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考研梅安新版2021考研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题型】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
【第一章】绪论1、【名】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a)按照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c)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6、遥感发展简史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J N Niepce (1826, France)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Intrepidballoon, 18621906, KitesPigeons, 1903.(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遥感专业考研题库遥感专业考研题库遥感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通过使用航空器、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译。
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
对于想要深入研究遥感技术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遥感专业考研题库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遥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从遥感的定义出发,了解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遥感和现代遥感的区别。
2. 遥感数据的分类和获取方式:介绍遥感数据的分类,如光学遥感数据、雷达遥感数据等,以及获取方式,如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
3.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应用:讲解如何解译遥感图像,包括图像增强、特征提取等方法,并介绍遥感在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4.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介绍不同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1. 遥感数据预处理:讲解遥感数据预处理的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以及常用的预处理软件和方法。
2. 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介绍遥感影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基于像元的分类、基于对象的分类等,以及常用的分类算法。
3. 遥感数据融合:讲解不同遥感数据的融合方法,如光学和雷达数据的融合,以及融合后的应用。
4. 遥感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介绍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如变化检测、时序分析等,以及如何建立遥感模型进行预测和模拟。
第三部分:遥感应用与发展趋势1.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讲解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如水质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2. 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介绍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如矿产资源勘查、森林资源调查等,以及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 遥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讲解遥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以及遥感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4.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如高分辨率遥感、多源数据融合等,以及未来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
武汉大学遥感院15年遥感考研出题重点、历年真题、答案一、考试范围和重点(地学考研中心提供)题型方面:遥感院出题类型比较丰富,大体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五种类型,题目比较多,相应每个题目所占分数较少。
出题方面:武大遥感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考遥感,一个是《遥感》,一个是《遥感原理》,但考试风格截然不同。
《遥感》侧重于对指定参考书的考查,内容全面、基础,某些时候还很突出细节。
而《遥感原理》更侧重于大家对遥感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特别是孙家抦老师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这本书,考查的内容较多,部分内容在书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如2012简答题的第5、6题;2011简答题第3题等。
但越是考查的基础,越是考查细节,越要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赵英时、梅安心的书,有时间都要看下,…………考试范围:任何一门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并且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也是不会随意而出,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近十年真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度解析,我们将遥感院遥感科目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具体为:1)遥感物理基础主要是电磁辐射和地物波谱。
具体为:电磁波、电磁波谱、电磁波常见概念、太阳辐射、地球辐射;遥感概念、遥感特点、遥感的组成、遥感成像过程、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地物反射率、地物发射率,地物波谱特性及测定、地物定标等。
2)传感器成像原理及不同特征主要是不同传感器成像原理及影像特点。
具体为:传感器、遥感平台、卫星运行轨道、常见传感器的波段、分辨率等常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成像原理、影像特征及应用;摄影成像、扫描成像不同的成像方式、优缺点。
………………6)遥感当前热门技术最近两年,遥感院加大了对当前热门技术的考查力度,如高光谱、混合像元、定量反演等。
这应该也算是2012年比以前年份的一个亮点。
虽然考查的不多,但如果考虑到后续的复试和未来发展的话,还是会有用的,有时间,建议还是要看看。
第一章1、什么是遥感有何特点如何分类有何应用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 ~ μm可见光遥感: ~ μm红外遥感: ~ 1000μm微波遥感: 1 mm ~ 10 m多波段遥感:传感器由若干个窄波段组成☆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2.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4.经济性 5.局限性应用:A、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及其动态监测B、农作物的遥感估产C、重要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D、城市发展的遥感监测E、天气与海洋F、其他领域如军事、突发事件2、什么是光谱特性指地球上每种物质其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质,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
3、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传输与纪录、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第二章•1、电磁波及电磁波谱电磁波:指电磁振源产生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成的图表•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波谱范围及特征(遥25页)•3、大气成份与大气结构•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包括N2、O2、H2O、CO、CO2、 N2O、CH4、O3等* 微粒有尘埃、冰晶、水滴等形成的气溶胶、云、雾等* 以地表为起点,在80KM以下的大气中,除H2O、O3等少数可变气体外,各种气体均匀混合、比例不变,故称均匀层,在该层中大气物质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大气结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取1000KM。
•1)对流层:经常发生气象变化,是RS活动的主要区域,是空气作垂直运动而形成对流的一层,在离地面7-19KM之间变化,厚度随纬度降低而增加。
一、中丹学院简介中丹学院(Sino-Danish Colleg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2011年9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承担着中丹科研教育中心(Sino-Danish Centr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简称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
中丹学院遵循中丹两国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中丹相关协议,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结合、院所融合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深入合作,探索培养高新技术学科领域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的模式。
2019年中丹学院拟在水与环境项目(环境科学专业)、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项目(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组学项目(基因组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纳米科学与技术项目(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化学与生物化学工程项目(生物化工/化学工程专业)、创新管理项目(创新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等学科招收中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0名(含推荐免试生(不接收专项计划的考生))。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38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王晓蓉编著,1993。
《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戴树桂,2006年10月。
841生态学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42土壤学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51微生物学1.闵航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2.张利平主编微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系列), 科学出版社, 2012.835自然地理学1. 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之间的电磁波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8.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10.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1.黑体:2. 邻域增强3.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共计67分)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 5分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 10分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
8分5.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3.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 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分类,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该轨道叫~BIL 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引起,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 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1)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4T M σ=,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 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分类,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该轨道叫~BIL 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引起,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 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1)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4T M σ=,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一、名次解释(2-3分每题)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1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
其特点是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
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
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6、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17、辅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参考书3S技术概论1.《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遥感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游先祥主编,林业出版社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科学出版社3S技术原理《3S技术及其应用》(冯仲科编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729专业理论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4.《世界现代设计史》-李昌菊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817科学思想史《科学思想史》林德宏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包装材料学《包装材料学》,王建清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第一版《纸包装材料与制品》,谭国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保护生物学Richard B. Primack、马克平 2009. 保护生物学简明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俊清等 2002. 保护生物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Richard B. Primack. 2006. Essenti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Fourth Edition). Sinauer Associates, Inc. Publishers, 2002草地生态学1.《草地生态学》, 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2. 《生态学》, 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草地农业生态学》, 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草地学1.《草地学》(第三版),韩建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许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草坪科学与管理孙吉雄主编,《草坪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草坪学孙吉雄主编,《草坪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测量学《测量学原理》冯仲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测树学孟宪宇主编,测树学(第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城市规划基础理论《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版)》,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董鉴泓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06地理信息系统1.邬伦主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地理教学丛书》,科学出版社,2005.2.吴信才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电子技术1.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陈大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陈大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概论》,樊坤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王珊,萨师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11版,肯尼斯·劳顿等著,张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动画概论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动物生理学杨秀平, 肖向红主编,《动物生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动物生态学孙儒泳主编《动物生态学原理》第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二外俄语《俄语入门》上下册,周鼎、徐振新编,外研社法理学《法理学导论》,舒国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二版翻译硕士英语叶子南《英汉翻译案例讲评》,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李长栓、施晓菁《汉英翻译案例讲评》,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中国文化概要》,陶嘉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应用文写作教程》(第二版),张芹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分子生物学参考书《基因VIII》本杰明.卢因,科学出版社《分子生物学》,罗伯特维弗,清华大学出版社《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李毅等 199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风景园林基础园林植物综合参考书1、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2、刘燕主编《园林花卉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3、杨秀珍主编《园林草坪与地被》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4、戴思兰主编《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
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
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
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
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
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
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302)数学二(809)综合地质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302)数学二(810)矿产资源经济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302)数学二(811)遥感原理与应用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302)数学二(809)综合地质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302)数学二(810)矿产资源经济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302)数学二(811)遥感原理与应用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4)俄语(302)数学二(809)综合地质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4)俄语(302)数学二(810)矿产资源经济学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4)俄语(302)数学二(811)遥感原理与应用(809)综合地质学参考书目:《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倬元等,地质出版社,2005;《专门工程地质》张咸恭、李智毅等,地质出版社,1988(810)矿产资源经济学参考书目:《矿产经济与管理》李万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811)遥感原理与应用参考书目:《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版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 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按高度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 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 横坐标表示波长, 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 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 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 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 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 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 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 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 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 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 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 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 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 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 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遥感导论》考研梅安新版2021考研真题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答案】可见光;红外查看答案
2遥感系统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查看答案
3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从______年算起的。
【答案】无记录的地面遥感;有记录的地面遥感;空中摄影遥感;航天遥感;1957查看答案
4______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发射成功。
【答案】1970;东方红一号查看答案
5遥感分类中按遥感平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按RS的应用领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主动遥感;被动遥感;外层空间遥感;大气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查看答案
6遥感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查看答案
7遥感机理是通过利用______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______或______的______,通过______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______的目的。
【答案】探测器;辐射;反射;特性;电磁波;识别地物查看答案8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______系列为代表。
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
______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答案】NOAA;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查看答案
9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______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答案】1999;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查看答案
二、名词解释
1遥感
答: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狭义的遥感是指在不直接接触物体的情况下,在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电磁波谱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2主动遥感
答:主动遥感是指运用人工主动发射的特定电磁波照射目标物,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3被动遥感
答:被动遥感是一种遥感工作方式。
它是指运用遥感器接收太阳光照射下的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进行探测。
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简答题
1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1)大面积同步观测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可以提供最佳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且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容易发现地球上一些重要目标物空间分布的宏观规律。
而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难以发现宏观规律。
(2)时效性
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从而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①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②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得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③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4)经济性
遥感探测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局限性
①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尚有许多谱段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②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因此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并配合使用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
2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
答:之所以能用遥感技术识别不同地物,是因为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同类地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性。
具体而言,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存在差异,而同类地物的光谱相似,但随着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当遥感器接收到这些来自于不同地物表现出的不同差异的电磁波,再把它记录下来后,就可以根据这种差异来识别地物。
四、论述题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1)波谱分辨率提高,波谱范围增加
随着热红外成像、机载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和高分辨力穿透雷达、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日益成熟,遥感波谱域从最早的可见光向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微波方向发展,从被动式遥感向主动式遥感发展,波谱域的扩展将进一步适应各种物质反射、辐射波谱的特征峰值,满足波长的宽域分布。
(2)多时相多分辨率
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在时间分辨率上从几小时到18天不等,形成一个多时相多分辨率的互补系列。
(3)高分辨率遥感
随着高空间分辨率新型传感器的应用,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从1km、500m、250m、80m、30m、20m、10m、5m发展到1m,军事侦察卫星传感器则可达到15cm
或者更高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有利于遥感影像精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分类的难度。
(4)高光谱遥感
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使得遥感波段宽度从早期的0.4μm(黑白摄影)、0.1μm(多光谱扫描)发展到5nm(成像光谱仪),遥感器波段宽度窄化,针对性更强,可以突出特定地物反射峰值波长的微小差异。
同时,成像光谱仪等的应用,提高了地物光谱分辨力,有利于区别各类物质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响应特性。
(5)三维测量
机载三维成像仪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和应用,将地面目标由二维测量为主发展到三维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