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百花教案 (1)
- 格式:docx
- 大小:10.94 KB
- 文档页数:3
梨园百花教案教案标题:梨园百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梨园百花,包括其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梨园百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梨园百花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梨园百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梨园百花有了解吗?你们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什么印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其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析梨园百花的艺术特点,如唱腔、表演技巧和服饰等方面。
3. 介绍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学习实践(2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部梨园百花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剧情、角色和表演要点等。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作品,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编写。
3. 学生进行排练,包括唱腔、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练习。
四、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和延伸(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梨园百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性。
2. 提供更多深入学习梨园百花的资源和推荐书籍,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介绍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相关书籍和资料的推荐。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梨园百花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小组作品展示的评价表。
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的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认真聆听本单元的艺术作品,能跟唱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唱段,学唱京歌《说唱脸谱》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韵味;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唱、听赏、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脸谱的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现代艺术元素加入京剧的探索,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了解中国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教学重点]:通过几首代表性京剧片段欣赏体验,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自我变现的舞台,积极的参与本堂课;[讲学方法]:教唱、听赏、讲解、讨论[教学用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二)、教师演唱《粉墨人生》导入京剧;师: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除了摇滚、流行音乐的元素,同学们还看到了哪些元素?生:京剧(三)新课教学:1、京剧的形成师:大家知道京剧在我国被称为什么吗?生:国粹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京剧的形成跟乾隆年间,四大徽班京剧有着直接的关系。
师:那位同学可以跟我们讲讲有关京剧起源于形成的知识?(大约200年前,乾隆皇帝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下旨召了很多地方戏剧团来京为他祝寿,部分表演艺术家在家属以后留在了北京。
这些来自安徽与湖北的表演艺术家将昆曲与其他戏剧相结合,逐步演变成了今天享誉世界的---京剧。
“也被称为东方的歌剧”是我国的国粹)2、京剧的行当:导入:展示图片,区分人物行当。
师:同学们是根据那些元素来分辨出这些人物的?(性别、服侍、年龄、所从事的行业……)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据同学们刚才所讲的元素将从事某一类行业的人进行了归类。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舞台上所展示和表现的也是生活的缩影,在京剧艺术的舞台同样也有这样的一个划分,我们把它称为——行当。
同学们对京剧行当了解多少?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生:扮演正面男性角色。
小生、老生、武生、红生、娃娃生;旦:扮演女性正面角色。
音乐学科育人案例《梨园百花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越剧、豫剧、湖南花鼓戏,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2.过程方法目标:在听、看、唱、做、比、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几种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几种中国地方戏曲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视频,有关各种戏曲人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赏。
)这段视频是主要讲的什么?2.视频播放结束后。
师:这段视频是主要讲的什么?生:中国戏曲师:视频里有各式各样的的戏曲人物,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种类繁多,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3.引出课题——梨园百花(二)明确学习内容,精讲点拨1.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多个艺术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2.五大戏曲之——豫剧起源于河南,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3.五大戏曲之——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
4.湖南花鼓戏是全国影响力最大、流传区域最广的花鼓戏剧种。
它是湖南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在讲解每个剧种时,都欣赏一段经典唱段,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
)(三)小试牛刀在欣赏豫剧时,加入表演环节老师演唱并表演,同学们跟唱,请四位同学上前模仿老师的动作。
(四)随堂检测老师在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三个剧种里各选一出唱段,学生听赏并选择剧种。
梨园百花-走进京剧教案梨园百花-走进京剧课型:音乐鉴赏年级:高二年级课时:1 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室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示范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⑴. 听歌曲:《唱脸谱》(出示课件)[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
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
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
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
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
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
(学生讨论回答)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1).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
1790 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 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2).角色的分类与脸谱:“生、旦、净、丑”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角色。
“旦”是女性角色“净”是大花脸“丑”是小花脸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梨园百花教案范文一、教案概述梨园百花教案是在传统戏曲教育基础上,将现代艺术表演技巧融入其中的一份教学计划。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表演技巧,提升整体艺术修养。
该教案适用于戏曲学校、艺术培训机构等戏曲教育场所,旨在推广戏曲艺术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梨园百花戏曲的兴趣和鉴赏能力;2.掌握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3.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培养戏曲艺术人才。
三、教学内容1.梨园百花戏曲介绍通过课堂讲解、资料观摩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梨园百花戏曲的历史渊源、代表作品、艺术特色等内容,引导学生对戏曲表演产生兴趣。
2.戏曲基本功训练分阶段教授学生戏曲基本功,包括身段、腔调、舞蹈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表演能力。
3.戏曲剧目学习与演练选择一到两个经典梨园百花戏曲剧目,让学生学习并演练其中的片段,包括角色扮演、唱腔表演、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戏曲表演技巧。
4.艺术修养教育通过音乐、舞蹈、戏曲电影等形式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舞蹈欣赏能力和戏曲表演鉴赏能力,提升学生整体艺术修养。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结合课堂讲解、资料观摩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梨园百花戏曲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的兴趣。
2.示范演练法教师进行戏曲表演的示范演练,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要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参与戏曲剧目学习与演练,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法安排学生参与实际的戏曲表演活动,提供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表现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参与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2.作业评价教师布置相关的戏曲作业,如角色扮演、唱腔练习、舞蹈编排等,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演出考核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出,并邀请专业评委进行评分、点评,以评估学生的整体戏曲表演水平。
六、教学资源1.戏曲表演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戏曲表演资料,包括视频、音频、图书等,供学生观摩和学习参考。
第一章:京剧——国粹之魂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认识京剧的基本表演元素,如生、旦、净、末、丑。
3. 掌握京剧的唱腔和舞台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 京剧的角色分类和表演技巧。
3. 京剧的唱腔风格和代表剧目。
教学活动:1. 观看京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 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角色、唱腔等。
3. 组织学生进行京剧模仿表演,增强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京剧的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识别京剧的基本角色。
3. 学生能够欣赏京剧的唱腔和表演。
第二章:昆曲——丝竹之韵教学目标:1. 了解昆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点。
2. 认识昆曲的曲调和表演风格。
3. 掌握昆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教学内容:1. 昆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昆曲的音乐结构和表演特色。
3. 昆曲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唱家。
教学活动:1. 播放昆曲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美。
2. 讲解昆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
3. 引导学生进行昆曲唱腔练习,提高表现力。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昆曲的历史地位。
2. 学生能够识别昆曲的音乐特点。
3. 学生能够简单演唱昆曲片段。
第三章:豫剧——中原之声教学目标:1. 了解豫剧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2. 认识豫剧的表演技巧和戏剧特色。
3. 掌握豫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教学内容:1.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2. 豫剧的表演元素和舞台风格。
3. 豫剧的代表剧目和音乐特色。
教学活动:1. 观看豫剧经典片段,引导学生体验豫剧的魅力。
2. 讲解豫剧的表演技巧和音乐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豫剧模仿表演,增强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豫剧的地域特色。
2. 学生能够识别豫剧的表演风格。
3. 学生能够欣赏豫剧的音乐和剧情。
第四章:越剧——江南之韵教学目标:1. 了解越剧的起源和流行区域。
2. 认识越剧的表演特色和音乐风格。
3. 掌握越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教学内容:1. 越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初中梨园百花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梨园百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基本动作。
3.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梨园百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梨园百花的基本表演技巧。
3. 练习梨园百花的基本动作和身体语言。
教学准备:1. 梨园百花的相关资料和视频资源。
2. 梨园百花表演服装和道具。
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梨园百花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1. 学习梨园百花的基本表演技巧:a. 教授基本的唱腔和音调,让学生学会模仿和表演。
b. 教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手势,让学生掌握梨园百花的独特表演风格。
c. 引导学生学习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技巧,提高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
2. 练习梨园百花的基本动作和身体语言:a. 进行身体热身运动,让学生放松身体并提高柔韧性。
b. 分组练习梨园百花的基本动作,注重动作的协调和流畅性。
c. 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团队合作和演出准备: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准备一段梨园百花的表演片段。
b.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c. 组织学生进行演出排练,准备一次梨园百花的小型演出。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梨园百花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梨园百花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其他方面。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梨园百花的实际演出或戏曲表演比赛。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表演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京剧、豫剧等。
3.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戏曲文化活动,展示他们的梨园百花表演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梨园百花(一)》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梨园百花(一)教学设计适用年级七年级下所需时间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本节课总共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梨园”原是我国古代对戏班子的别称,后来泛指“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历史久远,剧种繁多,风格多样。
教材以《梨园百花》为题,设计了“中国戏曲”的系列单元,本单元给系列的第一部分—“京剧”。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通过欣赏们演唱的时间活动,逐年积累了对京剧的若干感性认识,本单元就是立足于小学基础之上,一方面继续为学生提供欣赏和演唱京剧的实践感受活动,增强学生对京剧音乐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感性经验的片段进行归纳梳理,形成对“京剧”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感知。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学习和欣赏,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并实现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2、能对京剧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它多姿多彩的同时,增进热爱京剧音乐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唱、欣赏、学习知识及实践音乐活动中,能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并了解我国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2、通过学唱个别的知名唱段和学习简单的伴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京剧音乐的兴趣;3、通过相关学习,对京剧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了解中国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聆听中国戏曲音乐的习惯,能从中感受、体验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2、通过学唱和活动实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唱段和伴奏乐器。
对应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戏曲京剧文化,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知识与技能:学唱简单的唱段,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1、你能说从多首戏曲中选出京剧,并简单阐述经京剧的起源吗,主题单元2、京剧中有哪些行当、唱腔和脸谱,问题设计3、你能够简单演唱京剧中的哪些唱段, 《甘洒热血写春秋》专题一:演唱、欣赏和音乐知识 ( 1 课时) 专题划分专题二:活动和练习 ( 1 课时)学唱、欣赏和音乐知识专题一——让学生了解京剧知识,学会欣赏并能演唱经典片段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一概述主要是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欣赏和演唱的实践感受活动,增强学生对京剧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感性经验的片段进行归纳梳理,形成对“京剧”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感知。
梨园百花(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京剧的行当及表演手段2.京剧行当的辨认二、导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唱: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
梨园百花音乐教案梨园百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梨园百花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欣赏梨园百花音乐,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梨园百花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梨园百花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Ⅰ. 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今天要教的内容——梨园百花音乐,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2. 引入问题:你们对梨园百花音乐了解多少?你们喜欢听这种音乐吗?Ⅱ. 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播放一段梨园百花音乐,并带领学生欣赏音乐。
2. 学生讨论音乐中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并进行分享。
3. 教师介绍梨园百花音乐的表演形式和主要乐器,如琵琶、古筝等。
4. 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以表演一首梨园百花音乐。
每个小组可选择一种或多种乐器作伴奏。
Ⅲ. 独立思考(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排和排练一首梨园百花音乐,以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
2. 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Ⅳ. 分享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进行表演,并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再次练习梨园百花音乐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梨园百花音乐的录音;2. 乐器:钢琴、古筝、琵琶等;3. PPT或者黑板,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录重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表演梨园百花音乐,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表演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应注意给予指导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梨园百花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3. 学习和掌握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概述:a. 介绍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b. 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c. 探讨中国梨园百花戏曲与其他戏曲形式的关系。
2. 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传承与创新:a.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的现状;b. 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家在创新中的取得的成果和困惑;c. 讨论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学习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a. 研究传统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身段;b. 学习和练习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唱腔和音乐节奏;c. 掌握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a. 培养学生对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b.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戏曲的改编和创新;c. 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概述1. 引入和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梨园百花戏曲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并进行简单讨论。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典型作品,通过观看和讨论,深入了解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和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和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传承与创新1. 引入和导入: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的现状,激发学生对戏曲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家在创新中的成果和困惑,并讨论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梨园百花戏曲作品,通过观看和讨论,了解其创新之处。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下册梨园百花——皮黄声声品京剧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圣城街道一中陈晓洁指导教师:冯雷黄欣红梨园百花(一)——皮黄声声品京剧学习目标:1、通过视听、教师范唱、合作探究、分析及念白、学唱等艺术实践活动,了解京剧的行当、四功五法等基本知识,以解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特色;初步感知京剧西皮、二黄、和南梆子等声腔的风格特点并能够加以辨析。
2、在对京剧唱腔赏析、感受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品味京腔京韵的魅力和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通过听赏三个不同的京剧唱段,体验京剧不同声腔韵律特点。
教学难点:西皮、二黄、南梆子的声腔特点及辨析。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学习小组;准备小组竞赛需用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导课:教师演唱《穆桂英挂帅》片断,导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教师的演唱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带给学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资料“文化中国——京剧”片段,自主学习京剧相关知识。
1、建议边听、边看、边做笔记。
2、分组回答3、教师总结师: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距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
从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开始发展到现在,不但剧目丰富,行当也齐全。
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京剧的四功——唱、念、做、打京剧的五法——手、眼、身、法、步师:“四功五法”是京剧演员的基本素养,唱、念、做、打包含了京剧的主要精髓,我们就通过看、听、学、唱,在皮黄声中品味京剧。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通过听赏、演唱等实践活动,对京剧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的积累。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感性经验的片段进行归纳梳理,形成对“京剧”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感知。
梨园百花一教学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二)对教材的理解高一年级新教材《音乐鉴赏》(湘艺术版)既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多选择余地和创造空间,本课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稍作增减,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了以视听欣赏与体验为基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表现。
(四)教学策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合作探讨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及具体做法(一)课前准备活动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完善自己,以和谐合作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查找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和花鼓戏等)相关资料:影像资料,地方语言、唱腔风格、伴奏乐器、演唱形式、舞台布置、服饰道具等等。
(二)欣赏与探究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空间,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上课中使用资料或得出结论前,设置探究活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及行动进入主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展示资料、得出结论、体会戏曲艺术魅力。
(三)表演与实践活动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表演和实践活动。
如让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设计戏曲人物造型动作、用京剧唱腔或念白来表现片段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戏曲、体验戏曲、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1、竞猜活动(播放音乐,让学生竞猜戏曲种类);2、探究戏曲化妆、服装特点与塑造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示所收集的戏曲服装、人物造型等图片并将其对比);3、戏曲化妆实践活动;4、戏曲表演的动作模仿和设计;5、用戏曲念白或唱腔来表现生活情景活动;6、探讨对戏曲的展望。
三本课教案本课课题:梨园百花教师准备:打击乐器若干、戏曲服装、戏曲道具、戏曲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戏曲的资料及学唱一些戏曲片段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四种不同的戏曲的欣赏、对比、表演、实践和展望等,使其能对中国戏曲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提高对戏曲的鉴赏力、表现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梨园百花(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单元的欣赏曲目,试着跟随伴奏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唱腔,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和韵味。
2. 能简单了解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在欣赏活动中。
感受京剧的文场武场的音乐以及主奏乐器。
教学重点: 感受京剧的行当,以及具体的分类。
教学难点: 亲自参与演唱京剧的片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沙画导入设置问题师:同学们观看视频,你发现视频当中的音乐,你是否熟悉,它是流行音乐吗?然后再仔细聆听这段音乐当中的主奏乐器。
对它的音色特点了解吗?。
还有从给出的这些表演中,你又看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形象?生:聆听思考师:(评价)好,同学们真棒!是了,我们这段给出的音乐是有戏剧风味的音乐,而且它是我们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那么从中呢,大家刚刚已经看到了他的主奏乐器是京胡。
京胡它的音色特点不同于二胡,比较明亮,它配合我们京剧的唱腔来完成。
这是传统艺术的一个表现方式。
还有大家是否发现了这四个图片,分别代表的是我们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起走进京剧的行当。
首先大家从历史角度呢行当的主要是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一个类比啊,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在七八百年以前就划分出很多行当来,当时呢叫做“脚色”,现在呢,叫做,生、旦、净、丑,我们去了解一下京剧的角色称为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男性人物。
旦:女性人物。
净: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
丑:反派或诙谐、滑稽的人物。
具体划分:生就是扮演男性角色的,首先我们从性别上去了解,他在京剧行当中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深行的一共分为四类,有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大家通过图片来辨认一下。
好,我们接下来去认识行旦角呢,是这一个始源于宋杂剧啊,她呢,主要指的是舞台上女性角色的统称。
判决分为有证大花旦。
刀马旦,老旦。
接下来,净也叫做花脸,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的不同,分有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
看下面这几个人物形象啊。
蓝脸的窦尔动。
课标分析1、音乐学科的特点(1)音乐性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是抽象性的,每个人的感知也是不同的,所以它具有非语意性,非具象性,不确定性。
(2)审美性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体现非功利性,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的“言之不足,歌;歌之不足,舞”的原因。
(3)过程性过程即目的,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无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这些在新课标中都有所体现,那么怎样听音乐,才能更好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呢?这就需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2、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1)听觉体验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音乐学习离不开听觉体验,必须保证足够的聆听时间,将听觉体验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之中。
(2)音乐听觉能力是人基本音乐素养的首要部分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双基=基本音乐素养教材分析湘教版音乐课共分八个单元,第七单元分两部分,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第一部分。
《梨园百花》里面的主要内容是简单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并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能用带有京味的歌声和简单动作表演《卖水》片段。
学情分析根据《大纲》要求,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从而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掌握基本的鉴赏知识。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本节课设定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梨园百花(一)教学目标简单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并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能用带有京味的歌声和简单动作表演《卖水》片段。
教学重点通过几首代表性京剧片段的欣赏,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并用带有京味的歌声和简单动作表演《卖水》片段。
教学难点用京腔带上动作表演唱《卖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能与大家一起走进音乐课,首先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戏歌,听听它展现的是什么?二、出示戏歌《唱脸谱》,讲解京剧知识问:这首戏歌你们听过吗?叫什么名字?它唱的是什么?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装艺术,不同的脸谱表现了各种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4.两大唱腔:二黄、西皮
5.总结后向学生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京剧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认知吗?
六、布置作业,下课
1.预习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搜集通俗歌曲中具有京剧元素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学生和京剧的接触面太窄,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京剧咿咿呀呀的不是很好听,他们更加喜欢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故在教学
中学生容易起到厌烦心理。
故在设计时我采用了环环相扣,步步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京剧有一定的认知,提高对京剧的兴趣。
其次,对教师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戏曲学习,只能自行搜集相关资料,自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上无法做到完整的示范,只能更多的从知识点上去分析,故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个经典名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京剧这门学问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将不断的在教学中学习优秀的范例,在生活中积累宝贵经验,使得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