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一年级上册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范文三篇
- 格式:docx
- 大小:25.22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三篇】《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一一、教学内容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我爱北京*》。
二、教学目标1.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记住国歌的词曲作者。
知道演唱或聆听国歌的礼仪: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2.能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欣赏《我爱北京*》,初步记忆乐曲主题,能听出主题旋律及其变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几张图片并播放《国歌》(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获得冠军、学校举行升旗仪式、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的图片等),请学生说出播放的乐曲曲名,引出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新课教学1.读谱知识“三连音”(1)学生视唱找出新的知识点“三连音”。
(2)出示课件,讲解三连音,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一拍里包含三个等长时值的音,在实行曲速度中显得矫健,雄壮,仿佛实行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
(3)练习“三连音”节奏和唱法。
2.教唱歌曲学生对于《国歌》比较熟悉,所以重点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纠正。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齐唱。
(3)教师对易出错的地方实行讲解。
注意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0处用“嗯”在心里轻唱。
歌曲中连续出现了三个“起来”的旋律实行有什么特点?并用手势表示三个起来旋律。
(三)表现歌曲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国歌》最合适呢?启发学生用激昂、壮烈的情绪来演唱《国歌》。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国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出示课件】播放中国运动员领奖时刻。
(四)欣赏《我爱北京*》1.教师出示《我爱北京*》主题旋律谱并范唱。
2.跟老师模唱主题旋律。
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3.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
(1)教师简要介绍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木琴独奏《我爱北京*》。
(2)欣赏木琴独奏《我爱北京*》。
(3)教师简要介绍主奏乐器木琴,伴奏乐器手风琴(均出示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听辨木琴、手风琴的音色区别。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中的一首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充满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简单介绍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学会并熟练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跟唱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歌曲学习:《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歌词、旋律及节奏。
多媒体素材:准备家乡和祖国的美丽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主题。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和祖国的美丽风光,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听唱结合法: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再引导学生跟唱,逐步掌握歌曲。
情感引导法:通过教师讲述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家乡和祖国的美丽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歌曲学习:教师先范唱一遍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聆听并跟唱,逐步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分段练习,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全体学生齐唱,巩固练习成果。
3.情感深化:教师讲述一些家乡的故事或趣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感受和想法,进一步加深情感共鸣。
播放一些家乡和祖国的经典歌曲或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表达。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动作或舞蹈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组织一次“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主题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成果。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和情感投入程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激情。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句话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它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祖国的庄严,它激励我们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表达这种情感,更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家乡和祖国的独特魅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有关于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传递这种情感的教案。
教案主题: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和概括家乡的基本情况;2.通过音乐达到情感传达的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祖国和家乡,并且增加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祖国和家乡的美好;2.让学生理解爱国情感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传达情感;2.如何让学生理解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1.介绍祖国和家乡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2.听音乐《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这首歌曲所传递的情感;3.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家乡的特点和文化传统,并根据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认识;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设计歌曲创作活动,让学生创作一首歌曲,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刻感悟;5.听音乐《红旗颂》,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这首歌曲所传递的情感;6.让学生了解红旗的含义和意义,并根据自己的经历,谈谈对红旗的感悟和理解;7.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红旗的感受和理解,设计舞蹈活动,让学生自己创作一支舞蹈,表达对红旗的深深敬意。
教学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来感受和传达爱国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思维等各个方面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爱国情感,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本次教学内容是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主题为“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小型音乐类电子设备,如 MP3 播放器或手机,里面提前下载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歌曲。
2.教师需要制作一份主题为“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的 PPT,以便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3.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家乡和祖国的相关图片资料,这些素材可在互联网上自行搜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材教师需要在班里播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听一遍,并向他们介绍歌曲的背景,以及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第二步:呈现家乡和祖国的美丽在本节课的第二步,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家乡和祖国的美好,可使用 PPT 或者图片资料,呈现家乡和祖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
第三步: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爱在第三步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可通过朗诵或绘画等方式来呈现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第四步:合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本课最后一个步骤便是合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歌曲。
教师需要先逐字逐句地教给学生这首歌曲的歌词,然后进行合唱,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爱。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听歌学习法:通过听歌及歌曲介绍,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意义。
2.图像呈现法:利用图片等图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和祖国的美丽。
3.朗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4.合唱学习法:让学生学习并合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歌曲,以此来巩固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收获: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和热爱了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也在朗诵和合唱中培养了自信和协作精神。
在学校和社会上,培养和加强爱国情感对于祖国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案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一)听赏《国歌》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
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教学评价: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一年级上册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会用音乐想象“画”出家乡和祖国的风景,体味家乡和祖国之美;
3.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情感,增强爱国观念。
二、教学内容
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问问题、看图片或谈话等活动,帮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并表现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情感。
2.学唱歌曲
让学生先听老师唱歌,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特点。
然后请学生跟着老师一遍遍地练习,直到能够熟练唱出整个歌曲。
3.情感体验
在带领学生唱歌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自己家乡的美好,如: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风情,欣赏家乡的美食和民俗等。
4.音乐想象
让学生通过音乐,想象出自己眼中的祖国,用“画”出祖国的山水风景和民族文化。
5.歌曲表演
在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情感之后,可以请学生进行歌曲表演。
四、课堂反思
本节课以歌曲为主,通过唱歌和想象来体验家乡和祖国之美,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如家乡文化进课堂、参观爱国主题展览等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案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一)听赏《国歌》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
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教学评价: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一年级音乐上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认识家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景、文化和特色2. 家乡的歌曲和舞蹈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分享家乡的风景、文化和特色。
2. 教唱家乡的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舞蹈。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谈论家乡时的热情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在唱歌和跳舞时的表现。
3. 评估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能力。
第二章:了解祖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2. 祖国的音乐和舞蹈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2. 教唱祖国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舞蹈。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了解祖国时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在唱歌和跳舞时的表现。
3. 评估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能力。
第三章:感受家乡的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爱和关怀,培养对家乡的归属感。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爱和关怀2. 相关的歌曲和舞蹈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乡中感受到的爱和关怀,分享相关的经历和故事。
2. 教唱关于家乡爱的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舞蹈。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谈论家乡爱时的情感表达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在唱歌和跳舞时的表现。
一年级音乐上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通过歌曲《我爱家乡》和《我爱祖国》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和祖国的伟大,教授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演唱技巧。
第二章:家乡的美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歌曲《我爱家乡》了解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爱家乡》,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理解歌词的含义,学会用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爱。
第三章:祖国的伟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歌曲《我爱祖国》了解祖国的伟大,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3.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爱祖国》,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理解歌词的含义,学会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
第四章:乐理知识与演唱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演唱技巧。
4.2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音长、节奏等,并进行简单的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音乐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爱。
第六章:家乡的特色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6.2 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并学会用音乐的方式展现家乡的文化特色。
第七章:祖国的地理风光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地理风光,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7.2 教学内容通过歌曲和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地理风光,如名山大川、湖泊海洋等,并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美景的喜爱。
第八章:音乐欣赏与分析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8.2 教学内容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风格和特点,学会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唱响《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一、课程背景《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是一首经典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旋律优美、歌词朴素而深情,它能引领孩子们去感受祖国的伟大、传承爱国精神。
让孩子们在校园里从小爱国有情怀、爱国有担当、爱国有行动。
本次教学将以唱响《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作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悟。
二、课程目标1.了解《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歌曲来源及背景,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民间民俗及文化遗产等。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
3.唱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经典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使学生初步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引导学生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珍惜感。
三、教学内容1.导入教师介绍《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来源及背景,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河山长城、民间民俗及文化遗产等。
在了解一带一路的概念后,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各地美食及特色民俗,并请同学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认真听歌,翻唱歌曲的旋律、间奏、气息以及情绪变化等,然后按节拍分段教唱。
孩子们要按照老师唱的速度和情绪把歌曲唱好,尽情发挥和体验音乐的悦耳、动听、优美,挥洒孩子们那新颖、纯真的童声,演绎出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
3.其他活动√学生分组,通过比赛形式进行合唱比拼,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竞争、比较、归纳、推理、评价等思维活动。
√请家长使用网络或相机等辅助设备将孩子们的合唱和表演录下来,制作成VCR,让孩子们在VCR中感受自己的表现过程,促进孩子们自我感受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曲欣赏教师通过CD机或电脑等设备播放歌曲,让孩子们听两遍,从歌曲旋律、歌词、意境等方面感受并记住这首歌曲。
2.教唱歌曲先给学生讲解歌词的内容、意义,然后请孩子们宣读一遍歌词。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演唱中体验歌曲四三拍的韵律。
3、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和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喜欢演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能够乐于参与并能表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演唱中体现出三拍子的韵律感【教学过程】(一)导入引言:“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发现这张地图上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出两个明显的线条。
教师小结:这两条线条是我国最著名的长江和黄河。
许多音乐家都曾经在音乐作品中描写过长江、黄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感受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过渡语:“歌词里边讲的大江、大河分别叫什么名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说一说对歌曲的感觉。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用中速演唱的抒情歌,三拍子常给人一种在湖上泛舟荡漾的感觉。
学生活动:听辨、体会歌曲情绪,学生随音乐晃动身体体会三拍子的韵律。
2、认识长江、黄河过渡语:“让我们通过视频感受一下长江和黄河的恢弘气势吧!”“从这段视频中,你对长江有了哪些了解?”教师总结:长江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引以自豪,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江河。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的位置。
(三)分句学唱1、学习歌词过渡语:“我们先来念读一下歌词吧!”(1)念读歌词教师活动:歌词谱例并带领学生分句读歌词。
(2)完整朗读学生活动:聆听《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伴奏,完整朗读歌词。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学习旋律(1)哼唱旋律学生活动:分小组哼唱旋律。
具体办法:教师钢琴伴奏或播放伴奏音频,部分学生用“Lu”哼唱旋律,另一部分学生随旋律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段两组交换。
(2)自主完整哼唱旋律学生活动:聆听《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音频,学生轻声哼唱。
一年级音乐上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家乡的风景教学目标:1. 感受家乡的美丽风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学会用音乐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感受家乡风景的美。
2. 学会用音乐表达家乡的爱。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家乡风景图片或视频。
2. 准备音乐教材和相关歌曲。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风景图片或视频,感受家乡的美。
2.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教唱相关歌曲,让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爱。
第二章:祖国的繁荣教学目标:1. 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用音乐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了解祖国的发展繁荣。
2. 学会用音乐表达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音乐教材和相关歌曲。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或视频,了解祖国的发展。
2.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教唱相关歌曲,让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第三章: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学会用音乐表达对自己家乡风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 学会用音乐表达家乡情怀。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之情。
2. 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家乡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音乐教材和相关歌曲。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了解家乡的风俗。
2.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之情。
3. 教唱相关歌曲,让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对自己家乡风俗的热爱。
第四章:祖国的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讲解分析曲式,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1、弱起、一字多音。
2、正确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呼吸方法。
教学方法:视唱法,赏听法,讨论法,歌唱法。
教具:钢琴,放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一、揭示课题。
二、视唱旋律。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汇的听唱一遍。
指导弱起(两种划拍法)。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注重挥拍。
(3)边挥拍边视唱一遍。
矫正: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
2、视唱B段旋律。
(1)先据歌词的标点断句,并标出强拍。
(2)分句听唱视唱二遍(挥拍)。
注意:A每句皆弱起,且结束于强拍。
B长音时值。
C八度大跳与四度音程。
(3)随琴视唱一遍。
A比较节奏xx与x x的艺术表现力的优劣。
B介绍反复记号。
3、整体视唱,师弹琴视唱。
三、简介作品,概括主体。
1、聆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注意主体。
2、简介作品:作者怀着对心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着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
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3、复听中分节概述内容与主题。
四、习唱歌曲。
1、随琴习唱A段。
小结:1句类似号角,雄壮有力;2句平稳流畅;3句变化重复,统一中求变化,即增强了美感又强调了主题。
2、随琴习唱B段,习唱矫正。
注意:一字多音易唱的软弱无力。
小结: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因而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气势。
3、复听歌曲,生挥拍轻唱一遍,然后用自然声唱。
提示:注意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首歌曲,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浓浓的爱。
我们也要热爱祖国。
一年级上册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
一年级上册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一年级上册音乐《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案
以下教案,供参考!
范文一
教学内容:1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2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1、在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歌唱状态,要求用清脆明亮的声音演
2、有表情的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一种饱满,深情的状态下进行演唱;
3、初步感受三拍子强弱弱和两拍子强弱歌曲风格的不同。
教学过程: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咱们先复习一下,老师要看看谁的表情,谁的声音最美!”
跟磁带,同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律作
师:“能不能笑得更甜,唱的最美呢?咱们再来一遍”
学生进行演唱
师:“我们唱的这么好,为自己鼓鼓掌”
学生鼓掌
一、导入
师:“今年是祖国的六十华诞,看阅兵了吗?”
生:“看了”
师:“电视里放着一些歌唱祖国、赞美祖国歌曲,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呢?”
如有学生说出来,试着让学生唱两句,唱不出来,老师提示。
《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五星红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红旗飘飘》等(从3~4首歌曲里,进行有选择的演
二、新课教授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谱和范唱
师:“听了这么美得歌曲,我也想唱啦,给我一次表现饿机会好不好?”
生:“好”
老师范唱
师:“我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来点掌声!”
老师道谢
师:“听着这首歌,你想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表达出来!”
学生跟范唱演唱
师:“你们表现的不错,如果面带微笑的去表现,会不会更好?试试!”
学生跟范唱演唱
师:“我想为这首歌做伴奏,如果你想做就跟我一起动起来吧!”
用统一的节奏,为《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伴奏
师:“我们跟着范唱,用‘lu’来代替歌词,轻声的哼唱”
哼完一遍后,老师提出要求:“轻轻的,美美的哼唱是不是会更好?在来一遍”
学生哼唱
师:“小嘴巴张大一点,我们再用‘la来哼唱’。
”
师:“我看大家都想放声歌唱了,我们先跟着合唱团的小朋友一起,轻轻得唱一唱。
”
师:“我们有些地方唱的不够好,如果我们的表情再美一点,声音就会跟好听,来。
再来一遍。
”
学生演唱完后进行评价鼓励
师:“下面我们跟琴唱一唱”
老师弹奏,学生唱
(学生可能会在每一句的末尾处,出现唱不够拍的情况,或是三拍子感觉出
不来,老师要给予指出和规范)
唱完一遍后
师:“刚才有一名同学的声音跟大家的不一致,好好想想,应该怎样把声音融到集体里面,好,我们再来试一试”
播放伴奏学生演唱(演唱2~3遍)
师:“你们真棒!下面我们进行分组演唱”
1按男、女:男1女2(男唱女拍节奏,可交换)
2按座位:←1→2(1唱2拍节奏,可交换)
3师生对唱:生1师2(生唱师拍节奏)
4齐唱
范文二
一、教学内容
唱歌《国旗国旗真美丽》。
二、教学目标
1.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并能背唱。
2.认识打击乐器响板和碰铃,学习这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3.用响板和碰铃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学生:喜欢……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小小红色四方角,小星绕着大星跑,说起意义真不少,象征祖国真正好!”
学生:国旗……红旗……五星红旗……
教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
教师揭示谜底五星红旗。
教师:“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国旗,这节课我们就用歌声来赞美国旗吧!”(教师课件、板书出示课题《国旗国旗真美丽》。
)
教师:“跟着老师读一读,《国旗国旗真美丽》。
”(师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是C大调,2/4拍,由王森作词,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