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积累与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生语文古诗词积累运用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诗歌有着十分巨大的变化。
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最早的形式是四言古诗。
醇厚古朴,简质典雅,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
之后发展为五言古诗,主要为汉乐府诗。
之后就是七言古诗了,而它的创始人是曹丕。
在此之后就进入到近体诗了。
最早是五言侓诗,之后出现了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总体评价的话,古体诗比较自由随性,而近体诗尤其到唐宋时代,格律平仄则是很重要的一点。
唐诗宋词作为近体诗的代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今天店铺将与大家分享:小学生语文古诗词积累运用,以下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知识尽在店铺,来看看吧!一、描写友情送别的古诗:1、题目: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2)《山中送别》(唐—王维)、⑶《别董大》(唐—高适)、⑷《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⑸《赠汪伦》(唐—李白)、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2、诗句: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⑵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⑷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描写边塞或军旅生活的古诗:1、题目:⑴《出塞》(唐—王昌龄)、⑵《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⑶《塞下曲》(唐—卢纶)、⑷《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唐—王昌龄)、⑸《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唐—王之涣)、⑹《使至塞上》(唐—王维)、⑺《前出塞》(唐—杜甫)、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2、诗句: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⑶林暗草惊风,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⑸、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期末冲刺:古诗词+课文积累运用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4、默写《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6、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7、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8、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期末冲刺:古诗词+课文积累运用10、默写《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12、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1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15、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1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1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18、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口空。
19、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专题5 古诗词积累及运用一、全册古诗词盘点。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词大意】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表达情感】本诗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词大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词大意】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词大意】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竟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成了汴州。
【表达情感】全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词大意】中国要想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这种马齐喑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我劝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诵读古诗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作者:蔡媛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3年第41期片段精选片段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赏析这两句诗中的主要景物是“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描写它们的词语分别是“破”“在”“深”“溅泪”“惊心”。
国家虽然还在,但已经破败不堪;虽然已是春天,但城内草木疯长、一片荒凉;虽有花儿,但感于时局艰难,看到花儿也落泪;虽有鸟鸣,却因怅恨别离而感到心惊。
这一组景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只是加了一些修饰语,便平添了许多伤感和悲切。
这其实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也可以说是诗人将情感巧妙地融入了眼前的景物中。
更妙的是,眼前的景与诗人的情并不匹配,诗人以乐景写哀情,透露出的情感就格外的悲苦难耐,而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就赫然鲜明高大了。
片段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赏析诗句中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垂钓碧溪”,一个是“乘舟梦日”。
“垂钓碧溪”说的是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磻溪垂钓,后遇周文王,被赏识重用;“乘舟梦日”说的是伊尹见商汤前,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边,后来被商汤重用。
诗人借这两个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仕途艰难、难遇伯乐的无奈苦闷,也透露出希望自己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得遇赏识并重用自己的君王,从而实现理想抱负的心愿。
技法指津1.抓景物特征景情关系是古诗文中亘古不变的一个表现手法,这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中很多诗歌都是通过反复吟咏景物、不断强化景物特征来抒发情感或表现主旨的,比如《关雎》《蒹葭》。
因此,在解读古诗词时,抓住景物特征很重要。
一般来说,景物优美明丽,诗人的情感也愉悦舒展。
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中的“早莺”“春燕”就是活泼欢快、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物,对应的情感也是愉悦舒畅的。
反之,景物惨淡晦暗,对应的情感也是悲伤压抑的。
古诗词实践运用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艰苦”来教导我们。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怀念。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许多大人常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努力学习,不要到老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6、读书要有好方法,正如南宋诗人朱熹在《观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中也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请你再写一句介绍读书方法的名言警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7、2008年8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各国友人相聚在北京,我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用一句古诗文中的句子劝说你的朋友要谦虚,别骄傲:满招损,谦受益。
9、古人常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个人的人生追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这两句诗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他却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而他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则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教育我们要讲究方法。
11、教育孩子不能打骂,要感化。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是写雨,也用来赞美老师的循循善诱。
12、古诗中有不少爱国题材的古诗,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以“喜”来贯穿表达了爱国之情,其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专题5 古诗词积累及运用一、全册古诗词盘点。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诗词大意】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词大意】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到说话的声音。
夕阳返照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词大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半边江水呈现出一片艳红之色,而倒映着青山未被夕阳照射的半边江水呈现出一片青绿色。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书写。
缘:因为。
【诗词大意】横看是蜿蜒的山岭,侧看是险峻的高峰,从远、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庐山的姿态各不相同。
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登嶂的深山之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降:服输。
阁:同“搁”,放下。
逊:比不上。
【诗词大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那些诗人,对二者孰高孰低实在难以评议。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词大意】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渐渐消失,晨星也已下沉。
月宫的嫦娥想必应该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孤独的心。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