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岩溶区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岩石暴露、植被丧失、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现象。
为了保护岩溶区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
该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治理措施,恢复岩溶区的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保持水资源供应。
规程分为四个主要内容:定性分析、治理措施、监测评估和技术推广。
首先,定性分析阶段用于评估岩溶区石漠化的情况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目标。
这一阶段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气候和生态环境特点,分析不同区域的石漠化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治理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等各种手段。
针对不同的石漠化区域和石漠化程度,选择适合的植被恢复方式,如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草本植物种植等。
同时,通过建设防护林带、构建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对于贫瘠的土壤,可以采用有机改良剂、矿物质添加剂和微生物技术等手段,改善土壤质量。
监测评估阶段用于不断监测和评估治理效果,确保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通过定期采样分析土壤质量、水质状况和植被覆盖率,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恢复程度,从而调整和改进治理方案。
最后,技术推广阶段旨在广泛普及并应用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和相关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推广治理技术和经验,促进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规程》的制定,将为岩溶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科学和规范的指导。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岩溶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对于人们的生活福祉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将促进全社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形成广泛共识和行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10.14•【字号】桂发改农经[2009]947号•【施行日期】2009.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桂发改农经〔2009〕947号)各有关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关系到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好各渠道用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发挥综合效益。
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认真做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组织实施工作。
国家于2008年正式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试点实施期为2008-2010年。
我区的马山、柳江、平乐、天等、忻城、田东、田阳、平果、都安、大化、环江、凤山等12个县列入国家100个试点县范围。
各试点县要流域为设计和治理单元,选择石漠化严重、有代表性、典型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以基本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生态环境,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为全面掌握石漠化状况,科学分析和评价工程实施效果,考核各地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地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统一监测技术指标和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监测资源,采取多种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监测系统建设。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第一章岩溶地区基本概况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岩溶地区是以云贵高原为中心,北起秦岭山脉南麓,南至广西盆地,西至横断山脉,东抵罗霄山脉西侧,跨中国大地貌单元的三级阶梯。
地理坐标为东经98°36′~116°05′,北纬22°01′~33°16′。
本次规划区域范围涉及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8省(区、市)的451个县(详见附表1、附图1)。
土地总面积105.45万平方公里,岩溶面积44.99万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化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
1、地质地貌碳酸盐岩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根据其矿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分为石灰岩、白云岩两种基本类型。
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岩碳酸盐岩溶蚀破坏、改造形成的地表、地下形态统称岩溶地貌。
根据岩溶发育的特征,岩溶区地貌组合类型可分为:中高山岩溶山地、岩溶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岩溶峡谷、峰丛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溶丘洼地(槽谷)、以及局部分布的石林等。
2、气候岩溶区以湿润多雨的亚热带气候为特征,夏季主要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冬季主要受西北利亚冷空气高压影响,形成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
年均气温从西北到东南依次由8~10℃递升到20~22℃;而年均降雨量则依次由700~1000毫米递升到2000~2200毫米。
同时,岩溶区气温和降雨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特征。
降雨年内、年际间变化大,导致干旱和内涝频繁发生。
3、土壤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石灰土,其理化性质有别于地带性的土壤,表现为富钙、偏碱性,有效营养元素供给不足且不平衡,质地偏粘重,有效水分含量偏低。
由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缓慢、土层薄、土层与下伏的刚性岩石直接接触,土壤易侵蚀。
4、水资源岩溶地区降雨量丰富,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000~4000立方米/年,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灌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5.11.06
•【字号】桂发改农经〔2015〕1315号
•【施行日期】2015.11.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土保持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灌阳县石漠化
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桂发改农经〔2015〕1315号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你委《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审批桂林市灌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度初步设计的请示》(市发改报字〔2015〕349号)收悉。
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已经自治区有关部门联合审查,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工程治理岩溶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积
5.01平方公里。
实施封山育林504公顷,人工造林100公顷;人工种草3.46公顷,棚圈建设2700平方米;沟道整治5公里,田间生产道路8公里等。
二、同意初步设计的设计方案。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概算总投资784.9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700万元,地方配套84.94万元。
请据此批复开展下阶段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11月6日。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莫剑锋;陆志星;黄永辉;尹国平;许奇聪;杨建华【摘要】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jectoverview,completion,effectiveness and main way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 author proposed an experienced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n -struction in karst areas of China.%对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概况、工程完成情况、治理成效及其主要做法进行探讨分析,为我国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206-210)【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成效经验;广西【作者】莫剑锋;陆志星;黄永辉;尹国平;许奇聪;杨建华【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南宁530028;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南宁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南宁530028;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南宁530028;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1-3]。
I趾穴PKULAVV.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法规类别】工程质量监督【发文字号】桂发改农经[2016]913号【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16【实施日期】20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桂发改农经〔2016〕913号2016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国家及自治区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第三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县(区、市)为基本建设单位,因地制宜,1 / 4以流域为治理单元,将各项治理措施合理配置,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
国家和自治区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改良草地,草种基地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中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道路、引水渠、排涝渠、拦沙坝、谷坊、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设施等建设。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工程建设涉及的自治区、市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年度投资计划的审查和综合平衡,会同有关部门申报和下达年度投资计划,负责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年度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牵头组织项目的省级复验工作。
自治区林业厅负责林业治理项目成效监测并公布工程建设成效监测结果,每五年公布石漠化的监测结果;负责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
参与项目的省级复验工作。
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改良草地、草种基地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中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及负责本部门实施项目的成效评估工作;参与项目的省级复验工作。
石漠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石漠化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退化,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石块裸露,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广泛,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因此,开展石漠化治理项目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提高石漠化地区的土地质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的生产力,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土地调查与评估。
首先,对石漠化地区进行全面的土地调查与评估,了解土地的地貌特征、土壤质量、植被状况等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植被恢复。
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生态植被恢复方案,包括引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和保护,逐步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
3. 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的退化风险。
4. 农业生产发展。
通过土地治理,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带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土地调查与评估工作,获取准确的土地信息。
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生态植被恢复方案,确定适宜的植被种植方案和管理措施。
4. 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 宣传和推广项目成果,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治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项目效果评估。
1. 对项目实施后的土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掌握土地治理效果。
2. 通过对土地的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
3. 统计土地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产出情况,对项目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六、项目预算。
1. 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主要用于土地调查评估、植被恢复、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79.45万亩,岩溶区面积221.07万亩,占38.2%,其中石漠化土地60.22万亩,占0.4%,潜在石漠化96.12万亩,占16.6%。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19.56万亩,中度石漠化33.62万亩,强度石漠化6.35万亩,极强度石漠化0.69万亩。
近年来,**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继续实施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石漠化地区视察和指导工作,明确指示要加快石漠化治理进程。
2019年,**县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年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979公顷、人工造林1063公顷、人工种草86.5公顷、坡改梯45公顷,分别占总任务的60%、65%、%、62%,累计完成投资201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98万元。
通过石漠化治理,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壮大了木瓜、柑桔等支柱产业规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
2019年9月成立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胡玖明县长任组长,副县长赵学国任副组长,县发改、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畜牧等部门为项目成员单位,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在县发改局设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项目区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出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坚持“积极治理,科学利用,治用结合”的方针,遵循自然规律,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生态状况,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控制人为因素可能导致新增的石漠化现象,治理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逐步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态、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具体目标。
2012年争取将我区55个县(市、区)纳入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治理岩溶面积1600平方公里。
争取到2015年基本覆盖我区有石漠化治理任务的县(市、区)。
二、实施范围治理范围包括河池市、百色市、桂林市、崇左市、南宁市、来宾市、柳州市、贺州市、贵港市等9个市75个县(市、区)。
2011年我区有35个县(市、区)列入全国2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2012年我区将争取新增20个县(市、区)左右,到2015年基本覆盖我区规划内有治理任务的县(市、区),获得国家石漠化治理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一)投资估算。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招标人:投标人:XXX工组织设计年X月XX日20XX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编制说明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第一节组织机构体系第二节技术保证措施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施工总则第二节工程测量第三节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排及施工顺序第四节管网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五节砖砌渠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六节蓄水池、沉沙池施工方案第七节田间道路施工方案第八节渠道施工方案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第二节材料设备的质量包管措施第三节质量包管的技术筹办第四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第五节不合格品的改正和预防措施第六节初步验收、运行检测、完工验收第七节其他分项工程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八节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包管措施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一节开工前准备工作第二节施工组织第三节施工营地布置第六章安全文明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二节文化施工办理体系与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建立健全环保体系第二节施工区、居民区及农田防尘第三节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周环境第四节项目部驻地环境保护措施第五节弃、借土场的防护与恢复第六节减少噪音污染措施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一节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及依据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第九章资源配备计划第一节劳动力安排计划第二节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第十章季节性施工措施第一节雨季施工技术措施第二节冬季的施工技术措施第十一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体例说明及工程概略第一节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项目业主:建设地点:项目范围:项目建设内容:计划工期:90日历天质量要求:符合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的建设标准以及相关的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2011年9月第28卷第3期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JournalofGuangxiTeache~EducationUnive~ity:NaturalScienceEditionSep.2011V o1.28N0.3文章编号:1002—8743(2011)03—0057—06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蔡会德,胡宝清,农胜奇,莫奇京(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在分析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空间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广西岩溶石漠化治理范围分为4个治理区,提出各分区治理的建设重点,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保障措施.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施策;广西中图分类号:P962文献标识码:A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广西岩溶土地分布范围广,发育典型,其面积约占我国西南岩溶土地面积的17%,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7.8%.由于对土地不合理利用,岩溶地区石漠化现象十分普遍.石漠化土地面积237.9万hm,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8.6%;潜在石漠化土地186.7万hm,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2.4%.石漠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对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家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2006--2010年为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综合治理全面铺开阶段.为了提高石漠化治理的效率,在掌握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区域岩溶生态环境特征,自然气候条件,石漠化成因,社会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和生态功能定位对治理范围进行分区,为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因地制宜安排工程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1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1.1石漠化治理现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石漠化诱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和社会问题高度重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石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实施珠防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多万hm,封山育林130多万hm,建设沼气池181万座,小流域综合治理9.6万hm,坡改梯l6.1万hm,整理农田3.8万hm,改造中低产田13万hm,修建小水塘,水柜等小水利工程40多万处,解决6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大批农田的灌溉条件,建立25个圈养山羊项目示范点,示范农户有510户,实施易地搬迁安置贫困群众4.8万户22.1万人.重点治理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张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一些地方通过综合治理,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对生存环境带来的压力,解决了温饱问题,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08—2010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由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先行综合治理试点,其中广西田阳,田东,平果,都安,大化,环江,凤山,柳江,忻城,天等,马山,平乐等12个县被列为试点县.要求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合理确定农,林,水,牧等各项建设项目,规划封山育林育草面积94010hm,人工造林4062hm,草地建设801hm;改良畜种37793头,建设棚圈142654m,青贮池收稿日期:2011—08—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250)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32021Z)作者简介:蔡会德(1971一),男,广西象州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工作-58?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第28卷350571TI.,配备饲草机械2425台;坡改梯面积486hm,泉点引水133km,建设沼气池660座.旨在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总结成功经验,为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典型示范与经验借鉴.1.2存在的主要问题1.2.1资金短缺.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广西亟待治理的石漠化土地达237.9万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1%.分布范围广,程度深,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长期以来,石漠化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财政投入,没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广西规划石漠化治理投资额为175亿元,但实际投入不足其三分之一.资金短缺,投资严重不足成了制约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瓶颈.1.2.2缺乏统筹规划,分区施策石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广,成因复杂,程度各异,这就决定了治理措施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在以往治理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相当普遍,多数缺乏统筹规划和辨症施治的科学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石漠化成因,程度等方面差异性来实行分区施策,合理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从而影响治理效果.1.2.3工程规模小.实施范围分散,整体效果不明显过去实施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包括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农村能源,种草养畜工程等,普遍存在规模小,实施范围分散,工程之间,部门之间不能密切结合等问题.同一区域治理措施单一,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相脱节,整体效果不明显.1.2.4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开垦严重石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多子多福"传统的生育观念严重,人口增长过快,超出了耕地的承载量.当地群众只能靠不断地毁林造地,樵采,过牧等维持生计,造成旧的石漠化尚未治理,新的石漠化又产生,难以确保治理成果.2广西石漠化治理分区2.1分区的总体思路由于区域石漠化过程,驱动机制以及时空演变存在着明显差异阳],从而决定了石漠化特征的区域性,因此必须以空间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空间连续性,综合性,主导因素等原则进行分区_4].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从宏观尺度将广西石漠化地区分为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峰林平原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口.广西岩溶土地分布范围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因不同气候带,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石漠化面积和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确定治理模式,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综合治理成效,在国家分区的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二级分区.2.2石漠化分区原则及分区体系根据上述原则,以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石漠化现状等作为分类依据,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形成初步分区方案,为了更加客观反映分区的实际,应用GIS技术叠加反映水文地质,土壤分布,植被分布,气象资料,石漠化现状等专题图,结合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将岩溶地区划分为4个治理区.见图1.第3期蔡会德,等: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59?图1广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图表1广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范围明细表分区名称单位面积区域范围一级二级个数(hm2)分区分区桂西北峰丛百色市(5):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县,乐业县,凌云县;河池市(11):大化洼地治理区266590200县,巴马县,都安县,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县,罗城县,东兰县,凤山(IA)县,南丹县,天峨县;柳州市(8):融安县,融水县,柳城县,柳江县,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来宾市(2):忻城县,合山市.蝰桂西南峰丛百色市(7):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洼地治理区184670500崇左市(7):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天等县,大新县,凭祥市,宁明县;(IB)南宁市(4):隆安县,武鸣县,上林县,马山县.桂中峰林平原治理区112715500柳州市(1):鹿寨县;来宾市(4):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金秀县;南宁市(4):江南区,西乡塘区,宾阳县,横县;贵港市(2):覃塘区,桂平市(ⅡA)桂东北峰林桂林市(16):雁山区,叠彩区,秀峰区,象山区,七星区,灵川县,永福县,平原治理区203768160临桂县,阳朔县,灌阳县,平乐县,全州县,荔浦县,兴安县,龙胜县,恭城(II)县;贺州市(4):八步区,钟山县,富川县,昭平县.2.1桂西北峰丛洼地治理区(工)(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百色,河池,柳州,来宾4市26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6590200hm2,其中岩溶土地面积3558800hm,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54.0%,石漠化土地面积1252247.3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2.6%.该区域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区,是云贵高原的南缘部分,还保存着高原的外貌,以中山地貌为主.主要有金钟山,青龙山,都阳山,凤凰山,九万山等山脉.岩溶地貌以峰丛洼地为主,海拔高,坡度大,地形复杂,地下水埋藏较深,同时也是珠江流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区位60?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第28卷极为重要.(2)主要生态问题: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开垦,坡地耕作,过度放牧,樵采,乱挖石矿等行为较严重,天然阔叶林明显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逐年增加,洪涝灾害逐年加重,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均构成重大的不良影响;野生生物栖息地破碎,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生态问题十分突出.(3)主要治理措施:结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以科技为先导,以工程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手段.在高海拔,坡面陡峭,基岩裸露率高,植被稀少的岩溶石漠化土地实行封山育林;在岩溶石山下部基岩裸露率低的宜林荒山荒地,选择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穿透力强,生长迅速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加快江河沿岸,源头区石山坡耕地退耕还林步伐.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采取建设引水渠,排涝渠,拦山沟,谷坊,拦沙坝,小水池,水窖等工程措施,解决基本口粮田排涝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充分利用牧草地和实行林草结合,采用舍饲圈养方式,大力发展以肉牛,奶水牛,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实行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2.2桂西南峰丛洼地治理区(I)(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百色,崇左,南宁3市18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4670500hm,其中岩溶土地面积2762784.7hm,占土地总面积的59.2%.本区石漠化土地面积770773.4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2.4%.该区多属北热带气候区,西南面部与越南北部高原山地相连,以低山居多,西部以中山为主.主要山脉有西大明山,大青山,十万大山.岩溶地貌以峰林谷地,峰从洼地为主.有属珠江流域的右江,左江支流,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特有物种有黑冠长臂猿,白头叶猴,德保苏铁等,是国际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2)主要生态问题:该区气候干热,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较高,天然林原生植被破坏严重,野生生物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I临极大威胁;陡坡开垦,局部矿产资源无序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逐年加重,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本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3)主要治理措施:实施严格的封山管护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适当发展以珍贵用材树种为主的用材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开展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采取建设引水渠,排涝渠,拦山沟,小水池,以及坡改梯等工程措施,提高基本口粮田灌溉保肥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牧草,发展以山羊,奶水牛为主的养殖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人均耕地不足0.02hm(0.3亩),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2.2.3桂中峰林平原治理区(Ⅱ)(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南宁,柳州,来宾,贵港4市20个县,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2715500hm.其中岩溶土地面积765616.2hm,占土地总面积的28.2%.石漠化土地面积99945.9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2%.该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区,位于柳州盆地和南宁盆地,地貌类型以岩溶丘陵为主,平原,丘陵,洼地,谷地,孤峰,残丘交错分布,岩溶漏斗及落水洞极其发育.山脉较少,主要有大瑶山和大明山.珠江流域主干流有黔江,重要支流有邕江,郁江,柳江等.(2)主要生态问题:自然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状况脆弱,水土流失较严重;平原区干旱缺水,土地较贫瘠,干旱,洪灾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本区域人口众多,人畜活动频繁,森林植被少,农村能源短缺,樵采较严重.(3)主要治理措施:生物措施以封山管护,封山育林为主,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退耕还林力度,人工造林实行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林草结合.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减少薪材消耗对保护森林资源的压力.基本口粮田建设,以排灌设施,河堤整治,节水灌溉等工程措施为主,努力解决干旱农田的灌溉问题.合理利用和种植牧草资源,大力发展以肉牛,奶水牛,肉兔为主的养殖业.第3期蔡会德,等: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61?2.2.4桂东北峰林平原治理区(Ⅱ)(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桂林,贺州2市20个县,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3768160hm,其中岩溶土地面积1240457.1hm,占土地总面积的32.90%,石漠化土地面积256113.7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0.77%.该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岩溶峰林谷地发育典型,重要水系有长江流域的资水和湘江,珠江流域的漓江和贺江,是广西依托自然资源和森林景观开发旅游产业的重点地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2)主要生态问题:石漠化土地面积广,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秋冬季节漓江等江河水量减少,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雨季局部区域山洪,崩塌,滑石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危害十分严重.(3)主要治理措施:以提高岩溶地区森林资源总量,质量为目标,切实抓好现有林管护;对海拔高,坡面陡,基岩裸露率高的岩溶石漠化土地实行封山育林;对基岩裸露率低的宜林地进行人工造林;加快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特别是江河沿岸,源头区陡坡耕地的退耕还林步伐;实施漓江沿岸绿化美化工程.采取建设排灌渠,河堤整治,坡改梯等工程措施,对易旱易涝,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进行治理,增强防旱涝灾害能力.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发展以肉牛,奶水牛,肉兔,肉鹅为主的养殖业.3综合治理保障措施3.1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治理投资力度石漠化的治理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显现慢,但其生态效益全民共享.因此,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建立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配套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行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实行宜林地造林"谁种谁有,合造共有,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以承包,租赁,合作,合股等方式参与造林,种草和现有林管护;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低息贷款,赠款,调动一切有用力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新局面.3.2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建立部门紧密协作机制石漠化综合治理涉及国土,林业,农业,畜牧,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和行业.为了加强部门之间,工程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就必须加强领导,建立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建立石漠化治理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制订综合治理规划,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划的目标,建设内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才能保障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3.3扩大试点范围,分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以及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攻方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分区做好各项示范工程规划与设计,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区,重点加强岩溶地区林草植被恢复技术,基本口粮田改良技术,种草和牲畜圈养技术,农村能源建设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筛选,组装一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着的治理技术新模式.为全面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成熟的技术和示范样板,保障综合治理效益.3.4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技术服务和科技保障体系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和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充实科技推广队伍,特别乡级科技推广队伍,改善技术推广机构的设备与设施,为全面展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另外,要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特点,有针对地举办各类工程建设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高造林,种草及其它各项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效益.3.5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管理要实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运行监察制和项目竣工验收制.各项工程措施的建设,要结合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做好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年度投资计62?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第28卷划一经下达,不得擅自变更.要按计划组织施工,按工程进程,工程质量安排建设资金,同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检查监督制度,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质量管理,监控和技术监督体系,确保石漠化治理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3.6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宣传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农村能源建设,舍饲圈养等改变传统经营方式而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激发群众参与石漠化治理各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广大群众学法,懂法,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来之不易的石漠化治理成果得到保护和巩固.3.7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扩大岩溶地区劳务输出石漠化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超出了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要减轻群众因生存需要而对林草植被带来的破坏,就必须根据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想方设法控制人口数量.一是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切实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二是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扩大劳务输出.通过控制出生率,扩大输出率,缓解岩溶地区尖锐的人地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结语(1)在系统调查石漠化状况和深入分析其驱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社会,技术措施等因素后进行治理分区.分区从宏观上明确了各治理区的主攻方向,为区域基质管理,恢复物种的选择,治理模式的优化集成等提供依据,提高石漠化治理的效率.(2)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是把生态观,绎济观与技术观有机结合的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多种治理技术简单的汇集.分区后的综合治理,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既要重视各项硬技术的协调组装,也要重视系统管理的软技术,包括系统监测预警,决策支持以及综合评估等,两者不可偏废.参考文献:[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Z].2005.[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Z].2007.[3]胡宝清,王世杰.基于3S技术的区域喀斯特石漠化过程,机制及风险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郭永盛,王庆.自然地理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Z].2007. GuangxiRockyDesertificationaarllesSStatusandDistrictFacilitiesPolicy CAIHui—de,HUBao—qing,NONGSheng—qi,MOQi—jing(1.GuangxiForestrySurveyandDesignInstitute,Nanning530011;2.CollegeofResources andEnvironmentalScience,GuangxiTeachersEducationUniversity,Nanning530001,Chi na)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Guangxirockydesertification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 ,andonthespatialdistributionasthetheoreticalbasis,theapplicationofsystematicalengineeringapp roach,the Guangxikarstrockydesertificationcontrolrangeisdividedintofourmanagementareas,cons tructionpriori—tiesofthedistrictmanagementandcomprehensivesafeguardsagainsttherockydesertificati onareproposed.Keywords:rockydesertificationharness,districtfacilitiespolicy,Guangxi[责任编辑:黄天放]。
关于编制《南宁市武鸣区201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说明一、编制目的《关于印发〈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桂发改农经〔2016〕913号)和《关于下达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桂发改投资〔2018〕28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城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要求进行编制。
二、编制依据制定本方案,以明确各单位职责,按期推进项目建设任务。
三、《方案》主要内容《方案》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指导思想;第二部分说明了工作任务;第三部分明确了年度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及规模;第四部分提出了项目建设期及建设进度计划安排;第五部分讲解了实施管理。
四、方案的目标方案目标:根据《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8年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南发改农经〔2017〕22号),我城区2018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为:治理岩溶土地面积32.8km2,石漠化土地面积17.26km2。
其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引水灌溉渠3022m,截水沟7247m,农田防护堤2747m,田间生产道路12532m。
畜牧养殖业工程:棚圈建设700 m2,青贮池250m3,草地建设2.5hm2。
项目计划总投资9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自治区和本城区财政配套资金150万元。
项目设计成果已于2017年12月得到南宁市发改委的批复,2018年3月底自治区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下达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项目建设区域涉及甘圩镇的赖坡流域和那望流域,锣圩镇的玉泉流域和弄七流域,共2个镇4个小流域。
五、《方案》采取的实施措施(一)完善项目管理机构,统筹推进工程建设鉴于武鸣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工作岗位有变动,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机构。
(二)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城区发改局:负责项目建设日常综合协调工作,组织做好项目建设中的进度督查、月进度上报和县级完工验收等。
石漠化治理工程策划具体实施细则
概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我国西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治理石漠化,制定一套科学的工程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本文档旨在为石漠化治理工程策划提供具体实施细则,确保工程的高效运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影响。
内容
1. 项目准备阶段
- 确定治理区域
- 初步了解治理区域的环境和植被状况
- 搜集历史气象等环境数据
- 初步评估治理的可行性和成本
2. 方案设计阶段
- 基于初步了解的数据和评估,制定石漠化治理工程方案
- 字面细节设计,包括特定的植被和栖息地恢复措施
- 计算治理方案的预算和计划
3. 现场建设阶段
- 根据设计方案开始现场建设
- 做好可能出现的工程困难的应对措施
-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沟通和合作
- 涵盖工地生态管理、设备维护和劳动力安全等方面
4. 后期管理阶段
- 建立长期的生态监测体系,包括植被覆盖率、土壤水分等指标
- 建立工程维护体系,确保工程设备和专有工具得到充分维护和更新
- 进行必要的环境境界制度和回执工作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石漠化治理工程策划实施细则,从项目准备、方案设计、现场建设到后期管理,为工程运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方便。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法规类别】工程质量监督
【发文字号】桂发改农经[2016]913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
【实施日期】20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桂发改农经〔2016〕913号 2016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国家及自治区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第三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县(区、市)为基本建设单位,因地制宜,以流域为治理单元,将各项治理措施合理配置,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
国家和自治区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改良草地,草种基地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中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道路、引水渠、排涝渠、拦沙坝、谷坊、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设施等建设。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工程建设涉及的自治区、市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年度投资计划的审查和综合平衡,会同有关部门申报和下达年度投资计划,负责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年度初步设计报告的审查;牵头组织项目的省级复验工作。
自治区林业厅负责林业治理项目成效监测并公布工程建设成效监测结果,每五年公布石漠化的监测结果;负责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
参与项目的省级复验工作。
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改良草地、草种基地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中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及负责本部门实施项目的成效评估工作;参与项目的省级复验工作。
自治区水利厅负责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道路、引水渠、排涝渠、拦沙坝、谷坊、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和沟道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及负责本部门实施项目的成效评估工作;参与项目的省级复验工作。
市级各部门职能分工参照自治区各部门职能分工执行。
第五条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行县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县级政府是工程实施
的责任主体,对各项目县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各部门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工程建设。
各项目县要成立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前期工作
第六条县级发展改革、林业、水利、畜牧部门要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根据本地治理的实际,编制当年和未来三年拟开工建设的政府投资储备项目,并纳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
入库项目应根据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情况,及时更新填报、逐步补充完善项目信息,并进行动态调整。
第七条各县(区、市)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和各行业专项规划,在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和投资可能,做好年度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八条初步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编制,明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布局,各项建设内容要落实到具体建设地点。
初步设计必须按规定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在编报初步设计的同时,县级各业务主管部门要着手做好开工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以便尽早开工建设。
第九条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按程序做好报批工作。
年度初步设计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审查,由市级发展改革委进行批复。
市级发展改革委要对初步设计的有关前置要件是否具备及合规性进行审核,以提高初步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