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220.00 KB
- 文档页数:63
简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
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
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第一章测试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_______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体育锻炼B:竞技运动和比赛C:娱乐D:体育教育教学答案:D2.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_______。
()A:奖励学说B:反馈学说C:强化学说D:联结理论答案:C3.强调“自上而下”学习策略理论的学派是_______。
()A:认知心理学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答案:C4.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
()A:对B:错答案:B5.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______。
()A:成绩目标定向B:学习目标定向C:自我目标定向D:结果目标定向答案:B2.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_______。
()A:学习目标定向B:成绩目标定向C:掌握目标定向D:结果目标定向答案:B3.为了保证目标既有难度又有可能实现,可将学生____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A:在班里的排名B:入学以来的成绩C:最近的比赛名次D:最近的能力水平答案:D4.这次篮球赛,我要将我的罚球命中率提高到80%,是______。
()A:明确的目标B:模糊的目标C:技术动作目标D:结果目标答案:AD5.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____。
()A:间接兴趣B:直接兴趣C:物质兴趣D:中心兴趣答案:B2.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_______功能。
()A:选择B:维持C:发动D:强化答案:C3.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______。
体育心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___。
()。
A:强化学说 B:反馈学说 C:联结理论 D:奖励学说答案:强化学说2.人本主义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
A:传授者 B:决策者 C:执行者 D:促进者答案:促进者3.运动心理学集中研究___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A:个性 B:认知 C:动机 D:焦虑答案:个性;认知;动机;焦虑4.锻炼心理学具体研究___。
()A:学生的学习焦虑 B:体育锻炼坚持性 C: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D: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答案:体育锻炼坚持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5.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继续强化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即()A:应用运动心理学 B:学术运动心理学 C:教育运动心理学 D:临床运动心理学答案:应用运动心理学;学术运动心理学6.强调“自下而上”学习策略理论的学派是。
()A:认知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行为主义答案: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7.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
()A:对 B:错答案:错8.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处于发展阶段。
()A:对 B:错答案:错9.运动心理学家被描述为三种类型: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A:对 B:错答案:对10.目前的趋势是体育心理学研究者们已开始着手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使用。
()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为了保证目标既有难度又有可能实施,可将学生___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
A:在班里的排名 B:最近的比赛名次 C:入学以来的成绩 D:最近的能力水平答案:最近的比赛名次2.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
A:广泛兴趣 B:间接兴趣 C:直接兴趣 D:中心兴趣答案:直接兴趣3.团队目标设置过程中可分为___阶段。
(完整word版)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标准答案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案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案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案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案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8.1 复习笔记一、动作技能概述1.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人类动作技能具有以下几种常见特征:(1)指向目标,即动作技能都有其各自的操作目标。
(2)动作技能的操作具有随意性。
(3)动作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是动作技能区别于人类其他技能的基础。
(4)人们需要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或再学习来完成技能的操作目标。
2.动作技能的组成动作技能包含心理过程和技能操作过程两部分,不同动作技能的这两个过程各不相同。
正是因为个体对这两个过程的把握不同才导致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掌握表现出差异。
(1)心理过程动作技能都包含以下心理过程:①感知相应的环境特点。
②决定做什么,在哪里及何时做。
③产生有组织的肌肉活动,并实施行动。
(2)操作过程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姿势成分整个技能的物化形态是动作的支撑。
②身体移动成分移动身体朝向或到达技能实施的位置。
③操作成分与其他成分结合在一起互相协调完成动作技能,即产生动作。
3.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运动技能是后天学得的,并能相当持久地保持下来的动作活动方式。
运动技能是以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间的密切协调为必要条件的动作活动方式,要通过艰苦训练和意识性努力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2)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识过渡在技能形成的初期,技能的执行需要较多的意识控制,但随着反复练习,操作的控制逐渐由意识性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3)运动技能的程序化练习使动作技能学习从开始时的动作呆板、不协调、时空不准确和易出错,到逐步熟练,直至动作操作自动化。
(4)动作技能的自动化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最终达到高度完善和自动化程度。
动作技能的获得过程就是动作的自动化形成过程,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越高,自动化程度也越高。
(5)能量消耗的节省化能量的经济使用是熟练技能操作的重要目标,动作技能的获得过程就是操作能量节省化的过程。
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一、填空题1.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______。
【答案】动作活动方式2.所有的运动技能都包含______过程和______过程,不同运动技能的这两个过程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
【答案】心理运动;技能操作3.运动技能都包含有以下心理过程:______;______,在哪里及何时做;______,并实施行动。
【答案】感知相应的环境特点;决定做什么;产生有组织的肌肉活动4.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______过渡。
【答案】无意识性5.根据技能操作中环境背景的稳定性特征将运动技能分为和______运动技能;根据动作操作过程中的连贯程度可将动作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根据动作执行时所需的认知策略多少而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封闭性;开放性;连续性;不连续性;系列性技能;低策略性技能;高策略性技能6.运动技能的测量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反应时;误差值;运动学指标;动力学指标;肌电图;协调性7.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称为保持测验。
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______,则称为迁移测验。
【答案】与练习时相同的内容;与练习时相似(但不同)的内容8.Schmid(1991)将技能操作的信息加工过程分为三阶段,即、______和______。
【答案】刺激辨别阶段反应选择阶段;反应编程阶段9.当个体学习某项新技能时,练习曲线一般有五种共同趋势: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答案】进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先后比较一致;高原现象;练习的起伏现象10.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经验与成熟度;智力;个性;运动能力;自信心;情绪状态11.示范指导练习必须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体育心理学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5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基本运动能力无法迁移B.技能的分解练习不利于技能间的迁移C.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后期,不要希望从相似的技能中获取更多的迁移D.一般而言,运动技能间的迁移很小2.驾驶赛车是__________类型的运动技能。
()A.是一种决策很少而运动技能成份较多的运动技能B.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多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C.是一种有着较少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D.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认知技能3.运动技能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过程。
()A.智力过程和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C.心理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D.智力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4.__________技能明显需要练习者根据目标个体的动作进行反应应答。
()A.闭锁性技能B.开放性技能C.不连续性技能D.连续性技能5.射击项目是__________类型的动作技能。
()A.开放性技能B.连续性技能C.系列性技能D.不连续性技能6.以下不属自然反馈信息源的是__________。
()A.运动轨迹B.视觉C.本体感觉D.听觉7.__________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
()A.反馈B.运动能力C.技能的指导与示范D.练习8.射箭和弹钢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但根据环境稳定性来进行分类,它们可归为__________。
()A.闭锁性技能B.开放性技能C.不连续性技能D.高策略性技能9.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__________。
()A.先慢后快B.一蹶不振C.高原现象D.起伏现象10.影响技能迁移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
()A.技能间的相似性B.心理定势C.认知技能与策略D.学习的态度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第1篇一、体育心理学概述1. 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中个体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为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和优化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动机:研究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爱好者的运动动机,探讨运动动机的类型、影响因素及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2)运动认知:研究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爱好者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决策等。
(3)运动情绪:研究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爱好者的情绪状态,探讨情绪对运动表现、训练效果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4)运动焦虑:研究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爱好者的焦虑状态,分析焦虑的产生原因、表现特征及应对策略。
(5)运动损伤:研究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探讨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
(6)运动疲劳:研究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爱好者的疲劳状态,分析疲劳产生的原因、表现特征及恢复策略。
3. 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控制实验,研究体育活动中个体的心理现象。
(2)观察法:通过自然条件下对个体运动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观察,获取相关数据。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4)个案法:对特定个体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心理现象的规律。
(5)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体育心理学现象的规律。
二、运动动机1. 运动动机的定义运动动机是指推动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
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追求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源泉。
2. 运动动机的类型(1)内在动机:指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快乐,如追求技术、体验运动乐趣等。
(2)外在动机:指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所获得的物质或非物质奖励,如获得荣誉、奖励、地位等。
(3)成就动机:指个体在体育活动中追求成功、超越自我的动机。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体育与人的心理关系(1)体育对自身的影响(2)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概述概念: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校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运动体验概念: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而获得的感受。
它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本体运动感知觉概念: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运动感知觉包括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专门化感知觉概念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第二节体育与记忆表象: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特征①形象性②概括性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运动表象的概念及其形成运动表象的概念: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它反映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各方面的特点。
运动表象的形成:视觉表象→视动结合表象→动觉表象运动记忆记忆的概念: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回忆)四个过程。
动作记忆的特点:多种感知觉参与的;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的记忆第三节体育与思维思维的概念; 是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性抽取出来加以总结。
间接性: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推断事物。
或借助经验来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过的事物,来预见或推知其发展过程。
操作性思维概念:借助于肌肉动作、操作仪器或器材进行的思维形式。
它反映的对象既有肌肉动作,又有器材。
操作性思维的显著性特点是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做。
“十五”大纲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
这门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二)课程设置目的1 .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和发展方向。
2 .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3 .使学生掌握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
4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心理。
5 .使学生了解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
6 .使学生了解运动中的社会心理。
7 .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心理。
教学内容与要求体育心理学“十五”大纲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四章运动动机第十四章运动中认知干预方法第五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第六章运动归因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八章运动损伤心理致因及康复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差异心理《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1022)一、课程说明(一)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是从事体育教学的心理依据。
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讲授体育运动中特别是体育教学中人的特殊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介绍心理机能的训练方法等,为培养合格的教师提供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学校运动训练、竞赛活动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教学实验、作业及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他们了解某些心理实验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初步具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目录第1章体育心理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区别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于不同研究领域,因此其各自研究的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①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②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研究内容具体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③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2)联系①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
②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
③研究方法相同。
2.体育心理学概述(1)概念的界定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①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②研究任务a.理论任务第一,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b.实践任务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③学习目的a.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时的生理表现。
b.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3.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
其优点在于可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观察,且可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体育心理学》实验仪器操作方法和结果分析,提高学生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的能力;了解体育、运动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动态,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常见的心理学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知识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三、成绩评定及考试方法平时成绩占20分,实验成绩占30分,闭卷考试成绩占50分。
四、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第二节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三节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第四节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第一节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第二节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第三节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
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第一节运动兴趣第二节运动动机第四章运动归因第一节归因理论第二节运动中的归因分析第三节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第四节运动中的归因训练第五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第一节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第二节体育活动的坚持性第三节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第四节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一节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第二节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第三节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第四节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第一节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第二节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三节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与过程第三节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第四节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第五节动作技能的迁移第九章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第二节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原理第三节体育教学环境心理第四节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第十章体育运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一节体育能力的差异第二节智力因素的差异第三节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第四节体育待优生的心理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第一节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第二节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第三节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第四节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第一节体育团体凝聚力概述第二节影响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第三节团体凝聚力运动表现第四节团体凝聚力的发展第十三章运动中的领导行为第一节领导概述第二节教练员领导行为概述第三节教练员领导行为分析第四节学生领导行为分析第十四章体育运动中的品德心理第一节运动中的道德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体育运动中的亲社会行为第三节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季浏, 殷恒婵, 颜军. 体育心理学.第3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参考书:[1] 黄希庭, 张力为, 毛志雄. 运动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 王斌. 体育心理学[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 理查德・考克斯. 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4] 温伯格,古尔德. 体育与训练心理学(第六版)[M]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