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百花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87 KB
- 文档页数:2
梨园百花教案教案标题:梨园百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梨园百花,包括其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梨园百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梨园百花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梨园百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梨园百花有了解吗?你们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什么印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其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析梨园百花的艺术特点,如唱腔、表演技巧和服饰等方面。
3. 介绍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学习实践(2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部梨园百花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剧情、角色和表演要点等。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作品,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编写。
3. 学生进行排练,包括唱腔、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练习。
四、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和延伸(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梨园百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性。
2. 提供更多深入学习梨园百花的资源和推荐书籍,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介绍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相关书籍和资料的推荐。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梨园百花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小组作品展示的评价表。
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的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梨园百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梨园百花》选自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本单元选取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为学唱曲目,并欣赏京歌《唱脸谱》、京剧名家经典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稳睡》,并了解京剧常识。
本单元计划三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课型为音乐欣赏课。
教学工具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中学校门,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特别喜欢流行音乐。
对京剧接触不多,知之甚少,加之家庭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京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传统音乐文化正在和青少年渐行渐远。
面临传统戏曲文化方面教育的缺失,以“京剧进课堂”作为抓手来进行京剧艺术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走进传统戏曲文化,逐步产生兴趣,从而热爱京剧。
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京剧的起源故事及相关知识,与同学做交流分享。
教学资源谢津- 说唱脸谱(原人原唱).mp3《俏花旦》舞蹈视频.MP4《唱脸谱》剪辑的高潮部分.mp3生行微课视频.MP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京剧脸谱等常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赏、游戏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戏曲京剧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情及民族自豪感,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的相关知识。
2、通过欣赏《唱脸谱》,了解脸谱文化及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充分感受京剧四大行当的特点,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音乐欣赏的乐趣。
教学方法梨园百花(一)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京剧的脸谱:红、蓝、黑、白、黄教学过程《梨园百花》(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1、展示一段京剧舞蹈《俏花旦》,思考:视频中的俏花旦是戏曲中哪个剧种当中的角色?(京剧)2、利用导学案,抢答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高一音乐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案梨园百花-国粹京剧课型:专题音乐欣赏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角色、行当、西皮与二黄唱腔、主要伴奏乐器。
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梅兰芳)。
3、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4、通过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使演唱有一定的京剧韵味。
教学内容:l、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选段)《迎来春色满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
教学方法: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
作品分析:(1)《海岛冰轮初转腾》是选自中国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剧情略。
教材207页)(2)《智取威虎山》剧情:1946年冬件,我档人妊民解放军在东北皋战场取夯得辉郭煌村胜利,委某毁部摈团贴参谋长少册剑宽波率一支追剿队单进跋入深山,以便粘消斜灭荚逃珍进威北虎酗山的座山雕卯土匪厦武讳装健。
少砒剑波旨派侦察排长杨逢子荣改甄扮责土匪,歇打入威虎山弟。
杨子荣魔凭借勉丰秤富御的战斗接经烹验,多胖次战胜洋凶淘恶殴狡腊猾的座饮山雕禹的盘问棍与镇试俗探,取牟得了座笑山脉雕掷等寨人的信任闻,被柴封腋为八威诽虎库山老九姚。
絮他利戴用“师九苟爷掂”监的违身份知,以性“练糕兵濒”颂为虑名,送出情报。
当舞追押剿队避得到阮情妙报整个装待沃发时,被壁我方硬逮谅捕的土匪栾在平在被押送泞途锡中逃到威虎囊山,给蝎杨子荣造扩成了宽严惶重威胁。
梨园百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梨园百花的概念和历史渊源;2.梨园百花的表演形式和技巧;3.梨园百花的经典剧目和角色扮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梨园百花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2.示范法:通过老师的表演示范,让学生了解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3.实践法: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梨园百花的概念和历史渊源1.讲解梨园百花的概念和历史渊源;2.分享梨园百花的经典剧目和代表人物。
第二步: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形式和技巧1.讲解梨园百花的表演形式和技巧;2.示范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如唱腔、舞蹈、化妆等;3.练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如唱腔、舞蹈、化妆等。
第三步: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1.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梨园百花的经典角色;2.练习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如唱腔、舞蹈、化妆等;3.进行小组表演和评比。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演能力;2.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分和评价;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梨园百花的相关书籍和资料;2.梨园百花的音乐和视频资源;3.梨园百花的服装和道具。
七、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2.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和实践法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梨园百花的知识和技巧;3.教学效果: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表演水平得到了认可和肯定;4.教学不足: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深入探讨梨园百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梨园百花学习目标:1、|认真聆听教材所选的戏曲唱腔,体味戏曲音乐的魅力。
2、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唱腔、京剧乐队、特点等知识,积极参加戏曲音乐的探究活动。
3、学唱简单的戏曲唱段,提高我们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学习重点:1、了解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等知识,重点了解戏曲的表演特点。
2、重点学习京剧艺术的行当、乐队、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激发我们热爱京剧艺术。
学习过程:一、导入:1、我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___歌曲。
2、它与我国___艺术形式有关?二、新课:1、戏曲的历史:中国戏曲的产生已有800年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
世界上把它和___、____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2、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至此,中国戏曲形成。
3.戏曲的特点:(1)综合性(观看视频)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2)虚拟性中国戏曲在剧情安排和舞台调度上采用虚实结合的夸张手法,通过身段动作予以象征性的表现。
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
例如: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
4、戏曲的种类全国戏曲种类繁多有京剧、越剧、豫剧、粤剧、楚剧、凤阳花鼓戏、广东汉剧、桂剧、汉剧、黄梅戏、徽剧、荆州花鼓戏、柳子戏、吕剧、山东梆子、绍剧、四川曲剧、云南花灯、等300多种。
京剧(重点)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京剧起源: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__、__、__、__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2)京剧唱腔:京剧中的唱占首要位置,其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
(3)京剧行当(重点)生:小生、武生、老生旦:花旦、正旦(青衣)、老旦、刀马旦净:铜锤花脸、架子花脸丑:文丑、武丑四大名旦:___、___、___、___。
梨园百花(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京剧的行当及表演手段2.京剧行当的辨认二、导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唱: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
教学设计-导学案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播放视频《唱脸谱》引出课题,并提问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具有搞笑且幽默的视频展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问题让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教师引出课题,并提问:第一,刚才这首《唱脸谱》它与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有关呢?第二,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国的戏曲还有哪些种类呢?生答:“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等。
”一、介绍戏曲的起源它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歌舞。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基本形成。
视频激情引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运用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逐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戏曲的起源开始展开本堂课的正式授课讲授新课二、教师范唱教师范唱《天仙配》三、播放视频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以及展示《空城计》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并思考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来源于何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剧中人物是谁?2、表现内容是什么?(剧中人物是董永与七仙女,它的表现内容是来源于神话故事《空城计》它的剧中人物是诸葛亮,那它表现的内容是历史故事,豫剧花木兰的表现内容是民间传说)四、通过哥哥张国荣饰演的霸王别姬再次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展示程蝶衣版的《贵妃醉酒》让学生思考并学习传统戏曲的三个特点。
再次起到师范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欣赏法,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诱导思考。
运用比较法、探索发现法,通过讨论探索传统戏曲的三个特点,引导学生推断出结论,加深效果。
《梨园百花》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戏曲已有所接触,高中阶段的戏曲欣赏教学如何较之初中阶段更高层次的体验和了解?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梨园百花音乐教案梨园百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梨园百花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欣赏梨园百花音乐,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梨园百花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梨园百花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Ⅰ. 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今天要教的内容——梨园百花音乐,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2. 引入问题:你们对梨园百花音乐了解多少?你们喜欢听这种音乐吗?Ⅱ. 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播放一段梨园百花音乐,并带领学生欣赏音乐。
2. 学生讨论音乐中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并进行分享。
3. 教师介绍梨园百花音乐的表演形式和主要乐器,如琵琶、古筝等。
4. 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以表演一首梨园百花音乐。
每个小组可选择一种或多种乐器作伴奏。
Ⅲ. 独立思考(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排和排练一首梨园百花音乐,以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
2. 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Ⅳ. 分享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进行表演,并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再次练习梨园百花音乐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梨园百花音乐的录音;2. 乐器:钢琴、古筝、琵琶等;3. PPT或者黑板,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录重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表演梨园百花音乐,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表演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应注意给予指导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梨园百花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3. 学习和掌握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概述:a. 介绍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b. 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c. 探讨中国梨园百花戏曲与其他戏曲形式的关系。
2. 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传承与创新:a.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的现状;b. 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家在创新中的取得的成果和困惑;c. 讨论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学习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a. 研究传统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身段;b. 学习和练习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唱腔和音乐节奏;c. 掌握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a. 培养学生对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b.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戏曲的改编和创新;c. 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概述1. 引入和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梨园百花戏曲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并进行简单讨论。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典型作品,通过观看和讨论,深入了解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和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和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传承与创新1. 引入和导入: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的现状,激发学生对戏曲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家在创新中的成果和困惑,并讨论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梨园百花戏曲作品,通过观看和讨论,了解其创新之处。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梨园百花教学设计2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梨园百花教学设计2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京剧名段,感受京剧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认识京剧脸谱,知道相关脸谱的代表人物。
3、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
4、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感受和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学情分析本课为湘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1、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2、欣赏京歌《唱脸谱》、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3、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通过欣赏京剧名段,感受京剧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
3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激发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唱京剧唱段体会和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
通过欣赏京剧名段,感受京剧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唱脸谱》的视频(课件1)。
--------同学们,课前老师播放了一首具有浓郁的戏曲音乐的流行歌曲。
你们知道歌名吗?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杂技、武术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同学们说说刚才听到的歌曲具有哪种戏曲的味道?------京剧。
对,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走进京剧艺苑,一起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1------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课件)活动2【讲授】★京剧知识你知道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吗?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是我国的国剧,也叫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京剧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京剧经典唱段,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唱念做打的基本技艺,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2. 京剧的角色行当与基本技艺3. 京剧唱段的欣赏与分析4. 京剧的代表性剧目与著名演员5. 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角色行当、基本技艺、代表性剧目及著名演员。
2. 教学难点:京剧唱段的欣赏与分析,以及对京剧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2. 示范法: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的音乐、表演特点。
3. 分析法:对京剧唱段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京剧的基本知识、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视频:准备京剧经典唱段的视频,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特点。
3.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4. 参考资料:京剧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经典唱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角色行当、基本技艺等基本知识。
3. 欣赏与分析:播放多个京剧唱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京剧的音乐特点、表演风格。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欣赏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京剧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梨园百花——京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学习初步分辨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通过落实欣赏——模仿体验——讨论归纳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重心放在艺术实践之中。
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能辨别京剧二黄、西皮两种声腔,能辨别京剧伴奏主要乐器的音色,能辨别京剧的四大行当。
2、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欣赏和模仿,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3、了解京剧的三大艺术特色,提高学生欣赏京剧的能力。
4、培养学生聆听中国戏曲音乐的习惯,能从中感受、体验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京剧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二)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唱脸谱》。
师:观看《唱脸谱》,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俗歌曲的写法,它的第二部分和哪种戏曲形式有关?生:京剧。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第四节梨园百花----中国戏曲中的京剧。
二、授新课《唱脸谱》是运用京剧音乐创作的一首通俗歌曲,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俗歌曲,第二部分基本上是京剧的西皮流水,间奏是《流水》似的过门。
(一)京剧的产生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又称国剧。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京剧源于安徽,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大寿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yì)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二)京剧的行当划分(1)京剧行当又称角色,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梨园百花教案梨园百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梨园百花的音乐片段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梨园百花的学习热情。
2. 了解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a. 讲解梨园百花的发展背景,即元、明、清时期的戏曲蓬勃发展的时期。
b. 讲解梨园百花的特点,即戏曲中角色的多样性和表演形式的丰富性。
c. 分析梨园百花的演唱特点,包括京剧、昆曲、评弹等不同流派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3. 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a. 分析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如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动作等。
b. 教授梨园百花的演唱方法,如声腔技巧、音调变化等。
c. 练习梨园百花的表演和演唱,进行角色扮演或模仿演唱的训练。
4.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a. 引导学生观看梨园百花的演出,进行观后感的交流和讨论。
b. 组织学生参与梨园百花的演出,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观摩式教学法:通过观看梨园百花的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和领会其表演艺术。
3. 实践式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演唱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的表演能力:评估学生在梨园百花的表演和演唱中的表达能力。
3. 学生的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质量,评价其对梨园百花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梨园百花的音乐片段或视频。
2. 相关的教材和音乐资料。
通过梨园百花教案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
梨园百花(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单元的欣赏曲目,试着跟随伴奏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唱腔,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和韵味。
2. 能简单了解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在欣赏活动中。
感受京剧的文场武场的音乐以及主奏乐器。
教学重点: 感受京剧的行当,以及具体的分类。
教学难点: 亲自参与演唱京剧的片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沙画导入设置问题师:同学们观看视频,你发现视频当中的音乐,你是否熟悉,它是流行音乐吗?然后再仔细聆听这段音乐当中的主奏乐器。
对它的音色特点了解吗?。
还有从给出的这些表演中,你又看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形象?生:聆听思考师:(评价)好,同学们真棒!是了,我们这段给出的音乐是有戏剧风味的音乐,而且它是我们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那么从中呢,大家刚刚已经看到了他的主奏乐器是京胡。
京胡它的音色特点不同于二胡,比较明亮,它配合我们京剧的唱腔来完成。
这是传统艺术的一个表现方式。
还有大家是否发现了这四个图片,分别代表的是我们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起走进京剧的行当。
首先大家从历史角度呢行当的主要是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一个类比啊,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在七八百年以前就划分出很多行当来,当时呢叫做“脚色”,现在呢,叫做,生、旦、净、丑,我们去了解一下京剧的角色称为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男性人物。
旦:女性人物。
净: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
丑:反派或诙谐、滑稽的人物。
具体划分:生就是扮演男性角色的,首先我们从性别上去了解,他在京剧行当中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深行的一共分为四类,有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大家通过图片来辨认一下。
好,我们接下来去认识行旦角呢,是这一个始源于宋杂剧啊,她呢,主要指的是舞台上女性角色的统称。
判决分为有证大花旦。
刀马旦,老旦。
接下来,净也叫做花脸,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的不同,分有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
看下面这几个人物形象啊。
蓝脸的窦尔动。
《梨园百花》教案:运用多元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梨园百花是中国民间戏曲艺术的一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梨园百花的特点和魅力,并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这次教学的重点。
一、教学目标1.了解梨园百花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表演特点;2.认识和掌握梨园百花的基本演唱技巧和形式;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能力;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和语音语调的应用能力;5.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梨园百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课堂讲解、视频介绍、图文结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梨园百花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2.梨园百花的声乐表演技巧和形式通过专业音乐老师的现场示范教学、音乐演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掌握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形式,如调节音高、掌握音准、技法运用等。
3.梨园百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音乐教学和表演实践,让学生掌握梨园百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音乐赏析、文化引导和艺术鉴赏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梨园百花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手段1.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形式,介绍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梨园百花有基本的了解。
2.现场示范邀请专业音乐老师现场示范梨园百花的演唱技巧和形式,让学生学习并模仿,加深对梨园百花的认识。
3.多媒体教学通过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介方式展示梨园百花的特点和演唱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音乐演唱比赛开展校内音乐演唱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梨园百花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提高音乐能力和艺术素养。
5.艺术鉴赏通过艺术鉴赏和文化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梨园百花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价值,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著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4.两大唱腔:二黄、西皮
5.总结后向学生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京剧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认知吗?
六、布置作业,下课
1.预习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搜集通俗歌曲中具有京剧元素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学生和京剧的接触面太窄,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京剧咿咿呀呀的不是很好听,他们更加喜欢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故在教学中学生容易起到厌烦心理。
故在设计时我采用了环环相扣,步步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京剧有一定的认知,提高对京剧的兴趣。
其次,对教师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戏曲学习,只能自行搜集相关资料,自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上无法做到完整的示范,只能更多的从知识点上去分析,故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个经典名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京剧这门学问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将不断的在教学中学习优秀的范例,在生活中积累宝贵经验,使得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