。
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会产生正迁移;当母语和外语结构不同时则会产生负迁移。
回顾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阶段,旨在全面了解、科学把握语言迁移现象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探讨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语言迁移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语言教学研究领域,在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行为主义语言学理论联系在一起,成为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由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念的影响,许多语言学家纷纷对对比分析假说和语言迁移理论提出异议。
语言迁移对蒙古族三语人英语学习影响探微作者:贺根有扈玉婷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1期【摘要】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通用的国际性语言,在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就对掌握较好掌握蒙、汉、英三种语言的蒙古族人才需求量大增。
基于语言迁移问题,三语蒙古族人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其他两种语言的迁移影响,正迁移可帮助三语蒙古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负迁移则会阻碍三语蒙古人学习英语语言的速度。
本文就语言迁移对蒙古族三语人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语言迁移蒙古三语人英语学习有效策略我国有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对少数民族来讲,汉语是第二语言,而英语是继汉语之后学习的第三语言。
随着改革开放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剧,少数民族人学习第三语言的情况很多见。
蒙古族的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蒙古国与俄罗斯交界处,与外国人频繁接触与交流,三语现象更为突出。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广泛的交流,这就使得蒙、汉、英三语人才培养十分迫切。
但是,由于蒙古族学生与汉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英语教学需要采取蒙古族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汉语与蒙语在他们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尽可能消除负迁移对他们英语学习活动的影响力。
那么,在如何充分利用语言正迁移提高蒙古族三语人英语学习效率,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语音影响蒙语隶属于阿尔泰言语体系,而英语隶属于印欧语言体系;蒙语是黏着语,有十分简单的词缀,而英语是屈折语,有一定的屈折变化。
当前通用的蒙古语中共有31个字母,其中24个辅音、7个元音,属于拼音文字。
英语和汉语在谱系语言学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而两者之间还有很多相似、相同的发音,比如,蒙语和英语中双元音/ai/与/au/、短元音/u/与/i/和所有长远有都十分相似。
《蒙古族学习者英语元音习得的声学语音学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族是我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语言独具特色。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英语教育在蒙古族学习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由于语言间的差异,蒙古族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常常遇到困难,尤其是在元音发音方面。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声学语音学的方法,探讨蒙古族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元音时的声学特征及习得过程。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声学语音学的方法,以蒙古族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录音、分析和比较等方法,研究其习得英语元音的声学特征。
具体而言,我们选取了若干名蒙古族学习者作为实验对象,让他们分别朗读一系列英语元音音节,并利用声学软件进行录音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对比了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发音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蒙古族学习者的发音特点。
三、研究结果1. 元音发音的声学特征通过声学分析,我们发现蒙古族学习者在发音时,元音的音长、音强、音高等声学特征与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在发某些元音时,蒙古族学习者的口腔形状、舌位等与英语发音要求不符,导致发音不准确。
2. 习得过程的声学变化在习得过程中,我们发现蒙古族学习者的发音逐渐向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靠近。
这表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了英语的发音规则和技巧。
然而,由于母语的影响,某些元音的发音特征仍然存在差异。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蒙古族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元音时存在一定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语言间的差异以及母语对发音的影响。
为了帮助蒙古族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英语元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元音发音的声学特征教学,让学习者了解英语元音的发音规则和技巧。
2. 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习者发现并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机会。
4. 鼓励学习者多与母语为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声学语音学的方法,探讨了蒙古族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元音时的声学特征及习得过程。
蒙英翻译中的母语习惯迁移现象作者:陈双莲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1期摘要:母语的习惯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二语学习。
英语与蒙古语的语序差异是影响蒙授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蒙古语和英语中几个重要句子成分的语序,找出蒙古族学生组织语言时出现的母语习惯迁移现象及语句顺序颠倒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种困扰的建议。
关键词:蒙古语英语语序母语迁移无论人们使用哪种语言,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时候,都用语句。
语句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语和蒙古语虽属于两种不同语系,但它们的语序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许多差异。
这种现象给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许多困扰。
经过多年对他们的教学研究,笔者发现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经常受到母语习惯的干扰,出现语序颠倒及混乱等现象,给语言学习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笔者曾经对一个蒙授英语大一的學生布置了一份翻译作业;翻译两篇短文。
一篇是蒙语版的《格林童话》中一则叫《狐狸和鹅》的寓言故事。
另一篇是一部蒙古语短篇小说《鞋匠与市长》中的一选段。
学生翻译时出现了很多语序颠倒的现象。
下面就举一些例子分析学生哪些方面受到母语习惯的干扰,哪些方面没受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分析自然语序的句子,不涉及倒装句或者有部分倒装现象的句子。
在英语中有些句子成分的位置是固定的。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和表语在谓语或系动词之后,定语或是在被修饰语前或是在被修饰语之后,状语在英语句子中的位置比较复杂,它有时在句尾,有时在句首或句中;它的位置主要根据句子的强调要求或者平衡要求所定。
在蒙古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通常情况下,主语在先,谓语在后,这个与英语的语序相同。
宾语在谓语之前,定语永远在被修饰语之前。
从这里不难看出英语与蒙古语的语序差异主要体现在宾语、定语和状语的语序差异上。
下面从这些句子成分分析英语与蒙古语的语序差异。
一、谓语和宾语的位置谓语和宾语在句子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