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第一讲制冷原理(压焓图)
- 格式:ppt
- 大小:976.52 KB
- 文档页数:60
⼗分钟掌握:制冷系统与压焓图(附视频讲解)本次福利:1纯物质的特性纯物质的特性可以绘制成图表。
1、压⼒ – 温度图(P - T 图)2、温度 – 熵图(T - S 图)3、温度 – 焓图(T - h 图)4、压⼒ – 焓图(P - h 图)注意:压⼒ – 焓图经常⽤于制冷和空调系统。
现在举例如下:1、温度 – 焓图(T-h 图)⽔的温度 – 焓图⽔的温度 – 焓图(不同压⼒)2、压⼒ – 温度图(CO2 相态图)CO2 的压⼒ – 温度图3、压⼒ – 焓图(P-h 图)4、压⼒ – 焓图(P-h 图)1、压⼒-焓图是纯物质的特性图。
2、图中包含物质的⼀些更为重要的特性,例如温度、压⼒、⽐容、密度、⽐热、焓或熵。
5、P-h 图和 Log(P)-h 图2压⼒ – 焓图(Log(P)-h 图)压焓图(lgp-h图)指压⼒与焓值的曲线图,,压焓图以绝对压⼒为纵坐标(为了缩⼩图的尺⼨,提⾼低压区域的精度,通常纵坐标取对数坐标),以焓值为横坐标。
压焓图是分析蒸⽓压缩式制冷循环的重要⼯具,常⽤于制冷循环设计、计算和分析。
1、压焓图概述1)、图中有三个区域,分别表⽰液体-混合物- 蒸⽓2)、这些区域⽤蓝⾊的半圆形曲线隔开,这条曲线叫做饱和曲线。
在半圆形区域内,制冷剂达到热平衡,以蒸⽓和液体的混合物形式存在。
3)、混合物中的蒸⽓含量从 0%(饱和半圆的左侧)变为 100%(半圆的右侧)。
4)、在饱和曲线的左外侧,制冷剂仅以液体形式存在。
在饱和曲线的右外侧,制冷剂仅以蒸⽓形式存在。
2、压焓图与制冷循环现在我们⽤ Log(P)-h 图来表现⼀个制冷循环。
3、详细理解压焓图我们来看看如何阅读真正的制冷剂——R134a 的压焓图1)、等温线的绘制2)、等容线的绘制3)、等熵线的绘制4)、等湿线的绘制5)完整的压焓图在压焓图上,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点、⼆线、三区、五态、六线。
⼀点:指临界点,临界点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态差别消失。
制冷原理与压焓图图文详解发布时间:2018-04-16 11:33℉与℃的换算F=9/5C+32,C=5/9(F-32)式中 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显热:显热即指引起物质温度变化的热量;如果加热某种物质,使其温度升高,则加入的热量称为显热;同样地,如果冷却某种物质,使其温度降低,则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显热;显热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测量出来。
潜热:使物质状态发生改变,而不改变温度的热量称为潜热。
这种物质“状态的改变”可以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也可以是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制冷是释放热量的过程。
制冷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5)制冷剂压缩机有两大重要作用:1)使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2)将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压缩至较高的冷凝压力,以便于凝结成液体。
冷凝器提供了换热表面和贮存空间用于:1)将潜热和显热从高压制冷剂传递给冷却水;2)贮存足够的液体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形成液封阻隔蒸气。
膨胀阀的作用?膨胀阀是截流元件的一种。
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后转变成低压的气/液体混合物。
蒸发器中提供换热表面,使低压制冷剂液体蒸发成制冷剂蒸气。
在液态向气态的转变过程中吸收潜热。
这些潜热来自被冷却的载冷剂(冷冻水)。
制冷剂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从液态转变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目的。
通常要得到70 ~150 ℉冷冻水的话,蒸发温度通常在40 ~80 ℉。
该蒸发过程的压力一定要合理。
制冷剂必须根据实际的温度需要来选择。
饱和蒸气:蒸气和液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饱和点:指某种物质在指定压力下的沸腾温度。
饱和:某种物质在其饱和温度和压力下,处于饱和的气/液混合状态。
过热:指某种气态物质,其温度高于其饱和温度,高出饱和温度的值即是过热度。
过冷:指某种液体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值即是过冷度。
制冷循环示意图蒸气压缩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排入冷凝器。
当高温气体与冷的管壁接触时,它首先释放显热(过热)成为饱和气体。
通俗易懂的空调制冷原理图文,人人都看得懂下面4个部件是空调机必须要有的。
4个部件需要冷媒在其中循环才能完成其功能。
室内的热量通过制冷循环中的冷媒传到室外
蒸发器(室内机)内液态冷媒吸收空气的热量,空气温度从而下降。
室内的温度较高,空气流过蒸发器时冷媒蒸发带走空气中的热量,空气温度降低成为冷空气。
空气被冷却时,空气中会有冷凝水,通过排水器排走。
气态的冷媒向周围的空气或水放热,气态冷媒液化为液体。
冷凝器有风冷和水冷两种:
风冷式
水冷式
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冷凝器。
膨胀阀节流降温降压
我们来看一张完整的制冷流程与压力温度分析
这个就是空调制冷/制热系统循环图
直流变速与交流变频的区别。
压焓图(p-h)一、压焓图的用途相变制冷是利用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实现的,制冷剂在不同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特性,为方便科学研究以及工程计算,将工质的状态参数绘制在一张曲线图上,p-h图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二、压焓图介绍名词解释:焓的定义:把制冷剂的内能与制冷剂流动过程中所传递能量之和定义为制冷剂的焓。
表达式:h=u+pvh:表示1kg制冷剂的焓(比焓);u:表示1kg制冷剂的内能;pv:表示1kg制冷剂流动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p-压力,v-比体积)。
从焓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u代表1kg工质的内能,是储存于工质的内部的能量;pv 是1kg工质移动时传递的能量。
也就是说,当1kg工质通过一定的界面流入系统时储存在其内部的内能随工质进入系统,同时还把从外部功源获得能量带进系统,因此,系统中因为引进1kg工质所获得的总能量是内能与传递的能量之和。
熵的定义:表示工质温度变化时,热量传递的程度,用S表示,单位kJ/kg•K。
表达式:dQ/dT (dQ-表示热量的变化,dT表示温度的变化)。
目前熵这个参数在空调系统热力计算或参数确定时用的很少。
干度x:表示系统中制冷剂蒸汽与液体的变化关系(数值范围0~1)。
当干度x=1时,说明制冷剂均以饱和蒸汽的形式存在,当干度x=0时,说明制冷剂均以液态形式存在。
干度在0与1之间变化,表示制冷剂蒸汽与液体的变化过程。
等压线:在压焓图上即为水平线。
等焓线:在压焓图上即为垂直线。
等温线:在两相区为水平线,在过冷液体区为略向左上方延伸的上凹曲线,接近于垂直,在过热蒸汽区等温线是向右下方延伸的下凹曲线。
等比容线:在过热蒸汽区为向右上方延伸的下凹曲线。
等比熵线:在过热蒸汽区为向右上方延伸的下凹曲线,斜率大于等比容线。
过热蒸汽区:等干度线x=1的右侧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不存在液态制冷剂)。
过冷液体区:等干度线x=0左侧区域为过冷液体区(不存在液态制冷剂)。
两相区:在等干度线x=0与x=1之间的区域为两相区,在两相区内制冷剂液体与制冷剂蒸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