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版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18.28 MB
- 文档页数:74
人美版第3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3课教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旨在通过欣赏具象艺术作品使学生明白具象艺术和以后所学的意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具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美术鉴赏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够认识和辨析具象艺术基本上就达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具象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应采用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启发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紧抓以学生为主体来作为主线,让学生去思考观察想象讨论归纳具象艺术作品。
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能让学生自主找到具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学情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而这些。
美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 课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课。
综观本课教材以“具象艺术的特点”“如何鉴赏”“如何评价具象艺术”为主要线索,重点介绍了《清明上河图》《教皇英诺森十世》等经典名作。
旨在通过赏析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具象艺术的语言和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识美、感悟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他们掌握了一些美术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学习经验。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具象艺术作品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他们对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具象艺术作品,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浅显的层次,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因此这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难点。
我所执教的学校处于市区的中心,学生思维活跃,接触新鲜事物积极主动。
另外,我校还紧邻河北省博物馆,因此学生经常参观场馆的展出活动,同时我也在课上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具象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情节性三个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实践体验等方法,感受具象艺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具象艺术的基本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且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不同类型的几幅美术作品通过展示给学生。
画面中人物清晰的明眸,动物鲜明的色彩、变化的肌理效果无一不在吸引着学生们的兴趣。
(走进具象艺术)课后教学反思(走进具象艺术)课后教学反思郭刚军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第三课。
课前我打算了大量具象艺术作品,它们都是中外古代、近现代具象绘画的样板佳作。
有中国古实经典之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中国当实佳作罗中立的(父亲)、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王式廓的(血衣)等;同时,我还打算了几幅意象主义绘画作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象艺术“真实性〞这一特点,我特意将一组具象绘画作品与写实的摄影作品进行比拟。
期望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发觉具象艺术追求“真实的再现〞这一特征。
同学们的答复与我预期的目标根本是一致的,都认为具象绘画作品与生活中真实的景物非常像,不仅画得具体而且特别生动自然。
我正打算对具象艺术“真实性〞这一特点进行小结时,有两位坐在教室中间的同学好似在下面商量什么问题,而这两位同学平常是班里较优秀学生,他们的行为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直觉告诉我他们肯定有什么问题不清楚。
我轻轻地走到他们跟前轻声问道:“你们俩对老师刚刚所讲的内容有什么疑问吗?〞其中一位同学站起身来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和场面远看确实很真实,但是单独看每个人却感觉不怎么写实了〞。
我愣住了,竟然会有学生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写实功力疑心,实在出乎人意料。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位学生〔A同学〕的真实想法我便追问道:“你为什么会认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不真实呢?〞 A同学略微思索了一下,指着罗中立的(父亲)画面中人物说:“您看罗中立的(父亲)画面中这位老爷爷脸上的汗珠;面部和手上皮肤的皱纹;还有身上穿的衣服的质感与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人物特像,就像照片一样真实〞他又指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说:“您再看(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只是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立体感不强,人物的服装都没有色彩,更看不出衣服是什么材料,与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人物形象差异较大……〞。
这时候,下面泛起了一阵骚动,显然同学们对A同学的答复反响非常强烈,从同学们的情绪来看和A同学的看法相同的人还不少。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属于美术出版社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合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一书的第3课。
在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中,具象艺术的发展是最为久远的,不仅是理解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基础,也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设定:(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主要是了解具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1.具象艺术的特点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3.具象艺术的功能(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教师描叙与引导、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参与讨论与展开座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象艺术,就是客观地再现,但是作为艺术家的思想的载体,不仅反映了时代,也反映了艺术家的感想,就如小说一样,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并希望通过本课的讲解,能够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
三、教学重点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具象艺术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都是为艺术家的不同目的而服务的。
五、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以及绘画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具象艺术的同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领悟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导入新课放入图片,让学生观察。
《佐拉》马奈1868在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描述一下:(答: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人坐在书桌前看书,桌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墙上挂着几幅画,甚至有一幅是日本的浮世绘,男人后面是一个中国画的屏风,男人身上穿的衣服也与现在差别不大……)补充: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这幅画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衣着表情,明白的看到画中的人在干什么,而且从这个房间的布置:浮世绘和中国画的屏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十九世纪后期,东方的艺术传入西方,并且为人们所接受。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教材分析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开篇环节。
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
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一些名作,使学生能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及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和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
五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六课时:一课时七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 教学图片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情景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同学们在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吗?”对,就是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
今天老师把这件“国宝”带来了,想不想一睹它的风采呐?大家请看,这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采用现代高科技做成的水会流、人会走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如实的描绘了宋朝当时社会繁华的生活场景。
好,大家通过这段视频了解到了什么是信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初步了解当时北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以及民俗、服饰、交通工具等等。
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作品真实生动。
像这种非常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我们称之为具象艺术,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