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学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第一节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一、作者简介:马建忠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1、词类系统(字类)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数量词)状字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2、句子成分系统起词:充当主语的词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止词:充当宾语的词表词:静字充当谓语司词:介词宾语加词:介字与其司词读:小句3、位次系统主次(作起词的名字)宾次(作止词的名字)正次(中心语)偏次(修饰语-------定语)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罗);第二节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二、主要内容1、句本位语法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词类系统名词、代名词实体词动词述说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介词、连词关系词助词、叹词情态词转类铁桥形容词狮子的勇猛名词落花、飞鸟形容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词无定类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分类2、句法分析——图解法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外动词同动词工人请我讲演我爱他诚实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
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
(一线制双线制)第三节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一、陈望道和方光焘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二、文法革新的宣言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P5思考和练习一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
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
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
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
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
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
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
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学习与复习刘街生1.简述汉语语法的特点。
(1)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可以图示如下: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主宾语谓语定语状语(2)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汉语当中,名词没有格的变化,动词又没有人称、数的变化,动词充当谓语里不必跟着主语而变化,这就使得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3)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第一,这一结构为汉语所有而英语所无的结构。
第二,这一结构是一种强陈述功能结构。
2.简述为什么划类词类在词组层面进行。
(1)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因此不能据词同句子成分的关系来划分词类,因此不能把句子当成划分词类的平台。
(2)词组是静态结构单位,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比句子平面更为严格的制约,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别。
(3)把词组作为划类词类的平台就是根据词在词组中的功能来划分词类。
3.简述划分词类的依据。
(1)划分词类就是把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一些类别。
以往提出有三个标准:形态、意义、功能。
(2)单纯用形态给词分类,在汉语中行不通,因为汉语少形态,形态缺乏普遍性。
(3)用意义给词分类也行不通,因为意义具有模糊性,把握不住,比如“突然”和“忽然”语法功能大不相同,但意义区别难以弄清楚。
(4)划分词类的依据,从理论上讲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分布。
因为词类是词与词组合当中体现出来的聚合类,分布就是词的组合能力和聚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时形态只是语法功能的体现,语法功能又是语法意义在形式上的表现。
从操作上讲,也应是语法功能,根据词的分布来判定词类,但形态会以显性形式表明词的类,意义在判定词的同一性上有重要作用,简单地说,词义不同,就是不同的词项;词义相同,则是同一词项。
4.简述句法同构的不同类型。
句法结构是词与词的组合。
句法同构,就是组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相同。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分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词;③时间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征: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 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 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 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 一个句法结构s, 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或: 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 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 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
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
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 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 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 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 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 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
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 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 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
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 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 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 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1.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2.具体的词、词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
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
3.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二)稳固性1.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语法的稳固性。
2.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
(三)民族性三语法单位1.什么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语法单位的分类共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
3.语法单位之间的层级关系III.句子 III级语法单位→使用单位II.词和短语II级语法单位—构句材料备用单位I.语素 I级语法单位—构词材料4.语法手段(1)什么是语法手段(2)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A. 语序①我们理解(主谓关系)——理解我们(述宾关系)②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B. 虚词③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我的弟弟——我和弟弟④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二语法体系和语法学体系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家对于语法现象的观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作出的一切阐述”。
三语法学的种类(一)从研究目的角度分类1.历史语法学用历史观点来研究某一语言的语法构造的发展、演变的学问叫做历史语法学。
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2.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5.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6.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7.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8.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9.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10.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11.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12.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13.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14.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15.状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16.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7.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18.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
1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的词叫趋向动词20.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21.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的词。
22.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
23.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24.副词:副词是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P17)25.代词:代词是有替代,指示作用的词。
26.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单选]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说:“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式。
”[单选]高名凯先生在1960年出版的《语法理论》中指出:“语法也就是语言中的音义结构物各成分之间起着组织作用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
”[单选]有少数动词可以这样重叠,如:说笑——说说笑笑,指点——指指点点,吱唔——吱吱唔唔。
[单选]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
[单选]《马氏文通》可以说是富于创造性的一部语法书。
[单选]马建忠是中国语法学的创始人。
[单选]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
以“句本位”来建立新的语法体系。
[单选]王力著成了《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
[单选]吕叔湘著成了《中国文法要略》。
[单选]高名凯著成了《汉语语法论》。
高先生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实词不能分类。
[单选]语言研究所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八位先生编著的《语法讲话》,1961年正式出版,改名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周法高先生认为这是“大陆出版的最好的一本语法书”。
[单选]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是一部语法用法词典。
[单选]朱德熙著成的《语法答问》一书,书中正式提出了“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
[名词]语法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词法和句法。
词法包括词的构成、分类、形态变化。
[名词]句法包括词与词如何组合成为短语,词与词或词与短语如何合成为句子。
[名词]语法学就是研究语法的科学。
就是说,它以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语法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科学。
[名词]语法学的内容自然是跟语法本身的内容大体相一致的。
它既要研究词法,包括词的构造方式、词的分类、词的形态变化等;又要研究句法,包括短语的构造、句子的构造、句子的类型、复句的分类和层次等等,既要研究静态的结构,又要研究动态的变换,还要从理论上研究语法与语义的种种关系。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单选]名词+名词可组成并列关系、定中关系、同位关系、主谓关系。
[单选]动词+动词可组成并列关系、述补关系、连动关系、述宾关系。
名词解释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
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22、位移动态义:这是一种与句式相关的类别。
包含两个特征:一是核心动词具有[+位移]语义特征,一是具有表源点或终点的名词项。
23、语义格: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项,组合后产生一种语义关系,称为语义格。
24、非意志动态义:指句子动作行为非施事主体自主发出的动作行为。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一章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2.《方言》的作者是扬雄。
3.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的第一座丰碑。
P24.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P25.朱德熙的《语法答问》的问世,终于揭开了汉语语法特点的盖头。
P36.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方法是比较。
P47.为什么研究汉语语法学会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P5--6答: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
⑵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8.现在汉语语法特点的原则是有无原则和价值原则。
9.什么是有无原则?P6答:所谓有无原则,是指某一语法特点为汉语所有,而为英语所无;或是为英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那么这一语法特点就是汉语语法同英语语法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10.什么是价值原则?P7--8答:所谓价值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价值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
价值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有根本性的影响。
11.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还必须经过价值原则的检验。
P710.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P9、P21、P25答: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⑵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⑶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12. 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
(见P10页的图)13.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英语相比多了些什么?P11答: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⑶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⑷动词可以做定语;⑸形容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⑹形容词可以做谓语;⑺形容词可以做状语。
名词解释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
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22、位移动态义:这是一种与句式相关的类别。
包含两个特征:一是核心动词具有 [+位移] 语义特征,一是具有表源点或终点的名词项。
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项,组合后产生一种语义关系,称为语义格。
24、非意志动态义:指句子动作行为非施事主体自主发出的动作行为。
25、歧义句: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理解,即它含的意义不止一个,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歧义句。
填空题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新兴的描写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白话文语法著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1924年黎锦熙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他一反马建忠‘词本位’观念,以‘句本位’来建立语法关系。
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著作。
3、中国语法学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模仿期、探索革新期、振兴期。
4、《中国现代语法》的作者是王力。
5、探索革新时期吕叔湘的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
6、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7、《现在汉语八百词》的主编是吕叔湘。
8、探索革新期(1936-1949)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
9、草创模仿时期的代表作是《马氏文通》《新著国文语法》。
10、解放初期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11、1978年后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吕叔湘的《现在汉语八百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1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1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者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4、“打扫干净”属于述补词组。
15、“进攻水平”属于定中词组。
16、“编写价值”属于定中词组。
17、“开展批评”(动+名)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述宾关系。
18、“班主任田力”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同位关系。
19、‘的’总是附加在定语之后;‘地’总是附加在状语之后;‘得’总是附加在补语之前;20、动词的重叠方式往往用 ABAB式;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往往采用 AABB式。
21、形容词+形容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并列和主谓。
22、动词+名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述宾和定中。
23、形容词+名词的一种语法意义是定中:美丽的小岛。
24、名词+名词这一形式有四种语法意义并列、定中、同位、主谓。
25、动词+动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并列、述补、连动、述宾。
26、动词+形容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述补、主谓、述宾,连谓。
27、形态可分为狭义形态和广义形态两种。
28、俄语名词词尾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词尾有时,体,人称,数的变化,这些都属于狭义形态。
29、汉语动词后可加轻音的‘着’‘了’‘过’分别表示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
30、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31、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32、用公母,雌雄,男女来表示性别不属于性的语法范畴。
33、汉语里有体的语法范畴,没有时的语法范畴。
34、人称代词和表人名词这些词具有数的语法范畴。
35、下面的情形属于形态的有动词重叠,表复数的‘们’,附在动词后表体意义的‘着’‘了’‘过’。
36、构成句义的因素:1、成分词(实词)的异同。
2、词语的次序。
3、组合层次。
4、语法的结构关系。
5、语义结构关系。
6、句调。
37、‘小李搬去了’的歧义是由语法结构关系导致的。
38、句子包含三个部分一个语言片段、前后有较大的停顿、一定的句调。
39、汉语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形态标志、句法功能、组合能力。
40、汉语划分词类的最具普遍性的标准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41、“马上”和“今天”前者是时间副词,后者为时间名词。
42、“刚才”和“刚”前者是时间名词,后者为时间副词。
43、“她忽然看见了一只鸽子”中的“忽然”是副词。
44、“小刘买的是名牌产品”中的“名牌”是区别词。
45、名词前边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
46、“马上”是时间副词。
“现在”是名词。
“微弱”是形容词。
“微型”是区别词。
“特赦”是动词。
“叮当”是拟声词。
“白云”是名词。
47、“特级”是区别词。
“特殊”是形容词。
“特地”是副词。
48、副词只能做状语。
49、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受数量结构的修饰,也不受‘不,很’修饰,否定时用‘非’而不用‘不’。
50、介词总是带上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充当修饰语。
特别说明介宾结构不能充当述语。
51、划分主宾语时应当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52、主语是对谓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句子的对立统一体。
53、宾语是对述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述宾结构中的对立统一体。
54、“今晚家里又来了两位同学”其中家里是主语。
55、“昨天星期六”其中星期六是谓语。
56、“校园里鲜花怒放”其中校园里是主语。
57、“桌面上的小说他拿走了一本”的主语是桌面上的小说。
58、“开会时台上坐着主席团”的主语是台上。
59、“下午宾馆又走了一帮客人”的主语是宾馆。
60、“一次大餐她也没有吃过”的类主语和类定语是大餐,一次。
61、“她圆圆地划了一个圈儿”的“圈儿”从语义上看是结果。
62、“我家里昨天又来了两位客人”其中我家里是主语。
来是述语。
客人是宾语。
63、“一次面我们也没见着”其中一次面是类主语。
一次是类定语。
我们也没见着是谓语。
64、“这个问题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其中这个问题是主语。
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是谓语。
65、“你们大院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其中你们大院门前是主语。
你们、大院是定语。
蹲着是述语。
石狮子是宾语。
66、“小赵我也寄去了两本新书”其中小赵是与事。
我是施事。
新书是受事。
67、替换包括等量替换、不等量替换。
不等量替换包括超量替换、差量替换。
68、扩展实际上指的是等量替换和超量替换,紧缩实际指的就是差量替换。
69、层次切分的依据是结构,功能,意义。
70、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质属性。
71、可以进行多分的结构是连动结构、非连续结构。
72、“叫老廖写”是兼语结构。
73、“他死了父亲才去”“他们十人一组”“批评小吴的大姐”都是因为组合层次不同造成了歧义。
74、“看了半个月的报纸”中的多语义词语是半个月。
75、“打得我满头大汗”“这个人谁都不认识”“女子理发店”都是因为语义结构关系造成了歧义。
76、语义结构歧义的主要因素句式,句式中关键的动词,句式中关键的名词。
77、因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句里面存在一个身分特殊的词语叫多语义词语。
78、句式是指句子构造上的格式。
79、句式的变换是指不同句式的同义变换。
80、变换矩阵里,每一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在低层次的语义关系上一致。
81、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82、句式变换的条件限制有语法条件限制、语义条件限制、语音条件限制。
83、句式变换理论的意义是区别狭义同构、分化歧义句、深化语法研究。
84、所谓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85、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是一种变换关系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86、句式变换的原则:一是同一性原则。
一是平行性原则。
87、“把案情复杂化了”不能变换为“复杂化了案情”是受到语义条件限制。
88、“水在沟里流着”不能变换为“水流在沟里”是因为违反了同一性原则。
89、“在房间里喝酒”不能变换为“酒喝在房间里”是因为受语义条件限制。
90、“你把钱还给邻居宋爷爷”不能变换为“你还给邻居宋爷爷钱”是受语法条件限制。
91、“在客厅里打毛衣”不能变换为“毛衣打在客厅里”是受了语义条件限制。
92、动词属于[+附着]的句子是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对联贴在大门两边;窗帘绣着鲜花。
93、动词属于[+位移]的句子是他从学校搬迁到了海景花园。
小叶从二楼跳到一楼。
泥石流流到了村边。
94、“马上就下雨了”是非意志动态句。
95、“她从上海调到广州”是位移动态义。
96、“袜子穿破了”是结果静态义。
97、“我祝愿他今年能考上大学”是非现实动态义。
98、“你陪叔叔走走”中的“陪叔叔”属于伴随格。
99、“他把新衣服送给了小张”的句义是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100、“他答错了三道题”中的补语“错”的语义指向是同时前指主语、后指宾语。
101、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是语义对语法结构具有决定性、语法结构对语义具有强制性、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102、“我预祝小李考上大学”具有非现实动态义、非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103、“叶子从树上掉了下来。
”具有位移动态义、非意志动态义、现实动态义。
104、属于双向动词的是写、打量。
105、“用井水煮汤”、“用砂锅煮汤”、“用温火煮汤”,“用”后的名词分别是材料格、工具格、方式格。
106、句子中存在着关联格词语的是这事,我没有意见。
那场火,幸亏消防员来得快。
关于小王入团的事,他心里有个结。
107、歧义句的类型有三种:①层次组合不同②语法关系不同③语义关系不同108、写作语法学论文的步骤一般说来分为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如何写作。
109、在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时,分类标准要统一,观点要前后一致,自圆其说。
问答题汉语语法特点是什么?①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