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作业1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是创建2、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从商代文字到秦小篆阶段的汉字,历时1400余年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4、卢戆章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6、原始绘画7、创制期,约距今10000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是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8、商代使用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9、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导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16篆书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隶书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增加波势和挑法 19笔势方面。
楷书取消了波势和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
字的的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二、简答题1、答案见课本P1倒第一行至P2第一段止。
2、答案见课本P3倒第二行至P4第6行止。
3、答案见课本P5倒第7行“郑樵、戴侗…”至P6第3行“高度”止。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
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陈梦家的著作有《甲骨断代学》(论文)《殷虚卜辞综述》等。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3【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1.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2.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3.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正文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的演变经历了很多阶段。
在这篇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汉语的发展: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以及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首先,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向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类型发展。
在古代汉语的早期阶段,文字的构造主要是通过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语言的意义。
这些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在形态上往往是复杂的,一个符号可能代表多个意义,一个意义也可能由多个符号表示。
随着汉语的发展,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逐渐合并,形成了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这种结构更加简洁明了,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
其次,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不断增强。
在古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文字的构形系统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早期的汉字构形比较随意,字形的变化很大,同一个字可能由不同的字形表示。
随着汉字的演变,字形逐渐变得规范,构形系统也逐渐有序。
例如,汉字的偏旁部首就是古文字构形系统有序性的体现,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汉字。
这种有序的构形系统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汉字,也为汉字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最后,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在古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形体经历了很多变化。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变得更加规范和美观。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被简化,使得汉字更加简洁明了。
汉字形体的固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字,也为汉字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提供了基础。
总之,古代汉语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逐渐向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类型发展,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不断增强,汉字的形体也逐渐固定。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一、填空(30分)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古代汉语作业古代汉语题目1古代漢語題庫文字部分一、填空1.文字是記錄语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漢字是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分析字形有助於對本意的了解。
2.许慎的《說文解字》收字9353個,是我國最早一部字书著作,它是我們接近比古书更早的古文字的橋樑。
《說文解字》是一部專門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書。
3.小篆是秦代通行的文字,字體較大篆簡化,《說文解字》就是以它為分析對象的。
4.六書中的假借字是__的假借,通假字是__的臨時借用。
5.從造字方法看,象形最能反映本義,形聲字的__和本義有密切關係。
6.漢字的發展可分為兩大階段。
從汉字产生到秦朝小篆是古文字階段,另一階段是從__到__,到現代的__。
__是漢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使古文字象形意味的筆劃變成不象形的平直方正的筆劃,是__最後發展為__的一個過渡階段。
7.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__,而轉注、假借是__。
8.?佞?在六書中屬於__字,它可以分解成__.__兩部分。
9.__的建立,是許慎《說文解字》的重大創造,他概括出__個偏旁作為__,凡同一偏旁的字都系屬其下,對把形體相似或意義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分為若干大類,成為有一定系統的體系。
10.?表?在六書中屬於__字,它可以分成__兩個部分。
11.__是龜甲獸骨文的簡稱,主要是__代的文字。
12._文是_、_兩代鑄刻在銅器上的文字。
13.漢代語言學的最高成就主要表現在許慎的 ____ ,劉熙的 ____ ,揚雄的____ ,以及第一部同義類聚的詞典 ___ 。
16.《說文》的研究,到清代達到頂峰,最著名的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是__的__;__的__;__的__;__的__和__的__。
二、分析下列句中斜體字的結構,屬於六書中的哪一類,並作簡單分析1.今背本而趨末。
2.以為蓬萊仙宮,亦不是過。
3.踵門而告文公。
4.會東從上來。
5.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6.將軍身被堅執銳。
7.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作业四: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在保存语言、传送语言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功能?(教材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在保存语言、传送语言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功能?P156---157)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在保存语言方面的独特功能是更能超越时代,沟通古今语言。
在传送语言方面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能够超越方音,沟通方言。
2、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教材P159---161 共七点)第一、汉字是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工具。
第二、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
第三、汉字记录了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
第四、文字为历史记载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第五、汉字是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工具。
第六、文字还被用来著书立说。
第七、汉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3、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教材P161 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末段---162)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
而汉字对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共同的汉语和共同的汉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现在仍然有几十个国家,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统一一直是发展的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使用着形体稳定的、能够沟通各地方言的汉字。
汉字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事务的需要,反过来,汉字为国家的管理提供了最好的工具。
有了文字,就可以积累政治管理的经验,可以形成成文的制度法令。
中国社会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有了完善的管理体制,这与文字的参与有着莫大的关系。
为什么说汉字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4、为什么说汉字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教材P162)文字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人们阅读文字的速度直接关乎到学习和工作的速度。
一、填空 (30分,错一处或回答不完整扣1分,不倒扣)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古文字学专业考题第一门,古汉语与上古史第一题,填空。
(40分)四十个上古史,第二题,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40分)第三题,标点,并翻译划线句子。
(30分)第一段是《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
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
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
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
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
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于爾躬有戮!」这一段,划线句子是『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
第二段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
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逼,迫也。
2.般,還也。
左傳曰:“般馬之聲。
”還者與旋同回也轉也。
圍也便也經典旋與還多通用般者。
說文云辟也象舟之旋按周旋本此舟古字通齊蕐周字還亦作蕐舟,是其證也.易夷于左股.釋文引馬王肅作,般,云旋也.日隨天左旋也是股般形近而義亦通。
又吳語云將還玩吾國於股掌之上。
易云盤恒卽般還也。
還亦音環。
故爾雅釋文還音旋或音環般郭音班一音蒲安反俱兼二音是也。
3緍,綸也。
詩曰維絲伊緍緍也江東謂之綸綸者釋詁貉縮綸注云綸者也詩言綸之傅綸釣也緡者說文云釣魚也詩何彼矣傳緡綸也正義引孫炎云皆名也史記平準書言緡錢酷吏傳言告緡緡皆錢貫之名。
4漦,盝也漉漉出涎沬盝者與漉同滲也素問瘧論云無刺漉漉之汗王砅注漉漉言汗大出也漦者説文云順流也釋文引李巡云吐沫漦也鄭語注漦龍所吐沫按説文漦从聲力之切漦盝一聲之轉。
5寛綽也謂寛裕也綽者說文云緩也晉姜鼎銘有綽綰睂壽之言卽綽緩也寬者本為屋寬大寬亦緩也故詩寬兮綽兮綽綽有裕毛轉綽綽寬也坊記注綽綽寬裕貌也爾雅邢疏引孫炎云性之裕者。
6衮,黻也。
衮衣有黻文。
衮者説文云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蟠阿上鄉釋名云衮卷也畫卷龍於衣也按卷衮古音近經典卷為衮衮訓黻者黻為弗文取拂弼為義衮龍有蟠屈之形示不伸以受弼正也故曰衮有惟仲山甫補之。
7.昆,後也.謂先後方俗語昆者之叚也說文云周人謂兄曰玉篇省作云今作昆同經典通作昆左氏哀十八年傳昆命于元晉語云延及寡君之紹昆裔杜預及昭注竝云昆後也按為兄而字从弟从取次連及之義. 从隶省从後及之然則字从从弟二體具有後義固曰昆後矣。
8.彌,終也.。
終竟也。
終者釋詁云就終也終有充滿之義彌者說文作云久長也久長與終義近故易辭釋文引荀注及詩生民卷阿傳云彌終也按彌又益也廣也滿也也方言云合也又云縫也縫和亦滿之義滿終矣。
9.肅肅翼翼恭也。
皆恭敬。
肅肅上文云敬也。
翼恭竝訓敬已見釋詁。
10.蕐,皇也。
釋草曰篁蕐榮。
皇者篁之叚音釋草釋文篁本亦作皇是也詩正義及爾雅疏引樊灮云詩云皇皇者華孫灮云皇皇猶煌煌也按郭注釋草引此作華皇也此釋文亦先蕐後皇石經及宋本竝同今本誤倒作皇蕐邵氏正義及臧氏漢注辨之是矣。
一、填空 (共 5题,每题 2 分,共 10分) 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1. 东汉的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的字典,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建立了个部首字。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011 填空题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是否评分:评价描述: 2. 中国近代有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 被称为“甲骨四堂” ,他们是董作宾、罗振玉、 和郭沫若。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一般 ****** 未评分***012 填空题 ***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是否评分: 评价描述: 3. “四体二用” 说是认为,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的方法, 转注、 假借是的方法。
(教 材第三章第一节)一般 ******未评分 013 填空题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 评价描述:4. 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达、雅。
(教材第九章第二节)未评分014 填空题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评价描述:5. 在音韵学中,古人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 声母的代表字叫,历史上影响最大的 十六字母”系统是在(朝代名)出现的。
(视频课件 14 ) 未评分 a ——015填空题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评价描述: 二、单选 (共 5题,每题 1 分,共 5分) 书目答问》的作者是清朝的 ___。
(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未评分 ***6. A. B. C. D. 王引之王念孙 张之洞 段玉裁 7. 试题编号: 试题类型: 标准答案: 试题难度: 试题解析: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 是否评分: 评价描述: 在“六书” 021 单选题 *** 一般 *** 未评分 中, 是最能产的造字法。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第一章甲骨文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罗振玉: 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把甲骨文分成以下五期:董氏的五期断代学说把甲骨文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大大提高了甲骨文作为历史和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
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
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
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
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4★古代汉语专题★姓名:学号:得分:一、填空(30分,错一处或回答不完整扣1分,不倒扣)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XXX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教师签名: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讨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XXX《一目了然初阶》、XXX《官话合声字母》、XXX《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个是汉字体系构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泉源。
1←每次作业做完后,由此剪下,请自行装订.★古代汉语专题★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XXX。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明的丹青特征;表意体式格局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古汉语言文字学概论》作业一. 填空1. 《广韵》的作者是 宋 代 陈彭年、邱雍等人 ;成书于公元 1007 年,共分韵 206 部。
2. 《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元 代 周德清 共分韵 十九 部;《韵略易通》的作者是 明 代 兰茂 ,共分韵 20 部,该书有一首代表当时云南官话声母的诗是 早梅 诗。
3. 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太炎、黄侃、王力的上古韵分部分别是 10 、 13 、 17 、 25 、 18 、 21 、 21 、 23 、 28 、 30 。
4.《说文解字》是一部 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的书,作者 许慎 , 东汉 代人,全书共收字 9353 个,分部首 540 个。
5.《切韵》是一部 代表中古汉语语音的韵 书,作者 陆法言 , 隋 代人。
6.《广韵》的作者是 北宋 代 陈彭年 ,全书分韵 206 个。
7.《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元 代 周德清 ,全书分韵 19 个,声调 4 个,这些声调分别是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主要有 段玉裁、 桂馥、 朱骏声、 王筠、他们的著作分别是《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义证》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释例》 。
9.《铁云藏龟》是一部__著录甲骨文的__书,作者是 清 代 刘鹗 ;《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 董作宾 ,《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郭沫若 。
10.《切韵考》的作者是 清 代 陈澧 ,该书通过反切上下字研究中古音的方法叫做 系联法 。
11.顾炎武研究音韵学的著作是 《音学五书》 ,他分上古韵为 十 部。
二. 解释名词术语1. 五音: 是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三十六字母进行的分析归类、五音的名称是:唇、舌、齿、牙、喉。
2. 七音: 传统音韵学从发音部位角度对声母的分析归类。
是从五音中的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以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
3. 次浊: 传统音韵学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析的术语。
古文字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10分)
文字: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将语言的声音信号变为符形信号,记载在一定的载体上,成为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文字的出现,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文字学: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文字学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文字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文字和语言、文字和社会、文字和书写工具及印刷技术的关系等等。
文字学根据不同的研究范围和角度可分为: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个别文字学。
个别文字学又可分为描写文字学和历史文字学两种。
二、简答题(40分每题20分)
1、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和拼音文字不同,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这一点在象形意味浓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现的就更为明显。
(1)许多汉字的结构显示了先民的生活和意识。
例如:
为:甲骨文像用手牵象,反映了我国古代把象作为役畜来驱使。
取:表示以手取耳,古代田猎获兽或战争杀敌,一般取下左耳作为记功的凭证。
(2字形的演变反映了相关事物的发展。
:
如:炮,本作砲,从石,较早的时代使用的是冷兵器,砲是抛石机,从石。
后来有了火药,用来发射火药,改用从火的炮,“炮”本读pao阳平,是一种烹调方法,和枪炮的“炮”是同形字。
(3)产生和旧字的消亡反映了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
瓷:瓷器大约是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有了瓷器以后汉字中才有了“瓷”这个字,《说文》无“瓷”,《玉篇瓦部》有了“瓷”,《说文瓦部》新附增加了“瓷”字。
近百年来,汉语从西方语言中吸收了不少音译词,汉字中也相应的增加了一些新字。
为了记写“咖啡,啤酒”和重量单位“吨”,就造就了“咖、啡,啤,吨”等从口旁的字。
在翻译西方化学著作时,元素O H N CL造了专用的“氧、氢、氮、氯”。
《说文示部》有二十多个和祭祀有关的字,例如:祰,告祭也。
到了后世,随着这些祭祀活动停止,这些字也成为死字,不再流通了。
2、甲骨文的特点是什么
字无定形、异体字较多。
如:羊、牛等。
图画性强,象形字和会意字居多。
字形大小不一。
因为使用的工具是金属刀,用刀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刻写.
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和书写工具有关。
<
三、综述题(40分)
1、综述汉字字体的演变规律
汉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始,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这是汉字的主要字形,除此以外,还有两种辅助性的汉字:草书、行书。
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趋简
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小篆,再从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主要是由繁到简的变化,演变的总趋势是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由繁趋简。
汉字形体的演变包括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
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古文字—小篆)属于古文字;隶书出现后,改变了古文字的面貌,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变,所以把隶书和以后出现的楷书及其草书和行书都称作今文字。
字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变化
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书汉字,期间大的变化有两次。
甲骨文和金文统称“殷周古文”,它们比较接近。
从殷周文字到小篆,这是第一次大变化:由异而同,大量的异体字被淘汰,字形比较统一了;由字无形(随物画形)变为清一色的长方块,从而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由方笔而圆笔,文字线条化了。
至此汉字的“象形”特点消失了大半。
从小篆变为隶书,这是第二次大变化:隶书变小篆的长方形为扁方形,变长线条为点画,变圆笔为方折,变瘦笔为肥笔,而且有了粗细、波势。
至此,汉字的图画意味完全消失了,楷书和隶书比较接近,由隶而楷只是进一步的简化,文字要便于应用,字体的总趋势一次比一次简单易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