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比热容的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4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1.了解牛顿冷却定律;2.掌握冷却法测金属比热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冷却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是量热学中常用方法之一。
若已知标准样品在不同温度的比热容,通过作冷却曲线可测量各种金属在不同温度时的比热容。
本实验以铜为标准样品,测定铁、铝样品在100C o 或200C o 时的比热容。
通过实验了解金属的冷却速率和它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关系以及进行测量的实验条件。
单位质量的物质,其温度升高1K(1C o )所需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其值随温度而变化。
将质量为M 1的金属样品加热后,放到较低温度的介质(例如:室温的空气)中,样品将会逐渐冷却。
其单位时间的热量损失(t Q ∆∆)与温度下降的速率成正比,于是得到下述关系式:tM C t Q ∆∆=∆∆111θ(1) (1)式中C 1为该金属样品在温度1θ时的比热容,t∆∆1θ为金属样品在1θ时的温度下降速率。
根据冷却定律有:m s a tQ)(0111θθ-=∆∆ (2) (2)式中a 1为热交换系数,S 1为该样品外表面的面积,m 为常数,1θ为金属样品的温度,0θ为周围介质的温度。
由式(1)和(2),可得:m s a tM C )(0111111θθθ-=∆∆ (3) 同理,对质量为M 2,比热容为C 2的另一种金属样品,可有同样的表达式:m s a tM C )(0222222θθθ-=∆∆ (4) 由上式(3)和(4),可得:mms a s a tM C t M C )()(01110222111222θθθθθθ--=∆∆∆∆所以:mm s a tM s a t M C C )()(01112202221112θθθθθθ-∆∆-∆∆=如果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相同,即S 1=S 2;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如涂层、色泽等),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当然也不变,则有a 1=a 2。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0θ恒定而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1θ=θθ=2)时,上式可以简化为:221112)()(tM t M C C ∆∆∆∆=θθ (5)如果已知标准金属样品的比热容C 1质量M 1;待测样品的质量M 2及两样品在温度θ时冷却速率之比,就可以求出待测的金属材料的比热容C 2。
金属比热容测量实验报告金属比热容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金属比热容是描述金属物质热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单位质量金属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对于研究金属的热传导、热容量和热膨胀等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金属的比热容,探究金属热性质的差异。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恒温水浴法测量金属比热容。
首先,我们选择了铝、铜和铁三种常见金属作为实验材料。
并且,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使用了相同质量的金属样品。
实验中,我们将金属样品放入恒温水浴中,待金属样品与水浴达到热平衡后,记录下水浴的初始温度。
随后,我们将预先测量好的热量计放入水浴中,记录下此时的热量计读数。
接着,将金属样品迅速放入水浴中,搅拌均匀,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下热量计的读数。
最后,我们再次测量水浴的温度,以此计算出金属样品的比热容。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反复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铝、铜和铁的比热容分别为0.897 J/g·℃、0.385 J/g·℃和0.449 J/g·℃。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金属的比热容存在明显的差异。
铝的比热容最大,而铜的比热容最小,铁的比热容居中。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
因为金属的比热容与其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有关,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其比热容也存在差异。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铝的比热容较大,可能是由于其原子结构中存在着较多的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运动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增加金属的比热容。
而铜的比热容较小,可能是由于其原子结构中的自由电子数量较少。
此外,铁的比热容介于铝和铜之间,可能是由于其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的中等特性所致。
实验中,我们还注意到了温度变化对金属比热容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相同温度范围内,金属的比热容基本保持不变。
这说明金属的比热容与温度无关,即金属的比热容是一个常数。
这一结果与热力学理论相符合。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铝、铜和铁的比热容,并分析了不同金属比热容的差异。
热学实验论文。
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物质比热容的测量属于量热学范围,由于量热实验的误差一般较大,所以要做好量热实验必须仔细分析产生各种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设法减小误差。
测定固体或液体的比热容,在温度变化不太大时常用混合量热法、冷却法、电流量热器法。
本实验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热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的方法;2. 学习一种修正系统散热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量热器,水银温度计,物理天平,待测金属粒,停表,量筒,烧杯及电加热器等。
三、实验原理1. 用热平衡原理侧比热容在一个与环境没有热交换的孤立系统中,质量为m 的物体,当它的温度由最初平衡态0θ变化到新的平衡态i θ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 为)(0θθ-=i mc Q (1) 式中mc 称为该物体的热容,c 称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K )。
用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的原理是热平衡原理。
把不同温度的物体混合在一起时,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如果与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则他们最终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这时称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1Q 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2Q 相等,即1Q =2Q (2)本实验的高温部分由量热器内筒、搅拌器、水银温度计和热水等组成,而处于室温的金属粒为系统的低温部分。
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二者为同种材料制成)的质量为1m ,比热容为1c ;热水质量为2m ,比热容为2c ;水银温度计的质量为3m ,比热容为3c ,它们的共同温度为1θ。
待测金属粒的质量为M ,比热容为c ,温度与室温0θ相同。
将适量金属粒倒入量热器内筒中,经过搅拌后,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2θ。
假设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则根据式(2)可知,实验系统的热平衡方程为)())((022*******θθθθ-=-++Mc c m c m c m (3)式中33c m 为温度计的热容,其值用1.92V(J/K)表示,这里的V 表示温度计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单位用3cm 。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金属比热容的测量
学院:
指导教师:
报告人:组号:
学号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年月日提交时间:年月日
图1 金属比热容测量仪2.天平:用于测量金属样品的质量。
图2 天平
图1:铜对时间的冷却规律
(2)结果分析:随着时间的增加,铜的温度下降,开始时铜的温度下降的速率最大,此后铜的温度的下降速率减缓,且铜的温度最终趋于稳定。
六、结果陈述
原始数据记录表组号姓名
(表格自拟)
表1 铜的温度对时间的冷却规律
表2 铁、铜、铝由102(4.37mV)下降到98(4.18mV)所需时间。
金属比热容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实验11 金属比热容的测定3600实验二金属比热容的测定- 99 -实验十一金属比热容的测定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冷却法测定金属比热容是热学中常用方法之一。
若已知标准样品在不同温度的比热容,通过作冷却曲线可测量各种金属在不同温度时的比热容。
本实验以铜为标准样品,测定铁、铝样品在100oC 时的比热容。
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金属冷却速率和它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关系以及进行测量的实验条件,进一步巩固牛顿冷却定律;2.用冷却法测定金属比热容。
实验仪器金属比热容测量仪、升降台、热源(电烙铁)、铜-康铜热电偶、金属样品(铁、铝、铜)、防风筒(加盖)、电源线、真空保温杯、调零线、秒表、支架。
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对测量试样温度采用常用的铜-康铜做成的热电偶,当冷端为冰点时,测量热电偶热电动势差的二次仪表由高灵敏、高精度、低漂移的放大器加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放大电路的满量程为20mV)组成,由数字电压表显示的mV数即对应待测温度值。
加热装置可自由升降和左右移动。
被测样品安放在大容量的防风圆筒内即样品室,其作用保持高于室温的样品自然冷却,这样结果重复性好,可以减少测量误差,提高实验准确度。
本实验可测量金属在各种温度时的比热容(室温到2000C)。
其中:a. 热源,加热采用75瓦电烙铁改制而成,利用底盘支撑固定并可上下移动(其电源由金图2-1 属比热容测量仪上的“热源”开关控制);b. 实验样品,是直径5mm,长30mm的小圆柱,其底部深孔中安放热电偶(其热电动势约/0C),而热电偶的冷端则安放在冰水混合物内;c. 铜-康铜热电偶;d. 热电偶支架;e. 防风容器;f. 三位半数字电压表[其输出电压(温度)由金属比热容测量仪中的数字电压表读出],显示用三位半面板表;g. 冰水混合物。
实验原理单位质量的物质,其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其值随温度而变化。
将质量为M1的金属样品加热后,放到较低温度的介质中,样品将会逐渐冷却。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会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物体的温度,
2.掌握用冷却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并测量铁和铝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
【实验原理】
单位质量的物质,其温度升高或降低1K (1℃)所需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它是温度的函数,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低温时增加较快,在高温时增加较慢。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冷却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是量热学常用方法之一。
将质量为M 1的金属样品加热后,放到较低温度的介质(例如:室温的空气)中,样品将会逐渐冷却。
其单位时间的热量损失(t Q ∆∆)与温度下降的速率成正比,于是得到下述关
系式: t
M C t Q ∆∆=∆∆111θ (1) (1)式中C 1为该金属样品在温度1θ时的比热容,
t ∆∆1θ为金属样品在1θ时的温度下降速率。
根据冷却定律有: m s a t
Q )(0111θθ-=∆∆ (2) (2)式中a 1为热交换系数,s 1为该样品外表面的面积,m 为常数,1θ为金属样品的温度,0θ为周围介质的温度。
由式(1)和(2),可得:
m s a t
M C )(0111111θθθ-=∆∆ (3) 同理,对质量为M 2,比热容为C 2的另一种金属样品,可有同样的表达式:
m s a t
M C )(022222
2θθθ-=∆∆ (4) 由上式(3)和(4),可得: m m s a s a t
M C t M C )()(01110222111222θθθθθθ--=∆∆∆∆ 所以:
m
m
s a t M s a t M C C )()(011122022211
12θθθθθθ-∆∆-∆∆= 如果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相同,即s 1=s 2;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如涂层、色泽等),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当然也不变,则有a 1=a 2。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0θ恒定而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1θ=θθ=2)时,上式可以简化为:
221112)()(t M t M C C ∆∆∆∆=θθ (5)
如果已知标准金属样品的比热容C 1质量M 1;待测样品的质量M 2及两样品在温度θ时冷却速率之比,就可以求出待测的金属材料的比热容C 2。
已知铜在100℃时比热容为C cu = 0.0940cal /(g .K )。
【实验仪器】
FD-JSBR 型冷却法金属比热容测量仪、铜铁铝实验样品、盛有冰水混合物的保温杯、镊子、秒表。
FD-JSBR 型冷却法金属比热容测量仪由加热仪和测试仪组成。
加热仪的热源A 是75 瓦电烙铁改制而成,利用底盘支撑固定并通过调节手轮自由升降;实验样品B 是直径5mm ,长30mm 的小圆柱,其底部钻一深孔便于安放热电偶,放置在有较大容量的防风容器E 即样品室内的热电偶支架D 上;测温铜-康铜热电偶 C(其热电势约为0.042mV /0C )放置于被测样品 B 内的小孔中。
当加热装置 A 向下移动到底后,可对被测样品B 进行加热;样品需要降温时则将加热装置A 移上。
装置内设有自动控制限温装置,防止因长期不切断加热电源而引起温度不断升高。
热电偶的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G 中,带有测量扁叉的一端接到三位半数字电压表F 的“输入”端。
热电势差的二次仪表由高灵敏、高精度、低漂移的放大器放大加上满量程为
20mV
的三位半数字电压表组成。
【实验内容】
1.打开电源,利用辅助导线将电压表“红”“黑”断短路,进行调零;
2.选取长度、直径、表面光洁度尽可能相同的三种金属样品(铜、铁、铝),根据M Cu >M Fe >M Al 这一特点,把它们区别开来;
3.放好样品,注意加热铜口须盖上盖子。
热电偶热端的铜导线与数字表的正端相连,冷端铜导线与数字表的负端相连,并将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打开“加热”,当数字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定值150C o 时(此时电压表显示约6.7mV ),切断“加热”电源移去电炉,样品继续安放在与外界基本隔绝的金属圆筒内自然冷却(筒口须盖上盖子),记录样品的冷却速率。
具体做法是:当温度降到接近102℃ (对应
4.37mV)时开始记录,测量样品由4.37mV 下降到98℃(4.20mV )所需要时间0t ∆(因为数字电压表上的值显示数字是跳跃性的,所以 只能取附近的),从而计算mV E t
E 28.4)(=∆∆。
按铁、铜、铝的次序,分别测量其温度下降速度,每一样品重复测量5次。
因为各样品的温度下降范围相同(C C 000498 C 102=-=∆θ)所以
公式(5)可以简化为:
1
2211
2)()(t M t M C C ∆∆= (6) 【数据处理】
1.列表记录数据。
2.将数据代入公式(6),计算铁和铝在100℃时的比热容C 铁,C 铝 ,并计算百分误差。
3.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样品质量:M Cu =4.830g ; M Fe =4.280g ; M Al =1.500g 。
热电偶冷端温度:0θ=0C o 。
【注意事项】
1.仪器的加热指示灯亮,表示正在加热;如果连接线未连好或加热温度过高(超过200℃)导致自动保护时,指示灯不亮。
升到指定温度后,应切断加热电源。
2.测量降温时间时,按“计时”或“暂停”按钮应迅速、准确,以减小人为计时误差。
3.加热装置向下移动时,动作要慢,应注意要使被测样品垂直放置,以使加热装置能完全套入被测样品。
【预习思考题】
1.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2.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块融化,会对实验结论(比热容)造成什么影响?
【分析讨论题】
1.可否利用本实验中的方法测量金属在任意温度时的比热容?
2.本实验中如何测量金属在某一温度下的冷却速率的?你还能想出其它办法吗?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