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默写学用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24
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汇总高考语文每年必考古诗词或者名句默写,这些题虽然没难度,但是如果遗忘了,就得不到这些分数。
店铺考试网小编汇总了高中语文三年常考古诗词及名句给大家,大家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复习一下。
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教版小学一到六年级古诗词默写与应用答案班级姓名一、补全下列常见的古诗文名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朝代)杨万里(作者)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唐(朝代)贺知章(作者)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唐(朝代)李白(作者)4、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宋(朝代)李清照(作者)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朝代)辛弃疾(作者)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元(朝代)白朴(作者)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唐(朝代)张志和(作者)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清(朝代)纳兰性德(作者)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诗经·小雅·采薇》(出处)1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宿新市徐公店》宋(朝代)杨万里(作者)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唐(朝代)白居易(作者)12、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唐(朝代)王维(作者)13、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唐(朝代)杜甫(作者)1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思》唐朝(朝代)张籍(作者)二、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齐喑)三、根据描述写诗句1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答司马谏议书》高考风向+素材积累+120个实词积累之“期”“奇”“迁”文言知识+挖空释义+理解性默写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素材积累应用角度一:“宽容”“理性”“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目光”“坚定与执着”“执拗与刚愎自用”司马光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定反对派之后,曾经以他特有的方式,连续三次致信王安石,劝告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王安石的反应就是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
从此,二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遂成为政治死敌,不共戴天;在个人友情上则彻底决裂,从此终身不再往来,直到公元1086年,二人同年去世。
王安石不惜与众多亲人、朋友、同事反目,也要忠实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坚定而执着。
司马光也表现出了同样决绝的坚定与执着。
这种政治非理性令人感到极度不安。
当这种令人敬重的品质与完全拒绝不同意见相结合时,在这两位伟大人物身上,同样使人产生了一种感觉:美好的品格被不适当地、过分地滥用了。
于是,政治宽容、理性精神、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目光全部不见了,坚定与执着变成了执拗与刚愎自用,帝国的政治空气之中,被两位政治领袖从不同方向注入了一股同样强烈的、带有戾气的不祥气息。
它是一把双刃剑,锋芒所向,丝毫不留余地,在伤害了对手的同时,势必同时伤害自己所钟情的事业。
点评:语段由司马光与王安石的通信引出课文《答司马谏议书》,指出二人政治上分道扬镳,个人友情上彻底决裂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论证了坚定与执着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了对手的同时,势必同时伤害自己所钟情的事业。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专题二名句积累典例精析课标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首(目录)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山西村(莫愁农家腊酒浑)(陆游)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42. 曹刿论战(左传)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题训练(含答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1.名句积累与运用1) 观沧海,沧海皆兵。
XXX知命,重于泰山。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马冰河入梦来。
5)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玉树琼枝拂面疏,品茗花前看白头。
2.默写填空。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②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XXX深树鸣。
《赋得古原草送别》XXX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XXX3.“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①峨眉山月歌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③ XXX:“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XXX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⑥XXX,沧海皆兵;XXX知命,重于泰山。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XXX征战几人回,不道夫人心。
4.古诗文默写。
1) 观沧海,沧海皆兵;XXX知命,重于泰山。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剔除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后,文章如下: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研究古诗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一些古诗文的研究要点和默写题目。
2.《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闻道龙标过五溪”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描写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反映了古代青年对美满婚姻的期盼和追求。
2.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句子,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3.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4. 《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句子,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
5. 《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抒发了曹操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6. 《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句子,描述了阿房宫的规模宏大。
7. 《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句子,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
8. 《游褒禅山记》中“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
这些仅为示例,常考的古诗文还有很多其他篇目和内容。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阅读高中语文教辅或咨询高中语文老师。
古诗文默写暨名句积累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默写课标附录七至九年级推荐古文篇目中精彩的语句和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的精彩语句;2、在理解基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古诗文名句。
专题解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
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考查:1、积累默写。
2、古诗词赏析。
3、体现于“积累与运用”板块。
(三名:名篇、名段、名句)题型有四种:直填式默写、理解性默写、运用性默写和归类性默写题型探究:一、直填式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3、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不写错字,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会写,细辨差别,认真答题。
二、理解性默写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你会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潮涨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考生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浅谈初中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对于古诗词名句的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并运用于其中,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古诗词名句,积累运用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能让人知古鉴今,开启心扉,体味情趣哲理,涵养道德品行,能给人熏陶和滋养,使人终生受益。
古诗词名句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兼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古典文化的精粹。
对于这些名言诗句,如果仅仅为考卷上的8分而疲于诵记,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没有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并运用于其中,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然而,在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中,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朗读、理解、背诵三位一体的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知识无体系,能力无层级,连过程方法都被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被生硬移植。
这还是好的,有的学校有的教师,甚至不曾正式、完整地上过一节古诗词的阅读教学,直接就告诉学生背诵默写,更不要说是否会用心设计教学,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和传承民族传统经典的使命更是遥不可及了。
这种随意性极强或者老套的教学模式和以会背能默写的机械目标致使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因为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诗词的关注度自然不高,更不要说理解和运用并且养成良好习惯了。
下面是我多年来关于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运用的实践:1.要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因此,古诗词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变。
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上,从对学生的引领上,从古诗词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探索新路,改革和创新古诗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觉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习惯,让学生吸收并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让积累和运用古诗词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本能的习惯和自觉的需求。
古诗、名言警句、俗语综合练习一、《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5、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子曰:“,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1、子曰:“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13、子曰:“,必先利其器。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子曰:“君子喻于义,。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子曰:“智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8、子曰:“,小人长戚戚。
”19、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20、子曰:“,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二、古诗(一)蕴含哲理的名句(二)关于送别的名句4、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5、,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6、衰兰送客咸阳道,。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唐·李贺7、,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8、,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三)关于边塞诗名句8、月黑雁飞高,。
——《塞下曲》唐·卢纶(四)关于爱国的名句3、,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三国·曹植4、王师北定中原日,。
——《示儿》南宋·陆游5、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6、,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默写学用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默写经典妙题回放回放1:(2003年江西省)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___。
②______,禅房花木深。
③潮平两岸阔,。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黄鹤一去不复返,___ _____________。
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
⑦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
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⑧《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⑨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1 参考答案:①白露为霜在水一方;②曲径通幽处;③风正一帆悬;④落红不是无情物;⑤白云千载空悠悠;⑥沙场秋点兵;⑦舍生而取义者也;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⑨略(所写诗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回放2:(2003年广州市)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
⑤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写出四句含有“云”的名诗词曲,并注明作者。
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病树前头万木春;②长风破浪会有时;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⑥略(所写诗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回放3:(2003年青岛市)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南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告富者。
(彭端淑《为学》)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贫者自南海还;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放4:(2004年江西省)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
③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⑥《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你可以用古诗中的两句来勉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①不耻下问;②海内存知己;③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④天山共色;⑤会挽雕弓如满月;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⑧略(所写诗句,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回放5:(2004年安徽省)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枯藤老树昏鸦,___才_______。
⑦默写清代赵翼的《论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他是这样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②受任于败军之际;③山随平野尽;④长河落日圆;⑤肯将衰朽惜残年;⑥小桥流水人家;⑦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⑧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放6:(2004年泉州市)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满招损,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③读万卷书,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⑦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谦受益;②大漠孤烟直③行万里路;④春蚕到死丝方尽;⑤风正一帆悬;⑥一水护田将绿绕;⑦青山郭外斜;⑧问渠那得清如许;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回放7:(2005年江西省)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 。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羌管悠悠霜满地。
⑥《五柳先生传》的“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⑦“_____________ ,”前不久的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
(填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写景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①山重水尽疑无路;②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④安得广厦千万间;⑤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⑧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回放8:(2005年吉林省)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⑤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 。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⑥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妇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⑦《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⑧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
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所谓伊人;②天涯若比邻;③会当凌绝顶;④沙场秋点兵;⑤小桥流水人家;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⑧宽对即可,例如“乡音已改是归人”等即可;“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鬓毛衰”等亦可。
回放9:(2005年南京市)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
①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 。
(《诗经》)②三人行,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⑤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⑦_______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⑧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 。
(苏轼《水调歌头》)⑨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
《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句“_____________ ”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 ,”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朓楼,“_____________”,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公撰《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 ”,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参考答案:①君子好逑;②必有我师焉;③亲贤臣,远小人;④长河落日圆;⑤雪上空留马行处;⑥草色入帘青;⑦春蚕到死丝方尽;⑧千里共婵娟;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放10:(2005年青岛市)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