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概况 (5)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6)

1.3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8)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2.1项目背景 (11)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5)

第三章市场分析 (20)

3.1项目定位 (20)

3.2食品行业市场分析 (21)

第四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28)

4.1建设地点 (28)

4.2建设条件 (29)

第五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37)

5.1##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37)

5.2##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发展的基本原则 (37)

5.3建设内容及规模 (39)

第六章规划设计方案 (40)

6.1设计原则及建设标准 (40)

6.2规划设计方案 (43)

6.3工程设计方案 (45)

第七章节水节能 (70)

7.2节能节水目标 (70)

7.3节能措施 (71)

7.4节水措施 (75)

第八章环境保护影响分析 (76)

8.1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 (76)

8.2建设场地环境现状 (77)

8.3环境保护标准 (77)

8.4环境影响 (82)

8.5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87)

第九章工程招标方案 (93)

第十章工程进度与建设管理 (96)

10.1项目实施进度 (96)

10.2项目建设管理 (97)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2)

11.1投资估算 (102)

11.2建设期借款利息 (105)

11.3投资计划 (105)

11.4资金筹措 (105)

第十二章财务分析评价 (107)

12.1财务分析依据 (107)

12.2财务分析原则 (107)

12.3财务分析方法 (107)

12.4基础数据 (107)

12.5财务分析 (108)

12.6财务评价结论 (111)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112)

13.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112)

第十四章保障措施 (115)

14.1政策保障措施 (116)

14.2配套保障措施 (119)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121)

15.1结论 (122)

15.2建议 (123)

附表及附件

附表:

附表01 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总表

附表02 基础数据表

附表03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附表04 敏感性分析表

附表0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06 损益表

附表07 借款还本付息表

附表08 资产负债表

附表09 现金流量表(全部资金)

附表10 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经济开发区,东起创业大道、西至规划的经四路(沙洲坝镇梅岗村、杉山村)、南起323国道、北至规划的金鑫二路,济广高速贯穿园区南北,紧靠济广高速和厦蓉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出口。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总用地面积3500亩,将产业园建设成为集果蔬新技术和新品种展示、生产、贮藏、保险、交易、配送以及果蔬生产资料、机械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区,可安排落户企业150户,安排就业4000人,产业园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整冶、道路建设、绿化工程、水电配套、拆迁补偿等方面。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六、建设工期:2年(2012年11月——2014年10月)

七、项目总投资:

项目开发建设总投入47284.2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0517.8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9011.88万元,预备费3952.97万元,建设期利息3801.60万元。

八、资金筹措:

资金来源:自筹资金14284.26万元,占总投资的30.21%;申请银行贷款3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9.79%。

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一、单位名称:##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单位简介:

##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市城市发展投资公司,创建于2004年4月,是##市政府进行城乡开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

投融资平台和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主体。公司主营业务为负责对##市的国有资产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代建、政府划拨的城市国有土地的经营与开发。截至2012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达428193万元,负债总额159471万元,净资产268722万元。

公司法定代表人曾志霖,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在##市水电局、日东乡、重点办等部门担任过重要职务,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和工作协调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踏实。公司内设四个部门,即综合部、融资部、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公司现有员工23人。

通过注入资产、确定盈利模式、增大现金流、规范运作等方式,##市城市发展投资公司于2011年10月11日,经赣州银监分局和银企政三方集体会商,认为城市发展投资公司符合退出“平台类客户”条件,一致同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客户。

2012年4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实施方案〉的通知》(瑞字[2012]15号)文件精神,由##市城市发展投资公司作为发起人组建了“##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伍亿圆人民币,为##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代表##市政府出资依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集团公司内设董事会和监事会。集团公司旗下共设5个子公司,分别为:##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000万元人民币)、##市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江西##台商创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市汇信矿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

本3120万元人民币)和##市建设公司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300万元人民币)。

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3229号);

8.《##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9.《##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0.《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11.《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赣市府发〔2011〕23号);

12.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数据;

13.项目承办单位委托编制本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要求,对本项目建设进行技术及经济方面的研究和论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安排、项目效益评价等。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项目背景

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现代农业等发展阶段。现代农业具有五个突出特点即农产品市场化、农业企业化、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和技术高新化。世界各国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赶超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满足世界1/4人口的物质需要,是我国农业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对赣南苏区给予整体性、系统化的政策扶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苏区人民的深情关怀,凝结着国家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真挚关爱,体现着市委、市政府的执政勇气和智慧,承载和寄托着900多万赣南人民的期盼和梦想。《若干意见》的出台,必将进一步鼓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的斗志,有利于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若干意见》指出需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面向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

基地。做强脐橙产业,加快脐橙品种选育和改良,推进标准化、有机果园建设,支持贮藏、加工、物流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和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支持设立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序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推动##、龙南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未设立开发区的县(区、市)设立产业集聚区。支持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实施振兴苏区战略、加快赣南等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也是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振兴苏区战略的实施,在给苏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给赣南食品产业和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苏区城市的##,如何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当务之急。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摆在首位。因而,寻求既能根据既有优势资源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可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与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实施苏区振兴,发展##市产业集群的需要

《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

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在国际国内起到了加快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从美国的“硅谷”、加州葡萄产业区,意大利普拉特的纺织业区,到德国鲁尔钢铁和机械制造区;从中国台北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浙江特色工业产业区,到广东东莞的制造业基地等,莫不如此。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地域及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市产业集群发展,以发展“一地一品”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脐橙等农作物种植及加工产业集群,对##市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产业园的建设还必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地推动再就业工程,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2.2.2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

食品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区域“三农”问题的更好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二是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通过职业培训或辐射带动作用能够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和城市劳动者一体化的步伐。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能有效推动农村的产业化与城镇化,促进区域的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工程中有所作为。

2.2.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需要

##市生态资源优越,是“中国绿色名县”、千里赣江之源,全市脐橙面积15万亩,蔬菜基地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5%。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林资源,为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是中国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烤鳗出口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建立规模化食品产业园,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把脐橙等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业发展成为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的建设将为其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同时又能把农产品的种植与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2.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需要

江西省##市地处武夷山南段西麓,位于赣南东部,贡水上游,东经115°42′~116°22′,北纬25°30′~26°20′。东连福建长汀,西邻于都,南界会昌,北接宁都,东北毗邻石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不寒不热、不湿不燥、宜人宜物,是赣南脐橙种植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之一。振兴苏区战略的实施给##市脐橙种植及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丰富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机遇优势及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必将加速区域农林业的现代

化发展速度,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5 依托科技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及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作为农业科技开发基地,它将融科学性和技术先进性于一体,同时又具备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作用。作为生产基地将发展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充分体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优势,发挥农业项目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点,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实现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走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性发展道路。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符合国家、江西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