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1.56 KB
- 文档页数:2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微⽣物标本采集⽅法及注意事项 微⽣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分密切的关系。
医⽣、护⼠、检验⼈员均应重视微⽣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
下⾯是yjbys店铺为⼤家带来的微⽣物标本采集⽅法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法 1.⾃然排便法: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 1~2 m1,盛⽆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茵液内送检;若疑似霍乱者应置于碱性蛋⽩胨⽔中(PH8.6)。
2. 直肠拭⼦法: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患者及幼⼉可采⽤此法,将拭⼦前端⽤⽆菌⽢油或⽣理盐⽔湿润,然后插⼊肛门约 4~5cm(幼⼉ 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
擦取直肠表⾯粘液后取出,盛于⽆菌试管中或保存液中送检。
(2) 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抗⽣素使⽤之前采集标本。
2.所挑取的粪便不应接触其他部位(如便盆),粪便样本中不应混⼊尿液及其他异物,采集过程应尽量⽆菌操作。
3.不应⽤厕纸收集粪便。
4.对同⼀病⼈在同⼀天不宜重复送检。
5.宜在感染急性期(通常是5d-7d内)采集标本。
6.下列腹泻患者应连续3d送检标本 --社区获得性腹泻(⼊院前或72h内出现症状) --医院腹泻(⼊院72h后出现症状),且⾄少有下列情况之⼀:⼤于65岁并伴有内科疾病、HIV感染、粒缺(中性粒细胞<0.5)及疑似院内暴发。
--怀疑肠道感染的⾮腹泻性表现。
7.肠炎和发热病⼈建议做⾎培养。
8.伤寒沙门菌感染时⾻髓培养⾼出⾎培养。
9新鲜粪便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不应超过2h。
(3)标本拒收 ⼲燥的拭⼦、含钡粪便、黄软成形便、⼲便、明显污染的粪便、⼀⽇内重复送检的标本,应设法与临床医师联系,可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在没有与医师沟通之前标本不应丢弃,仍按实验室标本保存原则存放。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法 1. 中段尿采集法:清晨起床后⽤肥皂⽔清洗尿道⼝和外阴部,再⽤清⽔冲洗尿道⼝周围,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 5~10ml盛于带盖的⽆菌容器内⽴即送检,采集后于0.5h内进⾏接种。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1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1 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样本代表感染过程。1.2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时间、合乎规程技术,采集样本。
1.3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样本。
1.4 要收集足够量的样本,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1.5 应尽可能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样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1.6 血培养样本在病人寒颤和发热初起时为最佳时机。
1.7 导尿留取样本时,不可从尿袋中采集样本。
引流液样本不能直接从引流袋放出,因引流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
1.8 各类微生物样本不宜加防腐剂1.9 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灭菌(煮沸、高热、或高压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1.10 有些临床标本还要注意采集的时机和部位,如伤寒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发病的第1~2 周采集血液,第3~4 周采集大便和尿液,阳性率较高。
1.11 样本的运送处理和储存规定1.11.1 样本2h之内送到实验室。
1.11.2 血培养瓶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置室温保存(但不得超过24 小时)。
禁止将不能及时送检的血培养瓶放置冰箱保存。
1.11.3 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时,样本不能放4℃条件保存,应在30min内送检,并注意保温。
1.11.4 痰培养疑为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应立即送检,因为这些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极易死亡。
1.11.5 导管样本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导管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导管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1.11.6 活检组织样本和眼分泌物样本应在30min内送检,如样本较小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组织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样本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不可用纱布包裹组织样本。
2 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1 血液及骨髓样本2.1.1 检验项目:血液及骨髓培养。
2.1.2 适应症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皮肤粘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临床可疑血流感染时应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
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
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微生物标本采集操作规程基本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6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它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细菌室。
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或伤口拭子,宜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6.送检标本应注明姓名、床号、标本来源、检验目的和标本采集具体时间,使细菌室能准确及时接种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提高阳性检出率。
一、血液与骨髓的送检方法1.一般原则: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应尽快抽血样作培养,最好在发热初期、高热或寒战时,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对已应用药物而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患者应在下一次用药前采血。
2.采血部位: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3.采血最佳时间与频率:急性败血症应在治疗前24小时内抽血3次或者更多次,并在不同部位,如左右手臂或颈部,分别做厌氧、需氧培养以及内毒素、降钙素原检测;急性心内膜炎在治疗前1-2小时内分别在3个不同部位抽血样;怀疑伤寒病人,在病程第1-2周内采静脉血液;肺炎链球菌在寒战、高热或者休克时;布鲁杆菌感染除在发热期采血,还要多次采血,一般是24小时抽3-4次;分枝杆菌感染早期采血样阳性率高。
怀疑菌血症因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对疑为伤寒病人,在第1-3周内采集骨髓是最佳时间,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 作细菌培养。
4.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认真识别相应颜色的瓶,并仔细检查培养瓶有无变色或混浊。
过火消毒针头,血培养瓶撕掉塑料盖后,瓶口不是无菌部位必须消毒。
消毒不能用碘酒消毒而是75%酒精消毒。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微生物培养与鉴定结果,准确的结果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有助于科学用药、控制感染,进而延缓细菌耐药、监测医院感染、减少抗菌药物滥用,而正确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步。
为此,本文总结了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采集血液标本应用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待皮肤干燥后应用1%--2%碘酊或者1%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至少需要3厘米,再次使用75%酒精脱碘后采集血液;对于碘过敏的患者,则采用75%酒精消毒30秒,自然干燥后再用75%酒精消毒60秒的消毒策略。
消毒后不可用手直接触摸穿刺部位,穿刺抽吸8--10毫升成人血液(婴幼儿及儿童患者采血量则不能超过总血量的1%),注入血培养瓶中并立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但不可剧烈震动,以防标本溶血。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标本作培养时需格外小心,皮肤表面含有较多微生物,消毒不规范则会污染血液,故应在采血前由内至外认真消毒;血液注入培养基之前不可更换针头,以防感染;采血前应用抗菌药物且无法停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注意,不可在静脉穿刺处采集血液标本,除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外亦不可经由静脉导管或动脉插管内抽血;采血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采血量太多,则会稀释培养液,营养成分不够;怀疑为菌血症的患者应尽早采血,避免延误最佳时机;怀疑为布鲁式病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应选择肘动脉、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除发热期以外,均应多次采血,建议24小时内采集3--4次,且要增加采血量,以10毫升左右为宜。
二、采集痰液标本于清晨起床后使用凉白开多次漱口,去除口腔内的杂菌,并用力咳嗽,以咳出肺部深处的脓痰,吐入清洁、干燥的容器中送检。
如果患者痰液量比较少,可以应用25毫升45摄氏度3%--10%氯化钠溶液行雾化吸入,如果是患儿,则需要轻轻按压其胸骨上方的气管,在其咳痰后使用无菌棉棒采集痰液标本。
56医药健闻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刘洋 (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血、骨髓、静脉导管标本,痰及下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大便标本,生殖道系统标本,眼、耳、鼻、咽拭子标本。
血、骨髓、静脉导管标本正确采集方法:(1)先用75%酒精对静脉穿刺部位擦拭消毒30 s 以上,用一根碘棉签从穿刺点向外1.5~2 cm 的直径范围内再次消毒60 s 。
(2)使用75%酒精对血培养瓶和橡皮塞子消毒60 s 。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先用无菌纱布或者棉签将橡皮塞子表面的残余酒精清除干净。
(3)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佩戴乳胶手套将静脉进行固定,防止滑动,但是不可接触穿刺点;使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在血标本进入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并立即送检,以免血液凝固。
(4)成人的采血量是8~10 ml ,儿童的采血量是1~3 ml ,骨髓采血量是1~2 ml 。
注意事项:(1)静脉采血的部位通常为肘静脉,不建议从动脉采血。
患者疑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可以选择肘动脉或者股动脉采血,勿要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进行采血。
(2)使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如果需要进行第二次穿刺,需要更换针头。
(3)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
除非无法从静脉穿刺处取血,否则不能从静脉植入管内取血。
(4)若是从静脉植入管内取血,应该同时自外周静脉采集血液进行培养,以协助判读血培养阳性结果,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标本类型。
(5)采血前,应该将患者信息、采血时间、部位、采血量写在标签上,并贴在培养瓶上。
(6)有血的培养瓶若不能立即送检,可放室温保存,切不可放入冰箱。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正确采集方法:(1)能够自行取痰的患者,在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前,先用漱口水漱口,去除口腔细菌,再用清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放置于无菌集痰器中并盖好瓶盖;无法咳痰或者不合作的患者,需要帮助其采取卧位,由上而下叩击背部,并戴好无菌手套,将无菌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器,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并盖好瓶盖,收集好后立即送检。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正确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微生物检验标本,对于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至关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及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原则。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的知识,欢迎阅读。
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俗称消炎药)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皮肤或黏膜常居菌群污染和防止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采集的标本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盛装标本的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得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分离率;
3、适量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各种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一、呼吸道标本采集
(1) 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黏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2) 标本采集时间:a、以晨痰为好,患者清晨用凉开水反复漱口后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将痰采集于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
b、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二、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采集
(1) 送检指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