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环境法》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离线考核《环境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2、环境民事责任一般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其他权益的损害而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3、国际环境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与资源中所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污染转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者间接地对该区域外的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或将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推与他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2)行政责任的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
(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2、环境民事责任为什么实行无过错责任制原则?1)环境民事责任中实行无过错责任制,是因为在这些诉讼中除少数事故性污染外,绝大多数污染损害都不是出于污染者故意或过失的,其危害范围相当广泛。
2)污染企业的经营和获利,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污染环境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基础上的。
3)因此不论加害者有无过错,从加害企业的收益中赔偿受害人的损失,符合公平原则。
因此,在环境民事责任中,用无过错责任制取代过错责任制已成为很多国家环境立法中的通用原则。
3、简述环境污染的特征。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在有些地区超过环境自净能力②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压缩型”、“复合型”特征③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引起的污染特征④面源与点源并存、有些地区面源污染趋于严重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某县发电厂建立于2000年,根据设计要求应当建设一处储灰场用于防治粉煤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但是,在施工中负责该发电厂筹建的主管部门却砍掉了储灰场等环境保护设施,在未经环境保护局验收批准的情况下,2003年1月开始生产。
离线考核《环境法》满分100分答案783284575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环境民事责任3、国际环境法4、环境污染转嫁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2、环境民事责任为什么实行无过错责任制原则?3、简述环境污染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某县发电厂建立于2000年,根据设计要求应当建设一处储灰场用于防治粉煤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但是,在施工中负责该发电厂筹建的主管部门却砍掉了储灰场等环境保护设施,在未经环境保护局验收批准的情况下,2003年1月开始生产。
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粉煤灰污染大气,导致周围居民中的许多老人和儿童因此复发和新患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而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为此,居民们找到该县环境保护局要求关闭该发电厂。
2003年11月1日该县环境保护局在与该县县委和有关部门商议后,作出“发电厂必须从即日起3个月内完成环保设施的建设”的决定,发电厂表示一定要按期完成环保设施的建设,治理环境。
但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发电厂并未积极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继续生产造成的污染严重的干扰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引起了居民的强烈不满,多次欲冲击发电厂。
其间,发电厂却一再表示一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建设环保设施并治理环境。
2004年2月1日,限期建设治理设施的期限已满,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该县环境保护局对发电厂作出了停业的处理决定。
对此,发电厂不服,向该县的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其理由是,停业决定应由县人民政府作出,环境保护局是越权行政。
问:发电厂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2、1991 年 7 月,甲化工厂向乙化工厂签订供货合同,规定甲向乙提供工业用三氯化磷 10 吨。
8 月初,乙因故暂时停产,于是乙根据《经济合同法》第 27 条第 1 款第 3 项的规定,提出变更合同的履行期限,同时电告甲暂停发货。
1.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仅包括: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A2.目前,我国的环境法正处于创建时期。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A3.环境民事责任事件中,( )是指受害人因环境污染或破坏而导致现有财产的减少或丧失。
A.直接损失B.间接损失C.物质损失D.精神损失【参考答案】: A4.《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各部门的( )。
A.“排污收费,超标违法”规则B.海上联合执法机制C.政府协商机制 D.监督管理体制【参考答案】: B5.对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雨的地区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其他地区,划定酸雨控制区或二氧化氮污染控制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B6.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狭义上,专指环境( )。
A.政治监督管理体制B.司法监督管理体制C.行政监督管理体制D.组织监督管理体制【参考答案】: C7.我国没有加入的国际条约是( )。
A.《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远程跨界大气污染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参考答案】: C8.《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B9.各国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均由国家宪法、( )和环境法律明确规定。
A.国家刑法B.国家民法C.国家组织法D.国家安全法【参考答案】: C10.从人类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看,海洋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 )。
A.陆地B.深海C.大气D.海上【参考答案】: B11.( )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废弃物质通过一定的工具或设施集中地弃置于土地或水体的活动。
A.倾倒B.处置C.排放D.降解【参考答案】: A12.加入( )之后,全面禁止和限制滴滴涕等化学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
A.《鹿特丹条约》B.《斯德哥尔摩公约》C.《巴塞尔公约》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参考答案】: B13.我国于2002年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1条确立了“( )”的概念。
1.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生态破坏或者人身权、财产权损害时,排污者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B2.水污染点源是指主要指农村污水和灌溉水,此外还有因地质的溶解以及降水对大气的淋洗所导致的水体污染。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B3.构成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
A.环境法律受益者B.环境法律行为本身C.环境法律行为的发起者D.环境法律行为的作用对象,主要有环境、资源和其他对象【参考答案】: B4.1974年12月,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标志着中国现代环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的发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B5.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主要职责是( )。
A.评估和解决在环境领域现有的和正在出现的重大问题B.防止海洋环境作业中的各种船只造成海洋污染C.促进环境方面的国际合作,促进制定国际环境法律D.制定有关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规则【参考答案】: D6.1974年12月,成立( ),标志着中国现代环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的起步。
A.环境保护部B.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C.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D.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参考答案】: C7.《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其中“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B8.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所侵害的客体是( )。
A.生态环境B.国家环境体系C.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程序D.国家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秩序【参考答案】: D9.环境法通过整治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的方法来实现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目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 B10.环境民事行政调解中,行政处理是依照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对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做出的( )。
A.赔偿处理B.裁决处理C.处罚处理D.调解处理【参考答案】: D11.《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各部门的(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环境法》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多长()A.1年B.2年C.3年D.4年2.在变更之诉中,人民法院无权直接对其环境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变更行政处罚而直接决定环境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A、错误B、正确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点包括()A.综合性B.技术性C.社会性D.共同性4.环境法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制定的用以全面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自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错误B.正确5.环境民事诉讼特征包括()。
A、举证责任倒置B、实行因果关系推定C、延长诉讼时效D、缩短诉讼时效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具备的要素是()。
A、内容和客体B、主体和客体C、主体和客体D、主体、内容和客体7.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正确答案:是由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赋存于地壳内的自然资源。
8.大气污染的类型可分为()A.煤炭型污染B.石油型污染C.企业废气、粉尘所造成的混合型污染D.氮氧化物型污染(汽车尾气)9.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表现在()A.具体行政行为能够直接对特定行为或事项产生法律后果,造成影响,而抽象行政行为则不能直接影响,还需要通过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来实现B.具体行政行为在于强调调查程序和听证程序,主要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或准确事实的基础上,而抽象行政行为则是为保证行为相对人得到公平公正的权益调整,制定出科学的行为规范,体现在征求意见程序、公布等程序上C.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而抽象行政行为是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或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途径进行审查,而抽象行政行为一10.不属于普通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诉讼的区别的是()A.举证责任倒置B.因果关系推定C.延长诉讼时效D.诉讼客体的扩张11.生态保护法律的类型()A.规划制度B.区域保护制度C.全面保护制度D.自然资源权属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12.《森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森林权属制度B.植树造林的相关制度C.森林征用制度D.森林保护制度、森林采伐制度1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A、故意B、过失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D、违法行为14.下列不属于环境刑事诉讼的类型的是()A.污染型的环境刑事诉讼B.职务型环境刑事诉讼C.破坏型的环境刑事诉讼D.责任型环境刑事诉讼15.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东师-环境法20春在线作业1-0004
注:每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本套与您的试卷是否一致,本资料只做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
[A]--矿产资源
[B]--海洋资源
[C]--水资源
[D]--土地资源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A
2.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
[A]--在两年以上十年以下
[B]--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
[C]--在一年以上十年以下
[D]--在一年以上二十年以下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B
3.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A]--一倍的
[B]--一倍以上四倍以下
[C]--一倍以上两倍以下
[D]--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D
4.《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的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的转让给他人使用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D。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环境法20春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环境责任的原则是指A、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B、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而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的原则C、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资源造成减损,即应承担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D、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正确答案:C第2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B、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C、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简接利用的淡水。
D、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正确答案:A第3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具备的要素是A、内容和客体B、主体和客体C、主体和客体D、主体、内容和客体正确答案:D第4题,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危害结果B、行为人的过错C、行为的违法性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答案:C第5题,下列不属于环境刑事诉讼的类型的是A、污染型的环境刑事诉讼B、职务型环境刑事诉讼C、破坏型的环境刑事诉讼D、责任型环境刑事诉讼正确答案:D第6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A、故意B、过失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D、违法行为正确答案:C第7题,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离线考核《环境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代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前者是评价技术,后者是进行评价的法律依据。
2、环境民事责任答: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污染危害环境而侵害了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责任。
3、国际环境法答:是指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国际环境法律关系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国际环境法既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4、环境污染转嫁答: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者间接地对该区域外的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或将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推与他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答:行政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①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这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
②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③主观过错的要件性问题。
行政领域的违法行为,只要认定下来,就不再过问行为人的主观因素,即可视为主观有过错,这是行政法的一个特点。
(2)行政主体及公务员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①违法行政或者不当行政,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
②行政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
③只有发生在行政公务行为中的行为才能引起行政责任。
④行政责任的追究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
⑤行政责任的成立,并不以损害的存在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为普遍要件。
(3)相对人的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无论是公民、法人,还是国家机关,作为行政相对人,只要不依法行使权利或者不依法履行义务,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即构成行政违法。
2、环境民事责任为什么实行无过错责任制原则?答:实行无过错责任制的原因:在民事责任中实行过错责任原则,是从罗马法以来的古老传统。
并在19世纪上升为民法的普遍原则。
(单选题)1: 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果。
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
A: 行政责任
B: 民事责任
C: 刑事责任
D: 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A: 1991
B: 1992
C: 1993
D: 1994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的罚款。
A: 一倍的
B: 一倍以上两倍以下
C: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D: 一倍以上四倍以下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是
A: 有限性、确定性、强制性
B: 广泛性、确定性、强制性
C: 广泛性、不确定性、强制性
D: 广泛性、确定性、非强制性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A: 15日
B: 33日
C: 45日
D: 10日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下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与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区别的是
A: 规制对象
B: 制度内容
C: 制度目标
D: 制度行为
正确答案: D。
离线作业考核《环境法》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2分,共10分)1、有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继承。
(√)2、环境行政诉讼的对象是抽象的行政行为。
(×)3、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 )4、环境监测制度是环境监测的法律化,是围绕环境监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则体系。
(×)5、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矿产资源答:矿物资源,又名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2、绿色贸易壁垒答: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3、举证责任倒置答: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4、环境知情权答:环境知情权,是指社会成员依法享有获取、知悉环境信息的权利,它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更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客观要求和基础环节。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公民环境权的特征。
答:其特点为:1、该权利为用益物权。
2、其主体为一般民事主体。
3、客体为环境资源整体。
4、取得方式有无偿和有偿两种方式。
5、起目的为保持环境资源的再生或更新的能力。
2、为什么进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答:一般在侵权案件与行政案件中举证责任会倒置。
这是由于侵权案件中,本身受害人就已经是弱势群体,所以就必须由加害人来举证,举证责任也暗示这如果不能举证,那么就要承担不利后果。
离线作业考核
《环境法》
2020年春季奥鹏东北师大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试读1页答案在最后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继承。
(×)
2、环境行政诉讼的对象是抽象的行政行为。
(×)
3、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 )
4、环境监测制度是环境监测的法律化,是围绕环境监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则体系。
(√)
5、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矿产资源
答:
矿物资源,又名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2、绿色贸易壁垒
答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3、举证责任倒置
答
是指按照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本来应当配置给一方当事人的客观举证责任,可以通过法律上的明确规定等转移给另一方当事人承担。
4、环境知情权
答:环境知情权,是指社会成员依法享有获取、知悉环境信息的权利,它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更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客观要求和基础环节。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公民环境权的特征。
答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新型的人权。
它是人不可或缺的、与生俱来的、天赋的权利。
公民环境权是一个权利束。
它包含了若干项具体权利,是一个集合性的权利。
公民环境权是个人属性与集体属性的统一。
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