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建模
- 格式:ppt
- 大小:216.50 KB
- 文档页数:43
需求建模与需求分析总结1.需求建模(1)需求建模的必要性规范地描述需求分析的结果⽅便与⽤户以及开发⼈员的交流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础提⾼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2)需求建模规范(3)需求建模的主要内容1.需求结构建模需求结构是需求的框架,⽤UML的包图来描述,⼀个包称为⼀个需求单元,⼀个需求单元描述⼀个职能域2.业务⾓⾊建模⽤UML的Actor表⽰业务⾓⾊,⼀个系统的业务⾓⾊简历在⽤例图中,业务⾓⾊之间可以存在繁华关系3.业务对象建模业务对象⽤类来表⽰。
但在开发的不同阶段,业务对象的表⽰不同。
4.业务流程建模业务流程采⽤UML的活动图进⾏建模。
5.功能建模采⽤UML中的⽤例图来对系统功能进⾏建模6.⼈机交互建模⽤顺序图来描述⼈机交互信息7.业务规则建模采⽤⾃然语⾔和UML中的对象约束语⾔来描述8.状态建模⽤UML中的状态图来描述状态变换(4)需求建模案例2.需求分析总结1. 从整体信息系统开发⼯作看,在需求分析中花费更多的精⼒是值得的2. 需求分析的唯⼀⾓度是⽤户,⽽不是其他3. 需求分析的所有⼯作是围绕着得出⼀个合理的系统需求⽽展开的4. 需求分析的三部曲是:需求捕获、需求分析、需求建模。
捕获中有分析,分析时需建模,需求不完整是再捕获5. 需求分析的⼯作⽅式应是:边调查,边记录,边分析,边画图,边描述,边审核6. 需求是从⽤户的业务中捕获的,其⽬的是尽可能全⾯、深⼊地了解⽤户对系统的要求7. 应正确的划分系统的范围,范围之内为系统,范围之外为系统的环境8. 确定系统外部与系统联系的业务⾓⾊,业务⾓⾊可以使⼈,也可以是外部其他系统,业务⾓⾊⾊⽤⼩⼈表⽰9. 应根据业务的相关性把整体系统划分成为多个职能域,已确定系统需求的结构框架,⽤包图来描述需求结构10. 功能分析是需求分析的重点,⽤例图表⽰职能域中⼀组相关的功能。
复杂的功能可以分解为⼦功能,⽤例分解不宜太细。
每⼀个⽤例应该给予说明11. 活动图描述业务流程,或⼀个⽤例所表⽰的功能流程12. 顺序图描述为完成⼀个⽤例,⽤户和系统交互的信息13. ⽤户界⾯对确定需求有帮助,可以确定界⾯信息的要素,界⾯风格和格式的设计可以留到设计阶段14. 在描述需求时,应该捕捉业务对象。
需求分析建模实验报告1. 引言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为后续的开发、测试、部署等工作提供基础。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建模方法有助于准确描述系统的需求,识别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需求分析建模实践,提高对需求分析过程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目的- 掌握需求分析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习使用UML建模语言描述系统需求;- 提高对需求获取、分析和建模能力。
3.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工具软件:Visual Paradigm4. 实验内容本实验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进行需求分析建模,详情如下:4.1 项目背景某在线购物平台开发团队决定对其系统进行升级,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
升级后的系统将包括商品浏览、购物车管理、订单管理等模块。
4.2 需求获取通过与平台运营团队沟通和观察用户行为,获取以下需求:1.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浏览商品,包括商品的名称、价格、库存等信息;2. 用户可以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并对购物车中的商品进行管理(增删改查);3. 用户可以对购物车中的商品进行结算,生成订单,并选择支付方式;4. 用户可以查看历史订单和订单详情。
4.3 需求分析建模在实验过程中,通过Visual Paradigm工具进行建模,选择了以下几个UML图形进行需求分析建模:1. 用例图:用于识别和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展示功能间的关系;2. 类图:用于描述系统中的类和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类的属性和方法;3. 活动图:用于描述系统的业务流程,展示各个活动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4.4 实验步骤1. 利用Visual Paradigm创建新项目,选择用例图模板;2. 根据需求获取的内容,识别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创建相应的用例图;3. 根据用例图创建类图,描述系统中的类和类之间的关系;4. 根据用例图创建活动图,描述系统的业务流程;5. 验证建模结果的正确性和完备性。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一、引言对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说,需求分析与建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功能与特性的清晰描述。
本文将探讨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并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需求分析与建模。
二、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旨在识别和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以下是系统需求分析的几个主要步骤:1. 需求获取和理解需求获取是指通过与用户、业务分析师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来收集和理解系统需求。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会议、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
重要的是要确保获取到的需求能够准确反映用户的期望和业务的要求。
2. 需求分析和整理需求分析的目标是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和整合。
可以使用流程图、数据流图、用例图等工具来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功能和流程。
同时,需求分析还包括对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进行评估。
3. 需求验证和确认在需求分析的最后阶段,需要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一起验证和确认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演示、原型展示或者文档审查等方式进行。
目的是确保需求可以满足用户和业务的期望,并且没有遗漏或冲突。
三、系统需求建模系统需求建模旨在将需求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表达,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以下是系统需求建模的几个常用方法:1. 用例图用例图是描述系统与其用户之间交互的图形化表示。
用例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功能与角色,并识别各种场景及其对应的用例。
用例图可以用来指导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
2.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描述系统内部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的图形化表示。
数据流图以数据流和处理器为中心,展示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流动的过程。
数据流图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系统的数据流向和处理逻辑。
3. 状态图状态图是描述系统各个对象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过程的图形化表示。
状态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行为和状态转换规则。
通过状态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其对应的操作和事件。
UML系统需求分析建模实例包括业务建模一、背景某公司为了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决定开发一个在线人事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目标是帮助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人事管理工作,包括员工信息管理、薪资管理、请假管理等功能。
二、业务建模1. 参与者- 员工:具有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的权限。
- 人事部门:负责对员工信息进行管理、薪资管理和请假管理。
- 管理员:拥有所有功能权限。
2. 用例图用例图展示了系统的功能视图,包括主要的参与者和他们的交互。
(图1:用例图)3. 用例描述- 查看个人信息:员工可以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资料、联系方式和工作历史。
- 修改个人信息:员工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联系方式和地址等。
- 管理员登陆:管理员可以使用管理员账号登陆系统。
- 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员可以查看和修改员工信息,包括添加员工、删除员工和修改员工信息等。
- 薪资管理:人事部门可以查看和修改员工薪资信息。
- 请假管理:人事部门可以管理员工的请假信息,包括请假申请和批准等。
4. 状态图状态图描述了系统中的一个对象或参与者的状态变化。
(图2:状态图)5. 类图类图展示了系统中的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图3:类图)三、系统分析1. 需求分析对于查看个人信息的用例,系统应该提供一个界面给员工输入自己的员工号,然后显示员工的个人信息。
对于修改个人信息的用例,系统应该提供一个界面给员工输入员工号和想修改的信息,然后保存修改后的信息。
对于管理员登陆的用例,系统应该提供一个界面给管理员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进行登陆。
对于管理员工信息的用例,系统应该提供一个界面给管理员查看和修改员工信息,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员工信息。
对于薪资管理的用例,系统应该提供一个界面给人事部门查看和修改员工薪资信息。
对于请假管理的用例,系统应该提供一个界面给人事部门管理员工的请假信息,包括请假申请和批准。
2. 非功能性需求- 界面友好:系统应该提供直观、易用的界面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何使用Axure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与建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分析和建模成为了产品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Axure作为一款强大的原型设计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与建模。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Axure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与建模。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需求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
通过调研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在Axure中,我们可以使用“用户故事地图”来整理和分析用户需求。
用户故事地图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
在Axure中,我们可以使用画布和组件来创建用户故事地图。
通过将不同用户角色和他们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用户的需求。
在用户故事地图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组件来表示用户角色、需求和行为。
通过拖拽组件,我们可以快速创建用户故事地图。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链接和交互功能来模拟用户的行为和流程。
二、需求建模在完成需求分析后,我们需要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功能和界面。
在Axure 中,我们可以使用“原型设计”功能来进行需求建模。
原型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可视化界面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产品的功能和交互。
在Axure中,我们可以使用画布、组件和交互功能来创建原型设计。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画布来创建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通过拖拽和调整组件,我们可以快速创建界面的框架。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组件库来添加各种常用的界面元素,如按钮、输入框等。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交互功能来模拟用户的操作和流程。
通过添加链接和交互效果,我们可以模拟用户在界面上的点击、滑动等操作。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条件、循环等功能来模拟复杂的交互流程。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注释和说明来解释和说明原型设计的功能和交互。
通过添加注释和说明,我们可以帮助其他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原型设计。
三、需求验证在完成需求建模后,我们需要对原型设计进行验证和测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需求建模与验证在软件工程领域中,软件需求建模与验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软件需求的建模与验证,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准确理解,规避项目风险,提高软件质量。
本文将对软件需求建模与验证进行探讨,介绍其意义、常用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软件需求建模的意义软件需求建模是指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易于理解、易于分析的建模表示形式的过程。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确理解用户需求:用户需求通常是非结构化的,通过建模可以将其转化为结构化的表示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的具体内容。
2. 消除需求的二义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二义性可能导致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理解存在偏差,从而产生错误的设计。
通过建模,可以减少需求的二义性,确保需求准确无误。
3. 支持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复杂的软件系统,建模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
二、软件需求建模方法在软件需求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流图、用例图等。
1. 数据流图(DFD):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通过展示系统内部外部的数据流与处理过程来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与数据交互。
在数据流图中,数据流由数据流向箭头表示,处理过程由方框表示,外部实体由圆形表示。
2.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用例图是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实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用例图中,系统由矩形表示,外部实体由椭圆形表示,用例由椭圆形与直线表示。
三、软件需求验证的方法软件需求验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过程与活动,确保软件需求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常用的软件需求验证方法包括软件检查、测试、原型等。
1. 软件检查:软件检查是通过审查软件需求文档,以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遗漏和不一致之处。
软件检查可以由项目团队内部成员进行,也可以由外部的专业人士进行。
2.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通过执行各种测试用例,以发现软件需求与实际软件系统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评估。
需求建模方法
需求建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开发者捕捉到用户需求,为开发提供指导。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建模涉及到对需求的描述、分析、规范和管理等方面,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有序、标准化的方法。
需求建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需求获取:通过与用户、项目组成员等进行互动,获取相关需求信息。
2. 需求分析:对需求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程度,并与系统设计进行协调。
3. 需求规范:将需求转化为规范化的文档或模型,以便于开发人员理解和实现。
4. 需求管理:对需求进行跟踪、变更和评审,保证需求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在需求建模过程中,需求建模者需要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性,根据需求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建模方法,如用例建模、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等等。
总之,需求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为软件开发提供准确、完整的需求描述,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 1 -。
第6章需求分析与建模需求分析与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基于用户需求,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建模,以便于后续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章主要介绍需求分析与建模的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需求分析与建模的步骤和技巧。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它旨在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以及用户对系统的期望和要求。
需求分析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等环节。
需求获取是在与用户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中,获取系统需求的过程。
需求获取的方法有面谈、问卷调查、文档分析、原型演示等。
面谈是需求获取的主要方法,它可以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问卷调查可以广泛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但需要注意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的合理性。
文档分析是从已有的文档中提取需求信息,如用户手册、竞争产品分析、市场调研报告等。
原型演示可以通过模拟系统的界面和功能,来引导用户提供需求,从而达到需求获取的目的。
需求规格是将需求描述、需求功能和需求级别等信息进行形式化和详细化的过程。
需求规格可以采用自然语言、用例图、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等形式进行描述。
自然语言是最常用的需求规格方法,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需求的功能和性能。
用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需求规格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
数据流图是一种描述系统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方法,它能够明确系统的数据流和数据处理过程。
状态转换图是一种描述系统状态和状态转换的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和状态转移。
需求验证是对需求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的过程。
需求验证的方法有面谈、演示、原型测试和用例测试等。
面谈是需求验证的主要方法,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来验证需求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演示可以通过模拟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来验证需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原型测试是通过制作系统的原型,来进行需求验证和改进的过程。
用例测试是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脚本,来对系统需求进行详细测试和验证。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需求建模方法与实践技巧软件需求建模是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和描述用户对软件系统的需求。
在软件需求建模过程中,我们使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来收集、分析和描述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软件需求建模方法和实践技巧,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好地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一、用例建模方法用例建模是一种以用户的角色和行为为基础的需求建模方法。
它通过描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场景来帮助分析和理解系统的需求。
用例建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识别参与者:确定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参与者,如用户、管理员等。
2. 确定用例:识别并描述参与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场景,即用例。
3. 编写用例描述:使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描述用例场景,包括前提条件、主要步骤和预期结果。
4. 画出用例图: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用例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用例建模方法有助于软件工程师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功能的规格说明。
同时,通过分析用例,可以发现和解决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二、状态图建模方法状态图建模方法用于描述系统的不同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
它适用于描述系统中复杂的状态变化。
状态图建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关键对象:识别出与系统状态相关的关键对象。
2. 确定状态:确定对象可能具有的状态。
3. 描述状态之间的转换:使用转换条件和动作来描述状态之间的转换。
4. 画出状态图: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关键对象的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
状态图建模方法能够帮助软件工程师理清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数据流图建模方法数据流图建模方法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
通过数据流图,软件工程师可以清楚地了解系统的信息交互流程,并分析数据流向以及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流图建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主要过程:识别出系统的主要过程或功能模块。
2. 定义数据流:确定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以及数据的属性。
3. 描述过程逻辑:定义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描述过程的处理逻辑。
需求建模的常用方法
需求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是帮助开发团队更加清晰地了解用户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行的软件功能。
在实际的需求建模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 用例建模
用例建模是一种基于场景的方法,它主要通过描述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来帮助开发团队理解用户需求。
在用例建模中,我们通常会将用户的需求描述为一个个场景,然后通过建立用例图、流程图等方式来对这些场景进行描述和分析。
2. 面向对象建模
面向对象建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需求建模方法,它通常会将系统中的各个对象进行抽象,然后通过建立类图、时序图等方式来描述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3. 数据流建模
数据流建模主要是从数据流的角度来分析系统的需求,它将整个系统看作一个数据流的传递过程,然后通过建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方式来描述数据流的传递过程和数据的属性。
4. 状态转换建模
状态转换建模通常会关注系统的状态变化和状态之间的转换,它通过建立状态图、状态转换表等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和状态之间的转换。
总的来说,需求建模的方法还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劣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的需求建模过程中,开发团队应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建模。
需求分析建模流程:
S1:构造顶层DFD。
S2:分解顶层DFD,构造第二层DFD。
如何分解?按什么原则分解?
S3:继续分解上层的DFD,构造第下层DFD,直到不必要再分解为止!
不必要再分解的条件是什么?
S4:确定DFD中数据项的定义(数据字典构造)和加工策略的描述。
S5:需求模型的复审。
实例
医院病房监护系统(PMS: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其基本的功能需求是:监视每间病房中病人的病症信息,能够定时更新病情数据,并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向护理人员告急,护理人员可以请求系统产生关于病人的病情报告并将报告送给医生。
医院病房监护系统的功能要求是:
监视每间病房中病人的病症信息,能够定时更新病历数据,并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向护理人员告急,护理人员可以请求系统产生关于病人的病情报告并将报告送给医生。
病情信号 病情报告
要求出具报告 实时病情数据 告急 病历文件
病情指标界限文件
1.1 病情信号 病情数据 1.2 格式化的 病人数据 1.3 告急信号 要求报告 1.4
病情报告 病历数据 实时数据
病历文件
1.2.1
病情数据 病情指标界限文件
脉搏 体温 1.2.2 正常指标数据 血压 实时病情数据 1.2.4 1.2.3 超标准数据 格式化病情数据 告急信号 日期 时间
病人
护士
病房监 护系统 PMS 医生 病人 病房 监视 报告 生成 更新 病历 日志 护土 医生 中心 监视 信号 转换 时钟 数据 检测 产生告 急信号 生成格式 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