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青藏地区应用版
- 格式:ppt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20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深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熟知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特征。
2.了解青藏地区的真实面貌,包括人类生活,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
3.掌握一些地图技巧,了解垂直和水平交通线路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气候、地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征。
2.垂直和水平交通线路的相关知识。
3.地图技巧和绘制地图。
三、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本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包括PPT讲解、图片展示、实地参观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2.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丰富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青藏地区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分享自己对于高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理解。
3)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体验高原环境,感受气候环境和群山环绕的景色。
3.课堂评估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评估:1)谈话记录和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通过课堂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于地图绘制、交通线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评估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生态和自然环境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书籍:教师将会准备相关的书籍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借阅。
2.PPT:教师将会制作相关的PPT,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3.视频:教师将会收集和筛选相关的课程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具体的展示方式。
4.实地考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地区的真实面貌。
五、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知识,通过讲解、展示和实地参观等手段,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民族、文化、人口和经济发展等。
3.掌握青藏高原地区在中国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三、教学内容:一、青藏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2.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是我国的最大高原,高原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贡嘎山等山脉及其附属的高原地带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不足,在大部分高原区域,寒冬和盛夏交替。
4.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均在青藏高原。
二、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1.民族和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人口和经济: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基础薄弱,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青藏地区的旅游、矿业、农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3.生态环保:青藏地区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大力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青藏地区的国家安全和作用1.边疆安全:青藏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边疆地区,对保障我国边疆安全至关重要。
2.国家和民族团结: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与各民族和谐相处,是保障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3.生态保护:青藏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践操作、展示等。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2.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展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它与哪些地区相邻?3.学习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1)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4.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展示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5.学习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1)展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特点?6.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7.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我们要认识到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8.课后作业(1)熟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思考:如何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1)地理位置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介绍青藏地区,你们会怎么说?学生甲:我会说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西南部。
教师:很好,那你能告诉你的朋友,它还和哪些地区接壤吗?学生乙:青藏地区北接新疆,东邻四川和云南。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第九章第1 节《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运⽤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区域内⾃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进⽽相互影响。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运⽤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各类地形区的名称、分布;运⽤资料,说明⾼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然特征;说出青藏地区⾃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分布特点及原因;在教学中提⾼学⽣读图、析图的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2.过程与⽅法问题引领,⾃主探究,⼩组合作,层层推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学⽣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壮志。
三、学⽣分析通过前⾯三个地理区域的学习,学⽣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般⽅法,构建起区域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结构,具有⼀定的读图、析图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对于青藏这个有着神秘美丽的景⾊、淳朴热情的藏族同胞充满兴趣浓厚,也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的很好的促进作⽤。
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设置两个⽬题:“世界屋脊”和“⾼寒农牧业”。
第⼀个框题“世界屋脊”,⾸先通过阅读分层设⾊地形图,认识到青藏地区的“⾼”这⼀主要⾃然环境特征。
由7 ⽉平均⽓温等值线图得出青藏地区夏季的“凉”,进⽽得出⽓候的“寒”,由此了解本区是众多⼤江⼤河的发源地。
第⼆个框题“⾼寒农牧区”,主要介绍在⾼寒的⾃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寒牧区和河⾕农业区⽐较发达。
教材侧重分析青藏地区“⾼寒”的⾃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居民⽣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所学习的重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青藏地区主要的⾃然地理特征;2.了解青藏地区其主要畜种、农作物及主要农业区,说明⾃然特征对⽣产、⽣活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情景导⼊】欣赏“天路”歌曲,看到哪些美丽的景⾊?青藏地区以其美丽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英国著名探险家、旅游家贝尔也踏上了青藏之路,他需要⼀名导游为其介绍青藏地区的风⼟⼈情、美丽景⾊,看看要想成为他的导游,要满⾜哪些条件?出⽰“导游标准”,明确学习⽬标。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科学教案地理科学是一门富有启发性的学科,也是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了解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与特征十分重要,其中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经济特征对初中学生来说十分有吸引力。
因此,本篇文章将呈现一份初一第二学期地理课程的教案,主题为“青藏地区科学教学”,以帮助初中学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这个神秘而又壮美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资源特征,了解并分析青藏地区对中国的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课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神奇自然地貌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人口资源特征;2.难点:分析青藏高原对中国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的分布与特征,包括高原的北部、东部、南部和西藏地区。
(2)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了解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高原上的平原、盆地、山地和高山。
(3)青藏高原的气候水文:介绍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水文特征,包括雨量、气温、湿度和水资源等。
(4)青藏高原的人口资源:了解青藏高原的人口分布和资源特征,包括人口密度、城市建设、农业和畜牧业、旅游等。
2.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讲解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
(2)案例法:通过真实有关青藏高原的事例,如雪豹等,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危害和保护措施。
(3)实践法:通过拓展阅读、实地观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方案1.教学准备(1)教材:教师准备初中地理教材,学生也要有配套的教材,在课堂和课后进行了解和学习。
青藏地区【教学内容】藏族文化的发源地、世界屋脊、高原气候和农牧业。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运用资料比较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区和高寒牧区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重难点】1.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设疑思考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青藏地区是怎样的呢?学生活动谈论各自的想法。
2.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图片3.引出本课内容【过渡】提问在图8-24“青藏地区”上找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二、讲授新课(一)藏族文化的发源地1.概况青藏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广人稀,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人口数量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聚居地。
藏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从唐代起就与汉族交往密切。
西藏一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感受)2.地理位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法指导:评价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后,学生读图8-24,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与青藏地区相邻的国家。
(2)说明青藏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
(二)世界屋脊1.教师课件展示图片。
学生读图思考。
这是去年7月31日,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这位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高寒)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辐射强烈。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青藏地区-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钟作慈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区域和利用情况;•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特色。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能初步进行地图阅读,绘制和简单的分析;•能够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其对这片广袤天地的好奇心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概况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区域之一。
地形地貌: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方海拔超过4000米。
青藏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原、山地及丘陵、盆地和戈壁等。
气候特点:青藏地区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和高寒荒漠气候,年均气温低于0℃,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温差都很大。
2. 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草原上有大量牦牛、羊、马、骆驼等牲畜,还有藏羚羊、野驴、雪豹、藏狐、黑颈鹤、金钱豹等稀有野生动物。
矿产资源: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铜、铝、锌、铅、钴、锡、金、银等金属矿,以及硼、钾等非金属矿和燃料矿产。
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水源地之一,藏区河流众多,主要河流还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重要河流源头。
3. 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特色经济发展:青藏地区的经济以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畜牧业是青藏高原的传统产业,现在也在逐渐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文化特色:青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有独特的建筑、手工艺、服装、音乐、舞蹈、美食和宗教文化等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的高海拔环境和寒冷气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影响;•青藏地区各类资源的分布比较分散和一些资源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重点教案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和其他人类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年中,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彰显出在教育中将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性,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革。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重点教案。
1.背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持续了近6000万年的构造运动,使青藏高原成为一个典型的高原溶岩地貌区。
青藏地区的冰川、峡谷、高山湖泊构成了美丽的地形和风景,同时让人们对它的独特魅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加大了对它的研究和了解的需求。
地理课程通过教授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使学生了解和加深对青藏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2.目标通过本教案,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以下方面对青藏地区有所了解:(1)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如青藏地区的生态、气候、地貌等。
(2)结实践和观察,理解青藏高原的的自然特征和人类特征。
(3)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图表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4)在青藏地区人类活动的方面,挖掘和研究相关文化事物,了解茶马古道、藏族服饰等民族风情。
3.重点教学内容3.1.青藏地区的地理概述通过PPT展示青藏地理区域的图示,让学生明确认知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土壤和气候等特性。
同时,“三江源”、“玛旁雍错”、“昌都”、“拉萨”等地方的生态和人文特点进行讲解。
3.2.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特有生物,例如野生动物、高原植被和果树种植等内容。
学生还要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变化及其原因。
3.3.青藏高原的气候通过气象专家的讲解,让学生知道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导致气候寒冷、雨量稀少等特点。
同时,了解青藏高原的季风雨量规律及其对青藏高原的重要性。
3.4.青藏高原的地貌通过讲解青藏高原地貌的基本构成,帮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大地形、小地形、地形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3.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4.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2.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3. 教学难点•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展示与讨论: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教师讲解:结合教学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
4.小结与提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问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导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等数据,引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2.学生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和调查研究,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填写相关表格。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其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4.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三课时: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1.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并讨论其对人类的影响。
初一年级下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课件教案以下是初一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下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课件教案》,供大家参考!相关推荐:七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七年级数学练习册答案|初一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七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七年级数学作业本答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
(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
(略)板书:一、北京概况位置、面积、人口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工具课本、多媒体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应用网络查找一组典型的青藏地区图片,及添加相关背景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设计【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完整教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包括地球的组成、结构、地形和地貌、水文和气候、动植物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
初中地理有着重点,其中就包括青藏地区的学习。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完整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到青藏地区的意义和位置。
2.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现状。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信息的整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
2.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青藏地区的资源和生态保护。
三、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的资源和生态保护。
2.学生对于藏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了解。
四、教学方法1.展示法。
通过图片展示、地图阅读和PPT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情况。
2.问答法。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教具准备1.讲解用的投影仪、电脑、PPT等。
2.地图、图片等相关教学资料。
3.扩音器等听课设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1.教师简介本课主要内容是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区,也是我们的祖国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形成情境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照片和地图,让学生看到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并做问题解答。
3.教具使用使用PPT展示图片和地图,画出简单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相关信息。
4.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铁特征和资源情况,并深刻认识到青藏地区的重要性。
5.教学难点让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生态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