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百花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82 KB
- 文档页数:2
梨园百花教案教案标题:梨园百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梨园百花,包括其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梨园百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梨园百花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梨园百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梨园百花有了解吗?你们对中国传统戏曲有什么印象?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其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析梨园百花的艺术特点,如唱腔、表演技巧和服饰等方面。
3. 介绍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学习实践(2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部梨园百花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剧情、角色和表演要点等。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作品,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编写。
3. 学生进行排练,包括唱腔、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练习。
四、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和延伸(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梨园百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性。
2. 提供更多深入学习梨园百花的资源和推荐书籍,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介绍梨园百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梨园百花的代表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相关书籍和资料的推荐。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梨园百花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的调查问卷。
2. 学生小组作品展示的评价表。
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的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高一音乐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案梨园百花-国粹京剧课型:专题音乐欣赏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角色、行当、西皮与二黄唱腔、主要伴奏乐器。
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梅兰芳)。
3、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4、通过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使演唱有一定的京剧韵味。
教学内容:l、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选段)《迎来春色满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
教学方法: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
作品分析:(1)《海岛冰轮初转腾》是选自中国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剧情略。
教材207页)(2)《智取威虎山》剧情:1946年冬件,我档人妊民解放军在东北皋战场取夯得辉郭煌村胜利,委某毁部摈团贴参谋长少册剑宽波率一支追剿队单进跋入深山,以便粘消斜灭荚逃珍进威北虎酗山的座山雕卯土匪厦武讳装健。
少砒剑波旨派侦察排长杨逢子荣改甄扮责土匪,歇打入威虎山弟。
杨子荣魔凭借勉丰秤富御的战斗接经烹验,多胖次战胜洋凶淘恶殴狡腊猾的座饮山雕禹的盘问棍与镇试俗探,取牟得了座笑山脉雕掷等寨人的信任闻,被柴封腋为八威诽虎库山老九姚。
絮他利戴用“师九苟爷掂”监的违身份知,以性“练糕兵濒”颂为虑名,送出情报。
当舞追押剿队避得到阮情妙报整个装待沃发时,被壁我方硬逮谅捕的土匪栾在平在被押送泞途锡中逃到威虎囊山,给蝎杨子荣造扩成了宽严惶重威胁。
梨园百花教案范文一、教案概述梨园百花教案是在传统戏曲教育基础上,将现代艺术表演技巧融入其中的一份教学计划。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表演技巧,提升整体艺术修养。
该教案适用于戏曲学校、艺术培训机构等戏曲教育场所,旨在推广戏曲艺术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梨园百花戏曲的兴趣和鉴赏能力;2.掌握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3.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培养戏曲艺术人才。
三、教学内容1.梨园百花戏曲介绍通过课堂讲解、资料观摩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梨园百花戏曲的历史渊源、代表作品、艺术特色等内容,引导学生对戏曲表演产生兴趣。
2.戏曲基本功训练分阶段教授学生戏曲基本功,包括身段、腔调、舞蹈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表演能力。
3.戏曲剧目学习与演练选择一到两个经典梨园百花戏曲剧目,让学生学习并演练其中的片段,包括角色扮演、唱腔表演、舞蹈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戏曲表演技巧。
4.艺术修养教育通过音乐、舞蹈、戏曲电影等形式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舞蹈欣赏能力和戏曲表演鉴赏能力,提升学生整体艺术修养。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结合课堂讲解、资料观摩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梨园百花戏曲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的兴趣。
2.示范演练法教师进行戏曲表演的示范演练,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要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参与戏曲剧目学习与演练,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法安排学生参与实际的戏曲表演活动,提供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表现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参与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2.作业评价教师布置相关的戏曲作业,如角色扮演、唱腔练习、舞蹈编排等,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演出考核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出,并邀请专业评委进行评分、点评,以评估学生的整体戏曲表演水平。
六、教学资源1.戏曲表演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戏曲表演资料,包括视频、音频、图书等,供学生观摩和学习参考。
第一章:京剧——国粹之魂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认识京剧的基本表演元素,如生、旦、净、末、丑。
3. 掌握京剧的唱腔和舞台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 京剧的角色分类和表演技巧。
3. 京剧的唱腔风格和代表剧目。
教学活动:1. 观看京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 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角色、唱腔等。
3. 组织学生进行京剧模仿表演,增强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京剧的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识别京剧的基本角色。
3. 学生能够欣赏京剧的唱腔和表演。
第二章:昆曲——丝竹之韵教学目标:1. 了解昆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特点。
2. 认识昆曲的曲调和表演风格。
3. 掌握昆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教学内容:1. 昆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昆曲的音乐结构和表演特色。
3. 昆曲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唱家。
教学活动:1. 播放昆曲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美。
2. 讲解昆曲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
3. 引导学生进行昆曲唱腔练习,提高表现力。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昆曲的历史地位。
2. 学生能够识别昆曲的音乐特点。
3. 学生能够简单演唱昆曲片段。
第三章:豫剧——中原之声教学目标:1. 了解豫剧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2. 认识豫剧的表演技巧和戏剧特色。
3. 掌握豫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教学内容:1.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
2. 豫剧的表演元素和舞台风格。
3. 豫剧的代表剧目和音乐特色。
教学活动:1. 观看豫剧经典片段,引导学生体验豫剧的魅力。
2. 讲解豫剧的表演技巧和音乐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豫剧模仿表演,增强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描述豫剧的地域特色。
2. 学生能够识别豫剧的表演风格。
3. 学生能够欣赏豫剧的音乐和剧情。
第四章:越剧——江南之韵教学目标:1. 了解越剧的起源和流行区域。
2. 认识越剧的表演特色和音乐风格。
3. 掌握越剧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教学内容:1. 越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梨园百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梨园百花的概念和历史渊源;2.梨园百花的表演形式和技巧;3.梨园百花的经典剧目和角色扮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梨园百花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2.示范法:通过老师的表演示范,让学生了解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3.实践法: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梨园百花的概念和历史渊源1.讲解梨园百花的概念和历史渊源;2.分享梨园百花的经典剧目和代表人物。
第二步: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形式和技巧1.讲解梨园百花的表演形式和技巧;2.示范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如唱腔、舞蹈、化妆等;3.练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如唱腔、舞蹈、化妆等。
第三步: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1.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梨园百花的经典角色;2.练习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如唱腔、舞蹈、化妆等;3.进行小组表演和评比。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演能力;2.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分和评价;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资源1.梨园百花的相关书籍和资料;2.梨园百花的音乐和视频资源;3.梨园百花的服装和道具。
七、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2.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和实践法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梨园百花的知识和技巧;3.教学效果: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表演水平得到了认可和肯定;4.教学不足: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深入探讨梨园百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梨园百花教案教案标题:梨园百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梨园百花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等方面。
2. 掌握梨园百花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渊源、演变发展等。
3. 发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探究中国传统梨园百花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 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舞蹈和音乐的基本特点,并比较其差异。
3. 通过欣赏梨园百花的演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相关的音乐、录像或演出资源。
3. 准备足够的资料和图文资料,包括梨园百花艺术的演变历史和具体表演形式的介绍。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梨园百花的表演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梨园百花的了解和感受。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梨园百花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分享相关的音乐、舞蹈和戏曲表演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3. 通过图文资料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梨园百花的不同表演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示欣赏(15分钟)1. 播放一段梨园百花的戏曲、舞蹈或音乐表演视频。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体会不同表演形式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体验,分享他们对梨园百花的感受和意见。
深化学习(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梨园百花形式进行研究。
2. 每个小组通过图文资料、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关于该形式的更多信息,并准备一个小报告分享给其他同学。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该形式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演出和艺术特点等。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解答学生对梨园百花的疑问。
2. 强调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梨园百花的实际演出,或安排专业人士进行现场讲解。
2.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传统艺术素质班,学习相关表演技巧和艺术知识。
初中梨园百花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梨园百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基本动作。
3.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梨园百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梨园百花的基本表演技巧。
3. 练习梨园百花的基本动作和身体语言。
教学准备:1. 梨园百花的相关资料和视频资源。
2. 梨园百花表演服装和道具。
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梨园百花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1. 学习梨园百花的基本表演技巧:a. 教授基本的唱腔和音调,让学生学会模仿和表演。
b. 教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手势,让学生掌握梨园百花的独特表演风格。
c. 引导学生学习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技巧,提高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
2. 练习梨园百花的基本动作和身体语言:a. 进行身体热身运动,让学生放松身体并提高柔韧性。
b. 分组练习梨园百花的基本动作,注重动作的协调和流畅性。
c. 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团队合作和演出准备: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准备一段梨园百花的表演片段。
b.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c. 组织学生进行演出排练,准备一次梨园百花的小型演出。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梨园百花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梨园百花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其他方面。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梨园百花的实际演出或戏曲表演比赛。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表演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京剧、豫剧等。
3.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戏曲文化活动,展示他们的梨园百花表演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
梨园百花(一)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京剧的行当及表演手段2.京剧行当的辨认二、导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
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唱: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
梨园百花音乐教案梨园百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梨园百花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欣赏梨园百花音乐,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梨园百花音乐的背景和特点;2.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梨园百花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Ⅰ. 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今天要教的内容——梨园百花音乐,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2. 引入问题:你们对梨园百花音乐了解多少?你们喜欢听这种音乐吗?Ⅱ. 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播放一段梨园百花音乐,并带领学生欣赏音乐。
2. 学生讨论音乐中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并进行分享。
3. 教师介绍梨园百花音乐的表演形式和主要乐器,如琵琶、古筝等。
4. 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以表演一首梨园百花音乐。
每个小组可选择一种或多种乐器作伴奏。
Ⅲ. 独立思考(15分钟)1.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排和排练一首梨园百花音乐,以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
2. 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Ⅳ. 分享和总结(15分钟)1. 学生进行表演,并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再次练习梨园百花音乐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梨园百花音乐的录音;2. 乐器:钢琴、古筝、琵琶等;3. PPT或者黑板,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录重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表演梨园百花音乐,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表演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应注意给予指导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梨园百花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3. 学习和掌握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概述:a. 介绍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b. 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c. 探讨中国梨园百花戏曲与其他戏曲形式的关系。
2. 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传承与创新:a.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的现状;b. 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家在创新中的取得的成果和困惑;c. 讨论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 学习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a. 研究传统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身段;b. 学习和练习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唱腔和音乐节奏;c. 掌握梨园百花戏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演要求。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a. 培养学生对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b.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戏曲的改编和创新;c. 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演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梨园百花戏曲艺术的概述1. 引入和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梨园百花戏曲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并进行简单讨论。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典型作品,通过观看和讨论,深入了解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4. 总结和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小结和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中国梨园百花戏曲的传承与创新1. 引入和导入: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的现状,激发学生对戏曲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分析中国梨园百花戏曲家在创新中的成果和困惑,并讨论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梨园百花戏曲作品,通过观看和讨论,了解其创新之处。
《梨园百花》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并学唱越剧《天上个林妹妹》。
2、欣赏并学唱黄梅戏《还家》。
3、欣赏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几种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越剧、豫剧、黄梅戏,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几种中国地方戏曲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一、越剧欣赏1、请学生简介《红楼梦》的故事2、教师播放歌曲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龄眉》MTV,学生听辨:歌曲唱到的是《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故事?3、教师播放越剧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生欣赏后回答:⑴这是用哪种戏曲形式演唱的?⑵你知道这种戏曲是哪一地区的地方戏曲吗?4、教师总结,简介越剧5、学生随MTV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6、学生思考:这一唱段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你能分辨这一唱段中的行当吗?二、黄梅戏欣赏1、教师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还家》(视频),学生分辨其中的行当。
2、学生分辨剧种,教师总结并简介黄梅戏3、欣赏第二遍,教师启发:这个唱段中哪些地方的咬字吐字与平时说话的咬字有所不同?请学生尝试着学一句。
4、学生学唱《还家》5、拓展活动⑴运用所学过的亮相动作尝试为两个行当的人物设计动作。
⑵学生演唱并表演展示所设计的动作。
⑶教师演唱第二声部旋律与学生合作表演三、豫剧欣赏1、教师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初中音乐《梨园百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梨园百花(二)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等,体验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的不同风格,认识常香玉、袁雪芬、李谷一等表演艺术家。
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等体验豫剧、越剧、湖南花鼓戏等的不同风格,认识常香玉、袁雪芬、李谷一等表演艺术家。
2、认真聆听各戏曲名段,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
3、提高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以脸谱设计导入,学生辨认京剧脸谱导入,梨园百花(二)出示学习目标,然后提问一下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讨论总结一下什么是梨园?什么是戏曲?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
2、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
中国的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4、教师提问戏曲的起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人类原始歌舞-----→ 南北朝“歌舞戏”→ 唐朝“参军戏” → 宋代“杂剧” →元代“元杂剧”5、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神话故事 -------- 代表作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历史故事 -------- 代表作京剧《空城计》民间传说 --------- 代表作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6、用河南的方言引入河南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
由河南方言引入豫剧,学生介绍花木兰剧情,教师引导,听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学生边听边讨论豫剧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
7、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听赏梁祝的选段《天山掉下个林妹妹》,学生边听边讨论越剧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认识越剧大师袁雪芬。
8、欣赏湖南花鼓戏《补锅》,大屏幕介绍《补锅》的剧情,听赏《补锅》的选段《手拉风箱呼呼响》,学生边听边讨论湖南花鼓戏的特点。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京剧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京剧经典唱段,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唱念做打的基本技艺,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2. 京剧的角色行当与基本技艺3. 京剧唱段的欣赏与分析4. 京剧的代表性剧目与著名演员5. 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角色行当、基本技艺、代表性剧目及著名演员。
2. 教学难点:京剧唱段的欣赏与分析,以及对京剧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2. 示范法: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的音乐、表演特点。
3. 分析法:对京剧唱段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京剧的基本知识、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视频:准备京剧经典唱段的视频,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特点。
3. 教学器材: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4. 参考资料:京剧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经典唱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角色行当、基本技艺等基本知识。
3. 欣赏与分析:播放多个京剧唱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京剧的音乐特点、表演风格。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京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欣赏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京剧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梨园百花教案梨园百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梨园百花的音乐片段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梨园百花的学习热情。
2. 了解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a. 讲解梨园百花的发展背景,即元、明、清时期的戏曲蓬勃发展的时期。
b. 讲解梨园百花的特点,即戏曲中角色的多样性和表演形式的丰富性。
c. 分析梨园百花的演唱特点,包括京剧、昆曲、评弹等不同流派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3. 学习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a. 分析梨园百花的表演技巧,如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动作等。
b. 教授梨园百花的演唱方法,如声腔技巧、音调变化等。
c. 练习梨园百花的表演和演唱,进行角色扮演或模仿演唱的训练。
4.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a. 引导学生观看梨园百花的演出,进行观后感的交流和讨论。
b. 组织学生参与梨园百花的演出,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观摩式教学法:通过观看梨园百花的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和领会其表演艺术。
3. 实践式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演唱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的表演能力:评估学生在梨园百花的表演和演唱中的表达能力。
3. 学生的理解深度: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质量,评价其对梨园百花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梨园百花的音乐片段或视频。
2. 相关的教材和音乐资料。
通过梨园百花教案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梨园百花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
梨园百花一教学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二)对教材的理解高一年级新教材《音乐鉴赏》(湘艺术版)既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多选择余地和创造空间,本课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稍作增减,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了以视听欣赏与体验为基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表现。
(四)教学策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合作探讨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及具体做法(一)课前准备活动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完善自己,以和谐合作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查找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和花鼓戏等)相关资料:影像资料,地方语言、唱腔风格、伴奏乐器、演唱形式、舞台布置、服饰道具等等。
(二)欣赏与探究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空间,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上课中使用资料或得出结论前,设置探究活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及行动进入主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展示资料、得出结论、体会戏曲艺术魅力。
(三)表演与实践活动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表演和实践活动。
如让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设计戏曲人物造型动作、用京剧唱腔或念白来表现片段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戏曲、体验戏曲、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1、竞猜活动(播放音乐,让学生竞猜戏曲种类);2、探究戏曲化妆、服装特点与塑造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示所收集的戏曲服装、人物造型等图片并将其对比);3、戏曲化妆实践活动;4、戏曲表演的动作模仿和设计;5、用戏曲念白或唱腔来表现生活情景活动;6、探讨对戏曲的展望。
三本课教案本课课题:梨园百花教师准备:打击乐器若干、戏曲服装、戏曲道具、戏曲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戏曲的资料及学唱一些戏曲片段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四种不同的戏曲的欣赏、对比、表演、实践和展望等,使其能对中国戏曲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提高对戏曲的鉴赏力、表现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梨园百花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梨园百花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梨园百花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演技巧和文化意识。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特点,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并通过合作演出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百花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梨园百花音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梨园百花音乐的鉴赏能力,能够分辨不同曲目的风格和特点。
4.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能够通过声音和动作表达音乐的情感。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演出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1. 梨园百花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梨园百花音乐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3.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4. 学生合作演出的舞台和道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梨园百花音乐的概念和起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梨园百花音乐的特点(10分钟)通过播放梨园百花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其特点,例如音调、节奏、表演形式等。
3. 学习乐器和演奏技巧(15分钟)分别介绍梨园百花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并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
4. 鉴赏梨园百花音乐(15分钟)听取学生对梨园百花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分辨不同曲目的风格和特点。
5. 表演技巧的训练(15分钟)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教授基本的表演技巧,包括声音的运用、动作的表达等。
6. 合作演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梨园百花音乐,进行合作演出。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演奏乐器、设计舞台和道具等。
7. 学习总结(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演出成果,并进行学习总结,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的梨园百花音乐表演团体来校进行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梨园百花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梨园百花音乐的演出现场,加深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理解和体验。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教案一、教材分析京剧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认可。
《梨园百花》是一部京剧剧目,讲述了京剧和“梨园学究”间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的经典剧目。
本教案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京剧,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梨园百花》的故事情节和艺术特点;2.学习京剧唱腔和舞步;3.了解唱腔、表演、音乐整体的表现技巧。
2.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京剧唱腔的不同类型和特征;2.能够表达对京剧的审美看法和评价;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京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自信心;2.让学生体验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视频介绍京剧的起源及其特点;2.通过图片展示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及其含义。
2.学习《梨园百花》的故事情节及艺术特点(3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简要讲述剧情;2.播放京剧《梨园百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学习京剧唱腔和舞步(60分钟)1.学习唱腔:教师以片段为例,讲解唱腔的技巧和特点;2.学习舞步:教师示范舞步,让学生跟随练习。
4.课堂讨论(30分钟)1.让学生表达对京剧的看法和感受;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京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巩固和拓展(30分钟)1.电脑或投影仪展示京剧脸谱,让学生猜测脸谱的样式和意义;2.让学生分组,演绎《梨园百花》其中的一幕。
四、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参与情况;2.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和表达情况。
2.教学过程评价1.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晰、生动;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灵活;3.教学手段是否得当。
五、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理解京剧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信心。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 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 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一一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一一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一一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一一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一一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 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4.两大唱腔:二黄、西皮
5.总结后向学生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京剧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认知吗?
六、布置作业,下课
1. 预习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 搜集通俗歌曲中具有京剧元素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学生和京剧的接触面太窄,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京剧咿咿呀呀的不是很好听,他们更加喜欢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故在教学中学生容易起到厌烦心理。
故在设计时我采用了环环相扣,步步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京剧有一定的认知,提高对京剧的兴趣。
其次,对教师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戏曲学习,只能自行搜集相关资料,自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上无法做到完整的示范,只能更多的从知识点上去分析,故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个经典名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京剧这门学问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将不断的在教学中学习优秀的范例,在生活中积累宝贵经验,使得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