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9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1.试件特征(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I级。
(2)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15mm。
(3) 梁的中间500mm区段内无腹筋,其余区域配有直径6mm,间距60mm的箍筋,以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2) 20T液压千斤顶及手动油泵(3) 20T荷重传感器(4) 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5) X-Y函数记录仪(6) DH3818型静态电阻应变仪(7) 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8)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9) 电阻应变片、导线等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1.试验装置(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传力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500mm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1) 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予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εs1、εs2为跨中受拉主筋应变测点。
(2) 纯弯区段内选一控制截面,在该截面处梁的受压区边缘布一应变测点εc1,侧面沿截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测点εc2~εc5,用来测量控制截面的应变分布。
(3) 梁的跨中及两个对称加载点各布置一位移计f3~f5,量测量梁的整体变形,考虑在加载的过程中,两个支座受力下沉,支座上部分别布置位移测点f1和f2,以消除由于支座下沉对挠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算法及各种新的产品、工程、技术、系统的应用示范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第四条科技成果转化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厚则,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不得侵害学校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五条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统一管理。
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学校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研究机构,否则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的签订均是侵权行为,由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在领导班子中明确分管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负责人。
第七条学校科学技术处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科技成果的申报登记和认定的管理机构,负责确认成果的权属并报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第八条学校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转化:(一)自行投资实施转化;(二)向他人转让;(三)有偿许可他人使用;(四)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五)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六)其它协商确定的方式。
第九条不论以何种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都应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各方享有的权益和各自承担的责任,并在合同中约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属。
第十条对重大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成果,或拟转让的、作价入股企业的、金额达到100万元的科技成果,应先到科学技术处申请、登记备案,并报请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公示后才能进行。
第十一条科技成果转让的定价主要采取协议定价方式,实行协议定价的,学校对科技成果名称、简介、拟交易价格等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15天。
第十二条对于公示期间实名提出的异议,学校科学技术处组织不少于3人的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论证结果反馈至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异议提出者,如任何一方仍有异议,则应提交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以评估结论为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和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
二、实验原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施加弯矩和观察其变形情况,来探讨受弯梁的抗弯性能。
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数量和位置,弯曲时内力的分布,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情况等因素。
梁的抗弯性能可以通过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对梁进行试验来直接测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
1.标准试验机。
2.测量仪器和设备。
材料:
1.钢筋混凝土梁。
2.配重器。
四、实验步骤
1.将钢筋混凝土梁垂直放置在试验机上,并安装好测量仪器和设备。
2.通过试验机施加一个单调增加的弯矩,每次增加的力矩值不超过梁的承载能力的70%。
并记录每个阶段的弯矩和梁的变形。
3.进行试验后,获取试验数据,包括弯矩和位移等记录数据,然后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五、注意事项
1.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梁破裂或其他安全事故。
2.试验结果的精度取决于试验的准确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非常小心和专业。
3.在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维护。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应变、挠度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的一般过程及其特征,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进一步学习常规的结构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培养实验基本技能。
3.掌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试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1 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25钢筋:纵筋 2φ 8,Ⅰ级(实际测得钢筋屈服强度为390Mpa,极限抗拉强度为450 Mpa)箍筋:φ 6@ 100,Ⅰ级试件尺寸:b =100mm; h =150mm;L=1100mm;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养护2.实验所需仪器:手动油压千斤顶 1 个,测力仪及压力传感器各 1 个;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百分表及磁性表座各 3 个;刻度放大镜、钢卷尺;支座、支墩、分配梁。
三、实验方案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加载装置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
构件实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作用在试件上的实验设备重量及试件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载的一部分。
确定试件的实际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时,应包括试件自重和作用在试件上的垫板,分配梁等加荷设备重量(本实验梁的跨度小,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
2.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测试内容钢筋及混凝土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等。
本次实验测试具体项目:正截面应变;纵向受力钢筋应变;梁挠度;裂缝发展情况;开裂荷载;屈服荷载;破坏荷载。
纯弯区段混凝土表面布置 5 个电阻应变片(自行设计测点位置),实验前完成应变片粘贴工作。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及报告土木教研室编制建筑工程系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实验,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的认识,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和挠度情况,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验证平截面假定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观测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挠度变化以及破坏特征,并记下开裂荷载实测值(P0cr)和破坏荷载实测值(P0u) (M0cr 和M0u)。
2、量测超筋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荷载(内力)-挠度曲线(M-f曲线)。
3、量测适筋梁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出沿梁高度的应变分布图形,验证平截面假定。
4、通过在主筋上测定的应变,验证钢筋屈服与梁破坏之间的关系。
5、观察和描述破坏情况和特征,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
6、根据规范方法计算理论值,并与实验值比较。
三、试件设计与制作1、为确保梁正截面强度破坏,在剪弯区段所配箍筋已加强,纵筋端部锚固足够可靠。
图1-1和表1-1、1-2给出了L-1(适筋梁)、L-2(超筋梁)、L-3(少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
设计时,混凝土采用C20,纵向受力筋为HRB335级,不带弯钩;HPB235级钢筋带弯钩。
2、试件制作试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3)和纵向受力钢筋。
试件承载力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计算,所用钢筋不得冷拉。
表1-1 实测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6 12 20表1-2 弯曲梁数据表12 6@100AAAAAA20 6@100 26@1002-21-16-65-5L-2超筋梁L-3少筋梁图1 试件尺寸和配筋图555图1-1 试件配筋图注:混凝土采用C20,保护层厚度取为20mm,制作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3)。
篇一:混凝土实验报告l engineering混凝土试验报告试验名称试验课教师姓学名号混凝土试验黄庆华杜正磊 1150987 熊学玉 2013年12月25日理论课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课程是笔者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必须同时学习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实验课程要求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实践掌握试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整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1.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程有10 个不同的实验项目:适筋梁受弯破坏,少筋梁受弯破坏,超筋梁受弯破坏,梁受剪斜压破坏,梁受剪剪压破坏,梁受剪斜拉破坏,梁受扭超筋破坏,梁受扭适筋破坏,柱小偏心受压破坏,柱大偏心受压破坏。
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上述项目中两个实验项目,笔者完成了梁受剪剪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
二.试验方法2.1 梁受剪剪压破坏 2.1.1 试件设计受剪剪压梁qc 设计图纸及说明见图1。
图1 受剪剪压梁qc 设计抗剪承载力验算: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11.9??,轴心抗拉强度=1.27??,箍筋抗拉强度=456,纵筋抗拉强度=473.24??。
剪跨比:λ=最小配箍率ah0ρsv,min=0.24试件配箍率ρsv=由hb0=1.15<4得ft=6.68×10?4 yvnasv1=4.15×10?3>??sv,min ,=0.25???0=34.21抗剪承载力1.75asvftbh0+1.25fyvh0=34.84kn>??u,max?vu=34.21kn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为=2=68.42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件?? ??=307.92,′=100.52,则fy′as2=as′=91.02mm2,as1=as?as2=216.9mm2y′=′′(?0′)=3.82′=58,取=0.55得0=48.95????试件为超筋梁,则vu=ξ=0.81+1c0fyas1(0.8?ξb)=0.596=?0=70.34 ξ?0.8σs1=fy=437.27mpabxmu1=σs1as1(h0?=7.86kn?m=1+′=11.69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为=73.06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应大于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1.实验目的: (2)实验室实验目的: (2)模拟实验目的: (2)2.实验设备: (2)试件特征 (2)实验室仪器设备: (2)模拟实验仪器设备: (3)3、实验简图 (3)少筋破坏-配筋截面: (3)适筋破坏-配筋截面 (4)超筋破坏-配筋截面 (4)4.1 少筋破坏: (5)(1)计算的极限弯矩、破坏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5)(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5)(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6)(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7)4.2 适筋破坏: (8)(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8)(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9)(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11)(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12)(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3)4.3 超筋破坏: (14)(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14)(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14)(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16)(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17)(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8)5、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1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实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A 、实验室实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建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纹出现和发展的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的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计算方法 B 、模拟实验目的:1、通过用动画演示钢筋 混凝土简支梁两点对称加载实验的全过程,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钢筋 混凝土简支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是指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弯曲承载力试验。
根据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步骤分为特性曲线试验和试验梁试验。
特性曲线试验就是使用该构件截面的抗弯性能作图,以测定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荷力、抗拉强度和抗弯刚度等参数。
主要测试步骤包括:加载装置的组装、安装构件、反复调整起点和加载程序的设置、仪器的校准、加载测试过程的进行和参数的记录、加载测试后的观察。
试验梁试验是指在试验台上,不同负荷作用下,把混凝土梁架正截面负荷,边墙、搁置等混凝土受弯构件经受弯曲变形状况,试验台上支承点运动和变形状况,以及混凝土受弯构件内应力、外应变等现象进行观察,以测定该构件的最大弯曲承荷力,以及各荷载点的变形和应荷情况。
通过上述测试,可以准确地测量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拉强度、变形和应力参数,从而计算出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使用和设计提供依据。
混凝土结构原理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班级:学号:组别:姓名: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零零六年六月目录试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实验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试验三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破坏试验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钩件正截面破坏全过程。
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的f M --图。
2.量测试件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和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和M ——s σ。
3.观测试件的裂缝出现和开裂过程,记录开裂荷载tcr P (tcr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4.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录破坏荷载tu P (tu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件、实验设备及仪表:1.试件试件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1所示。
图2 加载示意图图1 配筋图2.仪器设备(1)加载设备一套;(2)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压力传感器; (4)静态应变仪两台; (5)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刻度放大镜; (7)千斤顶一台。
四、试验方法和试验步骤:1.试验方法:(1)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
(2)用百分表量测试件的挠度,用应变仪量测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
(3)仪表及加载点布置如图2所示。
2.试验步骤:(1)安装试件,安装仪器仪表并连线调试。
(2)预载,在正式施加荷载试验前,应进行预载,将已就位好的试件,施加少量的荷载(相当于一级荷载),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测读人员的操作和读数能力,并消除试件的构造变形。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解决。
如全部正常,即可开始正式试验。
(3)正式加载前读取百分表和应变仪的初始读数,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裂缝并记录。
(4)在估计的开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载,每级荷载下认真读取应变仪读数,以确定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1.试件特征(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I级或Ⅱ级。
(2)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3) 梁配有Φ6.5@200的箍筋。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2) 2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3) 20T荷重传感器(4) 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5) X-Y函数记录仪(6) 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7) 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8)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9) 电阻应变片、导线等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1.试验装置见图2图2 正截面试验装置图(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传力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600mm 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1) 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予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εg1为跨中受拉主筋应变测点。
(2) 梁的跨中布置一位移计f3,量测量梁的整体变形,考虑在加载的过程中,两个支座受力下沉,支座上部分别布置位移测点f1和f2,以消除由于支座下沉对挠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四.试验步骤1.加载方法(1) 采用分级加载,开裂前每级加载量取5%~10%的破坏荷载,开裂后每级加载量增为15%的破坏荷载。
(2) 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专业12 级1班姓名学号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六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1.实验目的: (2)2.实验设备: (2)试件特征 (2)试验仪器设备: (2)3.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等。
(2)实验简图 (2)适筋破坏-配筋截面: (3)超筋破坏-配筋截面 (3)少筋破坏-配筋截面 (3)3.1 适筋破坏: (11)(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11)(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11)(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12)(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12)(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3)3.2 超筋破坏: (4)(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4)(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4)(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6)(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6)(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7)3.3 少筋破坏: (7)(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8)(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8)(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9)(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9)(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0)4.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即实验报告的最后部分,同学们综合所学知识及实验所得结论认真回答思考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存在的问题。
(13)(院、系)专业班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①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钢筋混凝土超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作者:耿文慧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1期1.引言当配筋率超过界限配筋率即ρ>ρmax时,称为超筋梁,其破坏表现为受压混凝土先压碎,受拉钢筋未屈服,即没有明显兆的脆性破坏。
本实验采用两点对称加载对超筋梁(SL3)逐级加载,以观测、记录、分析超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通过在纯弯段沿正截面高度布置的量测界面纵向应变的分布;通过梁底的百分表,测定跨挠度。
通过本次试验了解超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以及配筋率对破坏特征的影响,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和计算公式,也使得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方法及荷载、挠度、应变、裂缝宽等数据的测试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材料2.1钢筋HPB300和HRB400级钢筋,几何尺寸及配筋见钢筋混凝土超筋梁下图。
HPB300和HRB400级钢筋均是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2。
OA:应力与应变成比例变化,与A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比例极限AB’:应变较应力增长为快,到达B’后钢筋开始塑流,B’称为屈服上限,它与加载速度、试件表面光洁度等因素有关,通常B’不稳定B:屈服下限BC:应力基本不增加,应变急剧增长,曲线接近水平线。
BC水平距离大小称为流幅。
CD:钢筋的强化阶段,D点应力为钢筋的极限强度。
过了D点,试件薄弱处截面将会突然显著缩小,发生局部颈缩,变形迅速增加,应力随之下降,到达E点时试件被拉断。
2.2混凝土左图所示即为典型的混凝土棱柱体在一次短期加荷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
上升段OC:(1)OA,准弹性阶段,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直线,A点为比例极限;(2)AB,裂缝稳定扩展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大压力逐渐提高,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非弹性性质,应变增长速度超过应力增长速度;(3)BC,裂缝不稳定扩展阶段,随着荷载进一步增加,曲线明显弯曲,直至峰值C点。
下降段CF:当混凝土应力达到fc后,承载力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