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 第八章 表单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717.00 KB
- 文档页数:42
数据库设计表格式
在设计数据库表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数据规则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的基本结构:根据业务需求和输出输入条件,规划表的基
本结构,包括主键、外键、索引等。
2. 状态字段设计:根据业务规则,设计状态字段,以便于对数
据进行状态管理。
3. 通用规则设置:根据公司或部门的通用规则,比如录入员、
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删除标志等,设置其他字段。
4. 容量规划:预估相关表的数据量,进行容量规划,以便于确
定主键、索引、分区等设置。
5. 数据主键和唯一索引:确定主键和唯一索引,以便于快速检
索和插入数据。
6. 第三范式:按照第三范式进行数据表设计,以便于提高数据
表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7. 查询、删除、更新习惯和语句:收集开发人员的查询、删除、更新习惯和语句,以便于对数据表进行相应的变更。
8. 索引和外键设置:根据对相关处理语句的分析,进行索引和
外键的设置,以便于提高数据检索和插入速度。
总的来说,数据库表设计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设计,以便于提高数据表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优化,以便于不断提高数据库表的设计质量。
数据库表设计文档数据库表设计文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档,它描述了数据库中所有表的结构和相关信息。
这个文档通常由数据库管理员或开发人员编写,以确保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在设计数据库表之前,需要先明确数据库的需求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的用途:确定数据库的主要用途和目标用户,例如,是用于在线商店还是用于金融交易。
2. 数据库的规模:确定数据库的规模和数据量,以便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硬件。
3. 数据库的安全性:考虑数据库的安全性需求,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数据库的性能:考虑数据库的性能需求,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性。
在明确了数据库的需求和目标之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数据库表了。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表的结构:确定每个表的列和数据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表的命名:为每个表命名,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3. 数据库的范式:设计表时,需要考虑数据库的范式。
范式是一种数据结构规范,它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重复,并且可以有效地查询和更新。
4. 索引的设计:为表添加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5. 外键的设计:在表之间添加外键,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6. 视图的设计:创建视图,以简化复杂的查询和报告。
7. 存储过程的设计:创建存储过程,以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
8. 安全性的设计:设置表级别和列级别的安全性,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在完成数据库表设计之后,需要编写数据库表设计文档。
这个文档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数据库概述:介绍数据库的用途、范围、目标用户和需求。
2. 表的结构:描述每个表的结构、列和数据类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索引和约束:列出每个表的索引和约束,包括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和检查约束。
4. 视图和存储过程:描述每个视图和存储过程的用途和实现方法。
5. 安全性和权限:说明数据库的安全性需求和实现方法,包括用户的权限和访问控制。
2011年9月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考试复习纲要目录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2)第二章VF程序设计基础 (3)第一部分 (3)第二部分程序设计基础 (3)第三部分函数部分 (5)第三章数据库及其操作 (26)第四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32)4.1概述 (32)4.2 查询功能 (33)4.3操作功能 (34)4.4 定义功能 (35)第五章查询与视图 (37)第六章表单设计与运用 (40)第七章菜单设计与应用 (46)第八章报表设计 (48)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数据库系统:DBS;数据:DBDBS包括DBMS,DBAS,DB2、实体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3、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
4、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每一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
5、元组:二维表中的行称为元组。
6、属性: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属性。
7、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8、关系→表;关系名→表名;属性→字段;元组→记录;行→记录,元组;列→字段,属性。
9、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
10、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水平方向)for,while,where投影(垂直方向)fields,select联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11、定义数组:dime/declare 数组名(3,4)第二章VF程序设计基础第一部分1、创建项目:①通过菜单创建②命令:creat project项目名2、打开项目管理器:①通过“文件→打开”菜单项②命令:modify project 项目名3、各类文件选项卡:①数据选项卡(数据库,自由表,查询,视图)②文档选项卡(表单,报表,标签)③类④代码⑤其他第二部分程序设计基础1、概念:是命令的集合,分行存储在磁盘上,按照人为的顺序依次输出的过程。
2、建立、修改:modify command 程序名3、运行:do 程序名4、基本输入语句:(以求圆的面积为例)①.input”请输入圆的半径”to r②.accept ”请输入圆的半径”to r③.@10.10 say “请输入圆的半径” get rread④.wait ”请等候……”window⑤. messagebox (“欢迎光临!”,48,“欢迎信息”)5、程序的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分支、判断)循环结构(条件循环、步长循环、扫描循环)6、程序的控制语、注释语①.exit 退出、终止②.loap 中止③.quit 关闭系统④.&& 同行注释⑤. * 换行注释⑥.error 不参与程序的执行6、程序模块7、变量的作用域①.公共变量(public):作用于程序运行的始终②.局部变量(local):只在本过程中使用,即不上传,也不接收③.私有变量(private):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自动隐藏,成程序结束时显示本身第三部分函数部分1、字段数据类型(11种)* N包括Y,F,B,I2、变量: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能发生变化的量。
一、设计数据库表1.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法1:法2:左大圆按钮2. 输入数据库名称导航窗格:3. 创建按钮:创建数据库表法1:单击“表”按钮:创建数据库表法2:单击“表设计”,我们选用的。
输入表的字段及属性。
保存表:保存前应先定义主键。
出错提示右击学号字段,选为主键。
添加字段,鼠标在一个字段上,右击,选择插入列。
在这里也可以选择删除列,即删除字段。
在“创建”-“表设计”—右击表名—“设计视图”格式可以调整字段顺序。
二、向数据库表中添加记录1. 添加记录很简单,只需在数据库容器中选择表名称,然后双击该名称即可进入数据表视图中的表。
打开表后就可在每个字段中输入值。
2. 向数据库表中添加记录。
在数据表视图情况下。
注意保存。
保存为*.mdb格式的数据库文件保存。
第三部分创建ODBC数据源1. 设置/控制面板/性能和维护/管理工具/数据源(ODBC)2. 用户DSN----添加3. 选择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4. 为数据源起名5. 选择数据库。
6. 数据库设定好以后结果。
7. 看到刚刚添加的用户数据源“CTI”。
确定后退出。
第四部分VC数据库编程1. VC++中新建File/New/Database Project2. 选择数据源。
3. 选择数据表。
双击表名“table”。
表内容出现如下所示。
4. 点击“Query”中的“SQL”,出现输入SQL语句的窗口。
5. 输入SQL语言,并点感叹号运行,即可看到运行结果。
数据库操作练习建立数据库student.mdb,包含两个表:student_info,和student_score。
VC++6.0中操作。
①无条件查询:SELECT * FROM student_scoreSELECT 姓名, 学号FROM student_score②查询满足要求的内容SELECT 学号, 姓名FROM student_info WHERE 性别 = '男'③创建表格CREATE TABLE student1 (st_class CHAR(8),st_no CHAR(10) NOT NULL,st_name CHAR(8) NOT NULL,st_sex CHAR(2),st_age SMALLINT,PRIMARY KEY (st_no)) ④创建字段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tborn DATE NOT NULL⑤删除字段alter TABLE student1 DROP st_sex⑥删除表格drop table student1⑦删除记录delete from student_info where 学号='B04020003'⑧插入记录INSERT INTO student_info (学号, 姓名, 性别) VALUES ('B04020003', '张楠楠', '女')insert into student_score (学号,姓名,数学,语文,英语) values ('B04020003','张楠楠',89,90,98)insert into student_score (学号,姓名,数学,语文,英语) values ('B04020004','张小甜',89,69,95)⑨删除记录delete from student_score where 语文=69⑩修改记录UPDATE 表名 SET 列名=列改变值[WHERE 条件表达式]update student_score set 姓名='张小楠' where 数学=89。
第八章报表与标签设计在应用程序设计中,数据输出是用户了解数据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
Visual FoxPro系统除屏幕输出外,报表打印也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Visual FoxPro向用户提供了设计报表的可视化工具——报表设计器。
在报表设计器中,可以直接从项目管理器或数据环境中将需要输出的表或字段拖放到报表中,还能控制数据记录的输出格式,添加线条、矩形、圆角矩形、图像等控件,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打印效果。
标签是一种多列报表布局,它具有为匹配特定的标签纸而对列的特殊设置。
报表的设计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数据源设置和布局设计。
报表的数据源可以是表、查询或视图;报表的布局则通过报表设计器进行控制。
通常报表的布局类型有“列布局”、“行布局”、“一对多布局”、“多列布局”、“标签布局”等。
创建一个报表的过程一般是:(1)确定要创建的报表类型及数据源(2)创建报表布局文件(3)调整、修改和定制布局文件(4)预览和打印报表Visual FoxPro系统提供了三种方法创建报表:(1)使用报表向导生成(2)使用快速报表生成(3)使用报表设计器设计、编辑自定义报表报表文件的扩展名是. frx 。
8.1 报表向导利用报表向导可以方便地生成一个报表。
启动“报表向导”有以下三种途径:(1)选菜单【文件(F)】→【新建(N)…】,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报表”并单击【向导】按钮,如图8-1所示。
(2)打开“项目管理器”,从“文档”选项卡中选择“报表”,点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报表向导】按钮。
(3)选菜单【工具(T)】→【向导(W)】【报表(R)】”子菜单项。
通过以上办法启动“报表向导”后,将进入“向导选取”对话框,如图8-2所示。
如果数据源是一个单一的表,则选择“报表向导”;如果数据源是具有“父子”关系的父表和子表,则选择“一对多报表向导”。
这里以“报表向导”为例说明报表的创建过程,数据源采用数据库表“xsda.dbf ”。
数据库设计表模板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数据库设计表模板,包含了常见的表名、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等信息:
其中,表名表示该表的名称,字段名表示该表的每个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表示该字段的数据类型,约束表示该字段的约束条件,如主键、非空、唯一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可以对上述表模板进行扩展和修改,以满足不同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
例如,可以添加索引、外键等约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可以添加时间戳、地理位置等特殊字段,以支持更多的业务场景;可以添加视图、存储过程等高级功能,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
要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如数据抽象、数据分层、事务完整性等,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库结构设计是建立数据库表格的关键部分,它决定了如何组织数据以满足应用程序的需求。
以下是设计数据库表格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常见要素和示例:1. **表格命名**:选择有意义的表格名称,描述表格所存储数据的内容。
例如,如果您正在设计一个在线商店的数据库,可以创建名为"products"的表格来存储产品信息。
2. **字段命名**:选择具有描述性的字段名称,以便轻松理解和查询数据。
例如,一个"products"表格可以包括字段如下:- `product_id`:产品唯一标识符。
- `product_name`:产品名称。
- `description`:产品描述。
- `price`:产品价格。
- `stock_quantity`:产品库存数量。
3. **数据类型**:为每个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确保存储有效的数据并节省存储空间。
例如,`price`字段可以使用`DECIMAL`或`FLOAT`数据类型,而`product_id`字段可以使用`INT`数据类型。
4. **主键**:确定每个表格的主键,它是唯一标识表格中每行数据的字段。
通常,主键是自增长的整数。
在上面的示例中,`product_id`可以作为主键。
5. **外键**:如果表格之间存在关系,定义外键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有一个`orders`表格,可以在`orders`表格中创建一个外键,引用`products`表格中的`product_id`字段,以建立订单和产品之间的关系。
6. **索引**:为经常查询的字段创建索引,以提高检索性能。
例如,您可以在`product_name`字段上创建一个索引,以便根据产品名称进行快速搜索。
7. **默认值和约束**:定义字段的默认值和约束,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例如,可以为`price`字段定义一个默认值,以确保在没有指定价格时自动分配默认价格。
如何设计数据库表一、简介在设计数据库时,最重要的步骤是要确保数据正确分布到数据库的表中。
使用正确的数据结构,可以极大地简化应用程序的其他内容(查询、窗体、报表、代码等)。
正确进行表设计的正式名称是“数据库规范化”。
本文简要介绍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需要注意并力求避免的常见问题。
1.理解您的数据在设计表之前,应明确您打算如何处理数据,还要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您所做的假设将会影响最终的设计。
2.您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设计应用程序时,关键要了解设计的最终结果,以便确保您准备好所有必需的数据并知道其来源。
例如,报表的外观、每个数据的来源以及所需的所有数据是否都存在。
对项目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在项目后期发现重要报表缺少数据。
3.明确所需数据的类型和来源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后,就必须确定数据的来源。
数据是否从其他数据源中导入?数据是否需要清理或验证?用户是否需要输入数据?明确所需数据的类型和来源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
4.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用户是否需要编辑这些数据?如果需要,应如何显示数据以便于用户理解和编辑?有没有验证规则和相关的查找表?要求对编辑和删除保留备份的数据输入有没有相关联的审核问题?需要为用户显示哪些摘要信息?是否需要生成导出文件?了解这些信息后,就可以想象字段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了。
5数据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将数据分组放入相关字段(例如与客户相关的信息、与发票相关的信息等),每个字段组都代表要建立的表。
然后考虑如何将这些表相互关联。
例如,哪些表具有一对多关系(例如,一个客户可能持有多张发票)?哪些表具有一对一关系(这种情况下,通常会考虑将其组合到一个表中)?6.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设计表之后,常常会由于没有考虑时间的影响而导致以后出现严重问题。
许多表设计在当时使用时效果非常好,但是,常常会因为用户修改数据、添加数据以及随时间的推移而崩溃。
开发人员经常会发现需要重新设计表的结构来适应这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