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惯性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8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概述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
所有的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幻想无法实现的原因--北京有个人,曾提出选一个无风的日子,乘坐气球在高空观看大地向东移动,以此来环游世界,这是否可行呢?显然不能,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惯性。
当有人乘坐气球离开地球表面时,由于惯性,人和气球仍以地球自转的速度运动着。
伽利略惯性原理是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发表的,它是作为捍卫日心说的基本论点而提出来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保持物体以均速运动的是力的持久作用。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相反地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就有所增加。
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
如果引力能够截断,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伽利略在金属球在斜面滚动的实验中观察到,金属球以匀速继续滚过一片光滑的平桌面。
从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就得到了惯性原理。
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伽利略的惯性原理是近代科学的起点,它摧毁了反对哥白尼的所谓缺乏地球运动的直接证据的借口。
笛卡尔的补充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牛顿而被现代社会所普遍认知的惯性原理,来自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1687),定义如下: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惯性与质量【知识点的认识】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的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小。
3.惯性的性质: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其本质是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②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
当物体本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
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的表现形式:①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②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加深理解惯性概念的几个方面:(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之一,物体的惯性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运动状态、时间次序以及是否受力等均无关,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绝不是运动速度大、其惯性就大,运动速度小,其惯性就小;(3)物体不受外力时,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命题方向】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的缘故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分析:一切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解答:A、影响惯性大小的是质量,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由于惯性大,惯性大是由于质量大,故B错误;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故C正确;D、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有质量就有惯性,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有质量,故有惯性,故D错误。
物体的惯性与加速度物体的惯性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和力学性质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体的惯性和加速度的概念、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一、物体的惯性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维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一性质被称为物体的惯性。
想象一个车辆突然停下,乘坐车辆的乘客会感到往前被甩出的一种推力。
这是因为车辆的突然停止打破了乘客原本的惯性状态,而乘客的身体继续保持了运动状态,因此向前甩出。
同样地,当车辆突然启动时,乘客则会感到向后的推力。
这是因为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车辆的启动却将乘客推动向后。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因此,在相同的力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
例如,推动一个小球和推动一个沉重的箱子需要施加不同的力,因为沉重的箱子具有更大的惯性。
二、物体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改变速度的快慢程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加速度(a)= 总力(F)/ 质量(m)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当施加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时,加速度将增加。
当施加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时,加速度将减小。
因此,较大质量的物体需要较大的施加力才能产生相同的加速度。
三、惯性与加速度的关系物体的惯性与加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
也就是说,当施加的力增加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加。
但是,惯性则是物体保持现有运动状态的趋势。
当物体的惯性较大时,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即使施加的力增大。
换句话说,较大惯性的物体需要更大的施加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以推动两个物体为例,一个是小球,另一个是沉重的箱子。
物理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之一,也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
它描述了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它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将保持静止状态;如果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表明了物体的惯性特性,也就是说物体具有一种“固有的”性质,会保持其原有的状态。
这个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方程提供了基础,也为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提供了依据。
2. 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参考系,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是一个惯性参考系,即在这个参考系中,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物体在这个参考系中表现出的运动状态符合惯性定律;二是它是一个惯性参考系,即在这个参考系中,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平衡,从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对于惯性参考系的选择,通常我们会选择地面参考系作为我们的参考系,因为地面参考系相对于地球来说是惯性参考系,而在这个参考系中的运动状态是比较容易观测和描述的。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相对论力学中的情况,我们需要考虑特殊的惯性参考系,以使得牛顿运动定律在这个参考系中依然成立。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表现出的运动状态。
具体来说,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时所表现出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的关系:F=ma,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计算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的方法。
同时,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即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惯性质量惯性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与物体所受外力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即 F=ma。
惯性质量的大小为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之比,它是描述物体对于外力的反应程度的一个量度。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现有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也是惯性的核心概念。
2. 惯性的性质惯性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性质:(1)惯性是一种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2)惯性是一种相对性的性质。
即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在静止的地面上运动,还是在匀速运动的车厢内运动。
这表明惯性是与参照系相关的。
(3)惯性是一种自身属性。
物体的惯性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与其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变性,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导航定位的功能。
(2)惯性力。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参照系下的虚拟力,它是由于参照系的加速度而产生的。
在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为零;而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的作用。
(3)惯性仪表。
飞行器、航天器等载具上常常搭载惯性仪表,来测量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辅助飞行员或航天员进行飞行和导航。
(4)惯性负载。
在工程领域中,惯性负载可用于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惯性作用,从而用于测试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惯性的重要性惯性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之一,也是其他物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惯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状态的保持正是由于物体的惯性所决定的。
(2)惯性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而这种运动规律的成立正是基于物体的惯性。
惯性在物理学里,惯性(inertia)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
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艾萨克·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惯性,或物质固有的力,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相当,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更具体而言,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存在某些参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从某些参考系观察,假若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方向恒定。
惯性定义为,牛顿第一定律中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满足牛顿第一定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
稍后会有关于惯性参考系的更详细论述。
早期认知文艺复兴之前,在西方哲学里最被广泛接受的运动理论是建立于大约 335 BC至322 BC的亚里斯多德的学说。
亚里斯多德表明,假设没有“暴力”(violent force)施加,所有(在地球上的)物体最终都会停止运动,静止于其自然位置,但只要有暴力促使物体运动,物体会持续其运动状态。
当抛物体被抛掷出去时,抛掷者的暴力转移到抛物体周围的空气,使这些空气流动,成为新的推动者,继续不停地促使抛物体移动。
[3][4]在之后大约两千年内,亚里斯多德的运动概念广泛地被接受,只有几位著名哲学家对这概念提出质疑。
例如,在第6世纪,约翰·斐劳波诺斯严厉批评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不一致理论:亚里斯多德认为真空不可能存在,因为,在真空里,没有任何介质促使物体移动,但是,他又表示,介质的阻力与其密度成正比:假设空气的密度是水的一半,则物体通过同样路径所用掉的时间,在空气中是在水中的一半,那么,物体通过真空所用掉得时间应该更少。
[5]斐劳波诺斯主张,介质只能阻碍抛物体的运动,不能促使抛物体移动;在真空里,没有任何介质,抛物体反而比较容易移动。
[6]斐劳波诺斯建议,促成抛物体持续运动的因素与周围介质无关,而是在运动刚开始时,加诸于抛物体的某种性质,这性质逐渐在运动时消耗殆尽。
初中物理知识点:惯性的定义以及惯性在⽣活中的应⽤1、惯性的定义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般是指物体不受外⼒作⽤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种属性。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受⼒⼤⼩、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关。
2、⽜顿第⼀定律⽜顿第⼀定律⼜叫惯性定律,普遍表达式为:⼀切物体在没有受到⼒的作⽤的时候,总保持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状态,直到有外⼒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
⼒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顿第⼀定律的说明:A、⽜顿第⼀定律是在⼤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但是我们周围不受⼒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实验来直接证明⽜顿第⼀定律。
B、⽜顿第⼀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即⼒与运动状态⽆关,所以⼒不是产⽣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的利⽤1.⽤⼿向地上洒⽔时,⼿撩起⽔向前运动,当⼿停⽌运动后,由于惯性,⼿带起的⽔仍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就被洒出去;2.在跳远⽐赛时,运动员跳起后,由于惯性,在空中仍保持⼀定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最后落在前⽅;3.汽车快到达终点时,熄⽕后由于惯性仍能前进⼀段距离,这样可以节省汽油;4.⼈骑车也是⼀样,当⾃⾏车运动起来后,⼈停⽌蹬车,⾃⾏车仍会向前运动⼀段距离,并不会⽴即停下。
如果没有惯性,这些现象将不复存在。
因此对于有益的惯性.我们往往想办法来增⼤它。
由于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惯性越⼤。
因此在汽油机、柴油机等热机上我们通过增加飞轮的质量来增加它的惯性,以保持飞轮能持续地旋转下去.⼈们有时要利⽤惯性,有时要防⽌惯性带来的危害。
4、惯性的危害1. ⾏进中的车⼦突然制动,导致车内的⼈摔倒2. 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3. 摩托车撞上护栏,车上的⼈由于惯性腾空飞出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受平衡⼒还是⾮平衡⼒),物体受⾮平衡⼒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是有条件的。
惯性计算公式讲解惯性是物体在运动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在物理学中,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它使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在物理学中,惯性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惯性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惯性大小。
惯性计算公式的推导。
在物理学中,惯性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运动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用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的惯性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F=ma。
其中,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
a=F/m。
根据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