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前庭平衡训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38 KB
- 文档页数:6
文章标题: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之平衡教案游戏设计与实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不仅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
其中,平衡教育是感统训练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从游戏设计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之平衡教案。
一、游戏设计1.游戏一:行走平衡练习–游戏内容:准备一条宽敞的场地,让孩子们在上面来回走动,如走直线、走曲线等。
–游戏目的:通过行走平衡练习,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平衡感和空间意识。
2.游戏二:站立平衡练习–游戏内容:让孩子们在一条直线上做站立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
–游戏目的:通过站立平衡练习,提高孩子们的肌肉控制能力和平衡感。
3.游戏三:平衡器械训练–游戏内容:在室内或室外设置各种平衡器械,如木板、平衡球等,让孩子们进行跳跃、滚动等动作。
–游戏目的:通过平衡器械训练,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二、实践方法1.观察孩子的行为–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平衡能力。
2.鼓励孩子互相合作–在游戏中,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合作游戏,如合力推动、共同站立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注重安全–在游戏进行前,老师要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孩子们在平衡训练中不会受伤。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针对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之平衡教案,我认为平衡感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游戏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平衡训练的乐趣。
实践中,老师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平衡能力。
通过游戏设计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之平衡教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感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一位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茁壮成长,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快乐。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前庭平衡中班教案篇一:中班感统教案集中班感统教案集篇二:感统训练教案感觉统和训练方法感觉统合训练简案 (一)[教学名称]大滑板上的倒溜滑梯[适用范围]前庭不足\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圆形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 [注意事项]头部向下滑行时,儿童易害怕,可以在滑下后到达位置处用软垫保护他的安全.不强迫做,要尽量增加兴趣.[训练时间]每次约30分钟,每周进行.[延伸活动]在下滑的地方放一些小球,在滑行中让儿童抓球.......对儿童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二)[教学名称]圆形滑车游戏[适用范围]前庭重力不足\本体感不足[训练方法]俯卧在圆形滑车上。
,用双手力量往前或往后划行,或左右旋转.俯卧在圆形滑车上,用双脚用力蹬墙......[训练时间]每次约10---15分钟[延伸活动]急旋转,让儿童坐在滑车上.......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一)(一)前庭平衡 *重度异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 *轻中度异常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 2、吊缆游戏10分钟3、大陀螺游戏5分钟4、踩踏石游戏10分钟5、大陀螺游戏 5-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游戏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 *重度失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 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 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次 *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5、慢拍球游戏(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轻中度异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 *家庭训练计划1、按摩球游戏10分钟2、抓痒游戏5分钟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4、多做户外活动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二)(四)发育期运用障碍 *重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跳袋10分钟3、跳床10分钟4、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跳床10分钟3、羊角球10分钟4、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家庭训练计划 1、羊角球10分钟 2、跳绳10分钟 3、跳床10分钟 4、蜗牛平衡板(五)视觉空间和形态部分 *重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吊袋插棍)15分钟3、摇滚翘翘板5分钟4、蜗牛平衡板5、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吊袋插棍)15分钟3、摇滚翘翘板5分钟4、蜗牛平衡板5、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蜗牛平衡板游戏2、摇滚翘翘板、投球游戏3、大龙球游戏(六)重力不安全症 *重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陀螺5分钟3、羊角球游戏10分钟4、大龙球游戏10分钟5、跳床10分钟6、 6、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陀螺5分钟3、羊角球游戏10分钟4、大龙球游戏10分钟5、跳床10分钟6、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家庭训练计划1、跳床2、跳袋 3、羊角球 4、跳绳、(以上项目任选训练时间30分/天)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教学内容:趴地推球教材分析:孩子前庭不足会出现身体活动受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觉神经系统都会扭曲,形成阅读及听写上,书上写上困难.教学目标:通过感统训练使孩子逐渐走出前庭神经不佳,学习困难的困境,逐渐提高身体行动及左右脑思考陷入混乱局面。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感统训练教程》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协同训练”。
主要围绕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整合,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基本概念,了解二者在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前庭觉和本体觉进行协同训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感统训练,增强自信心,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协同训练方法。
教学重点:前庭觉和本体觉在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瑜伽垫、小球、绳子、眼罩等。
学具:学生自备运动鞋、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学生进行平衡木比赛,观察他们在平衡木上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前庭觉和本体觉的概念,分析二者在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前庭觉和本体觉协同训练的方法,如:闭眼站立、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前庭觉和本体觉协同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前庭觉与本体觉的概念2. 前庭觉和本体觉在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中的作用3. 前庭觉与本体觉协同训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前庭觉和本体觉协同训练的方案。
2. 答案:方案包括训练项目、训练时长、训练强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感统训练,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结合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任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感统训练教案(20篇)导读1.前庭功能失调:这时候,孩子会表现的非常好动,注意力不集,爱做一些小动作,而且还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
而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宝宝能够长时间地看动画片,但是却无法流利地进行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颠倒,甚至不认识字。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感统训练教案第1篇:活动名称:钻(趴、站)滚桶活动器材:塑料大滚桶活动目的:直接目的:刺激前庭和本体感,训练身体机能平衡协调本事。
适用班级:小、、大班导入:语言动作音乐:活动过程:钻滚桶:导师将滚桶打倒,让幼儿钻进滚筒,脚和身在内,头和手在外。
转滚桶:导师能够先用力推一下滚桶,在滚筒的旋转后,幼儿可借助自身的重量按必须方向滚动。
反转滚桶:能够向相反方向滚动。
结束:器材归位:将滚桶放回原位立好。
延伸活动:①趴滚桶:让幼儿趴在滚桶,导师抓着幼儿两脚作前后荡的动作,与大龙球同。
②站滚桶:让幼儿站在滚桶之上,导师双手牵着幼儿双手,然后让幼儿双手慢慢在滚桶上走动。
注意事项:①在幼儿没有钻好或站稳前,不要让滚桶滚动;②整个过程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
感统训练教案第2篇: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训练目的:手臂运动本事手眼协调本事,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
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
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
帮忙给予:A.手把手地帮忙孩子投掷;B.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忙。
感统训练教案第3篇: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坚持身体平衡训练目的:平衡本事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感统前庭觉训练方案感统前庭觉是指人体通过感觉系统和前庭系统来感知和协调身体的运动和平衡。
对于儿童来说,感统前庭觉的发育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相应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感统前庭觉,提高学习和行为表现。
一、感统前庭觉训练的重要性。
1.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感统前庭觉训练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帮助儿童建立更好的身体感知和运动协调能力。
2. 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感统前庭觉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记忆力。
3. 改善行为问题,一些行为问题如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能与感统前庭觉发育不良有关,因此通过训练可以改善这些问题。
二、感统前庭觉训练方案。
1. 视觉训练,通过视觉刺激,如追光、观察运动物体等,可以刺激前庭系统,帮助儿童建立更好的空间感知和平衡能力。
2. 运动训练,通过一些特定的运动训练,如跳跃、旋转、倒立等,可以刺激感统系统,提高儿童的身体感知能力。
3. 平衡训练,通过走平衡木、站在一个脚尖上等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能力,增强前庭系统的发育。
4. 深压力训练,通过深压力刺激,如按摩、压力被等,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感知和平衡发育。
5. 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整合不同感觉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感知和协调身体运动。
三、感统前庭觉训练的注意事项。
1. 个性化训练,针对不同儿童的感统前庭觉发育情况,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
2. 渐进式训练,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以避免儿童产生不适感。
3. 持续性训练,感统前庭觉的发育需要持续的刺激和训练,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长期配合和关注。
4. 创意性训练,训练内容可以通过创意的方式进行,如游戏、音乐等,以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结语。
感统前庭觉训练对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帮助。
4岁感统前庭教案引言:感统前庭活动对于4岁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刺激孩子的感觉系统和前庭系统,可以促进孩子的平衡、协调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发展。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适合4岁儿童的感统前庭活动,以帮助他们发展身体控制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案:1.引导儿童行走:创建一个有趣的迷宫,让孩子们在其中进行行走。
使用彩色的地板磁砖、带有图案的地毯或海洋主题的地板游戏等,鼓励孩子们在迷宫中寻找出口。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足底感觉和平衡能力。
2.引导儿童跳跃:在房间的一个角落放置一个小垫子,教导孩子进行单脚跳跃。
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跳跃方式,如两只脚同时跳跃、交替跳跃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脚踝的力量和平衡能力。
3.引导儿童投掷球:使用柔软的球,让孩子站在一个标记线后面,让他们用手投掷球。
逐渐增加距离和目标的高度,以提高孩子们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4.创造平衡板游戏:使用一个平衡板或一个坚固的木板,放置在地面上。
让孩子们尝试站在上面保持平衡。
可以逐渐引导他们进行转身和跳跃等动作,以提高平衡和控制能力。
5.做象牙塔游戏:在地板上放置几个圆圈,要求孩子跳到圆圈中心,并保持平衡。
逐渐增加圆圈的数量和大小,以增加难度。
6.翻滚和爬行:让孩子们在柔软的垫子上翻滚,通过翻滚、爬行等动作来促进肌肉力量和身体控制的发展。
7.运动追逐游戏:进行一些追逐游戏,如追逐球、追逐标记物等,使孩子们在追逐中锻炼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8.盲目活动:使用眼罩或遮住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进行一些需要平衡和身体控制的活动,如走直线、趟过障碍物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依靠感觉系统和前庭系统进行动作控制。
总结:通过以上的感统前庭活动,可以帮助4岁儿童发展平衡、协调和姿势控制能力。
这些活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适合儿童进行学习和探索。
为了获得最佳效果,请根据儿童的能力和兴趣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
记得以鼓励、赞扬和积极反馈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帮助他们充满信心地发展成长。
感统平衡教案主题:感统平衡教学目标:1. 通过感统平衡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大脑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
3. 提升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 各种平衡练习,如站立平衡、行走平衡和扔接平衡等。
2. 视觉追踪训练,通过追踪移动的对象来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3. 循环平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平衡训练。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平衡的重要性,如站立、行走、跑步等都需要身体平衡的支持。
2. 向学生介绍感统平衡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主体活动:1. 平衡练习:a. 要求学生进行站立平衡练习,先单脚站立,再尝试短时间单脚闭眼站立。
b. 让学生进行行走平衡练习,如直线行走、脚尖行走和脚跟行走等。
c. 引导学生进行扔接平衡练习,让学生用一只手接住扔过来的球。
2. 视觉追踪训练:a. 将一个小球放在桌上滚动,要求学生追踪小球的移动轨迹。
b. 引导学生尝试用手追踪移动的小球。
c. 让学生用眼睛追踪自己快速晃动的手。
3. 循环平衡游戏:a.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衡游戏,如站成一条直线平衡、依次踩过一条线平衡等。
b. 设置多个平衡点,学生依次跳跃过去,完成一轮后重新开始。
总结:1. 总结感统平衡训练的作用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感统平衡训练,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尝试其他平衡训练项目,如瑜伽、滑板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街头艺术表演,展示他们的平衡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平衡练习中的表现,看是否具备基本平衡能力。
2. 通过观察学生在视觉追踪训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循环平衡游戏中的表现,看是否掌握了平衡的技巧。
板书设计:感统平衡训练- 站立平衡- 行走平衡- 扔接平衡- 视觉追踪训练- 循环平衡游戏。
前庭平衡训练教案——前庭平衡觉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其本质是以游戏的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针对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水平二精心设计的感觉统合活动项目,孩子在与在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时,做出适应性反应,以促进大脑功能的完善,预防或者纠正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前庭平衡觉训练、本体觉训练、触觉训练、听动统合训练。
本次的活动就是前听觉平衡训练,处理前庭平衡的整个感觉系统,则称为前庭觉。
简单说,前庭觉是掌管人的平衡感,能避免孩子在移动时跌倒,并自我保护。
前庭平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论行站坐卧、吃饭洗澡、搭车开车到读书写字,都需依赖前庭的协调,小朋友最喜欢跑跑跳跳了,而在追赶碰的同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前庭觉做基础,孩子可能曾经常跌倒,就很难快乐的起来。
游戏1:金鸡独立游戏目的:锻炼孩子平衡能力、强化孩子下肢力量。
游戏时间:随机。
指导与建议:游戏贯穿2-3岁的孩子。
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引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发展。
按照孩子的能力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强度。
使孩子在这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地发展。
注意:活动开始的时候需要家长协助一起做,熟悉后,可以孩子及家长一起单脚跳。
游戏2:倒着走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空间概念,协调身体能力。
游戏活动: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然后在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游戏时间:20-30分钟注意: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成人在前面扶着孩子的双手,给予身体协助。
孩子每有一个进步都要给与赞扬和鼓励。
游戏3:跳圈圈训练目的:训练双脚的协调能力以及身体的平衡能力操作方法:先让孩子的一只脚向前迈进呼啦圈,另一只脚也随着迈进;然后一只脚再迈出呼啦圈,另一只脚随着迈出;左右脚交替着迈进迈出呼啦圈,反复练习注意: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家长完成动作,随着孩子熟练程度的增加,可以适当要求孩子加快动作。
前庭觉训练教案
教案一:
目标:通过前庭觉训练,提高学生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教学材料:平衡球、踩纸杯、踩橡皮垫等。
步骤:
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活动,以放松身体。
2. 平衡训练:让学生在平衡球上进行平衡训练,可以是简单的站立平衡,也可以是动态的跷跷板游戏等。
3. 踩纸杯活动:将纸杯散落在地面上,学生需要踩在纸杯上行走,注意平衡。
4. 跳跃训练:安排学生在踩橡皮垫上进行跳跃,可以参考芭蕾舞的跳跃动作。
5. 暖身活动:结束训练前,进行适量的拉伸活动,防止肌肉酸痛。
6. 小结:简要总结今天的训练内容,鼓励学生坚持练习,提高前庭觉的敏感度。
教案二:
目标:通过前庭觉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和运动协调性。
教学材料:摇摆椅、平衡梯等。
步骤:
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舒展活动,以准备开始训练。
2. 摇摆椅训练:安排学生坐在摇摆椅上,要求他们通过控制身体的前后摇摆来保持平衡。
3. 平衡梯活动:让学生面对平衡梯,进行上下行走训练。
4. 跳房梁训练:将两个平衡木或长椅子并排放置,让学生踩着上面行走,注意保持平衡。
5. 空间定向训练:在室内设置迷宫或迷宫样的路径,学生需要顺利穿越迷宫,通过空间记忆来找到正确的路径。
6. 暖身活动:在训练结束前进行适量的拉伸活动,放松身体。
7. 小结:对本次训练的重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锻炼,提高前庭觉的敏感度。
一、课程名称【感统训练课程】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员的感觉统合能力,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视觉、触觉、听觉等。
2. 增强学员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提升学员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学习能力。
4. 培养学员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适用对象1.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及青少年。
2. 正常儿童,用于预防感觉统合失调。
3. 运动能力较弱,需要提高运动协调能力的儿童。
四、课程内容1. 身体感觉训练- 目标:增强身体感知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 项目:大滑板、蹦床、平衡台、按摩大龙球等。
2. 平衡训练- 目标:提升身体平衡能力,增强前庭觉。
- 项目:踩踏车、平衡木、四分之一圆等。
3. 协调训练- 目标:改善动作协调性,提高运动能力。
- 项目:抛接球、双人推球、定点推球、脚踏车拍球等。
4. 手指训练- 目标:锻炼手指灵活性,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 项目:串珠、捏塑、使用精细工具等。
5. 视觉动作游戏- 目标:增强视觉追踪能力和动作反应速度。
- 项目:拼图、手眼协调游戏、快速反应游戏等。
五、课程实施1. 教学计划- 每周安排3次课程,每次课程60分钟。
-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调整训练方案。
2. 师资配置- 每班配备1名专业感统训练师。
- 每位学员配备1名助教,协助训练。
3. 训练环境- 确保训练场地安全、宽敞,配备必要的训练器材。
- 营造轻松、愉快的训练氛围。
六、课程评估1. 定期评估- 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评估学员的训练效果。
- 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方案。
2. 家长反馈-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员在家庭中的表现。
- 收集家长反馈,不断优化训练方案。
七、课程总结1. 训练成果- 学员在感觉统合能力、身体协调性、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 学员在团队协作、自信心等方面得到锻炼。
2. 课程反馈- 收集学员、家长及教师的反馈意见,为后续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八、课程延伸1. 家庭训练- 提供家庭训练方案,帮助家长在家中继续对学员进行训练。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感统训练教材》的第二章“感觉整合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训练。
详细内容涉及:1. 视觉训练:通过观察不同颜色、形状的物品,提高孩子的视觉辨识能力。
2. 听觉训练:通过聆听不同音调、音量的声音,提升孩子的听觉敏感度。
3. 触觉训练:通过触摸不同质地、温度的物品,增强孩子的触觉感知力。
4. 前庭觉训练:通过进行平衡、协调的运动,提高孩子的前庭觉功能。
5. 本体觉训练:通过进行肌肉紧张、放松的练习,增强孩子的本体觉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感统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感觉整合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功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专注,提高训练效果。
教学重点:感统训练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针对不同感觉进行有效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色卡、音筒、触觉板、平衡木、瑜伽球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感统训练器材,包括色卡、音筒、触觉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视觉训练为例,讲解如何通过观察色卡提高视觉辨识能力。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训练。
4.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分享训练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2. 内容:(1)视觉训练:观察色卡,提高视觉辨识能力。
(2)听觉训练:聆听音筒,提升听觉敏感度。
(3)触觉训练:触摸触觉板,增强触觉感知力。
(4)前庭觉训练:平衡木、瑜伽球,提高前庭觉功能。
(5)本体觉训练:肌肉紧张、放松,增强本体觉意识。
七、作业设计(1)视觉训练: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它们的不同颜色和形状。
(2)听觉训练:聆听不同音量的音乐,描述你的感受。
感统训练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感觉统和训练方法感觉统合训练简案(一)[教学名称]大滑板上的倒溜滑梯[适用范围]前庭不足\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圆形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 [注意事项]头部向下滑行时,儿童易害怕,可以在滑下后到达位置处用软垫保护他的安全.不强迫做,要尽量增加兴趣.[训练时间]每次约30分钟,每周进行. [延伸活动]在下滑的地方放一些小球,在滑行中让儿童抓球.......对儿童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二)[教学名称]圆形滑车游戏[适用范围]前庭重力不足\本体感不足[训练方法]俯卧在圆形滑车上。
,用双手力量往前或往后划行,或左右旋转.俯卧在圆形滑车上,用双脚用力蹬墙......[训练时间]每次约10---15分钟[延伸活动]急旋转,让儿童坐在滑车上.......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一)(一)前庭平衡*重度异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陀螺游戏5分钟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异常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2、吊缆游戏10分钟3、大陀螺游戏5分钟4、踩踏石游戏10分钟5、大陀螺游戏5-10分钟,每周3-4次*家庭训练游戏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重度失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次*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5、慢拍球游戏(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轻中度异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按摩球游戏10分钟2、抓痒游戏5分钟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4、多做户外活动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二)(四)发育期运用障碍*重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跳袋10分钟3、跳床10分钟4、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跳床10分钟3、羊角球10分钟4、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羊角球10分钟2、跳绳10分钟3、跳床10分钟4、蜗牛平衡板(五)视觉空间和形态部分*重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吊袋插棍)15分钟3、摇滚翘翘板5分钟4、蜗牛平衡板5、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吊袋插棍)15分钟3、摇滚翘翘板5分钟4、蜗牛平衡板5、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蜗牛平衡板游戏2、摇滚翘翘板、投球游戏3、大龙球游戏(六)重力不安全症*重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陀螺5分钟3、羊角球游戏10分钟4、大龙球游戏10分钟5、跳床10分钟6、6、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陀螺5分钟3、羊角球游戏10分钟4、大龙球游戏10分钟5、跳床10分钟6、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跳床2、跳袋3、羊角球4、跳绳、(以上项目任选训练时间30分/天)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教学内容:趴地推球教材分析:孩子前庭不足会出现身体活动受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觉神经系统都会扭曲,形成阅读及听写上,书上写上困难.教学目标:通过感统训练使孩子逐渐走出前庭神经不佳,学习困难的困境,逐渐提高身体行动及左右脑思考陷入混乱局面。
感统平衡教案教案标题:感统平衡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感统平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供多种感统平衡活动,以帮助学生发展和提高感统平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感统平衡的概念,并强调它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与平衡相关的图像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平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一:平衡训练1. 给学生分发平衡板或其他平衡训练器材。
2. 指导学生站在平衡板上,保持平衡并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
3.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姿势和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以增加挑战性。
活动二:感觉统合活动1. 设置一个感觉统合角落,放置不同的感觉刺激材料,如沙袋、泡沫垫等。
2. 让学生通过触摸、踩踏等方式体验不同的感觉刺激,并鼓励他们描述感受。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感觉统合活动,如投掷和接住球、跳跃等,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活动三:平衡游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
2. 设计一些平衡游戏,如平衡接力赛、平衡走钢丝等,并让代表进行比赛。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以增加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
2. 强调感统平衡对身体和大脑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感统平衡训练。
3. 提供一些可在家中进行的感统平衡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平衡训练和感觉统合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否有所提高。
2. 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感统平衡的理解和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3. 通过观察学生在平衡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的发展情况。
前庭觉失调的感觉统合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前庭觉失调的感觉统合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前庭觉失调对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
2. 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前庭觉失调的症状和挑战。
3. 提供适当的感觉统合活动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改善前庭觉失调的困扰。
4.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前庭觉失调的技能和策略。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前庭觉失调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前庭觉失调的了解和经验。
知识讲解:1. 介绍前庭觉的定义和功能,解释它在感觉统合中的重要性。
2. 解释前庭觉失调的定义和常见症状,如晕眩、不稳定的步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前庭觉失调对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活动和策略:1. 提供平衡练习,如站立平衡和行走平衡练习,以帮助学生提高前庭觉的功能。
2. 提供身体运动活动,如摇摆、旋转和跳跃等,以刺激前庭觉。
3. 引导学生使用工具和辅助设备,如平衡板和摇摆椅,以增强前庭觉的感知。
4. 提供感觉统合活动,如触觉和听觉刺激,以帮助学生整合感觉信息。
应对策略:1. 教导学生学习调节自己的身体姿势和动作,以减轻前庭觉失调的症状。
2. 提供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和放松练习,以帮助学生应对前庭觉失调引起的焦虑和不适感。
3. 鼓励学生与家人和老师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
评估:1. 设计简单的问卷或观察表,以评估学生对前庭觉失调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的提高。
2.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评估他们在感觉统合方面的进步。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研究和分享其他感觉统合障碍,并提供相关的感觉统合活动和策略。
2. 组织学生参观感觉统合疗法中心或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以进一步了解前庭觉失调和感觉统合的相关知识。
教案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前庭觉失调的概念和症状,并学习到适当的感觉统合活动和策略,以帮助他们改善前庭觉失调的困扰。
同时,他们还将培养日常生活中应对前庭觉失调的技能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统前庭平衡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
1、通过走、跑、跳跃等训练增强学生的肢体力量及肢体协调性,通过独脚椅、平衡台等器材训练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改善学生的本体感及前庭平衡。
2、通过接球传球练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练习兴趣。
3、培养学生服从指令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
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
1、通过走、跑、跳跃等训练增强学生的肢体力量及肢体协调性,通过独脚椅、平衡台等器材训练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改善学生的本体感及前庭平衡。
2、培养学生服从指令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
【康复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能力,改善前庭平衡及本体感机能。
【教学重点】
1、独脚椅、平衡台、万象组合
【教学难点】
1、万象组合训练
【教学准备】
感统器材:大车轮、平衡台、独脚椅、排球、万象组合器材
2、课堂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教学中我常用到的鼓励性和评价性语言通常是很好、加油、真棒。
缺少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评价,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会更喜欢听一些生动有趣的鼓励性语言和具体形象的评价,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中平衡教案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中平衡教案1. 引言感统训练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平衡是感统训练的一个关键方面,对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小班中,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平衡教案来帮助幼儿发展平衡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中的平衡教案,并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2. 什么是平衡感统训练平衡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幼儿的平衡器官来提高他们身体平衡能力的方法。
这项训练涉及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
通过练习平衡感统训练,幼儿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姿势控制能力。
3. 平衡感统训练的重要性平衡感统训练对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衡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稳定的姿势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站立、行走和跑动的稳定性。
良好的平衡能力还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如跳跃、翻滚和踢球等。
平衡感统训练还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提高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力和学习能力。
4. 幼儿园小班感统训练中平衡教案的设计与实践- 阶段一:平衡感知在小班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可以从幼儿平衡感知开始进行平衡教学。
通过游戏和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身体感受与平衡联系起来。
可以进行“站得稳”游戏,在稳定的地方,要求幼儿保持平衡,不倒下。
- 阶段二:平衡体验在这个阶段,可以引入一些特殊的平衡训练设备,如平衡木、绳索和球等,让幼儿进行体验式的平衡训练。
可以设计一个平衡木上的游戏,要求幼儿走过平衡木,从容地维持平衡。
- 阶段三:平衡控制在这一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平衡训练,帮助幼儿提高平衡控制能力。
可以设置一个迷宫,要求幼儿在迷宫中走过,不触碰到迷宫的边界,同时保持平衡。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平衡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感统训练中,平衡教案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幼儿为中心,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平衡活动。
感统前庭平衡训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
1、通过走、跑、跳跃等训练增强学生的肢体力量及肢体协调性,通过独脚椅、平衡台等器材训练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改善学生的本体感及前庭平衡。
2、通过接球传球练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练习兴趣。
3、培养学生服从指令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
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1、通过走、跑、跳跃等训练增强学生的肢体力量及肢体协调性,通过独脚椅、平衡台等器材训练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改善学生的本体感及前庭平衡。
2、培养学生服从指令及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
【康复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能力,改善前庭平衡及本体感机能
【教学重点】
1、独脚椅、平衡台、万象组合
【教学难点】
1、万象组合训练
【教学准备】
感统器材:大车轮、平衡台、独脚椅、排球、万象组合器材
2 、课堂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教学中我常用到的鼓励性和评价性语言通常是很好、加油、真棒。
缺少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评价,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会更喜欢听一些生动有趣的鼓励性语言和具体形象的评价,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