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一、基本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x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x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一)相遇问题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x相遇时间=路程温馨提示:(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2)解题秘诀:(3)(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4)(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①两个物体同时同一方向运动;②出发的地点不同(或从同一地点不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迫及路程=路程差=两个物体之间相距的路程迫及速度=速度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慢的物体追上快的物体的所用的时间为追及时间③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可以追上。
相遇问题的三种情况
行程问题是专门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应
用题,主要的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行程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2.相背而行:速度和×时
间=相背路程;
3.同向而行:速度差×追击时间=追击路程.
【例题精讲】
例1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02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长83米,每
秒行17米。
两列火呈在双轨线上相向而行,从两车相遇到车尾离开共要
用多少秒?
例2一列客车通过860米长的大桥需要45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
610米的隧道需要35秒。
求这列客车行驶的速度及车身的长度。
例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75%,乙车超过中点16千米。
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
4千米。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
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
可提前40分钟到达,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1. 哎呀呀,行程问题中遇到相向而行的情况,那简直就像是两个人对着跑呀!比如说,小明和小红在一条路上,一个从这头走,一个从那头走,他们多久能相遇呢?这时候只要把两人的速度加起来,再用总路程除以这个和,不就能算出相遇时间啦!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嘛!2. 嘿,要是同向而行呢,那不就是一个追一个嘛!就好像跑步比赛,跑得快的追跑得慢的。
比如小强每分钟跑 100 米,小亮每分钟跑 80 米,那小强要多久才能追上小亮呀?用他们的速度差乘以时间等于最初的距离差这个道理,一下子就能算出来啦,是不是超有趣呀!3. 碰到那种来回跑的行程问题呀,可别晕!比如说小李在 A、B 两点间跑来跑去。
这就像钟摆一样来来回回呀!这时候得仔细分析他跑的每一段路程和时间,然后加起来或者算差值,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这很考验耐心哦,但搞懂后会超有成就感的呀!4. 还有那种在环形跑道上跑的呢,这不就像围着一个大圆圈转嘛!比如小王在环形跑道上跑,和别人相遇几次或者追上几次,就得想想他们相对的速度和跑的圈数啦。
这多有意思呀,就好像在玩一个特别的游戏!5. 你们想想看,行程问题里有时候给的条件可隐晦啦!这就像捉迷藏一样,得仔细找线索呀!比如说告诉你一段路程走了几小时,又告诉你另外一些模糊的信息,就得开动脑筋把有用的找出来,算出行程中的各种数据。
是不是有点像侦探破案呀,刺激吧!6. 有时候行程问题里会有停顿呀什么的,那就像走路走一半歇会儿一样。
比如小张走一段路,中间停了几分钟,这时候得把停顿的时间考虑进去呀,不然可就算错啦,可不能马虎哟!7. 哈哈,行程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各种走呀跑呀的情况。
只要我们把它当成有趣的事儿,像玩游戏一样去对待,就不会觉得难啦!所以呀,不要害怕行程问题,大胆去挑战它们吧!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行程问题没那么可怕,只要用心去理解和分析,都能轻松搞定!。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分为: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
不管是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都路程相等或时间相等。
解题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路程相等或时间相等列出方程。
一、相向而行:例1 甲、乙两人从相距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问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分析:利用“甲、乙两人相距180千米”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求解.即,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解答:设经过x小时两人相遇,由题意得:15x+45x=180,解得:x=3.答: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例2 A、B两地相距120km,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km的速度从A地出发,另一辆货车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从B地出发,两车相向而行.经过多少时间两车相距30km?分析:相距30km包括两种情形:相遇前和相遇后.所以分类讨论:相遇前:行程之和+30=两地距离;相遇后:行程之和-30=两地距离.解答: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距30km.根据题意,得①相遇前:50x+40x+30=120.解得x=1;②相遇后:50x+40x-30=120.解得x=53.答:经过1小时或53小时两车相距30km.点评: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注意分类讨论,是易错题.二、同向而行例3 A、B两地相距15千米,甲汽车在前边以50千米/小时从A出发,乙汽车在后边以40千米/小时从B出发,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沿BA方向),问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30千米?分析:本题等量关系为:甲走的路程+15-乙走的路程=30,由此可列出方程.解答:由题意得:50x+15-40x=30,解得:x=1.5.答:经过1.5小时,两车相距30千米.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例4 A、B两地相距45千米,甲汽车在后边以50千米/小时从A出发,乙汽车在前边以40千米/小时从B出发,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沿AB方向),问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30千米?分析:本题等量关系有两种情况:甲走的路程+15-乙走的路程=30,由此可列出方程.①甲在追上乙之前两车相距30千米:乙走的路程+45-甲走的路程=30;②甲在追上乙之后两车相距30千米: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5=30。
行程问题(1)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解决行程问题的主要方法:行程图;将复杂行程问题分解成我们熟悉的类型。
一、过中点相遇例1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两人在距中点4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练习:(1)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点距中点320米,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65,甲每分钟行800米。
求AB 的距离。
(2)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二、追及问题例2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五分钟到达西村。
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练习:(1)甲乙两人上午甲乙两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去西村,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和乙相遇。
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
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例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行360千米。
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故障修车2小时。
因为要按时到达乙地,修好车后必须每小时多行30千米。
汽车是在离甲地多远处修车的?练习:(1)小王家离工厂3千米,他每天骑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上班,正好准时到工厂。
五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一、行程问题题目。
1.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解析:这是一个相遇问题,相遇时间 = 总路程÷速度和。
甲、乙的速度和为6 + 4=10千米/小时,总路程是20千米,所以相遇时间为20÷10 = 2小时。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85千米/小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85×6 = 510千米。
返回的路程也为510千米,返回时间是5小时,所以返回速度为510÷5 = 102千米/小时。
3. 小明和小红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每秒跑5米,小红每秒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多少秒后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红?- 解析:这是一个追及问题,追及时间 = 追及路程÷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同向而行,追及路程就是跑道的周长400米,速度差为5 - 3 = 2米/秒,所以追及时间为400÷2 = 200秒。
4. 两列火车从相距7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解析:相遇时间 = 总路程÷速度和,两车速度和为80+70 = 150千米/小时,总路程720千米,相遇时间为720÷150 = 4.8小时。
5.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的速度是75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是65千米/小时,经过3小时两车还相距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两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之和为(75 + 65)×3=420千米,再加上相距的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420+40 = 460千米。
6.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3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4米,乙的速度是每秒3米,如果他们同时从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了几次?- 解析:10分钟=10×60 = 600秒。
行程问题(一)姓名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例2、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行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速度各是多少?例3、王欣和陆良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良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良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良跑去。
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良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例4、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相背而行,乙跑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甲跑一周要6分钟,乙跑一周要多少分钟?例5、甲、乙两人骑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相遇。
如果甲每小时少行1千米,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这样过7小时就可以相遇。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相遇。
如果甲车每小时少行9千米,乙车每小时多行6千米,那么经过6小时后,两车已行路程是剩下路程的19倍。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60千米处第一次相遇。
各自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途中又在距A地40千米处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艘轮船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3、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4、小东和小刚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同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相背而行,小刚跑6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东跑一周要8分钟,小刚跑一周要几分钟?5、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一、行程问题题目1. 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30千米。
问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解析:两车相向而行,它们的相对速度就是两车速度之和,即公式千米/小时。
根据时间 = 路程÷速度,总路程是450千米,所以相遇时间为公式小时。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85千米/小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公式千米。
返回时路程不变,时间为5小时,所以返回速度为公式千米/小时。
3. 小明和小红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的速度是6米/秒,小红的速度是4米/秒。
如果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起跑,多少秒后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红?解析:同向起跑时,小明第一次追上小红时,小明比小红多跑了一圈,即400米。
小明每秒比小红多跑公式米,所以追及时间为公式秒。
4. 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2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一列火车每小时行5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0千米。
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解析:两车相对开出,相对速度为公式千米/小时。
根据时间 = 路程÷速度,路程为720千米,所以相遇时间为公式小时。
5.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两车相向而行,它们的速度和为公式千米/小时,经过3小时相遇。
根据路程 = 速度×时间,所以A、B两地相距公式千米。
6.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4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几小时后两人相遇?解析:两人相向而行,速度和为公式千米/小时。
根据路程÷速度= 时间,总路程24千米,所以相遇时间为公式小时。
7.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后到达乙地,然后又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求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周二2022-2023学年小学五年级思维拓展专题 行程(多次相遇)问题知识精讲专题简析:通过前面对行程应用题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发现,行程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时间(3)同向而行: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如果上述的几种情况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应用题将会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解答这些问题时,我们还是要理清题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转化”、“假设”等方法,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把一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典例分析1.(2019•岳麓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在直道A、B两地往返跑步,甲每分钟72米,乙每分钟48米,甲乙第二次迎面相遇与甲第二次从后面追上乙,两地相距80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2.(2019•郑州)如图,ABCD是一个边长为6米的模拟跑道,甲玩具车从A出发顺时针行进,速度是每秒5厘米,乙玩具车从CD的中点出发逆时针行进(乙车速度小于甲车速度),结果两车第二次相遇恰好是在B点,求乙车每秒走多少厘米?周二3.(2018春•江宁区期末)小欣和小鸣分别从一座桥的两端同时相向出发,往返于两端之间.小欣每分钟走65米,小鸣每分钟走70米,经过5分钟后两人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多少米?4.(2018•广东)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到达目的地后马上掉头回到出发地,他们第一次相遇距A地800米,第二次距B地500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真题演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1分)1.(1分)(2015秋•漳州期末)爸爸和儿子去2km外的公园,爸爸和儿子同时出发.儿子骑车到公园时,爸爸只走了一半路程.儿子立刻返回,遇到爸爸后又骑向公园,到公园又返回⋯直到爸爸到达公园.儿子从出发开始一共骑了()A.2kmB.4kmC.6km2.(1分)甲乙两人分别从桥的两端同时出发,往返于桥的两端之间。
行程问题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9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3千米,经过8小时两艘轮船在途中相遇。
两港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3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6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时间相遇?
3.东、西两镇相距4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的路程是乙的2倍,5小时后两人相遇。
两面三刀的速度各是多少?
4.两地相距660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两车在途中相遇后继续前进。
从相遇时算起,两车开到对方的出发点各需多少小时?
5.甲每小时行9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少行3千米,两人于相隔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80千米?
6.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甲自南庄向南行,同时乙自北庄向北行,经过5小时后,两人相隔103千米。
南北两庄相距多少千米?
7.解放军某部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地前进,6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78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
多少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队伍?
8.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车每分行450米,乙跑步每分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两相遇?
9.育才小学有条300米长的环形跑道,扬扬和宁宁同时从起跑线起跑,扬扬每秒跑6米,宁宁每秒跑4米。
问:
(1)扬扬第一次追上宁宁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2)扬扬第二次追上宁宁时两人各跑了几圈?。
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速度和×时间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X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3、A,B两地相距540千米。
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
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 地。
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6、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7、快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慢车从B到A用了12.5小时,慢车到A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快车到B停留1小时后返回.问: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相遇共需多少时间?8、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 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
行程问题(一) 相遇问题(异地相向而行)三个基本数量关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1)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2)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3)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4)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5) 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千米,两车于相隔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65千米?(6) 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 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7)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33千米,相遇是已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已知慢车行完全程需要8小时,求甲Z 两地的路程?(二)追击问题(同向异速而行相遇)同向追及问题的特点是:两个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慢者在前面,快者在后面。
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直到快者追.上慢者。
设V1< V2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甲乙相距△S,甲在乙前若同时同向而行当甲乙相遇即乙刚好追上甲时用时T则:△S+ V1*T=V2*T它有三个基本的数量:追及时间、速度差以及路程差。
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追及时间=路程差(即相隔路程) /速度差(快行速度慢行速度)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1)小强和小英从相距80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行走,小英在前面每分钟.走50米,小强在后面每分钟走70米。
两分钟后小强和小英还相隔多少米?(2)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0千米的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轮船每小时行驶25千米,乙轮船在后每小时行38千米,几小时后两轮船还相距21千米?(3)娟子和小平从相距140 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而行,小平在前每分钟走45米,娟子在后每分钟走65米,即分钟后娟子可以追上小平?(4) - -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在汽车开出1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行驶路线去追这辆汽车,几小时可以追上?追.上时距出发地的距离是多少?(5)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货场运货。
相距问题公式数学
相距问题是指在行程问题中,两个物体之间的路程距离问题。
其公式如下:
1. 相向而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 两者速度之和×时间
2. 并行而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 两者距离×两者速度之和×时间
其中,两者速度之和是指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时的速度之和,即快车速度 + 慢车速度。
时间是指两个物体相遇的时间。
例如,如果两个物体相向而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48 千米,两者速度之和为 18 千米/小时 + 11 千米/小时 = 29 千米/小时,那么它们相遇的时间为 3 小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即为 48 千米。
另外,在相距问题中,也有追及问题的计算方式,其公式如下:
1. 相向而行:两者距离 = 两者速度差×时间
2. 并行而行:两者距离 = 两者距离×两者速度差×时间
其中,两者速度差是指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时的速度差,即快车速度 - 慢车速度。
时间是指两个物体相遇的时间。
例如,如果两个物体相向而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48 千米,两者速度差为 18 千米/小时 - 11 千米/小时 = 7 千米/小时,那么它们相遇的时间为 3 小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即为 48 千米。
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例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练习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7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3h后相遇,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km,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b)追及问题I同地追及。
基本关系式: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例2、一队学生在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km/h的速度行进,走了18min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km/h的速度按原路追去,问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II异地追及:基本关系式: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两地距离例3、 A、B两站间的距离为448km,一列慢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行驶60km,一列快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km,问经过几小时快车能追上慢车?练习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和。
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和,经过了多长时间?2、甲、乙两人同时以4km/h的速度从A地前往B地,走了2.5km后,甲要回去取一份文件。
他以6km/h的速度往回走,在办公室耽搁了15min后,仍以6km/h的速度追赶乙,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
求A、B两地间的距离。
c)环形跑道问题一般情况下,在环形跑道上,两人同时出发,第n次相遇有两种情况:相向而行,路程和等于n圈长;同向而行,路程差等于n圈长例4、小王每天去体育场晨练,每次都见到一位田径队的叔叔也在锻炼,两人沿400米跑道跑步,每次总是小王跑2圈的时间叔叔跑3圈,一天,两人在同地反向而跑,小明看了一下记时表,发现隔了32秒两人第一次相遇,求两人的速度;第二天小王打算和叔叔在同地同向而跑,看叔叔隔多少时间首次与他相遇,你能先帮小王预测一下吗?练习1、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m。
行程问题及应用题例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练习:1、快车每小时行5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38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离63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面三刀车相遇?2、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6千米。
两人2小时后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 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0 千米,乙每小时行70千米。
同小时两车相遇?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由相距792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9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行45千米,求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王伟和李明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王伟每分钟走50米,李明每分钟走60米。
两人在距甲地800米处相遇。
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练习:1、A、B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A骑车每小时行14千米,B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A离出发点56千米处与B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小云和小强分别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10分钟后相遇,小云每分钟走80 米,小强每分钟走50米,那么小云和小强家相距多少米?3、小天和小洋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天每小时走4千米,小洋每小时走5千米,2小时后,两人相遇,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4、客车和货车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面临地,客车每小时行5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当客车比货车多行42千米时,客车和货车相距多少千米?出,4小时两车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习:1、小王、小张从相距离1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小王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小张骑车,经过5小时相遇,小张骑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
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3、两个车站相距285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两个车站同时对开,经过3小时相遇。
六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40题一、相遇问题1.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经过3小时后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析: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路程 = 速度和×相遇时间。
甲、乙的速度和为5 + 4 = 9(千米/小时),相遇时间是3小时,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9×3 = 27(千米)。
2. 两地相距600千米,上午8时,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要使两车在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时出发?解析:两地中点距离为600÷2 = 300千米。
客车到达中点需要的时间为300÷60 = 5小时,货车到达中点需要的时间为300÷50 = 6小时。
客车上午8时出发,5小时后即13时到达中点,货车要6小时到达中点,所以货车必须提前1小时出发,也就是上午7时出发。
3.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5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远?解析:甲、乙两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之和为(70 + 80)×3=450千米,此时还相距50千米,所以A、B两地相距450+ 50 = 500千米。
二、追及问题4. 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
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解析:乙的速度是4×3 = 12千米/小时,乙与甲的速度差是12 4 = 8千米/小时。
追及路程是12千米,根据追及时间 = 追及路程÷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12÷8 = 1.5小时。
5.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开出5小时后,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
在甲乙两地的中点处火车追上汽车,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汽车先开出5小时行驶的路程为40×5 = 200千米。
十、行程问题在关于走路、行车等匀速运动中,已知距离、时间和速度三个数量中两个量的值,求第三个量的值,这类问题叫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大致上说有以下情形,其解法要点是:(1)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的时间=距离÷速度和;(2)同时同地背向而行:距离=速度和×时间;(3)同时同向而行,慢前快后: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4)同时同地同向而行,慢后快前:距离=速度差×时间;注;这类问题的特点数量带有方向性,速度均匀无变化,而且行程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它可以包括平均问题,和差问题,盈亏问题,鸡兔问题等各种问题,所以在解答复杂的行程问题时要掌握各种问题的特点。
1.甲乙两地相距98千米,某人2小时前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自甲地去乙地,而乙地另一人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向甲地行进,几小时后二人相距2千米?2.一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计划每分钟飞行9千米,现将速度提到每分钟飞行12千米,结果比计划早到30分钟。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3.某人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46千米,行了2.5小时恰好走了全程的一半,然后速度比原来增加4千米,还需几小时可到乙地?4.甲乙二人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若从同地同时同向而行,6小时甲在乙前12千米,求二人的速度。
5.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客货二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速度每小时30千米,客车速度每小时20千米,货车到达乙地后停留0.5小时后返回甲地,从甲地出发后经几小时两车相遇?6.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时速20千米,乙时速18千米,二人相遇时距中点3千米。
求全程。
7.自行车时速15千米,汽车所用的时间是自行车的5倍,而所行使的路程是自行车的18倍,求汽车时速。
8.甲以一定的速度走完一段路需3小时,乙所走的路程是甲的5倍,而速度是甲的一半,求乙所用的时间。
9.一架飞机飞出时每小时950千米,飞回时每小时850千米,往返只需4小时,问最远飞出多远就应飞回?10.某人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30千米,回时每小时75千米,回时比去时少用6小时。
《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马妍妍
教学目标
1.理解“同时出发”、“相向(对)而行”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向而行的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掌握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类似的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找出同种类型的示意图一样的规律,能够变化已知条件和问题,主动编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1.口答下面的问题.
(1)小华每分钟走60米,2分钟、3分钟各走了多少米
(2)小李每分钟走70米,2分钟、3分钟各走了多少米
2.“小华每分钟走60米”和“小李每分钟走70米”叫什么(速度)“2分钟”和“3分钟”呢(时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路程)谁来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学生讨论后,讨论结果:定出一点,表示是张华的家,然后在张华家390米处的另一端定出李诚的家.确定两个学生家的位置后,用“线段图”在两家之间演示怎样“同时出发”,又怎样“向对方走去”.也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代表张华和李诚在讲台前实际走一走.学生演示两人走路的过程,加深学生对题中“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以及每分钟两人之间缩短的距离是两人所走的速度和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在书上填写下表:
填完后抽学生填写的表格展示,并要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重点说一说为什么两人走的路程的和越多,现在两人的距离越短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两人把390米的路程走完相遇了.)
4.小结通过准备题的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到的知识包括:(1)什么叫“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2)知道每分钟两人缩短的距离,就是两人的速度和;(3)两人相遇时,就是把两人相距的路程走完了.
5.教师揭示课题:行程问题.
二、新课学习
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如下图).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环节一、沟通比较常规积累练习题和例题,找出两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把这道题和前面复习题中的第1题比较一下,这道题和我们原来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出原来学习的行程问题是1个人(或物体)在运动,而这道题两个人在面对面地走动。
环节二、理解题意,学会画简单的示意图
教师:“面对面地走”和准备题中所说的“向对方走去”又叫做“相向而行”.请同桌的两个同学相互演示一下,理解什么叫“相向而行”你知道小强和小丽是怎样走的吗
预设:如同桌两人一人扮小强、一人扮小丽,照题上的意思走一走;或者用两块橡皮泥代表
两个人,在示意图上“走一走”;最为简单的是用两个箭头分别表示两个人,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教师:你们是怎样演示的谁上来介绍介绍。
评价、总结学生资源
教师:用箭头在示意图上比划这个主意好,比划起来也比较简单.现在请同学们都来试一试,然后两根箭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看第1分钟走到哪里第2分钟呢第4分钟呢
学生随教师的提示比划.
多媒体展示,先展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然后电脑中的2个小人每走1分钟停留一次,便于学生观察每分钟后两人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电脑演示时,教师请学生注意观察怎样“相向而行”“同时出发”是什么意思第1分钟走后怎样第2分钟呢第3分钟呢第4分钟呢
环节三、独立解题,多种方法沟通
教师:现在大家明白题意了吗明白题意后,你知道这道题该怎样解吗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案.
(1)小强4分钟走的路程+小丽4分钟走的路程=两家相距路程
(2)小强和小丽每分钟共走的路程×4=两家相距的路程
65×4+70×4(65+70)×4
=260+280 =135×4=540(米)
=540(米)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然后请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预设:这两道算式都要用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不同的是,第1种解法是用1个学生的速度去乘时间得到这个学生的路程,分别求出两个学生的路程后,再加起来才是两个学生所走的总路程;第2种解法是用两个学生的速度和去乘时间直接得到两个学生所走
的总路程。
教师:这样在我们原来学的关系式上面又有所发展,这就是“两人的速度和×时间=两人所走的路程”。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它们的算式有没有联系
引导学生观察出两个算式之间恰好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
教师:这样一比较,你知道哪种解法简便一些吗(第2种)所以解这类题时,同学们最好选第2种解法来解.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道题验算一遍。
三、运用知识,辨析巩固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这题与刚刚我们解决的题目一样吗会不会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呢变化的是什么你想怎样解决自己试着做一做
沟通比较:同学们的示意图好像画的和刚刚的题目是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总结归纳:这是相遇问题中的同一种情况,所以示意图画的是一样的,只是问题和条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行程问题)怎样直观地分析这类应用题(要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分析题目,然后解决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位置还可以怎么变化呢试着课后自己再去出一些题目变一变,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