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7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股市十大经典案例..中国股市“铁达尼号”————琼民源琼民源:1996年4月1日收报2.08元,1997年2月27日摸高至26.18元,加上1996年中的10送3除权因素,其理论最高价应在34元以上。
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琼民源的最高理论升幅达1637%。
1.87亿流通盘的股票,1996年跑完全程,1997年开市后仍然是“快马加鞭未下鞍”。
琼民源:这艘超豪华的巨轮,满载充满梦幻的股民启航,向着希望的彼岸汽笛长鸣。
然而,股海无情,1997年2月28日,中国“铁达尼号”琼民源股海沉船。
沉船当日成交5635万股,均价23.75元,有13.38亿元的资金胜利逃生。
同时,有13.38亿元的资金在最后一天入套。
琼民源的庄家以气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将股价一年之内翻了17倍。
以其巨型的流通盘和豪华的“成长性”而言,是中国股市名副其实的“铁达尼号”。
“有背景”的权人士。
因此而造成的一日之内13.38亿元的成交额,使多少机构和散户从此落入暗无天日的深渊中国股市的前航母——3354上海石化上海石化,中国超级大盘股,总股本72亿股,流通盘7.2亿股。
该股为主力部队驾驭的航空母舰。
从1994年开始有超级主力进驻,每年中期发作一次,一方面以旗舰的姿态炒作;另一方面通过它调控沪市大盘。
在1996年刚刚完成一轮炒作之后,又赶上下半年的中国牛市大行情。
该主力不失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反映,开始了一轮惊心动魄的炒作。
1996年9月20日,该股以完成为期1个月的W双底的底部形态打响了本轮炒作的第一枪。
当日开盘 3.90元,报收4.19元。
至10月25日,股价已上摸8.28元,1个月的时间,股价升幅达212.3%。
其间两次连拉7阳,中间只隔1天的喘息时间,在这23个交易日中,如以日K线形态中的酒田战法分析,几乎日日都该卖出。
从10月22日起,主力已开始出货,至11月6日经过12个交易日,主力已将大部分筹码交给了散户或其他大户,而此时的大盘正处于最疯狂的冲高阶段。
股票价格波动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我国股票价格波动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对于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十分重要。
文章试图从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宏观因素出发来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
关键词:股票价格波动宏观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069-02股价波动是股票市场的常态特征,适度的股价波动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活跃度,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但剧烈频繁的波动会扭曲市场的价格机制,导致股票市场效率损失进而阻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我国股票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波动的高风险低效率表现得尤为突出。
股票市场的运行态势是一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缩略图”,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必定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股票价格相关理论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股票代表着其持有人(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每一股同类型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即“同股同权”。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企业需要用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本金,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股份公司。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
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
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
在1611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进行着股票交易,并且后来有了专门的经纪人撮合交易。
股票价格影响因素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繁荣,21世纪早已被称为现代金融的世纪。
股票,作为证券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金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股票市场自建立以来逐步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因为对政府而言,其面临着如何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对投资者而言,其面临着如何在最小化投资风险的同时最大化投资收益。
这些问题无不依赖于对股票价格走势的预测。
例如,帅先富,王永波等(2010)[1]在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股票市场的特征,提出了“供给锁定—他利型”的市场结构,建立了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拓展模型。
苏匡,罗元等(2010)[2]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股票价格进行了预测。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预测方法,股票价格的预测都离不开对其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都针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大多学者研究内容都不一样、运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甚至存在研究结论相互冲突的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深一步的、更加科学的研究。
本文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对近三年的文献进行综述,以达到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以及存在较大争议的研究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有效的研究提供指导。
1 研究方法股票作为证券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近三年的研究中,存在大量的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文献。
目前,在资本市场中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事件研究法,回归分析法,VAR模型的ADF单位根检验、脉冲效应分析、方差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同时还有统计性描述分析等。
下表1对国内近三年关于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中总结结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
表1 国内近三年实证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分析法。
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新股上市、财政货币政策、公司的价值以及股票政策等,尤其是利率、汇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等财政货币政策的研究非常的集中。
2005-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涨跌动因分析一、股市涨跌的根本法则——价值法则和供求关系股市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影响股市涨跌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盘环境的好坏、主力资金的进出、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情况、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影响等等。
这些因素都对股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都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如果把原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一般原因(间接原因)两种,那么这些因素都只是股市涨跌的一般因素(间接原因)。
这些一般因素(间接原因)都必须通过影响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才能对股市起作用。
股市涨跌的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法则:价值法则和供求关系法则。
第一个法则:价值法则是指这只股票的筹码的含金量和真正价值,股票的波动总是以价值为中枢,围绕价值中枢上下波动。
第二个法则:供求关系是指这只股票的筹码与资金的供求关系,当资金供给超过筹码供给的时候,股票就会上涨;反之,股票就会下跌。
一只股票,当买股票的资金大于卖股票的筹码,股票就会被买入资金推动而上涨;当卖股票的筹码大于买股票的资金,股票就被筹码打压而下跌。
这就是股市里的供求关系。
买股票的资金量比卖股票的筹码量多,“求大于供”,股市就会上涨;卖股票的筹码量比买股票的资金量多,“供大于求”,股市就会下跌。
这种供求关系也可以称为“资金原理”。
所有的影响股市涨跌的原因都必须能够影响价值关系和供求关系。
因此,凡是能影响这两个关系的因素都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凡是不能影响这两个关系的因素都不是股市涨跌的原因。
下面我们着重从供求关系的法则来分析一下2005-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涨跌的原因。
二、股市行情回顾(c此段主要用股市图展示,再加以解说即可)从2005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在遭遇了长期的低迷之后,出现了持续的上涨,上证指数在2005 年6达到998 点的低点后,一路攀升,2007年10月达到6124.04 点的高点,然后回落至2009年的3000 点左右,基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中国股票闪崩的例子中国股票市场发生的闪崩事件是指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下跌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市场恐慌、大规模卖出、系统错误等因素导致的。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国股票闪崩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1. 2015年7月8日,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午快速下跌了8.5%,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次闪崩事件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2. 2016年1月4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7%,导致交易暂停。
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许多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3. 2018年10月11日,中国A股市场再次发生了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 5.22%,创下了两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贸易战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而引发的。
4. 2015年6月26日,中国A股市场发生了一次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7.4%,创下了四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闪崩事件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5. 2015年7月27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8.49%,创下了六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导致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并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6. 2016年5月6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6.4%,创下了四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和外部不确定性的担忧而引发的。
7. 2018年2月6日,中国A股市场再次发生了一次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 4.05%,创下了两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全球股市下跌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担忧而引发的。
8. 2020年2月3日,中国股市再次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上证综指在当天下跌了7.72%,创下了四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一事件是由于市场对新冠疫情的担忧而引发的。
9. 2015年8月24日,中国股市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闪崩事件。
2013-5-31 6-25最高位2325.00主要受美联退出QE。
万科2009-8-5 8-30中国股市大跌启示录从1990年12月沪深两地市场诞生到现在,倏忽之间,十八个年头过去了。
中国股市从最初的“呀呀学语”到今天成长为一个“毛头小伙子”,期间,涨涨跌跌、大事小事,不一而足。
有的人,在市场大起大落中脱颖而出,成为财富五车、学高八斗、闻名华夏的股市高手,譬如声名显赫的杨百万……等等。
但是,更多的人,却在大起大落之间跌宕沉浮,有的甚至于从此一蹶不振,步入人生最低谷……那么,大起大落伊始,有没有一种共性或者什么征兆,既可以让我们获得较为理想的投资收益,同时又能让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回避市场调整风险呢?大涨,且不说它,因为这时候只要不是贪得无厌,傻子都能赚钱。
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7次大跌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引以为鉴。
当然,从实战意义上讲,仍然属于“马后炮”行为。
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上海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中国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解析第1次牛市:1991.7.15-1992.5.26,从100点到1429点,历时8个月。
解析:宏观经济经过1989年到1991年的治理整顿,使国民经济结构、经济秩序得到有效调整并趋于合理,从1991年1月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周期并开始恢复性增长,1990年,3.8%,1991年,9.2%,1992年,14.2%的经济增长率,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讲话,给经济发展和股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1991年4月21日,存款利率由8.64%调到7.56%,M0、M1、M2的增长率分别是1990年12.82%、8.91%、15.73%,1991年20.17%、24.21%、26.52%,1992年36.45%、35.89%、31.28%,可见当时市场资金是相当充裕的,这都为此轮牛市创造了条件,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股市是新兴产物,而仅有的老5股和老8股更是稀缺资源,投资者对此充满热情,股市呈一边倒,这点从当时的涨跌幅限制可以看出,深交所1990年6月18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6月28日将涨幅限制调整为1%,跌幅限制为5%,首次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11月19日涨幅限制调整为0.5%,而跌幅限制不变,12月14日跌幅限制调整为2%,1991年1月2日跌幅限制又调整为0.5%,可见当时股市是只涨不跌的,当1992年新股陆续发行时,加剧了投资者的热情,把股票当作天上掉下的香饼,1992年5月21日沪市全面放开股价管制,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猛涨104.27%,上证综指当天从616点蹿升至1265点,首度跨越千点。
股价随后一飞冲天,仅隔3天,又登顶1420点。
终于把股民压抑又限制的热情引爆了,成就了此轮牛市。
这是一轮单纯的牛市,单边上扬的牛市,究其原因,是当时股市规模小,稍有资金介入,足以引爆,股票供不应求,投资热情又被打压,只有通过暴涨,才能宣泄和回归平衡。
现阶段股票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很多人都想通过股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分一杯羹,但是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7亏2平1赚的情况。
无论是做技术分析的朋友,还是做基本面分析的朋友貌似在中国股市中赚钱都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至于不赚钱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而在我看来就像想要游泳游得好,就要懂水性一样。
在中国的股市中想获得收益,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市场的衍生规律和逻辑。
而想要了解中国的股票市场,我们需要从中国股市五个重要的时刻来观测其中的衍生逻辑。
1.股份制改革2.城市里的股份制改革3.中国证券交易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启动4.为国有企业解困替国有企业输血为目的的证券市场大发展5.股权分置所代表的中国市场上的双轨制。
股份制改革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其实起步于农村改革,1958年我们国家才是事实人民公社制,无论是农村里从事生产耕种的农民也好,还是在城里国有企业上班的工作人员也好都统一的吃食堂,统一分配生活物资,或者是领统一的工资。
这就使得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盈利亏损都不会影响到个人的收入情况,产权不分的矛盾非常突出,生产力也在这种大锅饭式的生产模式之中出现了严重的低下。
那由于生产力低下即使在这种均分的分配模式下依然出现了不够分的局面,以当时生产力所生产的物资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尤其在农村人人吃不饱饥荒的情况尤为严重。
当时的农民被饥饿逼得走投无路,为了打破这种吃大锅饭的局面,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口,中国农村的改革正是来开了帷幕,农民可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承包土地从事生产活动,而相对的,农民只需要将生产所得的一小部分上缴集体,剩下的归个人又有,百姓自负盈亏。
其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最早股份制的雏形,所谓的股份制其实也就是一种集中资金,自负盈亏,按股分配的经济组织形式,农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拿到了土地的经营权,如果经营的好,超额所得完全归个人所有,生产力一下得以激发。
就拿第一个实施包产到户的小岗村而言,仅仅一年的产量就相当于过去5年产量的总和。
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内容提要:股市持续繁荣所形成的财富效应,通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和公众对未来发展的景气预期,刺激消费增长,改变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股市存在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股市与消费增长、消费信心以及储蓄波动的相关性日益增强,但其影响程度,受到了股市规模的大小、股市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股市挤占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要发挥股市的财富效应,有待于扩大股市规模,改善其发展的基础,创建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繁荣、稳定的,最终实现“富民”。
关;键;词:股市财富效应消费经济增长一、财富效应的表现所谓股市的财富效应(Wealth;Effect),是指由股价上涨(或下跌),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产生扩大(或减少)消费,同时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2。
许多学者对财富效应持肯定观点,如Zandi(1999),Gale;and;Sabelhaus(1999),and;Parker(1999)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他们对财富效应影响经济的程度上没能达成一致意见,但都肯定了财富效应对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J.(2000)的研究认为即使股市具有较低的财富MPC,消费效应也十分明显。
Greenspan(1999、2001),则从官方角度肯定了股市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消费视角分析,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1、通过影响居民收入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提高短期MPC,进而扩大消费。
股市被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持续的牛市,与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相互促进,必然增强居民、企业的信心。
Romer (1999)在其证券市场在1929-1932年如何影响消费者消费的研究中提出了这个消费者信论。
Zandi(1999)对于消费者消费的增长趋势做出了同样的结论。
他们均认为发展中的证券市场支持了消费者信心,而且股市上涨对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拥有证券的家庭中增加消费也是可能的。
中国股市债市表现对股市的影响与股市与债市之间的关联股市和债市作为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表现和相互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股市和债市的表现对股市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产生的原因。
一、中国股市和债市的表现股市是指股票市场,也就是一国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市场。
而债市是指政府和企业发行的债券交易市场。
中国股市的表现主要通过股价指数反映,例如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
债市的表现则通过国债收益率、企业债券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
中国股市和债市的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市场预期、公司业绩等等。
股市和债市的行情往往存在一定的时滞,有时表现出互相追随的趋势,有时则出现背离。
下面将着重探讨中国股市债市表现对股市的影响。
二、中国股市债市表现对股市的影响1. 市场流动性影响:股市和债市是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流动性状况。
当债市表现较好,投资者更愿意投资债券,这会导致资金流向债市,减少对股市的投资,可能引发股市的下跌。
相反,当债市不景气时,投资者会将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推动股市上涨。
2. 财务资产配置影响:股市和债市作为不同的金融资产,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进行配置的重要选择对象。
当债市表现较好时,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债券,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并减少股市风险。
而当股市表现良好时,投资者可能会将一部分资金从债市调整到股市,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3. 宏观经济影响:中国股市和债市的表现往往与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当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央行往往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动降低利率,推动债市上涨。
这种情况下,股市可能也会受到积极影响,因为降低的利率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推动股市上涨。
三、以上影响因素的原因分析1. 市场预期:投资者对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是影响股市和债市表现的重要因素。
当预期看好债市时,投资者更倾向于配置债券,从而可能推动债市上涨;而当预期看好股市时,资金可能从债市流向股市,推动股市上涨。
上证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来的股民参与其中,股票投资已成为我国投资者必不可少的投资手段之一,股市的涨跌变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我国股票市场而言,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上证指数,对这一指数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股票市场的动态。
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1990年至2008年的上证指数作了实证分析,探寻影响上证指数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试图提高对我国股票市场行情变化的预见性,为个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标签:上证指数;GDP;人民币基准利率;消费者价格指数1 理论概述对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关系的讨论,要追溯到金融对于真实经济的作用这一争议问题上来。
就这一问题的讨论,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上得到的答案并不一致,可以分为“否定论”和“肯定论”两种观点。
“否定论”如Robinson(1952)把金融发展看作是企业扩张被动的随从。
相反,“肯定论”认为在没有充分理解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就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中,Schumpeter(1912)阐述了企业融资的来源,强调了金融市场对投资项目的甑别所起的作用,以及金融服务对于刺激技术创新和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来自芝加哥大学的EugeneFama(1990)利用美国1953-1987月度、季度和年度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发现股市收益率和未来产出的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他认为这是投资者对于公司上市未来现金流的预期在现期股价上的反应,股市在美国确实起到了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Rochester大学的WilliamSchwert(1990)在Fama的基础上利用1889-1988年整整100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同样证实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Levine等人(199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其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也较高。
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目前比较倡导的经济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纯粹的市场经济,这种模式下,一切商业活动,一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但如果存在市场不灵,比如垄断、倾销、金融危机等情况,市场的灵活性就会失去效益。
二,计划经济。
这种模式一个国家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由政府来决定,并按份额分配。
缺陷是指令太多,经济难以创造效率。
三,混合经济模式。
就以市场经济为主,当市场出现不灵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改变政策来调控经济的变化。
财政政策对股市有哪些影响?1、财政政策,主要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收入上,大部分来源于税收,加上少量的自营项目。
支出,主要是对各行业的投资,对有潜力项目的开发,公共设施的建设修路、建学校等,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等。
当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增加税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一定的CPI。
这对股市而言就是利空,税收增多,人们的可支配性收入就减少了,从而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就减少。
反之减税,则是利好。
而政府的支出上,支出越大,代表某个项目、行业获的资金越多,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对股市而言,大资金主力也就有了方向,对股市是利好。
反之,支出减少是利空。
政府支出和收入之间如果出现差额,会对国债产声影响。
当出现赤字,也就是支出大于收入,政府就发国债来平衡资产负债表。
这时候国债就会上升。
反之,有盈余,会下降。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影响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
当经济出现相对衰退时,或物价大幅下跌时,利润降低,企业生产较少的产品,从而投资减少,国内产出降低。
这时降低利率,可以使企业贷款后的还贷压力减小;人们买房积极;利率降低,汇率也降低,净出口也会增多。
国内投资增多,从而使刺激经济高速发展,对股市是较大的利好。
如利率上升,汇率也上升,是政府觉得经济过热,短期的紧缩措施,对股市是利空。
但在国际市场上,本国利率上升,那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贬值,就会有很多国际热钱投入中国,往往金融地产受益,但这样就会不断产生较大的泡沫,泡沫越大,引发的风险就越大。
中国股市7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北京时间3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股市从本月初开始就一路高歌猛进,压倒性的持续上涨让市场认识到了牛市的原因是:中国股市和中国的市场已经真正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
当市场资金规模在8个月的时间里运行时,第一阶段可能会由于PSL (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看不出流动性的问题,但到去年11月下旬的时候,很多“愤怒的买盘”看起来都是因为一个事实——对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贷款采取更严格的规定。
有不确切的数据显示,中国有2万亿美元的资金需要来自那些复杂的、影子银行,这些影子银行与其他因素一起造就了上证综合指数[0.16%]的巨大泡沫。
据路透社报道,这些影子银行恰恰就是当前所谓的中国“信托业”构成。
这个所谓的中国“信托业”有2.2万亿美元的规模,集结了大量的私人银行家、能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的地下管道和中国影子银行。
而这些所谓的中国“信托业”在监管机构的强力控制下,不再能(或不愿意给中国的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造成大量的资金被带到了资本市场和场外交易工具(OTC中,而不是形成贷款。
这意味着目前在中国有大约超过2万亿美元的庞大的现金储备,但这些现金不能投入到贷款市场中来刺激中国经济,这些资金在不会受到监管的情况下,通过影子银行流入了资本市场,换句话说——被直接买了股票!
此前,市场分析师们认为中国股市有7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词——流动性。
中国宏观经济和企业活动的基本面没有显著变化,所以在中国股市目前的牛市情况来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这些大量的来自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造成的。
此外,还包括如下原因:
1,流入股市的居民储蓄、房地产业新基金、大宗商品新基金和信托市场新基金。
2,来自银行的过桥贷款,这些资金来自于那些由于监管压力、被迫从影子银行流出的资金。
3,央行针对流动性状况而采取各种“定向宽松”工具——如:MSL(货币调节工具,主要是向特定领域提供贷款、PSL等。
4,正式推出的“沪港通”,香港和上海交易所之间的相互市场准入(MMA 。
5,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预期和明年6月A股进入MSCI指数。
6,吸引散户投资者,大量使用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
7,市场情绪受到进一步宽松政策的刺激。