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6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第一局部根本概况1.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概念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9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9号〕的要求,XX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X围内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指在土地详查成果根底上,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并借助遥感影像图等现势性较强的数据资料,启用最新的国家勘界成果,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按照不小于详查的调查比例尺度,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展一次全新的实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和所有权状况,在此根底上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
这是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展全面更新的调查。
1.2.目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新任务,通过使用现代测绘、卫星遥感、GIS、GPS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速度、减轻调查强度,客观、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状况,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水平,保持土地利用根底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准确摸清XX县土地资源家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提供根底。
本次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构成和分布,实现土地利用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奠定根底。
2、通过土地更新调查真正实现新旧土地分类的转换,使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都统一到新分类中去,发挥土地分类在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中的作用。
3、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根底数据。
城镇地籍数据建库指导书(图斑绘制)补充说明1.绘制图斑的目的:汇总和统计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面积(一级和二级)和按权属性质(国有或者集体)分类统计。
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2.图斑分类的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见附件)。
3.图斑绘制方法:1)将检查过宗地基本错误的街坊图交到项目部,用二调版统一生成宗地图斑。
2)绘制水系图斑,主要是河流、坑塘、沟渠。
注意:不要有弧线。
3)将宗地外的房屋圈为城镇住宅用地或者农村宅基地图斑,注意:具有其他用途的房屋(如商务用地等)需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图斑编码。
4)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港口码头、管道运输图斑的绘制。
5)公园与绿地图斑的绘制,道路旁边的各种花坛(地形图上有封闭区域表示的)、绿化地将其圈为绿地图斑。
6)绘制一级编码中05(商服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12(其他土地)除上述外的地类图斑,在实际情况中这一项较少但并不是没有,譬如洗车场、废物回收站、公共广场、风景名胜、军事用地、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等。
7)绘制01(耕地)、02(园地)、03(林地)、04(草地)等四个一级地类下二级地类的图斑(其中草地株洲应该没有)。
8)利用二调版将剩下的面积作为城市街巷用地生成图斑。
4.图斑绘制质量要求:1)图斑之间不能有重叠2)图斑必须封闭3)图斑必须覆盖整个街坊区域(即图斑面积之和等于街坊面积)4)图斑属性填写完整,包括地类编码、权属性质、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座落单位代码、座落单位名称。
A.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到宗地(村民小组级),权属单位代码和座落单位代码按照地籍号的编码规则编码(我们可以不填,cms自动判别其代码),其中:街坊相当于行政村,宗地相当于村民小组(或其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基本宗地号最大号递增编码的,数据库中的宗地支号仍然要补齐“000”;若某图斑没有具体的权属单位,如城镇中的道路、街巷、广场、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可以填写其管理单位;B.座落单位代码指该地类图斑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当该地类图斑为飞入地时, 实际座落单位的代码不同于权属单位的代码;附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08-2007正定县2014年度第十九批次建设用地 1号地权属地类面积汇总表(按地块)
正定县国土资源局(公章)
单位:公顷
说明:1此表根据勘测定界成果填报;2除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填到二级类,未涉及可不列;3涉及建设用地的,需提供《建设用地权属状况汇总表》;4未完成村镇地籍调查的,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05、06、07、08、09一级和103、121二级可按202、203、204、205地类进行归并。
1
TD/T 1008-2007正定县2014年度第十九批次建设用地 1号地权属地类面积汇总表(按权属)
正定县国土资源局(公章)
单位:公顷
说明:1此表根据勘测定界成果填报;2除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填到二级类,未涉及可不列;3涉及建设用地的,需提供《建设用地权属状况汇总表》;4未完成村镇地籍调查的,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05、06、07、08、09一级和103、121二级可按202、203、204、205地类进行归并。
2。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析——以睢宁县故黄河沿线五镇为例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耕地保护,就必须开发一部分耕地后备资源,以弥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引起的耕地面积的减少。
而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够通过开发、复垦措施改变成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
因此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研究,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顺利实施生态退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证。
1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概况1.1 自然条件睢宁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7°31′~118°10′,北纬33°40′~34°10′之间,土地总面积约为1769平方公里。
故黄河沿途经过睢宁县北部五镇(双沟镇、王集镇、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其在睢宁境内总长度约为69.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260平方公里。
解放后,故黄河虽经多次治理,但仍是一条悬河。
故黄河两岸有3-7km宽度不等的高亢地带,其中约有11万亩的低滩洼地和飞泡沙土荒地,另有10余万亩滩下中低产田,低于黄河底标高,形成滩上旱不能灌,滩下涝不能排的局面。
而其产量则徘徊在300-500斤,甚至有的地块有种无收。
沿岸两侧由于乱耕种、乱取土、乱挖鱼塘,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沿线村落较多,但区域路网较少,交通不便,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1.2 经济条件故黄河途经睢宁县五个镇区,沿线行政村135个,总人口37.89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28.5%。
沿线五镇面积约为63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36%。
2012年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61亿元,在全省上升6个位次,居第38位,同比增长34.3%,增幅居全省第8位,分别高于全省、苏北21.4、12.2个百分点。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84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400元。
I.2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表I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县或市(地)或省)。
2.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代码编制规则》填写。
3.行政区域总面积应等于国家或省或县下达的相应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4.各一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以及行政区域总面积改为飞入地面积。
9.“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删除行政区域总面积栏。
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填表要求:1.各二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4一级分类面积(下同)。
2.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3.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下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下同)。
5.“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
6.“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
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
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
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
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
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
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
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 )。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
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格式为EXCEL,汇总表结构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 )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规定格式,内容包括:(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第一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周口店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1.1 实习目的1)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
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
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3)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4)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5)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7)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6)统计调查区内各种地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7)编写实习报告。
2 实习技术路线、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2.1 实习技术路线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内业整饰建库阶段、编写实习报告。
I.2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
表I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县或市(地)或省)。
2.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代码编制规则》填写。
3.行政区域总面积应等于国家或省或县下达的相应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4.各一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以及行政区域总面积改为飞入地面积。
9.“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删除行政区域总面积栏。
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二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4一级分类面积(下同)。
2.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3.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下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下同)。
5.“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
6.“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续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续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表I6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依据调查确定的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土地性质填写。
一级类小计、合计面积应与表I4一致。
2.国家所有(G)土地面积+集体所有(J)土地面积应等于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
3.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4.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5.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续表I6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I.3 其他表
表I7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坡度级耕地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1、表I2或表I4 、表I5中耕地面积。
2.坡度级上含下不含。
3.梯田和坡地类型由外业调查确定。
4.各坡度级的梯田面积与坡地面积之和必须等于合计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表I8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基本农田面积合计值不大于表I1或表I4中耕地面积值。
2.其他地类是指基本农田图中划定的基本农田地块中耕地以外地类。
3.耕地面积与其他地类面积之和等于合计,即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
4.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
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5.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
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6.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
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