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推广及应用
- 格式:pps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8
工业工程标准工时的推广及效率分析引言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工业生产中,工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用于衡量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探讨工业工程标准工时的推广及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优缺点。
工业工程标准工时的定义工业工程标准工时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它是基于工艺分析和工序分析的结果,结合工作条件、员工技能水平、设备效率等因素确定的。
通过制定和推广标准工时,可以建立起一个客观公正的工作量指标,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
标准工时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工艺分析:对工序进行细致研究,确定操作的方法和工时因素; 2. 工序分析:分析工序的各项元素,确定标准工时的构成; 3.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工艺分析和工序分析的结果,计算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4. 标准工时修正: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和员工的能力水平,对标准工时进行修正。
工业工程标准工时的推广提高生产效率推广工业工程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制定合理的工时标准,可以减少工时的浪费和不稳定性。
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工时的推广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对工作量的合理划分和评估,可以更好地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标准工时的推广也能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绩效水平,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工时的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通过标准工时的制定和优化,可以确保每个工序的工作时间得到合理控制和安排,减少操作失误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工时的推广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推广,可以减少无效工时的产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工业工程标准工时的效率分析优点•提高生产效率:标准工时的推广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能力。
标准工时推广及效率分析实施报告一、引言标准工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并提供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
本报告旨在分析标准工时推广的必要性,并通过效率分析来评估其实施效果。
二、标准工时推广的必要性1.1 提高生产效率了解每个环节的工作时间,可以及时发现和改进低效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还能够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工作潜力,减少时间浪费和不必要的加班。
1.2 优化资源利用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有效利用设备和机器,确保稳定的生产速度和质量。
1.3 提升员工工作质量和满意度通过规定标准工时,能够有效地引导员工形成高效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质量和准时交付能力。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也能够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标准工时推广的具体措施2.1 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目标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目标。
考虑到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确定每个环节的标准工时,使其既能够衡量工作质量,又能够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2.2 培训和沟通在推广标准工时前,组织相关培训和工作坊,让员工了解标准工时的概念和目的,以及标准工时的具体实施方式。
还需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虑和难点。
2.3 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避免工作环节的重复和混乱。
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和监督,严格控制工作时间。
四、效率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估3.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标准工时实施前后的数据,包括生产产量、缺陷率以及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等指标。
通过对比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标准工时推广对企业整体效率的影响,并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2 效率分析根据实施标准工时后的数据,计算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改变情况。
标准工时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呢?企业通常如何计算标准工时时间是一种很好的测量标准,那么在企业生产中标准工时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呢?企业通常又是如何计算标准工时的呢?标准工时作为工业工程的专业技能,学起来似乎很容易,但要学到精并且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却很难。
标准工时乃是企业评定一切工作的标准化依据,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那么,在企业实际生产中,标准工时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呢?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
即在一定的工厂空间内,经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即可测算出工厂的实际产能。
2、作为增减机器设备的依据。
也就是依据机器产能来换算标准工时,可以得出数据,在生产量变动的同时,增加或者减少机器设备的数量。
3、作为流水线平衡生产的依据。
一条生产流水线包含有很多道的工作程序,可以根据各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来进行人力的分配,使生产线平衡运转。
4、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
使用标准工时,生产管理部门能更准确地做出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方面有问题,还可根据标准工时进行人力调整。
5、是效率分析的基础。
也就是说,拥有标准工时就能计算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产品。
建立标准工时制度是合理确定工价的重要依据。
若是没有标准工时的衡量,就不能准确地判别利益的分配,只能靠经验来评估,缺乏准确性。
标准工时是指按照标准惯例,再结合相关技能标准和标准时间,综合规范合理的工价,形成公平透明、公正公开的薪酬体系。
标准工时的有效运用,可以合理的分配工作人员,调动员工的动作积极性,从而平衡产线的生产。
企业各个生产部门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时来制定出规范的生产计划。
标准工时实则一种科学化的管理,那么,企业通常又是如何计算标准工时的呢?大多数企业通常采用秒表测量法,也就是筛选出一名熟练的员工在正常工作环境下进行作业,同时进行时间测量。
可以采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采用连续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发现,这种老旧的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大批的数据不是光靠秒表就能精准有效的测量完成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培训1. 简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工作流程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企业采用标准工时制度,并进行相关的工作改善培训。
本文将深入探讨标准工时制定和工作改善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2. 标准工时制定2.1 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度是一种基于时间的管理方法,用于确定每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通过制定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明确工作任务的时间要求,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衡量和评估。
2.2 标准工时制度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工时制度可以帮助员工明确目标,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分配:通过标准工时制度,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任务,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效果。
•提高工作质量:标准工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测量工作质量,并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符合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3 标准工时制定的步骤1.确定目标:明确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2.收集数据:收集工作任务的历史数据,包括完成时间、员工数量和工作量等方面的信息。
3.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测量和评估工作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
4.制定标准: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5.实施和监测:将标准工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持续监测和估算工作任务的时间。
3. 工作改善培训3.1 什么是工作改善培训工作改善培训是一种旨在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优化工作流程的培训方式。
通过工作改善培训,企业可以帮助员工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2 工作改善培训的重要性•增强员工能力:通过工作改善培训,员工可以学习和掌握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和能力。
•优化工作流程:工作改善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错误和浪费:通过工作改善培训,员工可以学会更规范和高效的工作习惯,减少错误和浪费的发生。
标准工时设定与推广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推广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时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员工的工作需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逐渐推广标准工时制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度的优势以及如何推广标准工时制度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度是指企业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不同,通过合理设置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和休息时间等,规定员工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薪酬的发放。
标准工时制度主要包括固定工时和弹性工时两种形式。
固定工时是指员工按照规定的时间上下班,工作时间固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弹性工时则是指员工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量和工作进度,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并且根据工作时间的长短,进行相应的薪酬调整。
标准工时制度相对于传统的工时制度有许多优势。
首先,标准工时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由于标准工时制度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了员工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工作过度疲劳,使员工能够在更好的工作状态下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其次,标准工时制度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标准工时制度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时间管理和工作弹性,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再次,标准工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
通过合理设置加班工资和调休制度,标准工时制度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控制员工加班时间,减少加班费用的支出,降低人力成本。
最后,标准工时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标准工时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了人力成本,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和时间资源,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如何推广标准工时制度呢?首先,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工时制度政策和规章制度。
在制定标准工时制度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合理设置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和休息时间等,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一、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二、时间研究三、标准工时四、标准工时之应用五、马表测试一,时间研究泰勒1856-1915☉以马表测量为主。
进行工作研究及寻求改进方式☉主张:花费工作时间最少者即是最佳之工作方法吉尔柏思:☉研究操作者之动作,再去删除,合并,重组,简化等步骤。
使方法最好。
☉主张:能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时间自然会减少。
二,标准工时1,定义;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2,标准工时范围2.1工作条件: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2.2作业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臵,姿势┈2.3作业员:合格,受完全训练2.4速度:正常速度3,标准工时的维护3.1标准工时方法的训练及查核3.2工作方法,作业条件,设备,材料等改变时之报告制度设计。
3.3标准工时之诉怨回馈调查及改订。
3.4定期复查制度4.标准工时的结构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标准工时=正常工时╳(1+放宽率)=正常工时+宽放工时6.标准工时估算三.标准工时之应用1.能效管理:☉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
管理人员必须督导作业员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臵,日程计划,生产管理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3.人员成本计算:☉标准时间计算的基本数据。
4.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计算。
☉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5.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分析,以作为设备购买之依据,及来取适当之应变措施。
6.人员及负荷计算☉生产计划拟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需人员,而目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
其负荷的情况都需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
7.人机配合的计算☉依据标准时间,方可适当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臵以减少人力的浪费。
标准工时推广及应用
制作人:梁春华
时间:2014.9.3
目录
1. 案例分析
2. 生产平衡率分析
3. 标准时间应用
4. 标准时间定义说明
5. 考核及推广
前言
依据网上资料,跨国汽车厂商在中国生产一辆轿车比国际平均成本高出20-30%,而日常运行成本是国际平均水平的8倍,车身制造成本是国际的2倍,占总成本60%以为的部件采购成本要比国际平均高出50%。
上述数据是假的吧?
老外是以生产1台汽车实际需要投入的总工时来判断效率
国内以1个工位作业的
工时来判断效率
案例分析
按照外国的计算方式,东风日产
要比一汽大从的生产效率高18%
(与国内算出结果刚刚相反)
注:详细分析见后面资料
案例分析
•国内的汽车产业以生产节拍来判定行业的生产水平,虽然有问题,但最可怕
的是,我司连个判定管理水平的方式都没有,更别说改进和控制。
•以这样的方式去管理,我们的生产成本比国际平均成本高出20-30%,而日常
运行成本是国际平均水平的8倍,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注:N 年以前,国际早早就以人均产能或总生产工时来评判公司管理水平,可是我们呢!工厂的管理说白了就是时间的管理,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一个产品。
平衡率分析
标准工时是什么?生产节拍又是什么?国际为啥用标准工时来评判生产管理的水平!
①.生产节拍= 瓶颈工序工时即9.6秒
②.标准工时= 生产节拍×作业人数即9.6×16 = 153.6秒/H*人
3秒3秒26.3秒24.3秒6秒9.6秒9.6
秒说明现有的排线方法,(没异常状态下)只能达到标准的53%,
平衡率还有47%的提升空间,即产能有47%提升空间
注:不同的排线方式,生产节拍也不一样,标准工时也不一样,但平衡率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
③.生产平衡率= 各岗位工时总和÷(生产节拍×作业人数)= 53.4%
不同的排线方式,生产节拍是不一样的,标准工时也不1样,
平衡率自然也不一样,但平衡率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
注:标准产能= 3600秒÷标准工时。
平衡率分析
7月3日生产现场排线方式生产节拍生产节拍
生产部自行排线方式:
①.标准工时153.6秒
②.生产平衡率53.4%
生产能按照标准排线吗?
IE 设计的排线方式:
①.标准工时90秒
②.生产平衡率90.1%
平衡率分析
a).管理领导们,整合资源(人、机、料、法),协助和监督现场按照
标准排线作业。
b).现场管理们又能主动提前做好作业前准备(首件、设备调试、物料配置、生产任务)
然后按照标准排线生产。
c).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现场立即反馈信息,管理们又能主动协助生产
做好临时处理措施,又推动预防措施实施;如此标本兼治,否则不断循
环,直到异常没有重复发生。
注:若能做到上述几点,我们的生产效率也很高,生产成本也会很低,就能跟江西的比较,国际水平比较。
标准工时应用
①.新产品报价的依据资料
②.新产品产能分析的依据资料
③.生产排程及负荷计算的依据资料
④.生产绩效计算的依据资料
⑤.计件单价制定的依据资料
⑥.物料周转及库存计算的依据资料
⑦.生产改善成效验证的依据资料
⑧.现场排线标准的依据资料
⑨.作业人员及设备配置数量的依据资料
⑩.生产效率计算的依据资料
标准工时应用
a).实际-标准= 问题
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们的工作核心,该如何让生产现场接近标准呢!如果标准=实际,就是没问题,所以
标准肯定≠实际;这也是管理们最大问题,(不但没有检讨)而且还经常质问IE制定的标准工时太高做不到,
甚至非要我们将实际定为标准。
b).工厂的管理就是时间的管理
时间管理就是让生产投入工时接近标准工时,甚至低于标准工时;外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分细成
传说中的安全、士气、交期、效率、品质等项目去分工管理。
可我们的管理们呢,简直就是一塌糊涂;那么多心血制定的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艺流程,根本没人过问,
也没人使用,更别谈执行,标准都不知道,何来时间管理。
(国际早早就用这个方式去管理,用这
种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竞争)
①.你看看我们管理们的周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哪项是跟上述的时间管理有关?如果有,进度如何,成效如何,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我司都是一堆空气。
②.生产现场天天出现异常,天天返工或额外增加人力做标准以外的工作,有异常单么,有人制定对策么;这样的问题天天重复发生
可是管理们仍泰山不动,我行我素,不信你看看周工作报告就知道,以这样的方式去管理,何来PDCA循环工作改善,
何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标准时间定义
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简称ST,指一个经过训练合格的员工,在不受异常影响下,以正常的速度和方法
完成一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宽放率:业内一般是15%,指疲劳休息、喝水、上厕所等等的时间
人均产能= 3600秒÷标准时间
标准产能= 人均产能×作业人数
生产节拍= 瓶颈工位工时即生产流程上,最慢工位的作业工时
生产平衡率= 各工位工时总和÷(生产节拍×作业人数)×100%
注:不是随便拿个秒表量测的时间就是标准时间,量测前,量测工位的状态和标准时间定义符合么,所以有时候,一个工时测1天都测不出来。
考核方式:笔试
考核地点:会议室
主考人:IE梁春华
考核时间:培训后3天内注:建议考核成绩录入人事档案内,作为加薪升迁的参考。
在报告推广建议前,IE必须再次讲述以下一段小历史:
1956年大野耐一和丰田英二去美国福特参观学习,把美国的超市构思带回日本推行的时候
注重的不是工具,而是一种意识:
像超级市场那样,人们可以随手取东西走,而货架上没有多余的东西,没了及时补充。
如果生产线像这样,下工序都是上工序客户,下工序需要的时候,我提供需要的量。
而实际往往出现各种异常(浪费),造成无法推行超市构思。
为了实现超市构思,大野耐一和丰田英二想尽办法消除一切浪费,即异常;因此出现了JIT(准时化生产)、TPM(全员生产管理)、自动化等等改善活动。
而在推行过程中大野被公司的人骂,他的管理方式被嘲讽为大野管理方式,他的供应商们不断投诉他。
好在他自己是第二把手,而第一手把丰田英二非常支持他,没有夭折。
直到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全世界很多公司倒闭或亏本,而丰田公司不但没有亏本,利润却与日俱增,至此,人们才慢慢开始接受这种思想;后来《改变世界的机器》出现后,很多公司都开始学习精益生产。
①.大野耐一和丰田英二都是公司最高决策者,但在推行精益生产过程中都如此困难,而且还是
遇到石油危机的机遇才被世人认可。
②.好比喻目前IE的处境,单凭IE一个人,别说推动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就连个老员工都可能
不会搭理IE(人家为什么要理你,公司有规定么,就是不做,IE又能如何)
第一步:针对此制度对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对策措施能顺利执行。
之前IE也制定过《改善小组工作指引》,但行政一直没按此规定处理相关(违反规定,不执行)
人员,所以老板必须亲自找行政做思想工作,并要求其重新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并承诺按章办
事。
第二步:重新整理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受控。
将标准工时推广项目列为公司今年的年度目标之一,并要求相关人员以此制定其工作职责,同
时依据年度目标和例行工作部分,列出对应绩效考核的项目和指标(指标都为日常报表数据汇
总),行政和IE整理成文件受控。
第三步:规范相关人员的周工作报告和计划。
IE提供样板,老板亲自要求相关人员,在周工作报告内增加公司年度目标项目,每周工作报告内
写明其负责项目的进度(公司年度目标),及本周推进的工作计划,IE依据周报追踪对应人员的
行为,验证其是否按照公司目标展开工作。
第四步:正式推广标准工时应用。
组织会议沟通和分工(IE提供推广的项目),老板旁听;会议通过后,IE整理推广项目,汇总到
行政绩效考核内容内,按照三、四步骤重复循环追踪监督执行,
直到完全标准作业为止(系统顺利运行,效率都达到公司标准)。
注:标准工时应用的推广项目详见下页。
标准工时考核与推广
结束语
上述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谢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