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
- 格式:ppt
- 大小:981.00 KB
- 文档页数:46
1品种的类型:按群体内遗传的同型和异型以及组成个体遗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把品种分为同性纯合、同型杂合、异型纯合、异型杂合2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合的一群植物组成3同型杂合杂交种品种:用遗传上纯合的亲本在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特定组合的一代杂交群体营养系品种:由单一优选植株或变异器官无性繁殖而成的品种4异型纯合杂交合成群体:由自花授粉植物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性状相似的纯育品种杂交后繁育而成的分离的混合群体。
多系品种:是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的混合体5异型杂合综合品种:由异花授粉植物的若干个经济性状配合力良好、彼此相似的家系或自交系在隔离条件下随机交配组成的复杂群体自由授粉品种:在生产、繁殖过程中品种内植株间自由随机传粉,且难以完全排除和相邻种植的其他品种之间的相互传粉园艺植物的主要目标性状:通常涉及产量、品质、成熟期、抗逆性、对病虫害的抗耐性等种质资源的类别: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原生种和原始栽培类型、近缘种、育种材料中亚起源中兴:胡萝卜、洋葱、菠菜、枣、葡萄、苹果近东起源中心:或称前亚起源中心:甜瓜、南瓜、甘蓝、无花果埃塞俄比亚近东起源中心:西瓜中美起源中心:甘薯、玉米、辣椒种质保存: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顽拗型:少数种类的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保存种子的种质库类型:短期库,临时贮存,并分发种子供研究、鉴定、利用,库温10~15℃或稍高,相对湿度50%~60%,种子存入纸袋或布袋,一般存放5年;中期库,繁殖更新,对种质进行描述鉴定、记录存档,库温4℃±2℃,相对湿度60%以下,种子含水量8%左右,防潮布袋、硅胶的聚乙烯瓶或螺旋口铁罐,;长期库,防备中期库种质丢失,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繁殖更新,库温-18℃±2℃,相对湿度在60%以下,一般作物种子含水量5%~7%,存入盒口密封的盒内,5~10年检测一次发芽力,要求安全贮藏50~100年资源描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植物学性状的描述,生物学特性的评价,非生物胁迫评价,生物胁迫敏感性评价,综合性状评价简单引种:指植物种类在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训化引种:指植物在引种过程中发生某种适应性遗传变异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稳定性选择:指选择有利于中等数值的表型时,中等类型的比率逐代增多而极端类型逐代减少,群体的平均值基本不变,但方差逐渐缩小,在自然选择中这种情况较多正常化选择: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种群内发生突变常使携有该突变基因的个体适应性有所下降,该突变基因的增长受到阻遏,这种选择称为正常化选择单向性选择:选择有利于分布范围的某一极端类型分裂性选择:在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方向选留下来,使中间型减少的选择平衡性选择: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质量性状在群体中的比例保持相对的平衡,即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两种基本选择法比较(大题)①混合选择法优点:简单易行,不需要很多土地、劳力及设备就能迅速从混杂原始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便于普遍采用;一次就能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种子,因此能迅速应用于生产;异花授粉植物可以任其自由授粉,不会因近亲繁殖而产生生活力衰退。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营养品质:常指人体需要的营养、保健成分含量的提高和不利、有害成分含量的下降和消除。
2、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做自花授粉。
3、常自花授粉植物:又称常自交植物,指那此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通过以异交率在10%以上作为常自交植物的下限。
4、异交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雌蕊通过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称为异花授粉植物,又叫异交植物。
5、自然授粉植物:又称常异交植物,在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习性方面和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相同,但能够自由接受自花及异花的花粉而正常受精和繁殖后代,实际上是异花授粉植物中不存在自花授粉不亲和性的种类。
6、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叫做育种的原始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改称品种资源,现在国际上多采用比较确切的名称即种质资源。
种质,又叫遗传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7、生态型:是指植物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对某些生态因一阵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
8、混合选择法:又称表型选择法,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选择标准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某植对照品种(当地同类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9、单株选择法:是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相结合的选择法,故又称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是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的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优劣的选择法。
10、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
11、芽变选种:是旨对由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12、营养系微突变选种:简称营养系选种,与芽变一样,变异来源于自然发生的体细胞突变,主要不同点在于突变发生于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表型效应较小,不易和环境效应鉴别,但确实可以遗传。
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5.核心种质:选择全部种质资源的一部分,以最小的资源份数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全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6.种质库:种质库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一般为种子)的低温保存设施。
适合种子繁殖的园艺作物。
7.品种:经过人工选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上相对一致,并将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8.多系品种:是若干个农艺性状表现型基本一致而抗性基因多样化的相似品系的混合体。
9.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10.种质保存:利用人工或天然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质资源。
11.种质资源同:是用来保存种质资源的苗网或者园地。
适合于无性繁殖的园艺作物。
12.种质创新: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含有特定有益基因或基因组合,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新材料的过程。
所得到的目标材料称为创新种质。
13.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14.简单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以致不改变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正常开花结实。
15,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原分布区与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改变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正常开花结实。
16.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园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品种: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求,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
4.亲和指数:平均授粉一朵花所结点的种子粒数。
5.品种审定:指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由权威性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审查,并作出能否推广和在什么范围推广的决定。
6.品种退化: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优良性状,失去原品种典型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品种退化。
7.母系选择: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8.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
9.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栽培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10.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在其加倍后代中选育亲品种的方法。
11.集团选择法:根据不同的特性把性状相似的优株归并成几个集团,将从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不同小区,一边集团间或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出优良集团。
12.自交系:一般是指异化或常异花授粉植物,经连续多代自交,使异质基因分离、纯合,获得性状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能够自我繁殖的群体,广义的自交系包括自花授粉植物的纯系。
13.雌性系: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通过选育获得的植株上只生雌花不生雄花,并且这种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系统。
14.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系或品种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生产力(如产量或其他性状)。
即是该亲本与其他亲本配成的F1的平均值与该试验的全部F1的总平均相比的离差。
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品种优良性: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要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品种适应性: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的适应和对一定的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对加工及其工艺过程的适应等。
4、品种整齐性:包括品种内个体在株型、生长习性、物候期等方面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5、品种稳定性: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6、品种特异性: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性状。
二、填空题1、园艺植物育种学主要内容可以用查、引、选、育、繁来概括2、进化的基本要素有遗传、变异、选择。
3、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首先在于选择的主体不同,其进化的共同法则是优胜劣汰。
4、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三、判断题×1、优良的品种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良种。
√2、植物利用器官的大型化,色泽和性状的多样化,气味、香气及外观品质的改进,刺毛等防御结构的退化或消失都是人工进化的结果。
×3、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都是人工培育出的莴苣新品种。
×4、夏菊、夏秋菊都是菊花的新变种。
√5、品种特异性指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标志性状。
四、问答题1、举例说明优良品种有什么作用?(1)增加产量(2)提高品质(3)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4)增强抗逆性,增强抗病虫性(5)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2、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有何差异?(1)时间(2)隔离(3)进化的主体和方向(4)进化的原材料(5)选择的目的性和计划性(6)类型的多样化方面3、简述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1)育种体制上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树立市场、竞争、质量观念②育种单位,“繁、育、销”一体化③主管部门,宏观调控④切实搞好知识产权保护(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种质等)(2)育种目标及技术上①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丰产育种、品质育种、抗逆育种、特定需要等。
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良种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
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品种的类型:(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可供育种和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或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
种质创新:人们利用各种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根据不同目的而创造成的新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新材料。
种质资源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2).外地种质资源(3).野生植物资源(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保存方式:(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第一章绪论1.良种的属性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简称优、适、齐稳特。
2.良种的作用:增加产量、增加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运用时间、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力。
3.育种目标总趋势:高产、优质、高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4.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包括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过系普法育成的品种。
5.杂交种品种:由遗传上纯和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特异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叫做杂交种品种。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6.遗传可塑性: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取决于遗传变异性的高低第四章种质资源7.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8.中国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板栗、猕猴桃、柑橘类、琵琶、龙眼、荔枝9.种质资源的分类:①按栽培学分类:种、变种、品种群、品种、品系、群体品种②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过时品种、主栽品种)、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9.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10.种质资源的管理基本要求: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加强和研究运用部门的联系。
及时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引种11.引种: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把植物原来的分布范围引种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2.引种的材料选择:德国林学家Mayr教授提出在树木引种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法则。
”13.引种的方法:①种源实验②品种比较实验和区域试验③栽培试验14.引种方式:依据是否改变对象遗传适应性可分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后者是引种和实生选种的结合。
依据引种对象的类别和引种计划的长短可分为:个别引种和类别引种。
15.引种成败的的标准:①能在不加保护的条件下生长②引种后的品种对产量、品质不减少③繁殖方式和引种前的不变16.引种的生态限制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一章绪论园艺植物育种学概念: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内容: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进化:生物接受环境给予的刺激后产生形态和性状的改变,以适应现有的生境,这种演变发生的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是淘汰不良变异,积累优良变异的手段。
品种:指一个种内遗传特性稳定,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共同来源和一致性状的良种群体。
是育种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
新品种审定的主要内容:优良、适应、稳定、整齐、特异。
品系:育种过程中表现优良的株系。
良种: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区生产上有发展前途、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①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②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新类型③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④诱变技术和诱变育种育种的传统方法:查(已有变异)引(已有变异)选(自然变异)育(创新变异)育种学的任务:根据生产和消费者对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地育种目标,并根据园艺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完全花: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
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一至三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的同株授粉。
异交:不同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 F1总个体数×100%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自花授粉。
自花授粉植物:自然情况下,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叫做自花授粉植物。
特点:①兼有雌蕊和雄蕊的完全花②雌雄蕊同时成熟③不存在自交不亲和④花器结构有利于自花授粉常自花授粉植物:指那些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又叫常自交植物。
《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与设施园艺学》一、引言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都是园艺学的重要分支,在园艺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三个学科在园艺植物的培育、繁衍和生长中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园艺学的核心。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三个学科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加深对园艺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1. 基本概念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指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原理,对园艺植物进行良种选育和改良的学科。
其目的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2. 主要内容(1)遗传资源的收集和分类:园艺植物育种学需要对不同的遗传资源进行收集和分类,并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鉴定,以便选取适合育种的亲本。
(2)育种方法和技术: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园艺植物的育种改良。
(3)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经过长期的育种工作,新品种将进行选育和推广,为园艺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 个人观点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为园艺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通过育种改良,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从而丰富了植物的种类,也为园林绿化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园艺植物栽培学1. 基本概念园艺植物栽培学是研究如何栽培和管理各种园艺植物,使其获得最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学科。
它是园艺生产的基础,涉及到植物生理、土壤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主要内容(1)适地选择和土壤改良:栽培学需要根据园艺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栽培要求,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并进行土壤改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栽培管理和技术: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3)园艺植物栽培的新技术:如保护地栽培、水培、田间管理技术等,推动着园艺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3. 个人观点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生产的基础,栽培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园艺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园艺植物育种学简介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植物的选育、繁殖和改良技术。
通过育种学的研究,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食品、药材和观赏植物。
园艺植物育种的意义园艺植物育种学对农业、环境和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通过选择育种,可以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新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价值。
2.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通过培育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丰富多样的食品和药材:园艺植物育种可以培育出更多种类的蔬菜、水果和药材,满足人们对多样化食品和药材的需求。
4.美化环境:通过培育观赏植物的新品种,可以美化城市和乡村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园艺植物育种的方法园艺植物育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选择育种:根据植株的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等指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通过不断选择和交配,逐渐改良种质,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利用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人工授粉,通过亲本间的杂交,产生杂种。
选择具有优异性状的杂种进行后代选择,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用途的新品种。
3.变异育种:通过诱导植物的自然或人工变异,筛选出具有特殊性状的变异体,并进行后代固定,培育出新品种。
4.基因工程育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实现特定性状的改良和转移。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速育种的进程,缩短培育新品种的时间。
园艺植物育种的挑战和前景园艺植物育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复杂的遗传背景、长时间的育种周期、不适应环境变化等。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园艺植物育种的前景非常广阔。
1.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准改良,使育种更加高效和准确。
2.运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遗传机制,加速育种的进程。
3.结合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自然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
2、品种:是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童期(童性):实生树从种子萌发到具有开花潜能之前,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不能稳定持续开花的时期。
4、营养系品种:在营养系杂交育种中,通过无性繁殖来保持品种的同型杂合、利用亲本的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的品种。
5、异源多倍体: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6、诱变育种:利用人工诱发的遗传物质变异以育成新品种的途径称为诱变育种。
7、品种审定:是指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由权威性专门机构(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其进行审查,并做出能否推广和在什么范围内推广的决定。
8、品种退化:指一个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繁殖后,会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的现象。
9、集团选择法:介于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之间的选择方法,根据不同的特性把性状相似的优株归并成几个集团,集团内自由授粉,集团间防止杂交,以便集团间以及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鉴定。
10、母系选择法: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隔离的选择方法。
优点是无需隔离,较为简便,生活力不易退化;缺点是选优选纯的速度较慢。
11,遗传体系,12,有性繁殖,13,异花授粉植物,14,自花授粉植物,15,杂种优势,16,回交,17,添加杂交,18,有性杂交育种,19,自交不亲和,20,芽变,21,轮回亲本,22,种质资源,23,品种退化,二,填空题,1园艺植物育种目标总的趋势是培育,2瓦唯洛夫和茄考夫斯基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分别化为个和个。
3不会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的是授粉植物4园艺植物芽变产生的主要来源是5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两种基本选择法是和6我国目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现状大体可分为国家级,,三个不同的层次。
7种质资源的研究方法有种质资源考察,征集;;。
8芽变的特点有,,,,局限性和多效性。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进化与遗传育种1、进化的基本要素植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有的植物种类均从比较原始的植物进化而来。
无论自然进化、人工进化,其关键的因素取决于变异、遗传和选择三个要素。
变异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物种进化的原料;遗传是变异得以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播的保证;而选择决定了哪些可遗传的变异能够得到保存并更多地繁衍后代而形成新的类型或物种。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主要是选择的主体和进化方向。
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均是针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
自然进化选择的主体是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选择保存和积累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有利的变异。
人工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类,选择保存和积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促使野生类型向栽培类型转化的动力。
由此促进原始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作物起源中心。
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选择方向在某些时候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人工进化由开始针对自然变异的无目的、无计划的无意识选择,逐渐发展到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
人工进化可以在短短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内创造若干个新的生物类型、新品种,而这样的新类型,品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几万年或几十万年的时间。
第二节园艺植物品种的概念及作用1、品种的概念沈阳农业大学景士西将其归纳为: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防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优良品种的特点作为一个优良的植物新品种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优良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要求,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适应性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条件的适应和对特定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性,对机械化、加工工艺流程等的适应性等。
经典整理:园艺植物育种学1.种质与种质资源:种质是遗传物质,能够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种质并能够繁殖的生物体。
2.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配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如产量或其他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它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形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3.芽变选种与实生选种: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芽变选种是将优良的芽变选择出来,经过鉴定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实生选种是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4.合成杂交与添加杂交:合成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先配成单交种,然后将两个单交种杂交。
添加杂交是指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
5.童性和童期:童期是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植株具备开花潜能的这一段时期。
童性是指植物在童期内未发育出性器官的状态。
6.雄性系和雌株系:雄性不育系是指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
雌性系是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7.外照射与内照射:外照射是指核辐照射的一种方式,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体外,使生物受到来自外部的射线照射。
内照射是指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
8.CMS和GMS:CMS指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母体遗传、花粉败育和雌蕊正常。
GMS是指细胞和雄性不育,该类型的雄性不育是由细胞核不育基因控制,不受细胞质影响,没有正、反交遗传效应。
9.品种与品系:品种是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品系指来源于同一祖先,性状表现大致相同的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