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二分法及函数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
知识图谱-函数与方程零点的概念与二分法零点存在性判断定理函数与方程综合第02讲_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错题回顾函数与方程知识精讲一.函数零点的概念1.函数零点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二次函数的零点:,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二.函数零点存在性判定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说明:这样得到方程在区间内必有根,由此只能判断根的存在,既不能判定有多少个实数根,也不能得出根的值.三.函数零点的基本性质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切,则零点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交,则零点通常称为变号零点.四.二次函数零点的分布问题1.当,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令.若,则,;若,则,;若,则,;若,则.2.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1)二次方程的两不等实数根中一根比大,另一根比小;(2)二次方程的两不等实数根都大于(3)二次方程在区间内有两不等实数根(4)二次方程在区间内只有一根(不包括两等根),当或检验另一根若在内成立.五.二分法1.二分法定义:我们把每次取区间的中点,将区间一分为二再进行比较,按需求留下其中一个小区间的方法称为二分法.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确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①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②(2)若,则令;③若,则令.(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或),否则重复第二、三、四步.三点剖析一.注意事项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判定函数的零点个数时,当函数在区间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此时可得函数在区间存在零点,但个数不能确定,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二.方法点拨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1.直接求零点令,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2.零点存在性定理利用定理不仅要求函数在区间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当单调,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3.利用图象交点的个数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横坐标有几个不同的值,就有几个不同的零点.题模精讲题模一零点的概念与二分法例1.1、函数的零点为________.例1.2、若函数f(x)=ax+b的零点为x=2,则函数g(x)=bx2-ax的零点是x=0和x=____.例1.3、已知,函数恒有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例1.4、若函数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表:那么方程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0.1)为()A、1.2B、1.3C、1.4D、1.5例1.5、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正实根的近似解(精确度)时,如果我们选取初始区间是,则要达到精确度要求至少需要计算的次数是________.题模二零点存在性判断定理例2.1、已知函数y=f(x)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x,f(x)对应值表如下:则函数y=f(x)存在零点的区间有()A、区间[1,2]和[2,3]B、区间[2,3]和[3,4]C、区间[2,3]和[3,4]和[4,5]D、区间[3,4]和[4,5]和[5,6]例2.2、若方程2ax2-1=0在(0,1)内恰有一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题模三函数与方程综合例3.1、设函数,若互不相等的实数x1,x2,x3满足f(x1)=f(x2)=f(x3),则x1+x2+x3的取值范围是()A、B、C、D、例3.2、已知函数f(x)对任意的x∈R满足f(﹣x)=f(x),且当x≥0时,f(x)=x2﹣ax+1,若f(x)有4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例3.3、已知函数f(x)=x2+(2-a)x+4,a∈R(1)若a=8,求不等式f(x)>0的解;(2)若f(x)=0有两根,一根小于2,另一根大于3且小于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f(x)=x2+(2-a)x+4在区间[1,3]内有零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随堂练习随练1.1、函数f(x)=x3-3x+2的零点为()A、1,2B、±1,-2C、1,-2D、±1,2随练1.2、函数的一个零点为1,则它的另外一个零点为________随练1.3、若,则方程的根是()A、B、C、2D、随练1.4、设f(x)=3x+3x-8,用二分法求方程3x+3x-8=0在x∈(1,2)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f(1)<0,f(1.5)>0,f(1.25)<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A、(1,1.25)B、(1.25,1.5)C、(1.5,2)D、不能确定随练1.5、用二分法求下图所示函数的零点时,不可能求出的零点是()B、A、C、随练1.6、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有如下对应值表,那么函数f(x)一定存在零点的区间是()A、(-∞,1)B、(1,2)C、(2,3)D、(3,+∞)随练1.7、已知函数f(x)=,其中m>0,若存在实数b,使得关于x的方程f(x)=b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随练1.8、函数f(x)=,关于x的方程f(x)=kx﹣k至少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随练1.9、设f(x)与g(x)是定义在同一区间[a,b]上的两个函数,若函数y=f(x)﹣g(x)在x∈[a,b]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称f(x)和g(x)在[a,b]上是“关联函数”,区间[a,b]称为“关联区间”.若f(x)=x2﹣3x+4与g(x)=2x+m在[0,3]上是“关联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为()A、B、[﹣1,0](﹣,﹣2]C、(﹣∞,﹣2]D、(﹣,+∞)自我总结课后作业作业1、若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2)作业2、二次函数中,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A、没有零点B、有一个零点C、有2个零点D、不能确定作业3、设f(x)=()x-x+1,用二分法求方程()x-x+1=0在(1,3)内近似解的过程中,f(1)>0,f(1.5)<0,f(2)<0,f(3)<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A、(1,1.5)B、(1.5,2)C、(2,3)D、无法确定作业4、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1=0的一个近似解时,现在已经将一根锁定在区间(1,2)内,则下一步可断定该根所在的区间为____.作业5、函数f(x)=x-2-x+1的零点所在区间为()A、(0,1)B、(1,)C、D、(2,3)(,2)作业6、已知关于x的方程为2kx2-2x-3k-2=0的两个实数根一个小于1,另一个大于1,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k>0B、k<-4C、-4<k<0D、k<-4或k>0作业7、已知f(x),g(x)均是定义在[﹣2,2]的函数,其中函数f(x)是奇函数,函数f(x)在[﹣2,0]上的图象如图1,函数g(x)在定义域上的图象如图2,则函数y=f[g(x)]的零点个数()A、3B、4C、5D、6作业8、设函数若f(﹣3)=f(﹣1),f(﹣2)=﹣3,则关于x的方程f(x)=x的解的个数为个.。
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分布文科必修一、集合1、集合含义和表示2、集合间基础关系3、集合基础运算二、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概念2、函数表示法3、函数单调性4、函数最值5、函数奇偶性三、初等函数1、指数和指数幂函数2、指数函数性质3、对数及其运算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四、函数和方程1、方程根和函数零点2、二分法求近似解3、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文科必修1一、集合1、集合含义和表示2、集合间基础关系3、集合基础运算二、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概念2、函数表示法3、函数单调性4、函数最值5、函数奇偶性三、初等函数1、指数和指数幂函数2、指数函数性质3、对数及其运算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四、函数和方程1、方程根和函数零点2、二分法求近似解3、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一、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结构2、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和直观图3、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二、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1、点线面位置关系2、直线和平面平行判定和性质3、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和性质三、直线和方程1、直线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和方程3、直线交点及距离公式四、圆和方程1、圆方程2、直线和圆位置关系3、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2一、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结构2、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和直观图3、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二、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1、点线面位置关系2、直线和平面平行判定和性质3、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和性质三、直线和方程1、直线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和方程3、直线交点及距离公式四、圆和方程1、圆方程2、直线和圆位置关系3、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一、算法初步1、算法和程序框图2、基础算法语句3、算法案例二、统计1、随机抽样2、用样本估量总体3、变量间相关关系三、概率1、随机事件概率2、古典概型3、几何概型必修3一、算法初步1、算法和程序框图2、基础算法语句3、几何概型。
关于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应用”内容的教学建议作者:武恒彬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0期摘要:“函数应用”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基本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函数应用”学习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领悟函数与方程的密切联系,体会函数思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函数应用教学策略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函数应用”这一章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函数与方程,二是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应用的第一个重点是二分法及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第二个重点是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中首次独立成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思想。
增加这部分内容,一是加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突出函数的应用,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某些方程,通过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把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等同起来;二是二分法这部分内容较好地体现了算法的思想,其有效、快速、规范的求解过程,可以为后面学习算法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对概念、结论的产生的背景和应用蕴涵的数学思想的理解,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真正的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基本要求函数与方程(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和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和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是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针对这些内容,课本提出了四个学习目标: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③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④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高中数学二分法二分法:1、定义:二分法,是一种从曲线上求解函数极值、积分和解方程等不确定解的有效方法,它是利用一个给定的区间,先假设其取值范围,然后把这个区间分成两部分,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终把有限的区间越缩越小,趋近于极限,把某种特征的问题求解出来。
2、特点:二分法具备简单、有效率和可取得近似精确结果的特点,其完成求解的有效步骤是:先将需求解的范围把重点放在中间部分,然后判断函数在两个部分哪个更接近局部最优解,根据这种判断,把不满足要求的部分清除,继续通过重复偏心格把结果的范围缩小,最终当剩余段小于给定的一个误差范围时,得到比较接近真实解的一个近似解。
3、应用场景:二分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求定积分和平面几何中曲线,椭圆等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等问题的求解,在十字交叉法中,利用十字构图,根据不等式的约束条件,将最优解的区域以二分的方式划分,把区域的最优解计算出来,而在统计学中,也可以用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最佳拟合函数,这可通过对拟合函数的在自变量取值的山谷值的搜索,帮助研究者快速找到正确的回归模型。
4、具体实现:二分法是一种迭代算法,算法的迭代重点是:给定一个准确的区间,计算区间的中点,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质来选取最优解,把不满足要求的部分清除掉,通过迭代的方式,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得到的某种特征的结果满足要求。
5、优点:二分法比较简单、有效率,而且可取得近似精确结果,也很容易理解,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并且在实际有效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及快速类容错能力,适用于大规模数值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6、缺点:二分法所限制的误差范围可能过大,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够精确,而且可能出现陷入局部最优的情况,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易受到初值的影响,同时由于迭代容易受到干扰,有可能出现闭塞的情况。
综上所述,二分法是一种有效的有限迭代的方法,是高中数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求解手段,它可以用来求解函数在某一区间最大值、最小值等问题,可以获得近似精确的结果,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需要注意,所以才能在快速有效精确的基础上找到最佳解。
二分法推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二分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二分法的基本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探讨其优缺点,来阐明二分法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二分法的应用领域和潜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文章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二分法的基本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二分法的优缺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二分法的重要性,展望二分法的未来发展,并提出结论和建议。
整篇文章将围绕二分法展开,深入探讨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和分析二分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算法。
同时,我们将总结二分法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并提出结论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讨论,读者将对二分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该算法,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和准确性。
2.正文2.1 二分法的基本概念二分法是一种常见的算法,用于在有序列表中查找特定元素的位置。
其基本思想是将目标元素与列表中间的元素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元素可能存在的位置,并不断缩小搜索范围,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确定其不存在于列表中。
具体来说,二分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首先,确定有序列表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以及目标元素的值。
2. 然后,找到中间位置的元素,并将其与目标元素进行比较。
3. 如果中间元素等于目标元素,则找到了目标元素的位置;否则,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目标元素可能存在的位置,并更新搜索范围。
4. 继续对更新后的范围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确定其不存在。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重难点解析第三章 课文目录 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重点:1.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2.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 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的差异. 难点:1.在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对给定精确度的近似解的计算. 2.如何选择适当的函数模型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一、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1.函数的零点给出三个具体函数的图象——设置问题研究情景,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归纳出结论: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注意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间的联系和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例1 函数322--=x x y 的零点是( )A .31=-=x x 或B .()()030,1,或-C .31-==x x 或D .()()030,1,或-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形数的结合的典范。
利用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理解函数的零点提供直观认识,为判定零点是否存在和求零点提供支持,使函数零点的求解与函数的变化建立联系。
为判断方程()0=x f 实数根的个数,只需观察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方程根的研究转化为函数零点的研究。
例2 判断方程062ln =-+x x 实根的个数。
2.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引导学生观察图象连续的函数的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连续的函数值的变化情况认识到:当函数值由正变为负时必定经过一个零点; 当函数值由负变为正时必定经过一个零点。
由此概括得到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
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 f a f ,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即存在()b a c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x f 的根。
二分法与三分法了解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应用二分法与三分法:了解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应用在数学领域,二分法(Bisection Method)和三分法(Ternary Search)是两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函数的根或者优化问题。
它们通过不断缩小搜索区间,逐步逼近目标值,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一、二分法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二分法是一种迭代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搜索区间通过取中点进行划分,然后根据中点处的函数值与目标值的大小关系,舍弃一半的搜索区间。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搜索区间[low, high],其中low和high为初始的下限和上限;步骤二:计算中点mid = (low + high) / 2;步骤三:计算函数在中点处的值f(mid);步骤四:根据f(mid)与目标值的大小关系,舍弃一半的搜索区间,并更新low或high;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直到搜索区间足够小,或者满足精度要求。
2. 应用场景二分法广泛应用于求解单调函数的根的情况,例如求解方程f(x) = 0的根。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凸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等问题。
其优点在于收敛速度快、实现简单、结果可靠。
二、三分法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三分法是在二分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方法,其原理是将搜索区间通过取两个等分点进行划分,然后根据两个等分点处的函数值与目标值的大小关系,舍弃一部分搜索区间。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搜索区间[low, high],其中low和high为初始的下限和上限;步骤二:计算两个等分点left = low + (high - low) / 3,right = low + (high - low) / 3 * 2;步骤三:计算两个等分点处的函数值f(left)和f(right);步骤四:根据f(left)和f(right)与目标值的大小关系,舍弃一部分搜索区间,并更新low或high;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直到搜索区间足够小,或者满足精度要求。
1.常见函数模型题型一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例1某水果批发商销售每箱进价为40元的苹果,假设每箱售价不得低于50元且不得高于55元.市场调查发现,若每箱以50元的价格销售,平均每天销售90箱.价格每提高1元,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①求平均每天的销售量y(箱)与销售单价x(元/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求该批发商平均每天的销售利润w(元)与销售单价x(元/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③当每箱苹果的售价为多少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跟踪训练一1、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定价为每个20元,茶杯每个5元,该商店推出两种优惠办法:①买一个茶壶赠一个茶杯;②按总价的92%付款.某顾客需购买茶壶4个,茶杯若干个(不少于4个),若购买茶杯x(个),付款y(元),试分别建立两种优惠办法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讨论该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两种办法哪一种更优惠?题型二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例2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每年投入固定成本0.5万元,此外每生产100件这种产品还需要增加投资0.25万元,经预测可知,市场对这种产品的年需求量为500件,当出售的这种产品的数量为t(单位:百件)时,销售所得的收入约为5t-t2(万元).(1)若该公司的年产量为x(单位:百件),试把该公司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所得的年利润表示为年产量x的函数;(2)当这种产品的年产量为多少时,当年所得利润最大?跟踪训练二1.甲厂根据以往的生产销售经验得到下面有关生产销售的统计规律:每生产产品x(单位:百台),其总成本为G(x)(单位: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8万元,并且每生产1百台的生产成本为1万元(总成本=固定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R(x)=假定该产品产销平衡(即生产的产品都能卖掉),根据上述统计规律,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利润函数y=f(x)的解析式(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2)甲厂生产多少台新产品时,可使盈利最多?题型三指数或对数函数模型的应用例3一片森林原来的面积为a,计划每年砍伐一些树,且每年砍伐面积的百分比相等,当砍伐到面积的一半时,所用时间是10年,为保护生态环境,森林面积至少要保留原面积的,已知到今年为止,森林剩余面积为原来的.(1)求每年砍伐面积的百分比;(2)到今年为止,该森林已砍伐了多少年?(3)今后最多还能砍伐多少年?跟踪训练三1.大西洋鲑鱼每年都要逆流而上,游回产地产卵.记鲑鱼的游速为v(单位:m/s),鲑鱼的耗氧量的单位数为Q,研究中发现v与log3成正比,且当Q=900时,v=1.(1)求出v关于Q的函数解析式;(2)计算一条鲑鱼的游速是1.5 m/s时耗氧量的单位数;(3)一条鲑鱼要想把游速提高1 m/s,其耗氧量的单位数应怎样变化?例4某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准备制定一个激励销售人员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 (单位:万元)随销售利润x(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但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
专题十二函数的应用知识精讲一知识结构图二.学法指导1.常见的函数模型及增长特点(1)线性函数模型线性函数模型y=kx+b(k>0)的增长特点是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不变.(2)指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y=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增长速度急剧,形象地称为“指数爆炸”.(3)对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y=log 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即增长速度平缓.2. 由图象判断指数函数、一次函数的方法根据图象判断增长型的指数函数、一次函数时,通常是观察函数图象上升得快慢,即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图象最“陡”的函数是指数函数.3.函数零点的求法(1)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f(x)=0,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函数的零点.4.判断一个函数能否用二分法求其零点的依据是:其图象在零点附近是连续不断的,且该零点为变号零点.因此,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方法仅对函数的变号零点适合,对函数的不变号零点不适合.5.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往往给出的函数解析式含有参数,需要将题中的数据代入函数模型,求得函数模型中的参数,再将问题转化为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值.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1 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例1.(1)下面对函数f (x )=log 12x ,g (x )=⎝ ⎛⎭⎪⎫12x与h (x )=-2x 在区间(0,+∞)上的递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f (x )递减速度越来越慢,g (x )递减速度越来越快,h (x )递减速度越来越慢B .f (x )递减速度越来越快,g (x )递减速度越来越慢,h (x )递减速度越来越快C .f (x )递减速度越来越慢,g (x )递减速度越来越慢,h (x )递减速度不变D .f (x )递减速度越来越快,g (x )递减速度越来越快,h (x )递减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C 【解析】观察函数f (x )=log 12x ,g (x )=⎝ ⎛⎭⎪⎫12x 与h (x )=-2x 在区间(0,+∞)上的图象(如图)可知:函数f (x )的图象在区间(0,1)上递减较快,但递减速度逐渐变慢;在区间(1,+∞)上,递减较慢,且越来越慢,同样,函数g (x )的图象在区间(0,+∞)上,递减较慢,且递减速度越来越慢;函数h (x )的图象递减速度不变.(2)函数f (x )=2x 和g (x )=2x 的图象如图所示,设两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 (x 1,y 1),B (x 2,y 2),且x 1<x 2.(1)请指出图中曲线C 1,C 2分别对应的函数;(2)结合函数图象,判断f ⎝ ⎛⎭⎪⎫32与g ⎝ ⎛⎭⎪⎫32,f (2 019)与g (2 019)的大小.【解析】 (1)C 1对应的函数为g (x )=2x ,C 2对应的函数为f (x )=2x . (2)∵f (1)=g (1),f (2)=g (2)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1<x <2时,f (x )<g (x ), ∴f ⎝ ⎛⎭⎪⎫32<g ⎝ ⎛⎭⎪⎫32; 当x >2时,f (x )>g (x ), ∴f (2 019)>g (2 019).知识点二 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y =f (x ),把使f (x )=0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例题2:求函数f (x )=⎩⎨⎧x 2+2x -3,x ≤0,-2+ln x ,x >0的零点;【解析】当x ≤0时,令x 2+2x -3=0,解得x =-3; 当x >0时,令-2+ln x =0,解得x =e 2.所以函数f (x )=⎩⎨⎧x 2+2x -3,x ≤0-2+ln x ,x >0的零点为-3和e 2.知识点三 判断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 )=0的解.例题3 .若函数f (x )=x +a x(a ∈R )在区间(1,2)上有零点,则a 的值可能是( )A .-2B .0C .1D .3【答案】A【解析】f (x )=x +ax (a ∈R )的图象在(1,2)上是连续不断的,逐个选项代入验证,当a =-2时,f (1)=1-2=-1<0,f (2)=2-1=1>0.故f (x )在区间(1,2)上有零点,同理,其他选项不符合,选A.知识点四 二分法二分法的定义对于在区间[a ,b ]上图象连续不断且f (a )·f (b )<0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例题4.已知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零点的个数与可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分别为( )A .4,4B .3,4C .5,4D .4,3 【答案】D [【解析】图象与x 轴有4个交点,所以零点的个数为4;左右函数值异号的零点有3个,所以用二分法求解的个数为3,故选D. 知识点五 函数的应用常用函数模型例0经过一定时间t 后的温度是T ,则T -T a =(T 0-T a )×⎝ ⎛⎭⎪⎫12t h,其中T a 表示环境温度,h 称为半衰期,现有一杯用88 ℃热水冲的速溶咖啡,放在24 ℃的房间中,如果咖啡降温到40 ℃需要20 min ,那么降温到32 ℃时,需要多长时间?【解析】 先设定半衰期h ,由题意知40-24=(88-24)×⎝ ⎛⎭⎪⎫1220h,即14=⎝ ⎛⎭⎪⎫1220h ,解之,得h =10,故原式可化简为T -24=(88-24)×⎝ ⎛⎭⎪⎫12t 10,当T =32时,代入上式,得32-24=(88-24)×⎝ ⎛⎭⎪⎫12t 10,即⎝ ⎛⎭⎪⎫12t 10=864=18=⎝ ⎛⎭⎪⎫123,∴t =30.因此,需要30 min ,可降温到32 ℃.五 易错点分析易错一 零点个数例题6.已知0<a <1,则函数y =a |x |-|log a x |的零点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 【答案】B【解析】函数y =a |x |-|log a x |(0<a <1)的零点的个数即方程a |x |=|log a x |(0<a <1)的根的个数,也就是函数f (x )=a |x |(0<a <1)与g (x )=|log a x |(0<a <1)的图象的交点的个数.画出函数f (x )=a |x |(0<a <1)与g (x )=|log a x |(0<a <1)的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可得函数f (x )=a |x |(0<a <1)与g (x )=|log a x |(0<a <1)的图象的交点的个数为2,从而函数y =a |x |-|log a x |的零点的个数为2.误区警示利用函数的图象判断零点的个数,应准确地画出函数的图象,一种是画一个函数的图象,看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进而判断零点的个数;一种是画两个函数的图象,看两个函数的图象交点的个数,进而判断零点个数。
基础算法02_⼆分法、三分法更多⼆分题⽬⼆分是⼀种思想,⽽⾮模板在什么情况下使⽤⼆分?需要同时满⾜两个条件:上下界[L,R]确定,函数在[L,R]内是单调的。
⼆分法模板:int left = ?, right = ?;//给L和R确定边界while (left < right){int ans;//ans记录答案int mid = (left + right) >> 1;if (check(mid)) {ans = mid;//记录答案...//移动left(或者right)}else ...//移动right(或者left)}所以,⼆分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建⽴模型(寻找单调性作为mid)和check()条件(如何缩⼩边界),在写⼆分的时候,可能会⽤上其他的算法或者数据结构,⽐如在DP中,或者图论中。
⼆分法的典型应⽤有:最⼤值最⼩化,最⼩值最⼤化。
最⼤值最⼩化(让最⼤值尽可能的⼩)题⽬:题⽬背景在艾泽拉斯⼤陆上有⼀位名叫歪嘴哦的神奇术⼠,他是部落的中坚⼒量有⼀天他醒来后发现⾃⼰居然到了联盟的主城暴风城在被众多联盟的⼠兵攻击后,他决定逃回⾃⼰的家乡奥格瑞玛题⽬描述在艾泽拉斯,有n个城市。
编号为1,2,3,...,n。
城市之间有m条双向的公路,连接着两个城市,从某个城市到另⼀个城市,会遭到联盟的攻击,进⽽损失⼀定的⾎量。
每次经过⼀个城市,都会被收取⼀定的过路费(包括起点和终点)。
路上并没有收费站。
假设1为暴风城,n为奥格瑞玛,⽽他的⾎量最多为b,出发时他的⾎量是满的。
歪嘴哦不希望花很多钱,他想知道,在可以到达奥格瑞玛的情况下,他所经过的所有城市中最多的⼀次收取的费⽤的最⼩值是多少。
输⼊格式第⼀⾏3个正整数,n,m,b。
分别表⽰有n个城市,m条公路,歪嘴哦的⾎量为b。
接下来有n⾏,每⾏1个正整数,fi。
表⽰经过城市i,需要交费fi元。
再接下来有m⾏,每⾏3个正整数,ai,bi,ci(1<=ai,bi<=n)。
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 高一年级数学课时学习目标流程 编号:22 使用时间: 编制人:孙晓迪 审核人: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科代表: 教师评价:
第 1 页 共 1 页
二分法及函数模型
【使用准备与要求】
一、所有学生仔细阅读各目标中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准备红蓝双色笔用红笔标出有疑问的地方,并自查工具书。
二、A 层学生完成全部题目,B 层学生完成B 、C 层题目,C 层学生完成C 层题目。
三、自主学习课完成目标一至目标三
【目标一】理解二分法的概念
二分法:对于在区间[a,b]上 连续不断 且 f(a)*f(b)<0 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 一分为二 ,使区间的两个端点 逐步逼近零点 ,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激情探究:
1.下列函数中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 )
A.f(x)=3x-1
B.f(x)=x 3
C.f(x)=|x|
D.f(x)=lnx
2.为了求函数f(x)=2x -x 2
的的一个零点,某同学利用计算器,得到自变量和函数值f(x)的部分对应值[f(x)的值精确到0.01]如下表所示:
A.(0.6,1.0)
B.(1.4,1.8)
C.(1.8,2.2)
D.(2.6,3.0)
【目标二】掌握二分法的步骤
给定精确度e ,用二分法求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确定区间[a,b],验证 f(a)*f(b)<0 ,给定精度e 。
(2)求区间(a,b )的中点 c 。
(3)计算f(c).
①若f(c)=0,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a)*f(b)<0,则令 b =c(此时零点x 0∈(a,c)); ③若f(c)*f(b)<0,则令 a =c(此时零点x 0∈(c,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e :即若 |a-b|<e ,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2)-(4)
激情探究:
(A 层)求函数f(x)=x2-5的负零点(精确度为0.1)。
【规范解答】由于f(-2)=-1<0, f(-3)=4>0,
故取区间(-3,-2)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 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列表如下:
所以函数的一个近似零点可取-2.25.
【目标三】了解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激情探究:
1.当x 越来越大时,下列函数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应该是 ( ) A.y=2x B.y=log 2x
C.y=x 2
D.y=2
x
2.下列函数中随x 的增大而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y=e x
B.y=100lnx
B.C.y=x 100 D.y=100*2x
(B 层)3.三个变量y 1,y 2,y 3随着变量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A. y 1,y 2,y 3
B.y 2,y 1,y 3
C. y 3,y 2,y 1
D.y 3,y 1,y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