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565.73 KB
- 文档页数:6
1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关系 :信息是宇宙间的一切运动状态及其反应,我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获取来认识事物本质,并由此产生新的知识。
知识是经人脑思维加工而成的有序化的人类信息。
文献是被物化了的知识记载,是被人们认可并进行长期管理的信息。
情报是人们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被活化了的更为高级、更为实用的知识。
2零次文献:主要指尚未经过系统整理形成一次文献的零散资料,例如,未正式发表的书信、手稿、讨论稿、实验的原始数据、工程草图、人们在某些专业会议上口头交流的经验或某些论点等。
一次信息:以作者本人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信息。
如专著、教材、学术论文等。
二次信息:将分散的无序的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使之成为系统有序的信息。
如书目、引文索引、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等。
三次信息: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线索,利用一次信息,经过调研、分析、综合而形成的。
如百科全书、综述、述评、字词典等。
3信息检索的意义:①信息检索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②信息检索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③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④信息检索是开发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⑤信息检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和企业竞争的手段4什么是信息检索:信息检索(广义上)是将杂乱无序的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找出相关信息的过程和技术,全称是”信息存储与检索”。
(狭义的信息检索指的是后一过程。
)5检索语言的概念:是信息存储与检索过程中用于描述信息特征和表达用户信息提问的一种专门语言。
它是信息标引人员和信息检索人员沟通的桥梁。
对于信息标引人员来说,它是表达文献主题内容,形成文献标识并借以组织文献的依据;对于检索人员来说,它是表达检索课题要求,并同检索系统中已经存储的文献标识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所需文献的依据。
(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需要而编制的一种人工语言,又称检索标识。
它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记过处理后能够表达文献特征,供信息检索系统存储和检索共同使用的人工语言,实质上它是存储和检索之间的约定语言,是人与检索系统对话的基础,是沟通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两个过程的桥梁。
日期:2010年11月27日1、简述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
(8分)答:信息素质可以概括为个体在现实需求的驱动下,能有效地发现、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
它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用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即在某个时候需要了解某方面信息。
第二,掌握了主要的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及技能。
第三,能够分析评价选择相关信息。
第四,利用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
信息素质主要表现为信息理论素养和信息的实践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内容。
作为大学生,应具有这样一种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到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课余科研活动的效用,认识各种信息源的价值和信息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对信息的积极体验,进而产生与学习和课余科研相适应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倾向。
经常注意并搜集各种载体的信息,积极利用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种信息机构的服务,努力扩充知识面,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基本信息检索技能。
2、举例说明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特点。
(9分)答:一、专著、报纸、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样本等成品文献属于一次文献( Primary literature), 即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信息进行首次加工(固化)而成的文字记载,这是文献信息源的主要部分,数量极为庞大,由于在内容上是分散的、无系统的,因此不便于管理和传播。
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
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
二、为了控制文献,便于人们查找,对一次文献进行再加工,通过整理、提炼和压缩,并按其外部特征(题名、作者、文献物理特征)和内容特征序化,形成另一类新的文献形式——目录、书目、索引、文摘,这就是二次文献(Secondary literature)。
二次文献不是一次文献本身的汇集,而是一次文献特征的汇集,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次文献,或了解一次文献的内容。
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文章编号:2296-1909(2220)05-0299-28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专题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一一以莎士比亚网络资源为例耿巾彭(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4715)摘要:近些年来,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已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尚且薄弱,如何使评价结果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关于专题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推广。
因此,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莎士比亚网络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信息內容、信息组织和信息获取三方面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为专题网络信息资源的实证研究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莎士比亚中图分类号:G254.43文献标识码:A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和阅读习惯有了新的转变。
人们逐渐倾向于利用“百度”“必应”等搜索引擎,一键式获取信息,而不再埋首于纸质文献。
用户们也越来越喜欢在线阅读或者下载电子书,使传统的印刷图书束之高阁。
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9年6月,网民规模达&54亿,全年新增网民2578万,互联网普及率为61.2%,较2417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互联网成为学习的新阵地。
但是,因为网络资源本身具有来源广泛、信息量大、审核标准低、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等特点,人们在享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会面临资源过泛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Khan在他的研究中提到,每周都会新增上百个网站,在这样庞杂的数据里面筛选有用的信息,如同大海捞针[]。
因此,面对如此庞杂的网络信息,如何筛选、利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
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成果看,人们已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是学者们较多关注评价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出以经验总结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不仅缺少理论支撑,还缺少对评价对象的拓展,没有针对不同群体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推广。
1.要检索到一个具体的信息资源,如一篇文章、一本途书,应采用的检索方法是()。
A.间接检索法B.直接检索法C.回溯法D.间隔交替法答案:B2.GB3469-86《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的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下面这条文献属于哪种文献类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881056073,1989-07-09A.图书B.会议文献C.专利文献D.学位论文答案:C3.先利用检索工具查找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相关文献,然后在利用这些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或原文中涉及到的重要线索进行追溯查找,由此获得更多的相关文献。
这种方法为()。
A.倒查法B.抽查法C.追溯法D.循环法答案:C4.对于已将本馆馆藏书目与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共享的图书馆,对馆藏情况了解更全面的检索方法是()。
A.查找馆藏目录系统B.在读秀学术搜索中检索C.查找馆藏书目卡片D.直接进入书库按分类号浏览图书答案:B5.专利说明书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为()。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答案:B6.述评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为()。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答案:D7.在CNKI、读秀等数据库中对检索结果提供的聚类项目不包括()。
A.年代B.基金C.卷期D.学科领域答案:C8.查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检索式为insulin(胰岛素)()diabetes(糖尿病)。
A.ANDB.ORC.NOD.NOT答案:A9.以下描述不是数据库经历的发展阶段的是()。
A.阶梯数据库管理系统B.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C.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答案:A10.使用回溯检索法查找信息与文献时,有一类较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是()。
A.文摘B.索引C.全文D.搜索引擎答案:B11.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不公开交流,难以获得的文献是()。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答案:A12.百度中下面()逻辑“或”搜索结果要求至少包括多个关键词中的任意一个。
质量信息化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质量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
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公司也积极推进质量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我将对公司质量信息化工作进行总结报告,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质量信息化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我们成功地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质量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其次,我们在质量信息化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系统的完善性
和稳定性有待提高,一些功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其次是员工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我们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使用信息系统的能力和效率。
最后,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质量信息化系
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性;二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三是加强对质量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质量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
改进。
我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推进质量信息化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信息检索单选1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文献的定义是指“记录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
2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并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称为( 一次文献. )3利用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称为(追溯法)。
4如果检索结果过少,查全率很低,需要调整检索范围,此时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有(用逻辑“或”或截词增加同族概念)等5哪一种布尔逻辑运算符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的组配?( 逻辑与(AND) )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词频控制应在(文摘、全文等字段检索所得的文献量过大)场合下使用7如果打算了解最新即时的专业学术动态,一般可参考( 专业学会网站 )8( 索引 )由索引款目和参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9搜索含有“data bank”的PDF文件,正确的检索式为:( "data bank" filetype:pdf ) 10就课题“查找‘钱伟长论教育’一文他人引用情况而言”,选择(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可以得到相关的结果。
11“集万卷于一册,缩一年为瞬”的连续出版参考工具书是( 年鉴 )12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应将各个级别的文献排列成(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13逻辑“与”算符是用来组配( 不同检索概念,用于缩小检索范围 )。
14如果你只想查找EXCEL表格,在谷歌()就可以使用( Filetype:xls )15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不可以进行(位置)检索。
16要从事物名称角度全面地查找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使用(主题)搜索引擎。
17(主题检索途径)是指通过文献信息资料的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
18《中国期刊网CNKI》是(全文数据库)数据库。
19从文献的( 载体类型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电子型文献。
20手稿、私人笔记等属于(零次)文献,辞典、手册等以以属于(三次)文献。
21逻辑算符包括( D )算符。
A.逻辑“与” B.逻辑“或” C逻辑“非” D.A,B和C22区别于一般期刊论文或者教科书,参考工具书的突出特点是( 知识高度浓缩)23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某一课题,希望在同一网页中同时出现某两个检索词,这两个检索词之间应使用运算符(空格)。
信息化进程述评信息化是指将传统模式下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处理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信息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应用。
本文将对信息化进程进行述评,从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前,无线电、电视、报纸等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然而,这些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提供即时、全面和多样化的信息。
而信息化的兴起改变了这一现象,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迅捷和便利。
首先,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
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人们可以通过几次点击就能获取到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新闻、娱乐、教育等。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其次,信息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信息传播需要经过中间商等环节,导致信息传播的成本较高。
而信息化则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直接和高效。
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渠道直接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和销售产品,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与朋友、家人和社交圈保持联系,消除了时空的限制。
在线购物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各种商品和服务。
信息化将传统的线下社交活动转移到了线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友、娱乐和生活方式。
然而,信息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信息泛滥和信息真实性的问题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难题。
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获取,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也越来越严重,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
其次,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和病毒等网络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给个人隐私和企业信息安全带来了风险。
另外,信息鸿沟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部分人群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无法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导致信息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特征及评价体系【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因特网的迅速应用和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使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因特网也逐渐成为了人们除传统文本文献信息之外的又一文献信息利用中心。
但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浩瀚、种类繁多、价值不一,这使得网络用户在如何判断、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价值,如何检索到所需信息,以及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本文从网络信息资的定义、源特征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特征评价一、概述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具体的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物、化学、数学、天文学、航天、气象、地理、计算机、医疗和保险、历史、大学介绍、法律、政治、环境保护、文学、尚贸、旅游、音乐和电影等几乎所有专业领域,它是知识、信息的巨大集合,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许多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分类。
按照信息资源传播的范围可大致分为光盘局域网信息、传统的联机网络信息和近年异军突起的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按照信息加工层次可分为网络指南搜索引擎、联机馆藏目录、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参考工具书和其他动态信息;按照提供信息的机构可将信息资源分为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专业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资源、企业公司团体甚至个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按照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用途可分为全文数据、事实型数据、数值型数据、文献书目信息、实时交互活动型信息以及图像音乐等。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
我国体育学术信息资源网站述评
王爱萍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3(013)010
【摘要】分析了网上体育学术信息资源难于有效利用的原因 ,提出了要用述评体育网站的办法对网络体育信息资源进行评估 ,并对专业体育网站、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体育系网站、体育专项网站、报刊的网络版和大型网站中体育栏目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王爱萍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5
【相关文献】
1.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整合探究--以国外农业科技社团网站为例 [J], 葛欣旭;吕燕;颜蕴
2.体育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体育学术期刊门户网站建构 [J], 王子朴;王晓虹
3.国内省级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及呈现形式探究——以2011年度我国综合排名前十位省级网站为例 [J], 余厚洪
4.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新论题与方法论创新——"中华民族复兴与体育的新使
命"学术研讨会述评 [J], 李爱群; 漆昌柱; 简德平; 王相飞; 张大超
5.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全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学术研讨会述评 [J], 张锦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领域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本文重点针对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划分,研究了数据、信息及信息系统以及三者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在综合分析现有文献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质量指标体系,并给出信息质量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
信息质量指标研究综述为了研究信息的质量特性,首先需要明确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
对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划分存在着许多观点,我们先对一些较典型的观点进行综述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在论述有关信息质量的概念时使用的均是“数据质量”这一名称,也未提及信息质量和数据质量之问的关系,并认为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可以同义使用。
因此,为了统一起见,在综述中均使用“数据质量”来进行论述。
传统上对数据质量的评价主要关注于数据的准确性,即所记录的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及在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码率的高低等。
实际上对数据质量的评价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
Donald,P.Bauou等人认为数据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如下四项:准确性:记录的数据值是否与真实值相符合;时限性:记录的数据值是否已过时;完整性:数据的记录是否完整;一致性:数据值的表达是否在所有出现该数据的地方都是一致的。
此外,在其他的文献中还可以见到诸如数据可认证毒eo‘&‘黑驷表1数据质量分类及评价指标类别’评价指标鼠鑫数据蕨重可访闻蠖数据葳蠹关联性数据质基可表达佳数据质鼍歪确牲,客观性。
‘露结性、信警度可访问性、诱闯安垒性相关牲,价值增量、黔隈性、完整性,数据量可翻译性、茹懂性、表达简洁性、一致性Diane等人认为,固有数据质量是指由数据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质量;可访问性数据质量则是指数据消费者是否既能比较容易的访问到所需的数据,同时又能保证访问过程的安全性;关联性数据质量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否迅速地跟上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可表达性数据质量指数据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中存在如下一些不足:(1)以上看法并未对数据质量和信息质量进行明确区分。
信息技术教师述评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位引领学生走进数字时代,掌握先进技术的重要角色。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倍感荣幸。
在信息技术的世界里,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起一座桥梁,让他们能够轻松地跨越技术的鸿沟。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是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在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学会利用信息资源,并且懂得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安全。
我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们如何有效地搜索和利用信息资源,如何判断信息的可信度,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信息技术领域,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因此,我鼓励学生们组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些项目和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能够学会分工合作,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我也会组织一些团队项目,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
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
我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便将最新的信息带给学生们。
我也会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尽我所能,为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指导。
我将努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信息时代中能够自信地面对挑战。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2年第22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No.22收稿日期:2012-02-09,修回日期:2012-05-25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预研基金项目“网络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信息质量问题研究”(YY -201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质量元数据及评估应用研究”(12BTQ016)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2.011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述评宋立荣(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摘要:信息质量评价是网络信息质量控制的前提。
从网络信息资源的本身特点看,必须有效解决信息质量最优化等实质问题,才能有效提高信息利用率,促进信息服务发展,实现信息价值。
从目前信息质量评价框架设计、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方法三方面回顾了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质量评价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增进对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质量评价的认识。
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质量;信息质量评价;评价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2-0051-06Research on Inform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SONG Lirong(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Quality (IQ )assess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IQ control of network information.From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o improve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achieve the value of network information.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IQ assessment of three aspects ,such as assessment framework design ,assessment index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o on.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future trends of IQ assessment.It com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Q assessment in network information environment.Key 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quality (IQ );inform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ssessment信息质量(Information Quality ,IQ )评价是信息质量管理(Inform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QM )中的关键内容,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质量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的关键步骤。
就目前相关文献研究进展看,网络信息资源的IQ 评价还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一项全新的内容,对IQ 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都有着新的、不同于以往传统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要求,研究的难点在于对IQ 概念的理解、评价内容,以及IQ 评价指标的分类、分级等。
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达成一个一致认识,还没有建立一套能被广泛接受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IQ 评价理论来指导网络环境下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改进。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的理解认识对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信息质量评价的必要性认识评价一词,在英文里有Evaluation ,Appraisal ,Assessment ,Judgment ,Measurement ;在中文里,评估、评价、评定、评判、测度这些词所表达的含义都近似,有“评定价值高低”、“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衡量人物或物的价值”等含义。
目前在一些学术著作中对评价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已有所拓展,可以认为,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有关对象的多个方面进行测度、评判的过程[1]。
其中,“质量评价”,又称“质量评估”等,主要用于确定评价对象的质量保证能力。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IQ 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帮助用户识别和使用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网络信息数字化生产、制作、发布、传播、使用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缺少必要的质量控制和筛选机制,使得许多网站信息资源呈现无序状态,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伪混杂,增加了公众查找、选择、利用有用信息的难度。
而进行IQ 评价的目的是加强网络信息生产过程中质量规范性,提高和改善信息质量,增进公众及相关方面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进而促进信息有效利用。
(2)帮助信息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借此有针宋立荣: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述评对性地提高网络信息质量。
通过对网络信息的质量优劣进行定性(如质量级别分类或用文字形式的评述)或定量评价,将对信息服务中IQ的现状有所了解,从而发现IQM中的不足或弱项,找出影响IQ的关键因素,以此反馈给相关部门,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质量管理循环改进系统,使之根据评价结果修订IQ控制程序,选择相应的约束要素,以达到进一步提升IQ的目的。
也可为网络信息的数据管理提供控制依据,促使各信息生产、运营及服务部门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
总之,就网络信息资源而言,网络信息的IQ评价就是根据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及其系统等特点,旨在为网络信息服务及其数据库系统建设过程提供质量控制的目标,为数据、系统及其信息提供质量状况的评价依据。
2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述评对IQ评价的研究国外较多些,主要集中在软件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数据评估模型、知识管理、互联网络等领域,前期多是侧重从技术上研究如何提高IQ的方法和软件程序,目前已发展到通过对数据、信息产生全过程的IQ进行评价和监测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用户满意度已成为评价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2.1网络信息资源的IQ评价研究现状述评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IQ评价框架体系的研究。
IQ评价框架是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或工具)来评价IQ,也提供一个分析、解决IQ问题的系统方案。
由于网络信息的特殊性,在各个领域中数据、信息的差异很大,许多专家和组织对IQ 评价都提出了各自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Wang等[2]提出一个分类的IQ评价体系(包含内在质量、情境质量、表述质量和获取质量四类),西班牙学者Ismael Caballero等[3]基于软件成熟度思想提出一个IQ成熟度评价体系。
国内也有专家基于各自领域研究提出各种IQ评价框架,如:曹瑞昌等[4]基于信息的三元结构认识提出了可以从信息的内容质量、集合质量、表达质量和效用质量四个方面来建立IQ评价体系;马小闳等[5]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种通用的信息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而有的则主张在评价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些其它评价指标来构建网络信息的IQ评价体系。
总体看,目前还没有一个取得普遍认可的IQ评价体系。
瑞士圣加仑大学传媒与通信学院的Martin J.Eppler总结了约20种较有影响的IQ评价框架体系,发现现有的数据质量框架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或者只是强调了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中的其中一种,还没有一个框架是两者同时强调的[6]。
他通过对已有信息质量框架的评估、对一些公司实际研究以及大量的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的较全面的IQ框架。
该框架包括三部分:1)框架的纵向结构,它按照目标群体、信息产品、信息流程和基础设施的不同,从四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信息质量问题;2)框架的横向结构,它按照信息的收集、评估、开发、利用等环节,从用户角度考察信息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3)管理原则,帮助改进每个阶段的信息质量。
另一个较全面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质量评估框架(DQAF)[7],它是一个适用性广的可操作标准,其特点是:1)在结构方面,该评估标准按照“从共性到特性”的递进顺序组织起来评估,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2)在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主要的数据质量维度指标,而且考虑了与数据质量相关的统计体系的外部管理环境;3)在保持基本结构和内容一致前提下,在六个专项评价中又充分体现各个特定数据集的特殊性和技术特色,在强化DQAF框架评估规范的统一性和专业性的同时考虑其广泛适用性。
(2)IQ评价指标的选择。
基于不同的评价目的所选择的IQ评价指标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认识,但是IQ评估指标是IQ研究中必然要关注的重点,所有信息的最终质量状况均通过对众多指标的不同程度评定、权衡表现得到[6]。
区别于传统质量评价方法,IQ评价常利用IQ 的多维特征通过对其众多质量维度的识别、筛选和选择来进行的[8-9],通常采用一组或一些描述IQ某一质量特征的评价指标集反映相应IQ维度状况,以此来表现网络信息的IQ状况。
可以从数据本身角度、理论分析和用户角度认识[9]。
到目前为止,关于IQ维度的提法约有上百个,但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能被基本认可的诠释,很多专家在其研究中往往先界定所用各个维度的定义,以消除歧义。
从文献整理情况看,目前多数文献都是基于直觉理解、行业领域、经验判断、文献综述,以及依赖于信息用户的真实使用满意度进行IQ评价[8],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角度,探求理论上的、相对完善并有普遍适用的IQ评估指标;二是从实践角度探讨能帮助有效解决组织中IQ问题所采用的实用的IQ评估指标。
对IQ维度测量是通过评价指标分析进行的,尽管二者有所区别,但众多研究者对IQ维度认识是与IQ评价指标研究结合起来的,比如:一些诸如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实时性和唯一性等的IQ维度指标太抽象,无法进行度量,更无从提供实质性的指导以提高IQ,并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IQ与其所处25宋立荣: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质量评价研究述评的外部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需要建立可以反映信息用途、可以度量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以形成对IQ定量或非定量的测量标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