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孔乙己1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8
孔乙己九年级语文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鲁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文章多以描写身边的人物和事来反应一定的社会形态。
下面是整理的孔乙己九年级语文教案,一起来学习下吧。
孔乙己九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听写词语二、提示与思考学生思考,小组交流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2.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3.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三、交流、讨论后明确1.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独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最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
惟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
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学生讨论后明确: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二、故事背景《孔乙己》写于1919年3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新文化运动虽已揭开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对复古主义的各种逆流,鲁迅十分愤懑。
为拯救青年一代,他写下此文,艺术地再现了深受封建科举制戕害的读书人形象,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
三、理解词义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贫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萎靡。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主题。
五、问题归纳1.小说开头是怎样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喝酒的两种人的,这属于什么描写?目的何在?鲁镇的酒店的特殊格局——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隔开了喝酒的两种人:一种是“短衣帮”,他们“靠柜外站着”喝,这是穷苦的劳动人民;另一种是“长衫”主顾,他们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是悠闲、阔绰的剥削阶级。
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通过一短一长,一外一里,一站一坐的鲜明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下文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身份作了铺垫,也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孔乙己是个什么人呢?就是个泥水匠。
但从来没有人叫他泥水匠,都叫他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这城里来,就没有别的营生,只摆弄几块钱,照例说是“小生意”。
然而这“小生意”终于没有做成,他吃饭渐渐无着落,没有家户,没有寄居的地方,终于流落到“土财主”的店里去了。
有人说他是“泥水匠出身”。
但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本行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他是给人家当过长工的。
但也有人说他是给军阀做过小娃娃兵的。
总之,没有谁要,他便和土财主在一块了。
土财主供给他一丁点儿饭,他便在土财主的柜台上当一夜的夜员。
待到大概清早客人来的时候,他便悄悄地走了。
但决没有白干:便知道土财主的账目是对的,钱粮没有短缺。
因为他一夜坐在土财主的柜台上,桌椅便净了。
只余下一个板凳上铺着的纸簿子,还有半夜默默算起的,写满了许多数字,不过那上面的账目,成千成万,一点儿也不能少,所以再没有一个铜子进了孔乙己的腰包。
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偏要做出样子来。
孔乙己一进土财主的店,大家便以为他和土财主结了梁子。
可是土财主,只有和妻子结过婚,和孔乙己并没有结拜。
大家又以为他现在住在土财主家里。
其实也没有住。
大家又以为土财主常常收留了他。
其实也没有收留。
他夜间在土财主店里坐的时候,土财主便说“我让你住在我店里,你不许走”,因为他的客人并不熟识,见一个陌生人坐在自己柜台上,疑心他有意中取些什么去,因此赶忙说这句话,但孔乙己倒有些伤心,躬身着他笑道:“谁准你让我住?我偏要走。
”但土财主又怕这样不大客气,仍旧笑着:“你走了罢,我没有说不许你走。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一面走,一面又回过脸来:“明日还得来坐。
”“你怎么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来呢?”土财主也说“你来坐罢,”并不说“你明日来罢。
”(以上内容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那么关于这篇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已课文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chn )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孔乙己》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孔乙己》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鲁迅(188l~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中国新文化战线的光辉旗帜。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等。
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文章皆为鲁迅的代表作。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知识积累1.格局:布局的格式。
2.短衣帮:指穷苦劳动者。
3.大抵:大多。
4.阔绰.(chuò):阔气。
5.羼.(chàn):混合,掺杂。
6.侍.(shì)候:服务、伺候。
7.声气:这里指态度。
8.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用于贬义)。
9.绰.(chuò)号:外号。
10.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11.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12.绽出:这里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13.营生:谋生。
14.间或:偶然,有时候。
15.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安守。
16.服辩:即认罪书。
这里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
也作“伏辩”。
17.颓唐: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18.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19.傍.(bàng)午 20.踱.(duó)进 21.咸.(xián)亨22.荐.(jiàn)头 23.蘸.(zhàn)考题例析(2011 北京模拟)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