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江苏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试点方案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方案及数据处理工作细则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方案一、试点目的模拟普查工作的全过程,检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取得组织实施经济普查的经验,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普查方案,顺利开展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创造条件。
二、试点对象试点区域范围内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三、试点的重点(一)服务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年报范围以外的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普查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可行性;(三)如何做好各专业的分工和协作,提高调查效率,保证普查质量。
四、试点实施步骤(一)成立试点工作机构。
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人和各组组长组成国家试点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试点工作。
由试点省(市)及试点区(县)的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人,组成该地区的试点工作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当地试点工作。
试点区(县)的统计、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检部门负责人为试点工作组成员。
(二)落实试点工作人员。
根据试点地区普查对象的数量,从试点工作组成员单位和其他政府机关抽调一定数量的试点工作人员,或从社会招聘具有一定经济知识和普查经验的试点工作人员。
(三)宣传动员。
试点省(市)及区(县)的试点普查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经济普查及试点工作的意义和要求,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普查试点。
对每个被普查单位,要明确一至两名联系人负责接受、填写、上报普查表。
(四)培训。
对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组织培训,重点是单位清查方法和普查单位的界定、填表要求、主要指标解释和数据人工审核方法等。
(五)单位清查。
单位清查的目的是查清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名称、地址、联系人、主营业务活动。
普查机构应将普查范围划分为若干普查小区,以本地区现有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与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检等机构提供的单位资料进行核对和调整,在此基础上,按普查小区逐一核实清查, 形成经济普查单位名录。
经济普查是指对国家经济各个领域进行普查和调查,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经济数据,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经济普查之前,通常会召开单位清查动员会议,以下是可能的会议议程安排:
1. 开场致辞:由主持人或领导人发表开场致辞,介绍会议目的和重要性,强调经济普查的意义。
2. 会议主题介绍:介绍经济普查的背景、目标和内容,并解释普查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普查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相关部门或专家就经济普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向与会者详细说明执行程序和要求。
4. 工作任务分配:确定各个单位的普查责任和任务分工,确认每个单位需要提交的普查资料和统计数据。
5. 数据收集和上报方式:说明经济普查的数据收集方式和上报要求,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使用电子系统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普查时间节点和流程:明确经济普查的时间节点和流程,包括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重要时间点的提醒和截止日期。
7. 数据保密和安全:强调普查数据的保密和安全性,提醒与会者妥善处理和保存相关数据,确保不泄露敏感信息。
8. 问题反馈和答疑环节:允许与会者提问、反馈问题和解决疑惑,相关部门或专家提供解答和指导。
9. 会议总结和结束:由主持人或领导人进行会议总结,强调与会者的责任和重要性,并表示感谢。
以上仅为一种可能的单位清查动员会议程安排,具体会议议程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目录1 概述 (1)1.1 普查背景 (1)1.2 编写依据 (3)1.3 主要内容 (3)2 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4)2.1 普查目标 (4)2.2 普查任务 (4)2.3 普查时点 (5)3 普查范围、对象与内容 (5)3.1 普查范围 (5)3.2 普查对象 (6)3.3 普查内容 (6)3.3.1基本内容 (6)3.3.2扩展内容 (11)4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法 (13)4.1 总体技术路线 (13)4.2 主要数据源 (15)4.2.1 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15)4.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5)4.2.3 行业专题数据资料 (16)4.2.4 其他参考资料 (17)4.2.5 主要数据源和资料的利用 (17)4.3 数学基础 (18)4.4 数据精度与一致性要求 (18)4.4.1 平面精度指标 (18)4.4.2 分类精度 (20)4.4.3 数据现势性 (20)4.4.4 属性精度 (20)4.4.5 数据一致性 (20)4.4.6 数据接边原则 (21)4.5 数据采集一般要求 (21)4.6 主要技术方法 (23)4.6.1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23)4.6.2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 (23)4.6.3 外业调查方法 (25)4.6.4 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 (25)4.6.5 统计分析技术方法 (26)4.7 扩展内容普查的技术方法 (27)4.7.1 沿海滩涂调查 (28)4.7.2 海岛(礁)调查 (28)4.7.3 海岸线和海域界线调查 (29)4.7.4 地面沉降调查 (29)4.7.5 城市建成区范围调查 (29)4.7.6 城市原点调查 (30)4.7.7 “城市地区”调查 (30)4.7.8 城市绿化覆盖调查 (30)4.7.9 矿产资源地下分布调查 (30)4.8 普查各工序作业方法及要求 (31)4.8.1 资料收集整理 (31)4.8.2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 (33)4.8.3 内业信息采集 (34)4.8.4 外业调查底图制作 (35)4.8.5 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 (35)4.8.6 不同地区数据的协调性检查和处理 (36)4.8.7 标准时点核准 (37)4.8.8 数据库建库 (37)4.8.9 统计分析 (38)5 普查成果 (40)5.1 主要成果 (40)5.1.1 报告成果 (40)5.1.2 数据成果 (40)5.1.3 信息系统成果 (41)5.1.4 图件成果 (41)5.2 成果汇交 (41)5.3 成果审核与发布 (42)5.4 成果应用与服务 (42)6 质量管理 (43)6.1 基本原则 (43)6.1.1 分级质量管理原则 (43)6.1.2 全过程质量管理原则 (43)6.1.3 标准统一原则 (43)6.1.4 科学质量评价原则 (43)6.2 质量管理目标 (44)6.3 质量管理内容及方式 (44)6.3.1 质量监督 (44)6.3.2 过程质量控制 (44)6.3.3 质量监理 (46)6.3.4 质量检查与验收 (46)7 组织与实施 (48)7.1 组织与实施原则 (48)7.2 普查机构 (48)7.3 普查机构职责 (50)7.4 任务分工 (54)7.5 进度安排 (57)7.4.1 前期准备阶段 (57)7.4.2 普查信息采集阶段 (59)7.4.3 数据汇总、建库与统计分析阶段 (60)7.4.4 成果审核与发布阶段 (60)8 经费预算 (62)9 保障措施 (63)9.1 人员队伍保障 (63)9.2 软硬件设备保障 (63)9.3 安全与保密 (64)9.4 宣传与培训 (64)附录1: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管理文件、标准与技术规定 (66)附录2: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相关管理与技术规定 (67)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主要编写人员主要编写单位: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苏省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信息中心试点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要执笔人:许瑞栋主要编写人:曹泉根、宋玉兵、林秀玉、卢刚、耿俊、陆皖宁、常晴编写指导:史照良、袁桂生、邵建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1 概述1.1 普查背景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9.28•【字号】苏政办发[2007]125号•【施行日期】2007.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的要求,结合江苏实际,现就我省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全面掌握江苏省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和平台、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
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
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普查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7年度。
三、普查对象与范围污染源普查对象为江苏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一)工业源工业源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工业源范围分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1.重点污染源(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江苏省政府关于认真开展江苏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3.29•【字号】苏政发[2004]37号•【施行日期】200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江苏省政府关于认真开展江苏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苏政发[2004]3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3〕2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省经济普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全面掌握我省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了解省情省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
对于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改进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我省“两个率先”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圆满完成我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二、明确经济普查的时间、对象、内容和范围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
普查的对象是在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以及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科技开发的投入状况等。
普查的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江苏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实施方案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江苏省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调查、推算全省及各市、县(市、区)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福利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其他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个体经营户调查的对象包括:按照《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本地区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和个人合伙经营单位。
即:本地区内除农户以外的所有个体经营户,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福利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行业。
但不包括农民家庭以辅助劳力或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的一些兼营性的工业、商业及其它活动。
具体范围包括:(一)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二)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 1 -登记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三)虽未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或者未在各级民政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登记手续,但有固定的地点、人员并从事上述经营活动三个月以上的个体经营户。
三、调查时期和时点个体经营户调查的时期为2004年;调查的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
四、调查内容和调查表式本方案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经营户的名称、地址、行业等基本情况与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营业支出、固定资产原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两部分。
设置一张综合表:《个体经营户经营情况综合表》(628表),一张样本调查表:《个体经营户经营情况调查表》(629表)。
调查表式见附件。
为了便于数据审核和录入,《个体经营户经营情况调查表》(629表)必须以普查小区为单位填写统一的封面并装订成册。
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动员会议程一、会议目的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和组织各单位开展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XXXX年XX月XX日(星期X)上午9:00-12:00•地点:XX会议室三、会议议程1. 主持人开场(9:00-9:05)•主持人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会议目的和重要性。
•介绍与会人员,并请各位做自我介绍。
2. 经济普查工作概况介绍(9:05-9:15)•由工作组负责人介绍经济普查工作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说明经济普查工作的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3. 单位清查工作流程介绍(9:15-9:30)•由工作组负责人详细介绍单位清查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步骤。
•强调各单位在清查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4. 清查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9:30-9:45)•分析经济普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5. 重要事项通知(9:45-10:00)•通知各单位注意事项,如保密工作、数据准确性等。
•提醒各单位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和报告。
6. 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10:00-10:30)•邀请经济普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代表分享工作经验。
•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7. 问题答疑环节(10:30-11:00)•开放问题答疑环节,解答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
•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指导。
8. 工作任务分配(11:00-11:30)•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分配经济普查工作任务。
•确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
9. 会议总结和结束语(11:30-11:45)•由主持人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强调会议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表达对与会人员的感谢,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经济普查工作。
10. 自由交流环节(11:45-12:00)•开放自由交流环节,鼓励与会人员提出建议和意见。
•对会议进行评价,收集意见和反馈。
四、会议材料准备•会议签到表•会议议程•经济普查工作概况介绍PPT•单位清查工作流程介绍PPT•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PPT•其他相关资料五、会议注意事项•请各位参会人员准时参加会议,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