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写教学设计是不行幸免的事情,制定教学设计是一种提高我们课堂活泼度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我细心为您引荐的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6篇,供大家参考。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酷爱春天,情愿去视察、发觉。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羞、遮、嫩”的识记,“摇、溪”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教学打算:投影仪、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古诗《早春》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古诗引入出示古诗《早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早春有什么特点呢?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老师读课文。
要求:教师在读时,是什么样的感情?2、自学记〔边读边划出不相识的字,并想方法记住它们〕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3、小组检查自学状况,老师巡察。
三、师生沟通1、指读课文,正音。
2、指读生字。
3、重点识字:〔学生自学时记不熟的字〕4、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5、读词6、齐读课文四、再读课文,感知发觉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挚友发觉了什么。
五、指导写字1、视察字的构造特点。
2、你要提示同学什么?3、老师书写,生看后抄写生字。
六、总结其次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词语2、说说课文中小挚友的发觉。
二、朗读感悟1、快速读读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呢?感悟“冲出、奔向”蕴含的意思。
〔指读——挑战读〕2、指读第三自然段,从第1句话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结合生活经历,说说初春的特点。
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觉的乐趣。
〕〔指读——效仿读〕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
〔体验发觉的乐趣〕〔指读——示范读——挑战读〕4、他们找到了春天,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带着欣喜开心的心情来读课文最终一段吧!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启程,说说“我的发觉”。
第1课《春》教学设计《春》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
本文写的不是某一特定地方的春景,而是作为季节的“春”,充满浓烈的情感,写春天到来时的那些最富有特点也最能体现春之新鲜、美好、生机盎然的场面,以优美的语言,描与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目然力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除了富于诗意和情感,还带有对春的思考和哲思,但这种哲思又是融汇在全文里面,与写景抒情交融着,十分自然。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连、重音和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多幅画面。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感受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连、重音和感情。
2.掌握文章写景所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方法,能够准确地赏析语言。
教学难点:掌握从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第一课时人间四季,春天最令人赏心悦目。
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看到远山渐绿的颜色,那是春的语言;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看到枝头重现的雀跃,那是春的呢喃。
春,是一个充满了美好、温暖与希望的季节。
大家来说一说,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人们对春的描绘和赞美,从未停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
【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阅读材料(春天的故事)教案教学版块(课题)阅读材料(春天的故事)课时教学目标能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
读读“阅读材料”,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开展阅读分享会,分享阅读方法及阅读收获。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语言应用:结合资料,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开展阅读分享会。
思维能力:阅读材料,抓住重点词语,分享阅读方法及阅读收获。
审美创造: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能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
读读“阅读材料”,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开展阅读分享会,分享阅读方法及阅读收获。
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开展阅读分享会,分享阅读方法及阅读收获。
学具准备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大家听过《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那么这首歌曲讲述的是哪位人物的故事呢?对,这首歌曲讲述的就是邓小平爷爷的故事。
歌曲中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个圈。
那么邓小平爷爷画下的这个圈给全中国带来了什么改变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979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们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
三、初读感知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
崛起唤醒春潮风帆滋润画卷万紫千红气壮山河万象更新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也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或事业繁荣兴旺。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滋润:浸润、润泽。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春天来了》小班教案《春天来了》小班教案(精选9篇)《春天来了》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到来,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于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春天快到了。
2、物质准备:户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春天就要到了,外面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
二、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户外的环境。
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草地、植物的样子。
(1)教师: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小树,看看他的树枝上都长出了什么?(2)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3)教师:还有地上的小草,我们看看再用手摸摸这些小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组织幼儿感受春天的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脸上、手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把小手拿出来感受一下风吹过来时的感觉,说说你觉得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四、组织幼儿找太阳,说说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里的太阳,站在太阳下晒太阳,摸摸好朋友的衣服、头发、说说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五、师生共同总结。
(1)教师:今天我们在户外感受春天的到来,谁能说说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2)师幼共同小结:春天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花开了,风吹在身上暖暖的……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
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
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我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
《春天的手》教学设计《春天的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春天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一篇课文。
教学目标1.认字19个。
2.运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识字。
3.体会几个表示手的动作的动词词义。
4.阅读、背诵《春天的手》,听、唱《春天在哪里》,感受春天的朝气蓬勃。
5.观察春天,感受春天。
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到公园、田野中找春天;准备生字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投影机。
学生:把观察到的春天画下来。
教学流程一、进入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学生拿出自己画的春天。
)谁愿意说说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春天。
)【课前走出课堂,到生活中感受春天,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师:老师也画了一幅画(教师板画),你们看漂亮吗?这幅画还配了一首儿歌,名叫《春天的手》。
二、熟读课文。
1.看图听老师读课文,想像春天的景象。
【小学生想像力丰富,并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想像,能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
】2.请学生练读课文。
师:你有不认识的字吗?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小结。
)【及时交流识字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请学生同桌互读,互评,提出读书要求: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读得没你好,请你帮帮他。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
】4.经同桌推荐,请个别学生读(自评、互评结合)。
5.师生合作读书。
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三、引导识字。
1.借助生字卡片,请学生认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抚、摸、掠、拂、拍、拉”等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发现提手旁表示的意思。
做动作理解字的意思。
【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理解得会更深刻,通过动作理解字意,直观形象。
】师: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四、学习课文。
1.请学生朗读课文,配上动作,加深体会。
2.教师读《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请学生想一想春天还来到了哪里?3.引导学生编儿歌。
小学语文写作教案:描绘春天的手
一、教学内容:
写春天的手。
通过描绘春天的手,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春天的美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春天的手的特征和美丽;
2.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4.在语文写作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呈现一幅春天手的图片,让学生从手的颜色、形状、光线、手上的花朵等细节入手,试图描述这幅画的美丽和富有情感。
2.讲解
简单介绍一下描绘春天的手的一些基本技巧,比如说:
(1)要观察到手的特征和美丽,比如说手上的花朵,手指弯曲的姿势等。
(2)在描述手的时候,要注意造型的精细、用词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
(3)画出春天手时,要注意手的比例和造型的特点,同时要表现手的柔和和与花朵的协调。
3.范文欣赏
读出一篇有关描绘春天的手的范文,同时引导学生聆听,体会其中的感情和色彩,并讨论其中的一些技巧和用词的准确性。
4.课堂练习
让学生尝试自己描绘春天的手,可以根据图片进行模仿,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手和花朵的细节,感受它们的形状、质感和色彩。
5.作业布置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描述春天手的美丽和情感,体现出他们在细节上的思考和动笔能力。
四、教学意义:
教育老师在课程的编排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的特征和美丽,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互动小学语文教案:用手感知春天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而语文教学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其中,互动教育正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方式。
互动小学语文教案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技术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实际价值,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通过互动小学语文教案,用手感知春天。
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旨在通过感官体验,让学生全面感知春天的气息,发挥情感、思维、创新的能力,从中寻找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
二、教学内容(一)课前活动为了让学生提前预习和感受春天,教师可以事先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鸟类等,以及绘制春天的图画、写一段春天的感受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状态。
(二)知识点及方法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感受、思考、创造等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春天”进行感性体验和综合认识。
以下是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1、观察春天让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天气、自然景象、植物等,了解春天带来的一切变化。
2、感受春天让学生通过感受春天的气息、色彩、纹理等,真切感受春天的气息。
3、思考春天让学生通过思考春天所带来的快乐、美好、生机等,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
4、创造春天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诗歌的创作、故事的讲解等,通过创造的手段对春天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
以下是本次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体验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多元智能教学法: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各种智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引入,让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并识记作者,积累文章重要词语。
3.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春天的“新、美、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投影出示古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感受古人对春天的描绘。
3.提问:这些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象?(明确:《春夜喜雨》描写了春雨的滋润;《咏柳》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春天的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等;《泊船瓜洲》描写了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景象。
)4.过渡:古人用诗歌描绘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看看他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二)预习检测1.投影出示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他是“五四” 运动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匆匆》《荷塘月色》《背影》《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经典常谈》等。
《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朗润”“酝酿”“窠巢” 等。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精彩段落。
(3)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春天的各种景物,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描绘春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即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描写春天景物的同时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春天是怎样的一个季节呢?预设:春天是温暖的、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季节。
2.提问:那你们能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吗?预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等。
3.教师引导: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文章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探讨,体认作者在《春》中“清隽简约,贮满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想《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散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
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觉察。
”确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暖和,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力气。
《春天的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温、暖、轻、柔”等18个生字,会写“心”这个生字。
2、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描绘的初春美景,理解“抚摸、掠过、拂过”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认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生字识记。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暖人间,又一个春天向我们走来了,在你们的身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指名说)
师:提到春天,我们不禁想到孟浩然的一首诗《春晓》(全班齐背),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小诗《春天的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春天的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下面请同学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13页。
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
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熟悉的办法解决它。
2、下面同桌两人互相读课文,如果你的同桌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读错
了你就帮帮他。
3、谁得到了同桌的夸奖?站起来让全体老师看看。
真了不起。
4、从同学们自信的眼神中,我看出来了,这首小诗你们都能够把它读下来了,
对不对?(对)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理解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
(1)通过读课文,春天的手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温暖、轻柔)
(2)学习词语:温暖、轻柔
(3)春天阳光照过来我们感觉怎么样?(暖和)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
2、学习第2——5小节
师:同学们,这春天的手都做了些什么呢?下面请你们自己读读2、3、4、5小节,从中找找答案。
A、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
师:谁来说说春天的手都做了什么?(指名说)
生: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
(板书:抚摸)
师:(出示词语:抚摸)谁认识这个词?你发现抚摸两个字都有什么?(提手旁)都和什么有关?(手)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抚摸你同桌的脸。
师:有的同学都笑了,说明他摸的动作很轻柔。
谁愿意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老师看到几棵小草长出来了,谁还愿意读读?小草越长越多了。
谁还想读读?
谁能把满眼望去都是绿色读给大家听?老师看到了大地一片新绿。
让我们全体同学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片草地)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唤醒了沉睡于地下的小草,它们纷纷从地里钻出来,显得是那样的生机、活力。
B、春天的手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师:春天的手还做了些什么?(春天的手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师:(板书:掠)老师得感谢你,这个字读的非常准确,谁听出来了,读什么?
(出示词语:掠过)全班一起拼出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冬天的小河什么样?(身体被冻住了,失去了自由。
)而现在春天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冰融化了,它自由了)那你说它现在心情怎么样?(快乐、开心)
师:全班一起带着这种高兴、快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流水声。
C、春天的手拂过树梢,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师:诶,同学们,如果你认真读课文了,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字和“掠”的意思特别像。
(拂)(板书:拂)
师:那这句话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
师:(出示词语:传来)有一个词,谁愿意带着大家来读读。
放到句子里,谁还会读?读得真好!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师在黑板上画画)
师:假如你就是春天里的那只小鸟,站在枝头,拍拍你们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告诉人们什么?(指名说)
师:说得真好,你们把春的消息传到了个个角落,人们感谢你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D、春天的手拍着小朋友的肩膀,小朋友个个活泼有健壮。
师:春天的手不仅使大自然发生了变化,也让我们小朋友活跃起来了。
谁找到了书上的句子了?(齐读)(板书:拍)
师:(出示词语:拍着)这个词语读什么?(出示词语:肩膀)用手指给老师看看在哪。
(出示词语:活泼)下一个词呢?(出示词语:健壮)最后一个词语难点,谁来读读?健壮这个动作怎么做?
师:带着这种感觉再来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板书:小朋友)
师:听出来了吗?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那样的活泼、健壮。
师:请同学仔细看这几句话,发现了什么?(都有带提手旁的字、都有春天的手……)
师:那就男同学来当一当春天的手,读每句话的第一行,女同学读第二行,看看谁读得最好。
师:这春天的手多么神奇啊,它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它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了的歌。
它拂过树梢,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它拍着我们的肩膀,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师:读到这,说到这,这春天的手是什么啊?(春风、阳光、春雨)
师:同学们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书,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春天。
(播放图片)师:从同学们惊喜的眼神中,以及你们发自内心的感叹中,我知道你们已深深地陶醉其中。
师:(出示图片)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能不能试着说一句话?
师:春天的手给我们的感觉是温暖的、轻柔的,我想不仅是我,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深深地爱上了春天,想不想把春天留住啊?(想)怎样才能把春天留住?师:课文当中有一句话也告诉我们怎样留住春天,谁找到了?(出示课件)春天在谁的心头?(我)能不能把最后一句的你改成我?(能)全班再来读一遍。
师:全体起立,下面让我们伴随这音乐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配乐)
师:同学们,你们的读书声把课文当中的一些词也给唤醒了,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读出来。
(出示词语)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课文读得好,读词的本领也够强的,下面老师再增加点难度,把生字再从课文中拿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能)
师:(出示课件)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出来。
里面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朋友)以前我们不认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就是什么?
(朋友)
三、指导书写
师:那我们生字除了要认识,还要会怎么样?(写)
师:我们来写一个心字。
请同学观察田字格。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希望同学课下留心观察生活,把你观察到的春天用笔记录下来,仿照课文的写法创造一首小诗,或者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小诗,我想同学要是做到这几点,我们就能够永远把春天留在心里。
五、板书设计
春天的手
抚摸大地
掠小河
拂树梢
拍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