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 格式:pptx
- 大小:9.95 MB
- 文档页数:65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1、采集方法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脊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注入血培养瓶内。
2、注意事项(1)骨髓内含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因而骨髓培养对伤寒病人的诊断较血培养优越。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血液标本:采血时间:应在抗生素治疗前、发热初期或高峰时为好。
方法:以无菌方法从患者静脉采血,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双相培养瓶中,充分混匀后送检。
采血量:成人3-5ml;小孩1-3ml。
脑积液标本:方法:由临床医生以无菌操作作腰椎穿刺,取收集于第一支无菌试管中的脑脊液(2-3ml)立即送检。
穿刺液标本(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及关节液等):方法:用无菌方法用注射器抽取体内可疑感染部位的液体(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及关节液等),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双相培养基瓶中,充分混匀后送检。
痰标本:采集时间:一般以晨痰为好。
方法:在流取痰标本前用清水反复漱口(务必刷牙),以减少常居菌污染,后尽量咳出气管深部痰标本,吐入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咽拭标本:用无菌棉拭纸搽拭患者鼻烟部黏膜,置无菌试管内送检。
尿液标本:方法:留取标本前先清洗外阴或尿道口,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标本量:5-7ml。
生殖道标本:女性:用无菌棉拭采集阴道或宫颈分泌物盖回试管内送检。
男性:务必将尿道口清洗干净,用无菌男性棉拭采集尿道分泌物。
采集前列腺液时将按摩流出的前列腺液滴于无菌男性棉拭送检。
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封闭性脓肿标本:消毒局部皮肤或黏膜表面后,用注射器抽取,将注射器针头盖回立即送检。
开放性伤口分泌物: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表面,用无菌棉拭尽量取伤口深处分泌物送检。
表面皮肤刮片标本(真菌培养):在病灶皮肤表面用玻片轻轻刮取,将皮肤表皮刮起,将无菌棉拭用无菌生理盐水弄湿涂取刮起的皮削送检。
粪便标本:自然排便后,用无菌棉拭挑取其浓血、粘液部分送检。
注:1、所有标本采集容器都应是一次性、经过灭菌及带盖的无菌容器。
2、请各位医生及护士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采集标本,否则将会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后果。
3、标本采集时如有疑问请致电检验科质询。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正确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微生物检验标本,对于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至关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及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原则。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的知识,欢迎阅读。
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俗称消炎药)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皮肤或黏膜常居菌群污染和防止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采集的标本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盛装标本的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得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分离率;
3、适量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各种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一、呼吸道标本采集
(1) 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黏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2) 标本采集时间:a、以晨痰为好,患者清晨用凉开水反复漱口后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将痰采集于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
b、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二、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采集
(1) 送检指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特征。
一、我院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1.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我院总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不低于7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等,应标明标本种类,并立即送检。
6.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中段尿培养的标本应用专用的无菌尿标留取(在仓库领取)。
静脉导管、胸腹水,脑脊液等到细菌室取无菌试管留取。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方法1.血液与骨髓①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脉点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
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一10ml,婴幼儿l一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5: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④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l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多次多部位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⑥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 作增菌培养。
2.尿液①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10ml,0.5小时内送检。
②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
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
微生物标本操作流程一、采集标本1.根据需要使用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采集适当的标本类型,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2.采集前洗手,戴好手套,保证操作无菌。
3.根据标本类型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如穿刺、切开、吸引等。
4.采集标本时避免污染和损伤,采集的标本量要充足,确保后续实验的需要。
5.采集后立即将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并用合适的保存液固定标本。
二、保存标本1.封闭保存a.无菌标本应尽快处理。
b.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保存方式:常温、4℃、-20℃,-80℃等。
c.使用密封标本袋、离心管等避免样本污染。
d.根据需求添加保存液,如生理盐水、甘油、琼脂糖等。
2.运输保存a.标本运输前应按照需要将标本进行适当保存。
c.标本运输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运输规定和防护措施,避免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坏。
三、处理标本1.无菌条件下进行标本处理。
2.打开封闭的标本容器时,应尽量减小环境污染。
3.首先进行外部检查,检查标本是否完整,有无明显破损或渗漏。
4.根据需要,将标本分为不同的试管或培养皿中,避免不同菌种相互干扰。
5.针对具体需求,对标本进行不同的处理,如离心、稀释、加酶处理等。
四、传递标本1.打开封闭的标本容器时,应尽量减小环境污染。
3.准备适当的传递容器和传递材料,避免标本在传递过程中受到损坏或污染。
4.标本传递时应尽快送至指定的实验室,避免标本在传递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时间延误等因素的影响。
五、清洗操作区域和工具1.实验完成后,需要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2.清洗操作区域可以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清洁剂,如含有氯己定的漂白粉或消毒液。
3.清洗使用过的工具,如采集器具和传递容器等,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液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无菌状态。
微生物标本操作流程的重点是保持标本的无菌状态,避免标本的污染和损伤。
在每一步操作中,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措施,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液、保存条件和传递方法。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
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
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
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
切勿污染环境。
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
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2、分离培养3、报告方式: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
微生物标本采集操作规程基本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6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它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细菌室。
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或伤口拭子,宜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6.送检标本应注明姓名、床号、标本来源、检验目的和标本采集具体时间,使细菌室能准确及时接种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提高阳性检出率。
一、血液与骨髓的送检方法1.一般原则: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应尽快抽血样作培养,最好在发热初期、高热或寒战时,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对已应用药物而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患者应在下一次用药前采血。
2.采血部位: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3.采血最佳时间与频率:急性败血症应在治疗前24小时内抽血3次或者更多次,并在不同部位,如左右手臂或颈部,分别做厌氧、需氧培养以及内毒素、降钙素原检测;急性心内膜炎在治疗前1-2小时内分别在3个不同部位抽血样;怀疑伤寒病人,在病程第1-2周内采静脉血液;肺炎链球菌在寒战、高热或者休克时;布鲁杆菌感染除在发热期采血,还要多次采血,一般是24小时抽3-4次;分枝杆菌感染早期采血样阳性率高。
怀疑菌血症因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对疑为伤寒病人,在第1-3周内采集骨髓是最佳时间,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ml 作细菌培养。
4.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认真识别相应颜色的瓶,并仔细检查培养瓶有无变色或混浊。
过火消毒针头,血培养瓶撕掉塑料盖后,瓶口不是无菌部位必须消毒。
消毒不能用碘酒消毒而是75%酒精消毒。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微生物培养与鉴定结果,准确的结果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有助于科学用药、控制感染,进而延缓细菌耐药、监测医院感染、减少抗菌药物滥用,而正确采集微生物检验标本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步。
为此,本文总结了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采集血液标本应用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待皮肤干燥后应用1%--2%碘酊或者1%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至少需要3厘米,再次使用75%酒精脱碘后采集血液;对于碘过敏的患者,则采用75%酒精消毒30秒,自然干燥后再用75%酒精消毒60秒的消毒策略。
消毒后不可用手直接触摸穿刺部位,穿刺抽吸8--10毫升成人血液(婴幼儿及儿童患者采血量则不能超过总血量的1%),注入血培养瓶中并立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但不可剧烈震动,以防标本溶血。
值得注意的是,血液标本作培养时需格外小心,皮肤表面含有较多微生物,消毒不规范则会污染血液,故应在采血前由内至外认真消毒;血液注入培养基之前不可更换针头,以防感染;采血前应用抗菌药物且无法停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注意,不可在静脉穿刺处采集血液标本,除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外亦不可经由静脉导管或动脉插管内抽血;采血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采血量太多,则会稀释培养液,营养成分不够;怀疑为菌血症的患者应尽早采血,避免延误最佳时机;怀疑为布鲁式病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应选择肘动脉、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除发热期以外,均应多次采血,建议24小时内采集3--4次,且要增加采血量,以10毫升左右为宜。
二、采集痰液标本于清晨起床后使用凉白开多次漱口,去除口腔内的杂菌,并用力咳嗽,以咳出肺部深处的脓痰,吐入清洁、干燥的容器中送检。
如果患者痰液量比较少,可以应用25毫升45摄氏度3%--10%氯化钠溶液行雾化吸入,如果是患儿,则需要轻轻按压其胸骨上方的气管,在其咳痰后使用无菌棉棒采集痰液标本。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微生物标本采集意义与原则•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微生物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与操作规范•微生物标本运输、保存和处理流程目录•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与进展•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01微生物标本采集意义与原则准确诊断指导治疗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和控制感染通过采集微生物标本,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准确鉴定和分类,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微生物标本的连续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微生物标本的检测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对微生物标本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无菌操作正确选择采集部位采集足量标本及时送检01020304在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标本和引入外源性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感染类型,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以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采集足够量的标本,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集后的微生物标本应及时送检,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血液标本通过静脉采血或末梢采血获得,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和抗体等。
尿液标本通过患者自行排尿或导尿获得,用于检测泌尿系统感染等。
粪便标本通过患者自行排便或灌肠获得,用于检测肠道感染和寄生虫病等。
呼吸道标本通过鼻咽拭子、喉拭子、痰液等获得,用于检测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等。
生殖道标本通过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前列腺液等获得,用于检测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等。
其他标本如脑脊液、穿刺液、组织活检等,用于检测相应部位的感染和病变情况。
微生物标本类型及来源02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建议在患者寒战或发热初起时采集,同时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
成人一般选择肘静脉,新生儿和婴儿选择颈静脉或股静脉。
成人一般采集8-10ml,儿童采集3-5ml,婴儿采集1-2ml。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同时防止溶血。
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注意事项一般建议清晨第一次尿,即晨尿。
56医药健闻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刘洋 (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血、骨髓、静脉导管标本,痰及下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大便标本,生殖道系统标本,眼、耳、鼻、咽拭子标本。
血、骨髓、静脉导管标本正确采集方法:(1)先用75%酒精对静脉穿刺部位擦拭消毒30 s 以上,用一根碘棉签从穿刺点向外1.5~2 cm 的直径范围内再次消毒60 s 。
(2)使用75%酒精对血培养瓶和橡皮塞子消毒60 s 。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先用无菌纱布或者棉签将橡皮塞子表面的残余酒精清除干净。
(3)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佩戴乳胶手套将静脉进行固定,防止滑动,但是不可接触穿刺点;使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在血标本进入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并立即送检,以免血液凝固。
(4)成人的采血量是8~10 ml ,儿童的采血量是1~3 ml ,骨髓采血量是1~2 ml 。
注意事项:(1)静脉采血的部位通常为肘静脉,不建议从动脉采血。
患者疑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可以选择肘动脉或者股动脉采血,勿要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时进行采血。
(2)使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如果需要进行第二次穿刺,需要更换针头。
(3)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
除非无法从静脉穿刺处取血,否则不能从静脉植入管内取血。
(4)若是从静脉植入管内取血,应该同时自外周静脉采集血液进行培养,以协助判读血培养阳性结果,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标本类型。
(5)采血前,应该将患者信息、采血时间、部位、采血量写在标签上,并贴在培养瓶上。
(6)有血的培养瓶若不能立即送检,可放室温保存,切不可放入冰箱。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正确采集方法:(1)能够自行取痰的患者,在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前,先用漱口水漱口,去除口腔细菌,再用清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放置于无菌集痰器中并盖好瓶盖;无法咳痰或者不合作的患者,需要帮助其采取卧位,由上而下叩击背部,并戴好无菌手套,将无菌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器,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并盖好瓶盖,收集好后立即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