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
- 格式:docx
- 大小:18.93 KB
- 文档页数:2
古文字学简论
古文字学是研究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字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涉及文字的形成、变迁与发展的历史、文字的本质和特征、文字使用规律等多个方面。
古文字学直接涉及大量的古代文本材料,同时也与与多个学科息息相关,如语言学、文字学、计算机科学、考古学等。
古文字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字及其演变的研究,古代至今所使用的文字有很多,古文字学则在这些文字的演变变迁历史中研究其变化。
其次是不同文字的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字的使用也有深刻的划分,不同文字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古文字学也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同。
然后是文字系统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研究文字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以及文字及其元素和个人、团体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文字的应用研究,我们的文字使用不是一般的记叙,而会表达出语境和背景,古文字学也将这些特性引入其研究范围,从而探讨不同文字的使用方式。
综上所述,古文字学是一门相当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文字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也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
学古文字学的作用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有用处的,下面来说说学习古文字学的作用。
1、古文字价值:古文字是中华文明起源,其内秉中华文明初始状态,以及创造过程与创造精神。
这与中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意念相吻合,需要传承吸收,因而对教育和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古文字内秉众多发现和发明。
一部古文字史是一部中华远古文化科学技术史。
由于对古文字的科普缺乏有效手段,致使古文字始终停留在书本上,其科技价值不为人们所熟知,科技启蒙不能有效授受。
古文字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传统,也是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精神家园。
2、古文字资源的研究和成果,被广泛吸收和运用于哲学、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乃至书法篆刻以及某些技术科学等学科领域。
古文字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具有较高的社会反响和学术研究价值。
古文字能够揭示汉字的起源和构造,在幼儿识字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汉字中有20%左右是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
这三类字在今天,字形跟字义已经没有太大的关联。
但如果溯源到古文字,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理解,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是这个意思。
3、古文字学强基计划:2020年古文字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等同为强基计划七个重点相关专业。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4、古文字学本科专业:2021年古文字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可以看出,古文字学地位愈来愈加强了。
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定数量的古文字。
古文字或可成为日常书写文字,也不是妄想。
1、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铁云藏龟此著作是甲骨学的开山著录,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是由刘鹗编纂的。
刘鹗在王懿荣的儿子那里收买了王氏部分甲骨,自己又收购一部分,前后共收得五千多片甲骨,他挑选了其中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
在此书中,刘鹗指出甲骨文是“殷代人的刀笔文字”,第一次确定了甲骨文的朝代。
3、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叙辞(述辞、前辞):记述时、地、人命辞:命龟之辞占辞:因兆文定吉凶文字验辞(补刻上去的):占卜后记录应验的事实4、钟鼎文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5、分化字一、途径1、由于假借、使得一个字的意义太多,分化(古义为借义所夺;本字义多)2、词义引申使得一个字的意义太多、分化①加形旁,为字的假借义造字栗——憟②加形旁,为字的本义造字其——箕③一字借作他用,为这个假借字造了一个与原子型无关的字鲜——尟④一字借作他用,另选一个字表达它的本义前(剪断)——翦(羽毛的生貌)⑤一字借为它用,既为假借义造字,也为本义造字采(本义:动词,采摘)假借彩色二、引申的情况 1、一字引申义产生后为表示原义的字造一个分化字禽(擒获)——(名词)鸟兽2、一个字产生了引申义之后,为这个引申义造一个分化字竟(乐曲终了)——国境终了,边境(境)三、构成1、以原有的字形作声,加形2、以原有的字形作形,加声食(吃)——给人畜吃(饲)3、更换形旁赴(奔向)——奔告丧事(讣)4、先加后患形旁康(米康)从米,庚声穅——糠6、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六书”理论(原文默写)评述之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其成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嫁接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探索古文字之谜:古文字学介绍
引言:
古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记录了古代人们的思想、历史和文化。
通过研究古文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还原古代社会的风貌。
本文将为您介绍古文字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古文字。
正文:
一、古文字学的定义与意义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主要关注古代文字的形态、结构、含义和演变。
通过对古文字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古代人们的语言、思维方式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
古文字学在历史研究、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文字的分类
在不同的文明古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古代文字体系。
常见的古文字主要分为象形文字、
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文字等多种形式。
每一种古文字体系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三、古文字的研究方法
古文字学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古文字,包括对文字本身的形态、构造、语法以及语言环境的考察和比较。
此外,还可以借助考古学、历史文献和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研究,以还原古文字的含义和用途。
四、重要的古文字
1. 中国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等,记录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古埃及象形文字:描绘了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法律制度和日常生活;
3. 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记录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4. 纳西文字:保存着纳西族的宗教、历史和文学作品。
结语:
通过古文字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窥探古代文明的奥秘,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文字作为一种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用心去探索、传承和保护。
古文字学书籍
在古文字学领域,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和资料值得一读:
1. 《象形文字学》(《象形文字學》)- 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
2. 《殷墟甲骨学》(《殷墟甲骨學》)- 甲骨文的研究专著。
3. 《金文编》(《金文編》)- 金文的研究和整理。
4. 《说文解字》- 论及汉字的形体、意义及发展。
5. 《字源》(《字源》)- 探讨字的源流及形成。
6. 《考古学与文字学》- 探讨考古学与文字学的关系,以及古代文字的解读方法。
这些书籍囊括了古文字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研究和解读,以及汉字的形成演变等。
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guwenzixue古文字学paleography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古文字的范围按照中国传统文字学的观点,古文字指先秦时代的汉字。
现代的文字学者多数认为秦统一后的篆文,即所谓小篆,也应该划入古文字的范围。
20 世纪70年代以来,有不少秦和西汉早期的简牍和帛书出土。
这些简帛上的隶书,字形还保留着篆文的不少特点,跟后来成熟的隶书有明显区别,因此有人主张把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也看作古文字。
按照这种意见,古文字可以说是隶书成熟之前的汉字。
古文字学的内容在中国,对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但是,长期以来是包含在作为“小学”一部分的传统文字学和以古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里的,一直到20世纪才有“古文字学”的名称。
人们所说的古文字学,内容并不一致,大体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文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各种古文字资料的研究。
后一方面的研究继承了金石文字之学的传统,主要以各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上的古文字资料(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等)为对象,着重于释读这些资料,弄清它们的性质、体例和时代,并阐明研究这些资料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人认为应该称为古铭刻学。
在广义的古文字学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被视为重点。
狭义的古文字学主要以古文字本身为对象,着重研究汉字的起源,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字形所反映的本义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
狭义的古文字学是文字学的一个分支。
古文字资料的种类很多。
按照所研究的资料的范围,古文字学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殷周铜器铭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秦汉简牍帛书研究(如去掉“秦汉”二字,可以包括对战国简册帛书的研究)等分支。
古文字学跟其他学科的关系古文字学跟不少学科有密切关系。
它跟考古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古文字资料有很多是考古发掘所提供的,而且发掘记录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往往有很大用处。
反过来看,这些资料对判断有关墓葬或遗址的性质和时代,也往往能起很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古文字学学
古文字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研究古代文字系统的构成、演变、用法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各个文明的文字,如古代汉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
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的解读、文字的比较和对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等。
研究者常常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古代文字的含义和用法,并通过与其他文化和文字的比较,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古文字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古代文字,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形式、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古文字学的研究还可以揭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以及文字的起源和演化。
在现代,古文字学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科的支持和应用。
比如,考古学家可以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找到并破译古代文字所记录的信息。
语言学家可以通过对古文字的分析,了解古代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
计算机科学家可以利用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开发出自动翻译和文字识别等技术。
总之,古文字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古代文字系统,提供了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古文字学学摘要:一、古文字学的定义与重要性二、古文字学的发展历程三、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四、古文字学在我国的历史与现状五、古文字学的应用领域及前景正文:一、古文字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古文字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字的起源、演变、形态、结构、意义及其历史背景的学科,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解读历史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古文字学在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我们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古文字学的发展历程古文字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 世纪欧洲的埃及学、亚述学等。
随着近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古文字学逐渐扩大到其他文明古国,包括中国、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
在我国,古文字学的研究始于20 世纪初,经历了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简牍帛书的出土与解读等阶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文字学体系。
三、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
在技术手段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古文字的整理、研究和释读逐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例如,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数字化处理,方便了学者们的检索与研究。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为古文字的破译与解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四、古文字学在我国的历史与现状我国古文字学的研究始于20 世纪初,以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为开端。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我国古文字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如《甲骨文合集》、《金文编》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古文字学的研究与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各类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
目前,我国古文字学研究已进入一个全面繁荣的新时期。
五、古文字学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古文字学在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古文字研究将得到更多关注。
此外,古文字学在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等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在中国﹐对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但是﹐长期以来是包含在作为“小学”一部分的传统文字学和以古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里的﹐一直到20世纪才有“古文字学”的名称。
人们所说的古文字学﹐内容并不一致﹐大体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文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各种古文字资料的研究。
后一方面的研究继承了金石文字之学的传统﹐主要以各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上的古文字资料(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等)为对象﹐着重于释读这些资料﹐弄清它们的性质﹑体例和时代﹐并阐明研究这些资料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人认为应该称为古铭刻学。
在广义的古文字学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被视为重点。
狭义的古文字学,主要以古文字本身为对象﹐著重研究汉字的起源﹐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字形所反映的本义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
狭义的古文字学是文字学的一个分支。
按照中国传统文字学的观点﹐古文字指先秦时代的汉字。
现代的文字学者多数认为秦统一后的篆文﹐即所谓小篆﹐也应该划入古文字的范围。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不少秦和西汉早期的简牍和帛书出土,这些简帛上的隶书﹐字形还保留著篆文的不少特点﹐跟后来成熟的隶书有明显区别﹐因此有人主张把秦和西汉早期的隶书也看作古文字,也可以说古文字是隶书成熟之前的汉字。
古文字资料的种类很多。
按照所研究的资料的范围﹐古文字学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殷周铜器铭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秦汉简牍帛书研究等分支。
古文字学跟不少学科有密切关系。
它跟考古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古文字资料有很多是考古发掘所提供的﹐而且发掘记录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往往有很大用处。
反过来看﹐这些资料对判断有关墓葬或遗址的性质和时代﹐也往往能起很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器物上的铭文对研究这些器物本身也极为重要。
要考释古文字或通读古文字资料﹐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古文字学概要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解读古代文字,包括使用古代文字所表达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门涉及跨学科的学科,以文献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来分析、破译和解释古文字,揭示古代人类生活和认知的历史信息。
古文字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汉字的破译和解释:古文字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破译和解释古代汉字,揭开古代汉字的神秘面纱,从而阐明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意义。
2.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剖析社会文化、历史和地理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提供重要的资料。
3. 古代文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和文化:通过古代文字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内容进行研究,掌握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和演变,推测当时人们的思想、信仰、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古代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从古文字的使用和流传中深入研究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研究古文字之前,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语言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研究。
古文字学
古文字这一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文字包括世界各国古文字,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三种在本土上经过很长时间孕育而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古文字。
我们这部书中所要讨论的古文字是狭义的。
即中国的古文字。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除了古汉字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古文字。
例如公元前有所谓“巴蜀文字”等。
公元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一些少数民族也创造和使用过不同类型的文字。
不过,那些文字的出现都比汉字要晚得多,其时代最早的只能追溯到汉代,多数则是唐代以后才有的。
历史上兄弟民族使用过的文字有很多种,例如纳西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字、蒙文、满文、回鹘文、西夏文等等不下几十种。
以上这些兄弟民族在历史上使用过的文字,学术界一般称为“民族古文字”。
研究这些文字的学问即称为“民族古文字学”。
“古文字”这一名称虽然不如“古汉字”明确,容易引起误解,但这一名称古已有之,已为学术界所熟悉,所以我们仍沿用之。
“古文字”一词,从现存文献记载来看,最早见于汉代。
班固《汉书·郊祀志》载“张敞好古文字”。
古文字又称“古文”或“古字”。
例如《说文·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汉书·艺文志》:“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史记·儒林传》:“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夏读之。
”
古文字的时代上限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萌芽时代,至于其下限应该划到哪个时期,学术界的意见尚不一致。
多数学者以秦代统一文字时期作为下限,也就是说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一般是指秦统一文字以前的文字。
唐兰在三十年代所写的《古文字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小篆也算作古文字(齐鲁书社1981年版31至32页)。
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好多秦代到汉初的简牍和帛书等文字材料。
这些简帛上的字体属于早期隶书,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先秦文字的一些特点,跟后来成熟的隶书有明显的区别,适合用古文字学的方法去整理和研究。
因此,李学勤认为:“这样看来,也许我们可以把古文字学的范围放宽,把汉武帝以前的文字包括在内。
”(《古文字学初阶》第2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李先生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古文字学是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古文字的构造和演变规律以及释读古文字资料来揭示古代历史文化的奥秘。
“古文字学”这一名称出现的时间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
当时,唐兰在北京大学讲授古文字。
1934年,他把授课用的讲义《古文字学导论》手写石印。
后来该书由来薰阁书店公开发行(1981年由齐鲁书社再版)。
这部书为古文字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古文字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今天,古文字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对古文字的分类及学科分支的划分已相当科学。
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将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国系、秦系四个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一书中的分法与唐氏的分法相同,他们都是将小篆包括在秦系文字之中。
李学勤在《古文字学初阶》这部书中将古文字学大体上分成四个分支,即甲骨学、殷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牍帛书研究。
本书将古文字分成甲骨文、殷周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四个部分进行介绍,其中小篆的介绍归入《说文解字》一章。
有关古文字学概论的著作请详见本编附录一“古文字学参考书目”。
关于怎样学习古文字有两篇文章值得参看。
一篇是李学勤的《谈自学古文字》,《文史知识》1981年6期,另一篇是裘锡圭的《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