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心理学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1
教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教案一、消费者需要的概念和需要的层次1.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求,是个体由于缺乏而产生的内心紧张与周围环境形成某种不平衡的状态,是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它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
2. 需要的产生一是有不足之感;二是要有求足之愿。
需要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 生理状态(2) 社会因素(3) 个人的认知3. 需要的层次理论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二、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1. 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由于消费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
因而,在需要的内容、层次、强度和数量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另一方面,就同一消费者而言,其需要也是多元的。
不仅有生理方面的、物质方面的需要,还有心理方面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2. 需要的层次性和发展性3. 需要的伸缩性和周期性需要的伸缩性又称需求弹性,消费者的需要是个多变量的函数,要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可多可少,可强可弱,消费者购买商品,在数量、品种等方面会随收入和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消费者的需要还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消费者需要的周期性主要是由其生理机制及心理特性引起的,并受自然环境变化周期、商品的生命周期和社会时尚的变化周期的影响。
4. 需要的可变性和可诱导性消费者的消费需要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
通过引导可以使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和转移,潜在的欲望会变为现实的行动,未来的消费也可以成为即期消费,微弱的需要转变为强烈的需要。
消费者的需要还可以通过营销者人为的、有意识的给予外部刺激和诱导发生变化。
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就是利用消费者需要的可变性和可诱导性这一特点,不惜斥资百万,开展广告宣传、倡导消费时尚、创造示范效应、施予优惠刺激,影响和诱导消费行为,并且屡屡收效。
三、消费者的购买动机1.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达到某种目的、指引活动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和信念。
消费心理学之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原因和动机。
以下是关于消费者购买动机的一些常见的心理因素。
首先,需求满足是消费者购买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消费者感到需要满足某种需求时,他们就会被驱使去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饥饿时,他们会选择去餐厅吃饭。
因此,对于满足基本需求或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往往会有购买的动机。
第二,个人认同也是一个重要的购买动机。
消费者通常希望通过购买特定的品牌或产品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价值观或身份认同。
例如,一些人选择购买奢侈品牌的产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产品能够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功。
因此,个人认同可以成为购买动机的重要驱动力。
第三,消费者购买动机还可以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往往会受到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情感体验的吸引。
例如,购买奢侈品、旅游或娱乐活动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愉悦和享受,因此消费者会有购买的动机。
此外,一些产品也可以通过情感营销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通过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让他们觉得购买该产品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第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还可能受到推销活动的影响。
消费者通常会在购买决策时受到广告、促销、优惠等推销活动的影响。
优惠价格、限时促销或赠品等都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他们对某个产品或服务产生购买动机。
最后,个人经验和口碑传播也是消费者购买动机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往往会在购买前寻求他人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对于一些高价值或风险较高的产品。
如果其他人对某个产品有积极的评价,并且消费者自己有良好的购买体验,那么他们更有可能产生购买动机。
总而言之,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需求满足、个人认同、情感因素、推销活动和个人经验等都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了解这些购买动机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才能成功地进行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章节一:消费心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消费心理学的定义:解释消费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介绍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3.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讲解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消费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探讨消费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案例分析:1. 案例一:分析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
章节二:消费者感知与信息处理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者感知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消费者信息处理的过程和策略。
教学内容:1. 消费者感知的概念:解释消费者感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消费者感知的影响因素:介绍影响消费者感知的内外部因素。
3. 消费者信息处理的过程:讲解消费者如何接收、加工和记忆信息。
4. 消费者信息处理的策略:探讨消费者在信息处理中的认知偏差和决策模式。
案例分析:1. 案例二:分析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感知和信息处理过程。
章节三:消费者态度与偏好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者态度的概念和结构。
教学内容:1. 消费者态度的概念:解释消费者态度的定义和组成要素。
2. 消费者态度的结构:介绍消费者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
案例分析:章节四:消费者动机与行为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者动机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消费者动机的概念:解释消费者动机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消费者动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动机及其表现形式。
3.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讲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4.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外部因素。
案例分析:1. 案例四:分析消费者购买动机与行为的关联性和影响因素。
章节五:消费者决策与说服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和策略。
教学内容:1. 消费者决策的过程:解释消费者决策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程总学时数:60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打算总时:54学分:3学分实践课时比例(%):22%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否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经济治理各专业二、教学内容描述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都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要紧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差不多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判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同能力同步进展的课程。
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全然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把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不多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般心理学知识,激发起学习爱好;2、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把握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心理的定义、心理的本质【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知识简介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二、心理的本质第二节消费心理学概述一、消费心理学的涵义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五、学习消费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消费者的一样心理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旅行者在旅行活动中普遍的认知心理、情感状态和意志品质表现;2、注意为旅行者提供丰富的、良好的感官刺激元素,让旅行者获得欢乐的情感体验。
消费心理学之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引言消费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心理过程和动机。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的重要一环,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
本文将重点讨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以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购买动机的类型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购买欲望。
它们通常与个人的情感、观念和兴趣相关。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喜爱某个品牌或产品而产生购买欲望,或者出于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的需要而购买某种商品。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外界因素促使人们进行购买的动机。
这些因素可以是某种奖励、促销活动、广告宣传等等。
例如,当一个商品参加折扣活动时,消费者可能会被吸引而购买,即使他们本身并不真正需要该商品。
3. 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指人们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动机可以包括社交需求、对他人评价的影响等。
例如,一个人可能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获得他人的认可。
4. 心理动机心理动机是指人们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是个人的情感需求、自我认同等。
心理动机往往与个人的自我价值和认同相关,人们购买某种产品可以满足个人内心的需求。
影响购买动机的因素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指个体内在的特征和个性对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等等。
例如,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和优先考虑因素。
2.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对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这些因素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产生影响。
例如,某个国家对某个品牌的认可度高,可能会导致该品牌在该国家的销售额增加。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购买行为产生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人际关系。
人们常常会受到他人的意见和评价的影响,从而影响购买决策。
11-1《消费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
3. 能够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消费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消费心理学概述: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过程、类型和影响因素。
3. 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心理动力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
4. 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决策模型。
5. 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消费案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作业法:通过完成实践作业,使学生将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将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消费心理学》教科书。
2. 案例资料:相关的消费案例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进行课堂互动。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的消费心理学资料和案例。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消费心理学概述2. 第3-4周:消费者购买行为3. 第5-6周: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4. 第7-8周:消费者决策5. 第9-10周:消费者行为分析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章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教学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需要与动机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市场经济的实践,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动力。
同时掌握常见购买动机的类型与表现,了解并掌握动机的挖掘方法,掌握动机冲突下的营销对策,为有效地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重点: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分析,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冲突的表现和营销对策,现代动机理论,方法—目的链的应用教学难点:现代动机理论的理解,方法—目的链的应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图表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内容: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是推动消费行为的动力,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保证购买行为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心理活动。
第一节消费者需要和动机一、消费者的需要和消费行为趋势(一)消费者需要1.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在一定条件下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对延续和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要在头脑中的反映。
简言之,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与欲望。
(衣食住行)特征:(1)社会性(居于主导地位,基本特征)(2)生物性(3)心理性2.需要的类型及内容(1)按起源分:①自然性需要:即生理需要、本能需要。
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衣食住行)②社会性需要:即后天需要、心理需要、发展需要。
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个体追求发展的需要。
属于高级需要。
(道德、文化、知识、爱情、社会地位、威望、成就)(2)按对象分:①物质需要: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物质资料的需要。
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需要。
②精神需要:指人们对智力、道德、审美、理想等发展方面的需要,多为社会性需要,对观念对象的需要。
(某些精神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3)发展规律分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①生存需要:人类最基本的特征。
指为维持生命而产生的对基本生活资料和性的欲求以及保健安全的需要。
②活动需要:指身体活动的需要,如自由活动、体育锻炼、生产劳动的需要。
③交往需要:指一种社会安全的需要,如需要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民主的生活、稳定的生活来源、爱情、交往的需要等。
④发展需要:指人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学习以获取新的知识,磨练自己,以培养坚强的人格,发展自己。
⑤成就需要:包括自尊、创造、贡献的需要。
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
上述五种需要是按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组织起来的,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一个人生理上的迫切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去寻求保障其安全;也只有在基本的安全需要获得满足之后,爱与归属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依此类推。
马斯洛写道:“假如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饥肠辘辘,假如我们不断地为干渴所困扰,假如我们连续地受到一个始终迫在眉睫的灾难的威胁,或者,假如所有的人都恨我们,我们就不会要去作曲、发明数学方法、装饰房间或者打扮自己。
”3.消费需要的特征(1)消费需要具有层次性。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千差万别,但总是先满足低层次最迫切的最基本的需要,然后逐步满足其它的需要。
由于人的需要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移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也随之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移动。
这种发展规律,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个人的支付能力。
在早期人类社会,人们的需要比较简单,大都是追求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变得复杂了。
除了满足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物质需要以外,还会产生诸如社交、尊重、成就和追求美、祈求情感享受等多种多样的精神需要。
从我国情况看,50年代初期消费者的一般需要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
90年代之后只限于温饱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这一时期,消费者需要有其时代性特性,普遍重视对高档商品和精神产品的需要,“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住的讲宽敞,用的讲舒适。
”这已成为典型的90年代消费者需要的特征。
与50年代相比,需要随着历史而发展。
它呈现出:由低向高,由简到繁,由物质到精神的发展趋势,这已被实践所证实。
(2)消费者需要具有周期性。
需要的不断重新出现,是需要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条件。
研究认为,只有在需要重新出现时,需要的内容才会丰富起来。
例如,人们随季节不同,而购买相应的时令商品,对于家庭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盐、煤等则是经常性,甚至是大量的重复购买。
(3)消费需要具有对象性。
需要总是对某种东西的需要,对于某种物质性物品的需要。
由于消费者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当一个需要得到满足,下一个需要就被激活,所以,需要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每一种需要总是有自己的对象。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绝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引起的,并且是同样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
”(4)消费需要具有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消费者的各种需要并不能完全都得到满足。
未被满足的需要可以通过指导或引导来加以解决。
在我国一般家庭用于买食物和家务劳动的时间相当多,这些时间如果能加以适当的压缩,那么闲暇的时间就会较多,可用来从事其它的活动,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精神与健身保健的需要。
那么人们的生活素质就会有所提高。
而这些方面的变化,只有通过指导或引导消费者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以日本为例,一般家庭主妇中午是不做饭的。
孩子上学,丈夫上班,大多是带一盒饭,有时就带一块三明治。
晚饭也不必每天上街去买菜,在超级市场买一次,可够吃几天的。
在超级市场上购买的商品,像肉类已切成片,鱼已洗干净,蔬菜也不必再加洗濯就可以入锅,因此准备膳食的时间较以往大为减少。
食物在经过超级市场的加工和包装后,它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家庭主妇节省了时间,他们可利用这些时间去从事有益于增添情趣的工作,丰富家庭文化生活,促使社会稳定;超级市场为了将食物包装和加工,就需要购置设备,增聘职员,这也增加了就业机会。
家务劳动社会化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营销部门在指导我国消费者消费导向上将起重要作用。
(二)消费需求行为的变化趋势1.流行化消费。
2.商品大众化。
3.消费趋向品牌化。
4.消费者倾向感性消费。
二、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一)动机的概念购买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引起人们购买行为的愿望或意念,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购买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
购买动机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形成了为获得满足而实施购实行为的决心和意志。
动机产生于需要,甚至可以说动机的本质就是需要,但是动机又不同于需要。
(二)动机的产生(略)(三)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类型购买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一定需要而引起人们购买行为的愿望和意念,是推动消费者进行购买活动的内在动力。
购买动机是使消费者做出购买某种商品决策的内在驱动力,是引起购买行为的前提,也就是引起行为的原由。
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1、生理性购买动机。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需要购买商品而引起的购买动机。
这种动机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反映,受理性的支配较小。
2、心理性购买动机。
心理性购买动机具体包括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三种类型。
A.感情动机感情动机就是由人的感情需要而引发的购买欲望。
感情动机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动机,另一种是情感动机。
情绪动机是由于人们情绪的喜、怒、哀、乐的变化所引起的购买欲望。
针对这种购买动机,在促销时就要营造顾客可以接受的情绪背景。
情感动机就是由人们的道德感、友谊感等情感需要所引发的动机。
比如说,为了友谊的需要而购买礼品,用于馈赠亲朋好友等。
B.理智动机理智动机就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了清醒的了解和认知,在对这个商品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性抉择和做出的购买行为。
拥有理智动机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比较成熟的中年人。
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转化到商品的购买当中。
正如很多小商小贩说的,现在最难对付的就是中年妇女。
C.惠顾(习惯)动机惠顾动机就是基于对某个品牌、某个产品或者某个企业的信任所产生的重复性的购买动机。
3、社会性购买动机是消费者由于所处社会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而购买商品的动机。
主要受到社会文化、风俗、阶层和群体的影响和制约。
图示:消费者购买动机示意图【自检】以家用电脑为例,请分析消费者在购买家用电脑时的可能动机有哪些?第二节动机理论有无数关于动机的理论,它们中的许多为营销经理提供了具有潜在用途的深刻启迪。
这一部分我们将讲述两个对于理解消费者动机特别有用的理论。
一个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它是从总体上解释人类行为的宏观理论;另一个是麦古尼的心理学动机理论,它用一套细致的动机去解释消费者行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该理论是建立在以下四个前提之上:1、每个人都通过先天遗传和社会交往获得一系列相似的动机。
2、某些动机比其他动机更基本、更重要。
3、只有当基本的动机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之后,其他动机才会被激活。
4、基本的动机得到满足后,更高级的动机才出现。
(二)在这些前提下,马斯洛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动机层次体系。
1、生理动机:对食物、水、睡眠、性的需要2、安全动机:寻找安全、稳定、熟悉的环境3、归属动机:爱情、友谊、亲情、归属感4、尊重动机:地位、优越感、自尊、声望、成就感5、自我实现的动机: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潜能、实现所能实现的一切马斯洛的理论为理解人类一般行为提供了基本指南,但是它并不是一条严格的定律。
无数事例表明,存在着许多为友谊或理想而牺牲生命,或为了自我实现而放弃食物和住所的人。
不过,我们视其为例外,而承认马斯洛理论的普遍有效性。
二、麦古尼的心理动机理论麦古尼提出了一套比马斯洛动机理论更为详细的动机分类系统。
(一)追求一致性的需要(二)归因的需要(三)归类的需要(四)对线索的需要(五)追求独立的需要(六)求新和猎奇的需要(七)自我表现的需要(八)自我防御的需要(九)出风头的需要(十)强化的需要(十一)对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十二)模仿的需要第三节消费者动机的挖掘一、方法—目的链模型(一)模型方法——目的链是消费者通过整合产品的属性知识、利益知识和价值知识而形成简单的联想网络。
是说明消费者产品知识整合的理论。
如图。
方法——目的链表明,消费者将产品的属性看作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目的可以是一种结果(目的或风险),也可以是更抽象的价值。
由于产品的属性、结果和价值都有两类,方法——目的链还可以表述得更加详细。
运用方法:让一个消费者列举出某种产品或品牌所能提供的利益,再列出这些利益所能提供的好处,继续下去直到消费者列不出好处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